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投3億美元獎學金在清華 |
爆炸案嫌疑入罪可判死刑:白宮新聞秘書Jay Carney週一稱,被捕的「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事件嫌疑犯將不會以敵方戰鬥人員的身份受審,美國法院系統擁有對恐怖主義分子進行正當公訴的過往記錄;在上週五與警方發生交火後,Tsarnaev 目前仍在醫院,Carney稱美國平民法庭曾成功地對數名被指控為恐怖分子的人員提起了公訴;Carney更稱:「波士頓爆炸事件不應導致美國移民系統的改革步伐放慢」;美國檢察官週一對Dzhokhar Tsarnaev 提起訴訟,指控其在「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事件中造成3人死亡200多人受傷,指控現年19歲的Tsarnaev引爆了簡易爆炸裝置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造成他人死亡及財產損失,如果罪名成立Tsarnaev可能被判處死刑。( 詳情請按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 美商投3億美元獎學金在清華 重溫清華歷史:源於辛丑條約約定的庚子賠款…… 私募巨頭黑石集團創始人史蒂芬-施瓦茨曼中 (文名蘇世民) 21日在北京宣佈,在清華大學設立一項高達3億美元的獎學金,吸引美國、中國和歐洲等地區的學生攻讀為期一年的碩士研究生項目。 設立該獎學金的目的是「通過教育全球未來領袖,以加深中國與世界的相互理解,緩解各種緊張局勢,幫助西方更加深入了解中國的社會、政治和 經濟環境」,該項目2016年正式啟動,每年將全額資助來自全球的200名學生在清華大學學習一年,完成學業的學生將獲得碩士學位,專業包括公共政治、國際關係、經濟學、商業和工程學;學生生源中美國佔45%,中國佔20%,澳大利亞、加拿大、歐洲、拉美以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佔35%,以後還可能增加非洲學生。 美聯社稱,該獎學金為全球最大教育捐贈之一,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獲得的最大一筆「慈善捐贈」;《紐約時報》稱,蘇世民學者項目的捐贈者包括竭力進軍,全球第二大飛機市場中國的波音公司、在全球最大建築市場中國兜售挖掘機的卡特彼勒公司、摩根大通銀行、美國銀行、瑞士瑞信銀行、紐約市長彭博個人慈善基金會等,其他眾匿名人士,英國廣播公司稱,蘇世民學者項目擁有龐大的顧問團,包括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法國前總統薩科齊、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諾獎得主楊振寧等人,該項目將抗衡已有百年歷史的羅茲獎學金。 蘇世民本人已為該項目捐贈1億美元,讚助商捐贈1億美元,剩餘1億美元將在今年年底籌集到位,據美國《福布斯》 雜誌上月估計,蘇世民擁有65億美元的財產。消息來源:(環球時報) 有關清華大學 (Tsinghua University ) 舊稱清華學堂、清華學校、國立清華大學,是一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的公立高等院校,最初為1911年清政府利用美國退還遇的部分庚子賠款所建留美預備學校「遊美學務處」及附設「肄業館」,1925年始設大學部。 清華源於辛丑條約約定的庚子賠款,1904至1905年 (清光緒三十年至三十一年),美國國務卿海約翰認為賠款過多,希望减免,大清駐美公使梁誠從中幹旋,促成减免,美國總統羅斯福决定還賠款基數定為一千餘萬美元,逐年退還,賠款用於人才培養和赴美留學。 1909年第一期留美生:清宣統元年,美國開始退還庚款,為統籌考核留學生,外務部與學部上奏設立「遊美學務處」並附設「肄業館」,三年間共組織三批近200人赴美留學。 辛亥革命後,民國建立,1912年5月1日,學堂改名「清華學校」,裁撤遊美學務處,唐國安為第一任校長,周治春為教務長,在校生約500人,教員30多人,以「培植全材、增進國力、培養領袖人才」,1914年10月,美國建築師墨菲與丹納為學校指定校園規劃,布置留美預備學校和綜合大學,1916年至1920年,建成圖書館、体育館、科學館、大禮堂等早期建築。 1949 年校長梅貽琦等人随國民政府遷往台臺, 梅校長赴歐,後往紐約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會商清華基金保管及運用事宜,自1951年開始以清華基金利息協助在美學人研究,並贈送學術書刊儀器給台灣 專科以上學校,1955年,「中美合作研究原子能和平用途協定」正式簽字,中華民國政府決定設立原子科學研究機構,發展原子科學之研究,乃電召梅貽琦校長 返國籌議,清華歸屬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華大學,1955年,梅貽琦在新竹主持國立清華大學在台復校,沿用原校名,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兩校交往 日漸頻繁「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
清華附中是文革紅衛兵萌發的摇籃, 1966年6月8日, 1976年10月,四人幫倒台,中共北京市委整頓學校,1978年2月,恢復高考後新生到校,学校逐步制定新的教學計劃、招收研究生,到1982年,在校學生數量超过8800人。 2000年6月28日18时37分,「航天清華一號」微小衛星順利發射升空, 2004年4月18日23时59分,首顆自主研發納型衛星「納星一號」在西昌成功發射, 2001年,工物系與清華同方研制同方威視大型集裝箱檢查系統,核研院於2000年12月建成世界首座模块式高温氣冷實驗堆,為安全民用核能與核潜艇事業奠定基礎,物理系研究高温超導技術,建成產業化生產線,與中國聯通合作建立高温超導濾波系統示範CDMA移動通信基站。 2005年8月,經管學院体育特長生胡凱在第23届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奪得男子100米冠軍,被稱為眼鏡飛人。 2008年,校友向清華大学捐贈2388枚竹簡,清華成立出土文献研究與保護中心對其進行研究,經測定為戰國中期偏晚 (公元前305±30年)竹簡,大多為歷史類書籍,包括焚書坑儒後失傳的《尚書》稱之清華簡。 近年,清華與比利时鲁汶大學、日本栗東京大學、美國伯克利大學相互舉辦文化周,進行華學術和文化交流,並在2010年校慶期間組織教授和學生藝術團訪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