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問世一甲子;影響遠超文學圈 Array 列印 Array

金庸武俠問世一甲子;影響遠超文學圈

1955年2月8日的香港,《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連載,署名「金庸」,從此世人往往只知金庸而不知查良鋪。

金庸筆下的人物行走江湖、快意恩仇,他本人亦喜交友,新派武俠四大宗師中,梁羽生是他的摯交,温瑞安、古龍是從他的《明報副刊》走上創作巔峰的作者,鄧小平、蔣經國等政壇巨頭也均為他的讀者。

今年是金庸武俠問世一甲子紀念,(早報) 回顧了金庸的朋友圈,他的影響遠超文學圈,金庸筆下,無論江湖豪客還是正派大俠,幾乎没有不愛交朋友的,像少林方丈、武當掌門、丐幫幫主這類朋友圈廣到無邊無際的江湖大佬,只要一露面,差不多是人人點贊、衛小寶這種小流氓,干脆同時和天地會、康熙、神龍教互加,體制内外都朋友眾多,所以最後能在通吃島上做他的通吃伯。

金庸雖然多次老實坦白自己與書中男主角並不相像,「我肯定不是喬峰,也不是陳家洛,更不是衛小寶」,但愛交朋友這一點,倒是毫無二致的,金庸大名滿天下,金庸朋友也是滿天下。

《明報》是1959年查良鋪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的,金庸曾說過:我最要好的朋友都是中學時代交的,那時候大家一起吃飲,住同一間宿舍,一起上課學習,生活親密,這些好朋友現在還常聯系,争取機會見面。

沈寶新與金庸是初中三的同班同學,1948年兩人在香港碰上,金庸看中沈寶新在出版、印刷方面的經驗,拉他一起辦報才有了《明報》,沈寶新待人慷慨機房工人賭博輸找他借,從没有不答應的,《明報》推出馬經是沈寶新的主意,走娱樂路線的《明報周刊》也是沈寶新向金庸建議後辦的,創刊最困難的日子,也是沈寶新陪金庸一起度過的。

金庸高中曾罹患瘧疾,和金庸合編教輔的沈德緒拉着其他同學翻山越岭采摘草药熬成湯給金庸服下,這才讓金庸退燒去疾,1985年金庸與老同學在杭州聚會曾拉着兒子,對沈德緒敬酒,他說:「向沈伯伯敬酒,我的命是沈伯伯救的」,後來金庸出任浙大人文學院院長,沈德緒是浙大園藝博士生導師,曾開玩笑的說:「金庸出版了十四部武俠小說,成了億萬富翁,我出版了十四部學術著作,為中國農民增加了五百億元收入,却兩袖清風近來出版學術著作,還要自己掏錢。」

金庸在北大演講時曾說:「我一生主要從事新聞工作」,在創辦《明報》之前,金庸曾在《大公報》《新晚報》做副刊編輯,梁羽生、羅孚、陳凡,就是這個時候熟識的。

梁羽生和金庸的共同喜好:下棋和寫武俠小說,兩人常把民國以來的武俠小說作談資,羅孚是《新晚報》的總編輯,梁羽生處女作《龍虎斗京華》由他策划連載,連載結束後,他又找金庸,于是又有了金庸的處女作《書劍恩仇錄》(金庸是十四個,梁羽生是三十五個。)

上世纪40年代即任《大公報》副總編輯陳凡比較慘,化名「百劍堂主」連載《風虎雲龍傳》,反應冷淡就此搁筆,和金梁二人合寫「三劍楼随筆」,金庸創辦《明報》,兩者在政治上針鋒相對,尤其是「文革」之後,即便如此與羅孚、梁羽生的關係依然不差,只是來往少了;金庸和梁羽生的友誼是持續终生的,梁羽生移居澳大利亞每次回香港,金庸都做東請客,金庸去悉尼,梁羽生也會去看他,兩人每次見面,都下幾盤棋,梁羽生老家廣西梧州市蒙山县城的梁羽生公園,匾額也是金庸題的。

羅孚作為地下黨骨幹,曾向香港左派報傅達了中共高層的指示,停止攻擊金庸和《明報》,上世紀70年代,羅孚常和金庸密會,林彪出逃事件,就是羅孚透露給金庸的《明報》搶了獨家。

陳凡1997年因心脏病猝發在香港逝世,他逝世前,曾寫信給金庸,要一套作品集,金庸托專人送交陳凡一套親筆簽名作品集,在金庸看來,是陳凡向他示好,希望和解。

蔡澜、倪匡均為副刊作者 《明報》時期的金庸,一手辦報,一手寫小說,達到了人生、事業的巔峰,幾乎把港台文化圈名流一網打盡,一直延伸到了大陸乃至全球華人文化圈。

倪匡說,他一生最好的朋友是金庸,他的小說只在《明報》連載,倪匡的妹妹亦舒也在《明報》寫嫌金庸的稿費太低向金庸抗議,結果被金庸笑眯眯地擋了回去,到頭來還是給金庸寫專欄。

黄霑給金庸影視劇的插曲填了十四首詞,他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是湯鎮業主演的《天龍八部》第二部的主題曲,而金庸認為黄霑成就最高的作品,是無人不知的《笑傲江湖》插曲《滄海一聲笑》,黄霑曾狂追才女林燕妮,多次求婚不成,干脆找金庸帮忙,金庸揮毫書就嵌二人名對聯一副:「黄鳥栖燕巢與子偕老,林花霑朝雨共君永年。」可惜的是不久兩人便彻底分手,金庸白做了一場月老。

蔡澜、温瑞安和陶杰都是上世纪80年代後金庸結識的作者,蔡澜由倪匡介绍與金庸一見如故,在金庸退休後,陪金庸去了很多地方,金庸說:「除了我妻子林樂怡之外,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結伴同遊、行過最長旅途的人」,但是金庸的飲食趣味却和美食家的蔡澜截然不同。

温瑞安與妻子方娥真1980年因創辦神州詩社,被台灣以「涉嫌叛亂」罪名遣送出境,1981年方娥真得以海外雇員身份留港,温瑞安依然漂泊,是金庸雪中送炭,安排連載其小說《神州奇俠》《血河车》,方才造就温氏武俠旋風,陶杰是金庸的忘年交,金庸說:倪匡和陶杰跟我比較投緣,陶杰的媽媽是我們杭州人,金庸認為陶杰既有中式家學渊源,又有英式國際視野,邀請他在《明報》任副總編輯 ,兼寫專欄「泰晤士河畔。」

古龍 -1972年,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在連載行將結束,他寫信向古龍約稿,知名武俠小說研究者陳墨說,古龍的朋友于東楼曾告訴自己,古龍接到金庸來信時,于東楼正好在,那時古龍名頭正盛,來函很多,也來不及細看,他漫不經心地讓于東楼把信拆開,看看到底是哪個家伙從香港寫信給他。

結果是金庸的約稿信,古龍讀後難以置信,澡也不洗了,「光着身子躺在椅子上,半天不說一句話」,後來《陸小鳳》系列連載,獲得空前成功,金庸既是古龍的文壇前辈,也是他的競爭對手,金庸願意主動出讓陣地,讓他發表代表作古龍终生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