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昔日頭條 中華公所保華埠「清潔」;點解治標不治本?
中華公所保華埠「清潔」;點解治標不治本?

垃圾蟲製造垃圾損市容;施教更勝無奈有尾數……

中華公所保華埠「清潔」;點解治標不治本?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紐英崙中華公所」把大同村管理公司(Winn)捐出給中華的費用「移撥」作一項欲改建修補「波士頓望合墳場華人移民紀念館」,結果因業權歸「紐英崙歷史協會」而只好放棄;5月28號晚中華公所兩月一次例會中,執行主席黃光野表示,會把這筆款項用來「掃街。」

在6號中華記者招待會中,黃光野表示,掃街費用「向華埠商戶、公所、團體募捐」,會親自和職員去拜訪;募捐所得費用,用以顧聘兩名半清潔工人,每週掃街五天每天四小時。

「華埠掃街」、「華埠清潔」

(1) 中華公所點解不向市府有關部門申請合辦?

(2) 中華公所繼巡邏大隊「尾大不掉」;再又「吃力增加」華埠掃街隊,費用募捐自華埠商戶、公所、團體,不是長遠之計,波士頓華埠以餐飲業為主,競爭大、來貨高,更要負擔華埠清潔費用,真的是有點像「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那般的無可奈何……

(3) 公所、團體又是否能長期去分擔費用呢?

(4) 垃圾蟲製造垃圾損市容;施教更勝無奈有尾數……從教育著手。

(5) 清潔運動是「公眾教育」,可透過宣傳活動,與市府通過不同渠道宣傳清潔環境信息,包括:電視宣傳短片、海報及橫額、報章特稿及報導、潔淨比賽、巡迴展覽、和印備多種語言小冊子等。

(6) 中華公所是非牟利機構,是可以在電視宣傳短片上獲得優惠收費。

(7) 也可以利用「歌曲」去宣傳衛生; 在華埠播放清潔歌:「垃圾最可怕,人人都憎佢;垃圾蟲,製造垃圾損市容。」
(8) 設立衛生督導員 (改善現有巡邏大隊) 兩組合併,這是從治本為根入手。

《 註》參 考香港清潔運動:1965至1969年,政府便曾舉行連串的地區清潔運動,「平安小姐」這個宣傳人物,便是在六十年代的運動中推出,1972年八月展開宣 傳和教育,這期間設計了不少海報和象徵標誌,讓市民留下深刻印象包括「一雙怒目而視的雙眼」、人見人憎的「垃圾蟲」和嬌俏可人的「清潔小姐」,當局於九十 年代採用了形象正義的清潔龍家族,分別是「清潔龍」、「沙灘龍」、「郊野龍」及兩條小龍「小清」和「小潔」。

口 號:在1981年,香港政府以「亂拋垃圾、人見人憎」作為八十年代初期清潔香港運動的宣傳口號,並配以一雙怒目而視的雙眼作為清潔香港運動的標誌,宣傳的 手法亦相當具阻嚇性,措辭亦相當嚴厲,在「亂拋垃圾、人見人憎」的標語下附有「地方清潔安居樂業」、「屋邨清潔人人健康」、「海港清潔美景怡人」、「郊野 清潔悅目怡神」、「新界清潔美景年年」和「海灘清潔夏日消遙」等口號,以第一個「地方清潔安居樂業」為主,同時政府亦將亂拋垃圾的最高刑罰提升至罰款港幣 5000元及入獄六個月。

1980 年代中期,當局則以關心和愛心為主題,「清潔香港、人見人愛」為標語的海報,宣傳自發性投入清潔運動的行列:「全面投入、一於響應」,1992年清潔運動 的宣傳主題便運用「家庭」這個概念,「香港是我家 清潔齊參加」這口號便出現在各種宣傳物品上,1993年起推行「保持香港清潔」活動資助計劃,鼓勵地區團體或學校舉辦清掃活動,2009年推出全新運動口 號「全城動響應全城清潔運動」……等等。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