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率眾「紐、波」洪門星光閃爍賀歲同歡 |
(圖) 洪門致公堂總理梅犖生、陳競石、元老阮全義、伍伯和、朱傑概、伍飛輝、紐約李志聯、伍新傑主席,波城司徒宗達、鄺國添主席、監堂阮振強、顧問余共才暨兩地職員等合照。(攝:黃定國)
總理率眾「紐、波」洪門星光閃爍賀歲同歡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洪門致公堂總理梅犖生、陳競石、元老朱傑概伉儷、伍飛輝、紐約李志聯主席、伍新傑主席3月4日率眾20餘人,前來波士頓參與此間洪門春宴;洪門稱得上是華人歷史轉變中「功不可沒」的一個組織,而這個組織隨應社會改變,仍穩固其「俠義長存典範。」
波城洪門致公堂按傳統,嗚炮畢五獅採青賀歲,洪門重點是五獅採青環節中,各獅分別要把兩位總理高舉「洪」字「插」滿的美鈔「取」走,意味著來年洪門致公堂「風調雨順、財源滾滾。」
晚會司儀是中文秘書梅惠聰,波城洪門主席司徒宗達在致歡迎詞中,除向義兄、義弟、義姐、義妹及僑團拜年,其可喜可賀的一句還是「牽手同行、同心合力、創造一個和諧的僑社。」
中華公所主席黃光野、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分別借此機會向大眾拜年,主席鄺國添致答謝詞;大會頒發5個紅包,包括:學校有廣教、僑立、YSL、醫院等;餘慶節目由曹品慈王主持。
(圖) 波城安良兄弟由會長黃國健、李天生率領向洪門致公堂總理梅犖生、陳競石等敬酒後合照。(攝:黃定國)
(圖) 祝酒。(攝:黃定國)
(圖) 洪門合照,內有安良元老梅錫銳、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後排右一為大會司儀中文秘書梅惠聰。(攝:徐佩蒂)
(圖) 州眾議員黃子安、陳德基向洪門兩主席司徒宗達、鄺國添頒發褒揚狀。(攝:徐佩蒂)
(圖) 紐約總外交與義姐余麗媖合照;兩地李氏慶相逢。(攝:徐佩蒂)
(圖) 歌星表演。(攝:徐佩蒂)
(後記:維基百科) 洪門典故;明太祖的年號是洪武,洪武之家門,是為洪門;「漢無中土」─ 拆字以「漢」字除去中間「中」、「土」二字,有漢失中土之意;「滿兒無頭」─ 拆字;取「滿」之頭、剩下「兒」之腿、合成「洪」字,有滿清滅亡之意。
洪門暗號「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
致公堂:中華民國 國父孫中山在1903年末,經叔父鍾水養的介紹拜入檀香山洪門致公堂(同興公司),並曾任洪門大陸山山主;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在檀香山時,由三合會首領介紹入會,並開立山堂,改組致公堂,創立興中會,山堂名「大陸山」。
在1925年10月10日,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五洲洪門懇親大會決定,成立中國致公黨,1925年10月,中國致公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陳炯明為黨的總理,12月陳炯明退居香港,中央黨部設於香港,而陳炯明、唐繼堯被推舉為正副總理,現主要分佈於中國大陸,中國致公黨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事業,是中國8個民主黨派其中1個。
在1945年3月12日,致公堂系統由司徒美堂在美國紐約召開美洲洪門懇親大會,南北美洲九國致公黨組織均派代表出席,並決議宣布美洲洪門致公總堂改名稱為中國洪門致公黨(美洲的致公黨),而司徒美堂被公舉為全美總部主席、古巴的朱家兆、加拿大的陳宜顯、墨西哥的甄顯蟙為副主席;本黨宗旨為統一海內外洪門組織,團結社會群眾,促進民主政治,安定世界和平,中國洪門致公 (美洲的致公黨)與中國大陸之中國致公黨為兩個不同的組織。
在1946年7月,在中國上海召開的五洲洪門懇親大會決議於9月1日成立中國洪門民治黨,司徒美堂、趙昱為正副主席,中央黨部設於上海,現主要分佈在海外。
洪門的發展:1992年7月28日在美國舉行第3屆世界洪門懇親大會,經來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代表兩天討論,通過總會章程,宣告成立世界洪門總會首屆會長李志鵬,總會設在美國檀香山。
台灣:由於洪門素有革命性質,神秘色彩未除,因此在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播遷臺灣後,長期未允洪門申請為公開的民間社團;2011年 (民國100年10月8日)洪門弟兄及具共同理念之同志,共同組織創立中國新洪門黨;於民國100年10月8日舉行黨成立大會,經內政部函准予備案政黨證字第20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