哈佛宋怡明:中國在追求「富國夢、強國夢」 Array 列印 Array

宋怡明教授,加拿大人,十二、三歲時,因父親受邀到武漢講學,(他是大學教授、工程師) 這是他第一次踏足中國;真正對中國發生興趣,是高中畢業後,他決定花一年時間去旅行,他投了幾百封信,給各類非政府組織,最後獲得三個工作機會,分別在肯亞、印度和中國武漢;他選擇了中國,也因這個選擇「改變了日後的人生」;那年十六歲,他的中國之旅很不錯,他的薪水很高,每月有250元人民幣,相當於一個大學教授的月薪;很快就攢足了1000元,辭掉工作,開始在中國各地旅行,從武漢到拉薩,從烏魯木齊到北京,一路搭便車,搭得最多的是卡車,跑了很多地方,感覺非常新奇,對中文也越來越感興趣。

哈佛宋怡明中國在追求「富國夢、強國夢」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Michael A. Szonyi) 1967年出生在加拿大,本科畢業于多倫多大學,博士畢業于牛津大學墨頓學院;2005年進入哈佛大學,2007年被任命為John L. Loeb 助理教授,2009年被選為中國史教授;2015年被任命為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並有一個很好可聽的中文名字--宋怡明。

2018年哈佛中國論壇於4月6日至4月8日在波士頓舉行,此次論壇的主題為「凝聚時代力量」(The Power of Our Times) 哈佛大學東方語言與文明系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出席論壇歡迎儀式時,他表示:「對中國過去三十年來取得的成就感到驚嘆。」

宋怡明第一次來到中國是1983年,如此多年,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巨大的變化與成就」,除了經濟與政治上的演變外,對中國「學術、社會的演變」深感興趣;演講中,他介紹了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成立於1955年,在美國研究中國問題上的使命:哈佛大學通過各種渠道,推進各個領域的中國研究;目前,費正清中心正在推動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巨大變化的數字化研究,努力成為引導世界漢學研究的重鎮,並積極吸納中國社區公共政策決策者加入,其中,重點推薦中心的研究成果『中國問題:對一個上升中的力量的批判性洞察』;(The China Questions: Critical Insights into a Rising Power),並肯定了哈佛中國論壇自舉辦20多年來在中美關係中發揮的平台作用。

 

翻查有關宋怡明資料,擅長利用歷史人類學和田野調查方法研究中國東南地區的社會史,著有『實踐親緣關係:明清家族組織研究』、『冷戰島嶼:金門前線』、『明清福建五帝信仰資料匯編』等,並到訪過中國上百次;對中國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他的見解:高速發展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貧富兩極分化」、「環境污染」、「人口老齡化問題」等。

其中「環球時報」有報導他對中國的看法: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加速發展不可避免會有一些問題出來;從國際關係和歷史狀況來看,中國崛起是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大事件,現代中國雖然是一個大國、強國,但仍然是一個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飛速發展,中國經濟總量雖然已位居世界第二,但因為中國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所以致使中國人均收入水平在世界各國排名中依然嚴重偏低;中國在追求「富國夢、強國夢」,但是中國內在需要處理的問題仍然很多,所以現在中國領導人仍面臨很大的困擾,他非常能理解他們當前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作為「世界公民」,中國需要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和表率,但是同時也要考慮國內民眾的承受能力以及中國本身的發展問題。

從歷史上說,中國從未有自己的殖民地;從文化上來看,中國文化是「懷柔遠人」的禮聞來學、不聞往教;從現實看,雖然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發展速度驚人,但是中國仍然有大面積的貧困地區和山區;說到將來,認為中國仍需要不斷開放、不斷推進改革、不斷解決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題,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與周邊國家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