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ino ;Walsh達成的第一宗協商 |
華埠投票數據;陳毓禮一整天只吃了一隻「粽」;陳文浩為候選人拉票。(徐佩蒂攝。)
林乃肯重權打敗李素影;吳弭喚醒了華裔政治夢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在華埠信義大廈投票站,總投票數:1333票;當黃夏儀按出投票機「總結」時,大家最關心的是李素影在第2次競選中,能否擊敗對手林乃肯;票據上,李素影高達863票,林乃肯得388票;最後仍未能登上其「政治舞臺」的心願,亦反映出李素影實力集中在中國城;林乃肯以過千票重權打敗李素影,亦反映出他在中國城以外的實力。
年輕的華裔候選人吳弭,「喚醒了華裔政治夢」成功創造波士頓華裔社區新歷史,當上不分區市議員,她將成為「首位」華裔市議員,也是「首位」亞裔女性市議員;她是8位不分區市議員候選人中,第二高票當選,畢業於哈佛大學及哈佛法學院,曾任麻州聯邦參議員Elizabeth Warren競選團隊成員。
波士頓市府升起了「兩個太陽......」
Menino ;Walsh達成的第一宗協商
(News Chinatown徐佩蒂綜合報導)
當辦公室大門打開,「閃光燈」閃個不停,候任波士頓市長Martin J. Walsh (6號) 到訪市長Thomas Menino 五樓辦公室,亮相每週內閣會議,並且談論在2014年1月6號正式接任第48屆市長一職。 隨著媒體「閃光燈」,歡迎掌聲傳遍了市府和各部門;歲月如梭20年「彈指之間」,Menino 一直是大家心目中的「太陽」照耀Boston;而Walsh 能獲得敗陣四名對手「背書支持」,更顯示他在人際關係上「翻手為雲」的本領,被視為另一個發號施令的「太陽。」
面對一大群記者,Menino 說:「Martin的能力,會帶領這個城市到一個新的水平,如何繼續向前邁進?對這位年輕人充滿信心」;而Martin除感謝Menino外,
並感謝他20年來服務這個城市,Martin說: 「他是一位偉大的市長,我很榮幸今天能夠來到這裡」。
在 (6號) 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Martin說 ,對新政權的未來政策,與Menino交換了心得,而Menino市長並給了他一些建議,告訴他說,一下子身旁多了很多人很多的朋友,但建議他保持城市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雙方交談中,Martin更答應協助市長Menino談判警察工會的合同問題;(最近的仲裁裁決呼籲,在波士頓警察的工資增長將達到25.4%上漲。)
Martin J. Walsh接任波士頓下任市長,應該做些什麼?上任最先解決的又是什嗎?他應該為這個最高優秀的城市設置些什麼?是市民所關心的。
後記:5號晚,波士頓的選舉公報只需幾分鐘後,Martin的手機響了,這是美國,拜登副總統,向他表示祝賀; 拜登曾稱呼Martin,前美國參議員愛德華·肯尼迪的助手;長時間的勞工領袖Martin J. Walsh這位風雲人物和他非凡的競選團隊,跑出了一個夢幻般的比賽。
他的生平故事和他前瞻性思維的眼光,令他與眾不同;一個移民的兒子,癌症倖存者,他一直支持同性婚姻之類的東西,他一直倡導的措施,以吸引更多的少數族裔進入建築行業。
參選波士頓市長選舉,他面臨解決了一波又一波的挑戰……夜幕底垂,這個晚上,他和他的支持者應該享受一個掙來的慶祝晚會;作為移民之子,整個愛爾蘭族人大喜,歡迎另一個自己族人在美國的勝利;成為美國大多數愛爾蘭城市的市長,他更是這個國家的一個偉大的朋友。 從選舉中看到美國悲哀的一面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美國的「變」是隨著「選票」去定位,而這個定位的準確性又有幾多? 美國的「悲」是隨著「選票」去定位,而這個定位是操控在幕後牽線!
選舉的沉重責任落在「老人耆英」、「貧苦大眾」、「小數族群」、「拉美裔群」肩上;2014年,一個多元化聯盟的推動下,Martin J. Walsh在這種情況下,較John Connolly多出4377票,接任2014-2018年度市長職位。
11月5號波士頓市長選舉日,市長萬寧路長據20年的「市長席位」,在他不作表態下,讓一群老朋友「各不相讓」爭長競短下,在晚上10:17分有了以下的結果:
Martin J. Walsh John Connolly 52% . - - 48%
71,344 66,967
美國總統奧巴馬亦同樣在「一個多元化聯盟」推動下,讓他登上「寶座」,惜美國的「經濟體系」、「疲弱低迷不振」令這個國家「變了紙老虎」;這是誰的錯?並沒有人「錯」,錯只錯在在一個「舊有的環境中」,混入了新的沖擊;簡單比如,原來的一鍋飯,因吃的人增多了變了一大鍋粥。
美國是一個移民大溶爐,因移民努力令這個國家「不負眾望、欣欣向榮」;同樣地也因為新移民的不斷增加,在一個「速變」中,令經濟負荷沉重;美國也因為是一個移民大溶爐;便有必要擁有良好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的首要:了解如何真正去當一名選民;才能真正明白「一張選票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