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委會「布網建雲」新政策 |
(圖) 10月20號在華僑文教中心舉行之年度「僑務工作座談會」;(左起) 會議主持郭大文主任、僑務委員陳家驊、處長洪慧珠、僑務委員馬滌凡、副處長陳銘俊;紐英崙兩位僑務委員陳家驊、馬滌凡11月6日出席在台灣舉行之「中華民國102年僑務委員會議。」 (攝:徐佩蒂)
僑委會「布網建雲」新政策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年度「僑務工作座談會」會議,10月20號在華僑文教中心舉行,邀請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副處長陳銘俊、以及50多位僑團代表出席,大會在洪處長致詞;郭大文主任介紹了長達40多頁「中華民國102年僑務委員會議中心議題說明」展開。
今次主題:
「繼往開來、永續經營僑社;布網建雲、創新服務僑胞。」
主旨:旅居海外僑胞向是中華民國最堅強的後盾,加上國人努力,中華民國才能不斷進步與壯大;政府對僑務工作「永續發展為念」;僑務工作經緯萬端,更需與時俱進。
(1) 正視未來僑社結構與發展取向問題。
(2) 希透過海外僑界領袖們集思廣益,策勵有效可行的推動作為,深心連結。
議程安排:規劃以「建構僑青網絡」、「加強僑社聯繫、凝聚友我力量」、「推廣雲端僑教」、「結合僑商網絡、拓展新興市場」、「攪才育才留才策略」5項專題研討。
與會者均就「僑社生態不斷變化,兩岸僑務競爭方興未艾」打開話題,更令人擔驚受怕的一項話題「老僑的老弱凋零」;僑生沒法落地生根;僑務工作又如何去延續下去?
建議留學生要求在當地工作,年青人多與僑社互動,與會者意見:
周萬欽說:「建立人才庫」,他補充表示,像雙十節說話的Michelle Wu,我們便應支持她,她會是我們的代言人。
對如何培育年青下一代?王本仁說,該與世界各大商會結合擴大就業出路,沒有留學生也就沒有僑務工作,也就沒有了僑教中心。
洪處長表示留學生很重要,經文處多年來均關注此一問題,舉行各有關的留學生活動;據「中華民國102年僑務委員會議中心議題說明」內第三大綱之五之「育才留才」數字指出:
「僑委會60多年來輔導海外僑生及來台就學及訓練愈19萬人,未來在國際人才競逐的大環境下,加強規劃創新僑生政策,擴大吸引海外僑生往台就學、留台服務,以結合僑務工作、教育部技職訓練、經濟部產業發展及內政部人口政策,培育優質國際化人才。」
陳玉瑛以自己的經歷表示,市場需求、身份問題、是留學生面對最大的困難度;在美國經濟低迷的今天,連ABC本土學生也「畢業失業」而再求深造向碩士、博士邁進的今日,留學生在美留下的「機會」更絕不容易。
莊紀華提出的「台灣網絡」問題,在不同年代者的話題中,有矛盾的「多面化」觀點與角度,最終結論:「爭取更高、更簡、更吸人的題材,在網絡世界獨佔鰲頭,不用遲疑。」
(圖) 向北美至孝篤親舜裔總公所前總理陳家驊僑務委員,頒發感謝狀;(左三、四處長洪慧珠、陳家驊);左一、二郭大文主任、陳玉瑛、左五至七:陳裕逢、陳永茂、副處長陳銘俊。(攝:徐佩蒂)
(圖) 頒贈「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劉李碧雲女士服務僑社感謝狀;其孫回贈掛框後合攝。 (註)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主席關美玲女士表示該所元老劉孔武先生曾於國父孫中山先生早期革命時期訪波城時,曾在洪門親自接待過國父。劉先生早年亦是國民黨美東支部 代表大會主席。生前支持中華民國在國家財政困難時,還傾囊大量購買國民政府「救國公債」參加救國活動,愛國情操令人感佩。渠遺孀劉李碧雲女士,現年92歲在此間仍對中華民國強烈支持,支持我國政府主張從未改變,僑界等人士作為支持愛國的典範。 (攝:徐佩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