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了;家驊夫人帶著一身輕盈的風釆重返社區 |
(圖) 陳家驊伉儷 (中) 與老朋友喜相逢,(左起) 雷國輝、陳滋源、余績堯;(右起)陳金鳳、蔡倩婷、李伍綺蓮。(攝:徐佩蒂)
久違了;家驊夫人帶著一身輕盈的風釆重返社區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一昂首,月已斜掛在身後;一轉身,風揚起思念滿懷;紅塵裡,相知不變的腳步,患難中,真情支持抗勝癌」;久違了的陳家驊夫人(梁潔瑩) 帶著一身輕盈的風釆,「突」出現在6月15號中華廣教學校畢業典禮,見到老朋友,潔瑩說:「我回來社區啦!在病中我看清楚了誰是真朋友,誰又是假朋友,阿 Paul對我很好,行一步都拖著我的手患難見真情。」
自去年雙十節大遊行及晚會見過潔瑩後,便在社區中不再見到她「熟稔親切」的笑臉,之後,傳出她患上「癌」症;在同一時間裡,經常支持社區活動的陳家驊,也一下子少見了,不少朋友都是在朋友與朋友互傳中知道她的點點滴滴,潔瑩說,事前一點病狀都沒有,也許我曾是護士,我感覺到身體可能出現了問題,看了醫生檢查後,醫生說:「妳很幸運,一開始便被發現了」;結果她動了手術,也接受醫生建議接受了「預防性化療」,一場「驚心動魄」的「癌」病,在丈夫細心親自照顧下,8個月挨過的苦日子,潔瑩一句「患難見真情」表達了她對丈夫一份至深至情感受與憐惜。
命在命運中,而人生難免有波浪,想起羅文的「幾許風雨」中的幾句:微風細雨帶著紅塵來回的追逐,眼中看過朝朝暮暮善變的面目,心裡藏著海闊天空從容的氣度,走過繁華才會知道平淡的滿足,人生舞台本來就是一條不歸路,來來去去起起落落難免有感觸,風風雨雨都經過不變的腳步,會珍惜走過的道路。
(圖) 左起:李曹秀萍、陳梁潔瑩、李慧芳、李壽泮。(攝:徐佩蒂)
春風桃李香 廣教展新姿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中華廣教學校校長曾秀芬博士引用哈佛政治學院Pauline R. Kezer曾說過的話:「根是長久持續的,枝葉是不斷改變的,樹木因此而伸展、成長、更創新高」;她表示,能夠不斷見證著持續與改變是中華廣教學校的幸運,尤其於過去的一年內,我們的改變比往年特別多,有些改變是必然的,有些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有些更令人忐忑不安。
(圖) 畢業禮成校長為同學準備大蛋糕慶祝。(攝:徐佩蒂)
在反問為什麼?是因為習慣容易,創新會在擔憂中轉變,還差兩星期,曾校長便在廣教上任10個月,她鼓勵學生畢業並不是完結篇,是新的開始,在個人品德修養方面,要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說話,並祝同學「鵬程萬里」,廣教今年增設「品學兼優」及「最佳進步」兩項獎。
董事長蔡倩婷致詞中對畢業同學說:「今天是2012年至2013年度初中十六屆及小學八十二屆畢業禮,畢業離開學校,並不等於停止學習中文及中國文化,而是另一個起點;父母對孩子的支持,我也經歷過,廣教在曾校長帶領下,也找到了新的起點,令廣教走向更多元化。」
當天大會司儀給與會者的印象是青春派的吳燕平老師,伶牙俐齒中英俱皆,在介紹表演項目中,亦詳加註解,代表了廣教「朝陽一面」,冼愛心老師、梅淑雅老師、梅慕芳老師、呂錦芳老師如「中國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熱心敬業與樂業精神可加。
畢業班同學代表龔秀文從被迫學中文,一度想方棄,到今日明白中華文化的奧妙,並以能閱讀中文報章自豪。
大會設有揚琴、古箏表演,而來自中國的李平老師,是「中國中央民樂團」成員,2012年加盟廣教;多個小朋友舞蹈表演,由鍾慧老師指導,廣教學生及波士頓中國舞蹈學校同學合演。
頒發獎學金代表:黃氏宗親會顧問黃國麟、至孝篤親由陳滋源會長、李氏公所元老李壽泮、余風采堂會長余績堯、退伍軍人會會長司徒文信、洪門致公堂元老阮全義、國民黨常委王競芳,獅子會會長陳寶萍。
畢業禮成校長為同學(小學23位)及(初中9位)準備大蛋糕及茶點招待嘉賓、學生及家長;應邀出席貴賓有:洪慧珠處長、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市議員林尼肯等。
(圖) 林尼肯 (左一)祝同學前程似錦;(左二) 洪慧珠處長致詞中加讚廣教多年來培養英才無數,推動中華歷史文化和道德,9月全面實施新方針,廣教成就來自老師無私奉獻,家長耐心支持,學生用心學習;(左三)郭主任感受到同學學習廣泛,中西合璧,日後投身僑社成為未來生力軍。
(圖) 頒發獎學:洪門元老阮全義、退伍軍人會會長司徒文信、國民黨常委王競芳、
黃氏宗親會顧問黃國麟、獅子會會長陳寶萍。
(圖) 畢業同學濟濟一堂。
(圖) 大會設有揚琴、古箏、舞蹈表演如下。 (攝:徐佩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