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龍舟傳承中華文化 Array 列印 Array

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在《看見台灣2》景時,與機上助理及機師墜機身亡,《看見台灣》紀錄片以飛鳥的眼睛俯瞰台灣,獲得2013年金馬奬最佳紀錄片奬,罹難3人包括齊柏林、助手陳冠齊、正駕駛張志光;中華民國兩架C-130運輸機上午8時在花蓮機場起飛,協助運送導演齊柏林、隨行助理陳冠齊、機師張志光等3名罹難者遺體及26名家屬專機返回台北;這是齊導的「最後飛行」,在空中看見台灣。

飛鳥的眼睛俯瞰台灣;一陣風吹柏林不見了

(綜合報導) 導演齊柏林才在8日舉行《看見台灣2》「開鏡」記者會宣佈,沉澱4年決定再拍《看見台灣2》,沒想到壯志未酬,10日直升機墜毀,齊柏林也葬身在他一生終愛的台灣山林;《看見台灣》以高空視角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也引發民衆對國土保育的重視與反思,齊柏林宣佈啟動新一波的跨國空中拍攝計劃,預計花1年半,耗資1億元製作費,以4K以上規格拍攝,空拍視野擴及台灣、日本、紐西蘭、馬來西亞與中國大陸等地,更將潛入海底,一窺海洋生態面貌。

齊柏林自知空拍過程燒錢又玩命,他也曾說,幾年前中興航空補給機在玉山失事墜機意外,讓他感慨在高空拍攝影片需要萬般謹慎,畢竟高空中有不穩定的氣流,直升機容易失控,「也許一陣風吹來,人就不見了。」

20幾年前齊柏林剛投入空拍時,一心只想拍出美麗的台灣,直到921地震後,他看見台灣環境的劇變、看見人為破壞正在傷害台灣,於是在他從事公職第23年,只剩3年就能退休時,毅然決然辭掉工作、損失400萬元退休金,累積直升機400小時飛行時數拍攝而成。

當時光是租用直升機1小時就要15萬,空拍總共耗資高達9000萬元,成為台灣史上最貴的紀錄片,他抵押房子、到處借貸,卻處處碰壁,還曾被企業質疑「商業模式在哪裏?觀衆在哪裏?」直到最後找上侯孝賢,侯導在看過6分鐘初剪片後支持他,最後在台達電等企業贊助下完成夢想。

齊柏林1964年生於臺北市,《看見台灣》原定名《域望》,於2012年臺北電影節首播部份片段,2013年11月1日上映,並且該電影是2013年第一屆桃園電影節的開幕片,《看見台灣》於2013年獲得第五十屆金馬獎兩項提名,並榮獲最佳紀錄片獎。

另外,由內政部營建署委託齊柏林的電影公司製作的紀錄片《飛閱臺灣國家公園》於2012年11月21日舉辦首映記者會,該影片並獲得第46屆休士頓世界影展金牌獎;2011年7月9日齊柏林,在中華民國總統府《治國週記》中與總統馬英九對談;2016年三立電視邀請齊柏林為新戲《一千個晚安》擔任視覺總監,同年10月,齊柏林成立了「齊柏林空中攝影影像資料庫」、「愛台灣吧」,將拍攝了25年來的台灣影像整理上線,可直接在線上進行影像授權;2017年6月10日,齊柏林搭乘凌天航空空拍直升機,在拍攝代表作《看見台灣》續集《看見台灣II》的空中勘景途中,於花蓮縣長虹橋附近山區墜機罹難,享年52歲。

(後記) 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表示,感念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對台灣的貢獻與犧牲,中華電信將與齊導演製作團隊洽商,全力支持「看見台灣2」繼續拍攝,完成齊導演的未竟之志。

中華電信指出,希望大眾能透過紀錄片重新「看見台灣」,了解齊導演對於國內環境永續的堅持與重視,一起為台灣美麗的土地盡一份心力。

齊柏林導演生前作品「看見台灣」耗時1年籌備,3年拍攝,帶領觀眾一覽這個島嶼的美麗與哀愁,全台票房超過2.2億元,刷新台灣紀錄片的影史紀錄,齊柏林導演也以「看見台灣」,榮獲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肯定,在獲得國內外肯定的同時,也喚起台灣人對於環境的認知與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