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昔日頭條 薛副委員長盛華:僑務座談會
薛副委員長盛華:僑務座談會

薛副委員長盛華:僑務座談會 

創新與挑戰:全球化趨勢下僑務新領域與新作為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薛副委員長盛華,9月11日中午12時正,在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洪慧珠處長、僑教中心主任黄正杰、紐英崙兩位僑務委員陳家驊及馬滌凡陪同下,在僑教中心舉行『100年僑務委員會議討論題綱』-『創新與挑戰-全球化趨勢下僑務新領域與新作為。』

圖:左起:紐英崙兩位僑務委員馬滌凡、陳家驊、薛副委員長盛華、洪慧珠處長、僑教中心主任黄正杰。(徐佩蒂 攝)

洪慧珠處長介紹說:『在8月12日僑務委員長吳英毅專程來波士頓,而今天薛副委員長也專程而來出席僑務座談會,展示中華民國政府對波士頓的重視。』

『我可以到大陸去嗎?』薛副委員長以這一句作為僑務座談會的開場白;在他再又爽快的吐出『可以』兩個字後,卻語重深長表示:『如不參加政治性的活動,湖光山色、美食等,何防瀟灑走一迴;目前某些常出現大陸者,不在政府重要他位,而政務官必須申報。』

薛副委員長更向在座說:『想想,對岸用什麽方式邀請你?重點在你的銜頭;兩岸關係、適得其位;兩岸關係,也需要大家配合,今日的兩岸關係先以穩定定位。』

最近舊金山『中華會館』由老總統提字的一面牌匾被拿下;這是冷戰期間,排華年代『團結報國』,給與華僑異地生存的一份精神支持。

討論集中醫保、文化交流、以及新一代參、眾議員的取替與中華民國有認識的老一輩時,薛副委員長盛華請洪慧珠處長向大家解釋,洪處長表示,自1979年之前到今日,中華民國與美國國會山莊535位議員都有『友誼力量』,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民主自由的國家。 

僑社『斷層』問題,副委員長樂觀道:是會因應平衡;更同意透過宗教力量(如慈濟等)可加深對中華民國的了解。

(1)齊心合力,共創兩岸雙贏;匯聚僑力,擴大國際參與;(2)傳承具台灣特色之中華優質文化,培育具國際觀之世界菁英公民;(3)匯聚僑商力量,參與國家經濟發展。

僑務座談會內容:

此外,僑務委員會,創始自今一直以服務僑胞為己任,並隨時代的變遷而改變組織結構,亦將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而再次變動,藉著明確的事務劃分,秉持「顧客導向,以僑為尊」的指導方針,以有效擴大服務僑胞的幅度與深度為念,務期達成「服務僑胞,團結僑社,匯聚支持政府力量」之使命,以下就當前海內外重要環境趨勢,以及政府現階段政策推動目標,以前瞻性之視野與積極開創之態度,就本會三大施政重大方向詳為研議說明,並期集思廣益發揮全體僑務委員之智慧與卓見,研提具體發展策略,共商未來僑務大計:

一、齊心合力,共創兩岸雙贏;匯聚僑力,擴大國際參與

馬總統上任以來,以理性、務實的態度處理兩岸關係,強調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框架,以及「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下改善兩岸關係,並推動兩岸在台灣海峽及國際社會和解休兵,展開活路外交之新頁。然兩岸僑務工作長期以來均處於對立與競爭的態勢,為因應兩岸外交局勢和緩,本會吳委員長於民國97年6月提出「大僑社」理念,指出:「漢賊不兩立」已不合目前推動僑務工作的方向,旅居海外的華裔與僑胞,只要認同我中華民國,本會都樂於提供服務,期盼能藉此化解兩岸僑團隔閡,讓僑胞在海外能和諧相處。今後我們仍願伸出友誼的手,為增進兩岸僑團的瞭解與互動,繼續遞出和平的橄欖枝,並期待中國大陸的善意回應。

國家的進步與發展不能單靠政府的力量,更需結合民間及海外僑界的資源與活力。期盼全球各地僑界菁英們,秉持堅定支持中華民國政府之熱忱,在僑居國匯聚影響力,並與國內同胞攜手同心,共同為協助提升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與活動空間努力。

如何「建構和諧大僑社,營造溫馨大僑鄉」?

本會吳委員長於就職之初即提出「廣交朋友」、「溝通服務」、「團結和諧」、「對等尊嚴」四大施政理念,以促進海外成為一「大僑社」,此理念不但符合當前情勢所需,也是各地僑社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僑社」意指僑界是一個大家庭,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應該避免不必要的內耗,在這個大家庭,沒有「老」、「新」、「台」僑之分,沒有敵人,只有朋友。整個僑界應摒除狹隘的意識形態及地域限制,展現和平與合作精神,不分彼此,齊心協力,共同建構和諧共榮的大僑社,創造互助雙贏的僑務新紀元。

中華民國台灣有透明開放的民主制度、自由與法制的公民社會、現代化的基礎建設、世界一流的醫療保險及全球化的商業環境,具備成為世界華人理想國、大僑鄉的絕佳優勢。在旅居國外多年的僑胞及經常往來世界各地華商心目中,台灣是他們創業、投資、居住的首選,全球僑胞當續秉持愛護台灣的心,營造台灣成為溫馨大僑鄉。

傳導自由民主普世價值,開創中華民國輝煌願景

今年適值中華民國建國100年,回顧我國在開國、建國過程中,海外僑胞向以堅定的信念與實際的行動積極支持政府,中華民國能有今日經濟發展自由化與政治民主化的亮麗成就,僑胞的努力功不可沒。

近年來,更在政府積極努力下,持續推動台灣快速向前邁進,例如去年經濟成長率達10.88%創下24年來新高,國際觀光客人數倍增本年將達700萬人次目標,活路外交展現成果已有116國給我國免簽證待遇,兩岸關係穩定及簽署ECFA有利台灣經濟發展,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國家競爭力評比將我國排名大幅提升至全球第8等,顯示台灣擁有堅實的「軟實力」。

僑胞身處海外,應賡續發揮影響力,充分善用中華文化的優勢,團結齊心,爭取國際社會對我國的重視與支持,以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普世價值,結合豐沛的華人社群人脈,共同為提升中華民國台灣於國際舞台之參與度,開展更輝煌、耀眼的國家發展願景而努力。

鼓勵華裔青年參與僑社,永續發展海外友我力量

海外華僑是中華民國的寶貴資產及推動國家建設發展的重要推手,近年來由於僑社結構改變導致友我僑社逐漸凋零老化,復以近年來中國大陸密集舉辦各類型華裔青年活動,以吸納海外華裔青年之認同,爰當前海外僑務聯繫之重要課題之一即為促進僑社的世代傳承,厚植海外新生代友我力量,使僑社能承先啟後,生生不息,民族文化能夠繼續在海外傳揚。

僑務聯繫工作的基礎,在於僑胞與中華民國各層面間的關聯性,現階段僑團主要幹部及成員,仍以與中華民國有直接地緣及情感上關聯之第一代移民為主,但隨著我國移民數量遞減及僑胞移居海外時間增加等因素,僑社資深幹部日漸凋零,其第二、三代僑胞之比例則與日俱增,因此如何引進與中華民國無直接地緣及情感上關聯之第二、三代僑界青年的加入,建立支持與認同,為長遠推動僑務工作的方向。

傳承具台灣特色之中華優質文化,培育具國際觀之世界菁英公民

馬總統在本(100)年元旦文告中期許台灣在國際上扮演四種角色,第一是和平的締造者、第二是人道援助的提供者、第三是文化交流的推動者、第四是新科技及商機的創造者,並於年初舉行的「如何推動國際華語文教育」會議中指示,希望中華民國在世界上成為中華文化的領航者,尤其是在國際華語文教學領域上能佔有一席之地。

海外僑校如何與當地主流教育體系建立交流合作管道,以擴大推廣台灣優質華語文教育及爭取我國海外華文市場?

海外僑校長期以來就是我國僑教的穩固據點,更是傳統中華文化及台灣多元價值的輻射點,藉由僑校積極扮演文化傳承的角色,可以達到在海外推展具台灣特色中華文化的目標。因此,如何協導僑校轉型發展,積極與當地主流華文教育體系建立交流合作管道,爭取參與當地華語文教育發展計畫,並運用台灣數位科技優勢,協助提升僑校數位教學環境及運用數位資源教學能力,以掌握全球華語文學習熱潮所帶來的市場契機,全方位向國際行銷台灣正體字華語文品牌,擴大爭取海外華語文市場,允為當前僑教工作首要之務。另海外華裔新生代之培育攸關僑社永續發展,培養僑社繼起之人才,參與主流社會發展傳揚中華文化,協助推展國民外交,亦為當前僑教工作刻不容緩之課題。

海外僑校不僅是我國海外僑教的基礎,更是延伸政府海外文化教育服務工作的穩固據點。為因應全球華語文學習熱潮及華語文教育主流化發展趨勢,本會僑教工作發展策略勢須隨之調整,惟未來如何運用僑界資源與人脈,協導僑校與當地主流華文教育體系建立交流合作管道,以擴大推廣台灣優質華語文教育及爭取我國海外華文市場,允為當前重要議題。

如何以數位科技優勢發展多元教學模式,蓄積僑校永續發展潛能?

本會近年積極發展有別於傳統以「紙本」教材加上「實體課室」教學為主之僑校教學模式,全新架構「數位僑教體系」,以建置「全球華文網」網站虛擬通路及全球61處「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實體通路為主軸,提供同步、非同步教學平台等創新數位化工具,輔以近百種電子書、電子期刊、線上課程等教學資源,並整合以「教學觀摩」及「典範複製」方式加速推展至各地僑校。除全面提升全球僑校教學品質及競爭力外,更能趨近主流外語教學規範,並有助於大幅拓展招生對象至當地主流社群,解決招生不足問題,且能與中國大陸移民設置之僑校在教學法、教學品質上進行市場區隔,以多元、活潑、科技化之華語文教學特色,蓄積僑校永續發展之潛能。

如何有效結合海外文化種子教師、文化夏令營及青年文化志工等機制,強化中華與台灣多元文化推廣之廣度與深度?

本會在海外辦理文化種子教師培訓、遴派文化教師支援夏令營及文化教學活動,並於本年開始逐步推動青年文化志工培訓計畫,爰如何擴大培訓及有效結合相關資源並妥善運用,使海外文化薪傳更具成效,允為重要課題,如何加強培育華裔新生代,以為僑社注入新血,更為目前刻不容緩之議題,爰應積極研議於當地建立青年文化志工(文化教學助教與文化導覽)團隊之可行性及因地制宜作法。

如何發揮我國文化軟實力品牌形象優勢,擴大高等教育對外輸出,以鼓勵僑生來台求學及發展,培育國際化優秀人才?

政府輔導僑生回國就學政策實施50餘年來,累計回國升學人數逾17萬人,大專畢業生約10萬人,海青班畢業學生約1萬2千人,並成立103個畢業留台校友會,在僑居地政經、文教各界均有卓越成就,成為我國在海外無形資產,亦為我國在海外推動僑務工作的種子。僑生兼具「在地」與「國際化」之雙重優勢,可同步為「僑居地培育人才」及「為國舉才」,近年來多位留台發展之畢業僑生表現優異,帶動了台灣科技研發及文化創意之風潮,即其顯例,因此,馬總統多次公開肯定僑生政策是中華民國最成功的教育政策。

僑生多數來自東南亞地區,由於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已在當地建立穩固之良好品牌形象,近年來雖遭逢中國大陸、日本、南韓、新加坡以及歐美各先進國家之強烈競爭,僑生及海青班學生人數仍持續穩定成長,鑑於僑生教育作為我教育國際化政策最重要之一環,允應積極研議如何鬆綁法令、放寬限制規定,並持續合理拉平僑生與外籍生之待遇,提供更多具體優惠條件及誘因,以鼓勵更多僑生來台深造,方能真正落實我國高等教育對外輸出之政策。

我國社會本具有多元及包容之優良傳統,本會委託國立中正大學所做研究顯示,逾8成僑生願在畢業後留台為我國產業效力,但因我國現行人才培育政策似僅偏重前端之擴大招生部分,至後端之畢業留用機制仍付之闕如,使多年來僑生政策積極推動之結果,僅能為他國培育人才,卻無法留用成為本地菁英,殊為可惜。鑑於目前我國已面臨嚴重之人才流失及少子女化問題,未來允應策定可行溝通策略或方案,以持續協調中央相關部會以留用畢業僑生及海青班學生為目標,建立合理之移民、勞工政策,解決我國社會青壯人力不足及產業界缺工之問題。

匯聚僑商力量,參與國家經濟發展

台灣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振興經濟乃當務之急。目前,政府正積極掌握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之契機並持續改善投資環境,提出愛台十二項建設等重大振興經濟方案,尤其在兩岸經貿關係愈益密切之情形下,我國經濟將持續穩定成長。

海外僑商分布全球並不斷加強與我國經貿互動,台灣已成為全球華人「連結亞太,佈局全球」商業發展策略重要的一環,本會如何掌握契機,持續加強聯繫海外僑台商組織,配合政府經貿發展策略,結合華人資金技術及人才,提升僑商經濟競爭力並與國內產業實力深化聯結,參與國家經濟發展,允為當前僑民經濟之重要工作。 

鼓勵僑商參與全球招商,協助台灣品牌行銷國際

本會自99年配合政府全球招商方案,成立招商專案辦公室,作為對海外僑台商聯繫之管道,期能引介海外資金、人才、技術投入國內經濟建設。本年配合政府整體全球招商進程,於印度、日本、美國紐約、洛杉磯及舊金山等地推動僑商組織及僑商企業積極參與,並與行政院經建會、經濟部在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在台北舉行年會之時機,共同辦理「行政院全球招商-亞洲台商投資台灣說明大會」,對於促進亞洲台商與國內企業之交流極有助益。未來綜合海外華人企業力量共同投資台灣,鼓勵將營運總部及研發中心等設於台灣,並將國內品牌及連鎖事業與海外僑商共同合作推展至國際市場,將國內產業鏈擴及僑台商所在之各地僑區,應有助於在僑居地擴大僑商力量有效行銷台灣品牌,全力拓展海外市場。

有效運用僑營餐飲業平台,配合推廣台灣美食國際化

餐飲服務業是僑胞最具代表性的產業,這些熟悉當地消費市場、法規與經營環境,且無語言隔閡、邏輯相通、飲食習慣及文化背景相同之業者,自然可成為國內業者對外拓展之合作夥伴,進而讓國內業者與海外僑商互利雙贏。在美食已成為國際社會諸多國家產業輸出及國際推廣之趨勢下,行政院亦於99年6月1日核定通過「台灣美食國際化行動計畫」,並以結合僑營事業為重要推廣策略,本會長期輔導僑營餐飲業,辦理多項餐飲廚藝培訓活動,具有相當經驗與基礎,並於99年邀請美國僑營餐旅業者返國參加「2010台灣美食國際會議」,促進與國內餐飲業者之商機交流,成效良好。鑒於僑營餐飲業之在地經驗、人脈及政商網絡,可成為台灣美食在海外建立品牌與展店最快速有效的第一線尖兵,未來應如何妥善運用僑營餐飲業平台,以配合推廣台灣美食國際化,有賴進一步集思廣益,尋求更有效之方案。

行銷台灣優質醫療,鼓勵僑界協助拓展台灣觀光健檢

本會結合僑務與國家發展,積極響應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之「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透過多元管道向全球僑界推廣行銷,宣傳台灣數十年來所累積的醫學成就、高品質醫療水準、專業醫療團隊貼心服務、高科技醫療設備、合理收費價格,以及融合中醫養生療法多樣性醫療服務等優勢,提供海外華人及友人來台體驗優質醫療服務的多樣選擇。鑒於廣大海外僑界人士及非華裔外國人士均為推動國際醫療之重要對象,如何將海外僑胞對於台灣醫療服務國際化之實際體驗及認知,轉化為開拓台灣國際醫療旅遊市場佔有率,並提升台灣醫療照護的國際知名度,允為當前重要議題。

當前台灣所面臨的是國家發展升級的關鍵時刻,亟需提升及發展充沛的軟實力,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並在政府「壯大台灣、連結亞太、佈局全球」的戰略指導之下,逐步推動全方位發展,為台灣加值。僑胞是中華民國寶貴的海外資產,更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環節,政府期望和海內外同胞站在一起,擴大投資台灣,啟動和平的、建設的、幸福的「黃金十年」;也期盼僑胞繼續做為台灣最有力的後盾,共創兩岸和平穩定新局,讓全世界看見中華民國的精采,贏得肯定與尊重。

第12屆羅德島州「台灣日龍舟賽

羅德島州黑石河旅遊中心與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合辦的2011年第12屆羅德島州「台灣日龍舟賽」(12th Rhode Island Chinese Dragonboat Races and Taiwan Day Festival)活動於9月10日在羅州普塔吉市(Pawtucket)普塔吉河(Pawtucket River)畔舉行。由於天氣晴朗,有近萬名主流社會人士前來參與活動,欣賞由經文處所安排的中華傳統技藝表演及民俗才藝示範教學,現場充滿歡樂氣氛。

「台灣日」開幕典禮到場的貴賓包括羅州聯邦參議員白豪思(Sheldon Whitehouse)

聯邦眾議員斯萊思(David Cicilline)、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

洪處長慧珠、普塔 吉市長蓋比思(DonaldGrebien)及克蘭斯頓市長馮偉傑等人。

洪處長致詞時感謝羅州各界人士對「台灣日」的支持,並希望藉由活動促進美

主流社會人士瞭解台灣文化,增加台、美兩國情誼。

表演節目在貴賓致詞後隨即展開,舞台表演節目包括來自台灣的女子國樂「無雙樂團」以12種古典樂器,重新詮釋國、台語經典歌曲,呈現時尚新古典音樂之美。另有「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表演舞獅、戰鼓、扯鈴等民俗技藝,獲得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為了讓美國主流統社會瞭解台灣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現況及明媚風光,經文處新聞組亦在活動現場設置大型文宣攤位,陳列各式國情資料及觀光出版品等,供民眾免費取閱,甚受歡迎,隨即就被索取一空。

現場另有手藝師傅示範書法、繪畫、臉譜彩繪、繩結、捏麵人與燈籠等傳統民俗藝技,除示範教學外,並備有豐富的成品展示,自上午開始現場就擠滿了攜家帶眷的觀眾,直到活動結束時,仍欲罷不能,反應極為熱烈。

活動重頭戲龍舟賽,共有來自各地的24支隊伍參加,並依程度分為Tiger、Lion、Dragon三組,結果分別由Dragon Smoke、NAAP Typoons、Harvard Dudley Dragons獲得各組冠軍。在領獎後,當日活動圓滿結束。

 

洪處長慧珠致詞


女子「無雙樂團」表演

 

羅州聯邦眾議員斯萊思致詞


中午吃餃子比賽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