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婚宴裡的一段歷史回顧 |
News Chinatown社長鄒國綸、鄒徐佩蒂夫婦為兒子鄒俊傑、媳婦鄒李灝明在波士頓龍鳳大酒樓設辦婚宴,中華民國僑務委員長陳士魁遠道送至獎狀,由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陳銘俊頒發,圖左至由鄒徐佩蒂、鄒俊傑、鄒國綸、副處長陳銘俊、鄒李灝明。(攝影:黃定國)
一個婚宴裡的一段歷史回顧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一個婚宴,感謝親朋友好的參與,一個婚宴,亦帶出一段歷史的回顧,感謝中華民國政府在一個值得紀念的好日子裡,頒發了一項「証明」,令一個喜慶來得更錦上添花。
委員長陳士魁遠道送至,由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陳銘俊頒發一項獎狀給予News Chinatown社長鄒國綸,文中有關一位近代歷史人物 – 鄒洪上將。
鄒姓的傳承
鄒洪,中華民國的第一位台籍將軍,唯一一位台籍的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生,他的生平,就是一本對日的抗戰史,鄒洪,字若虛,原名德寶,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鹿寮 坑人,新竹縣芎林鄉鄒姓來自中國廣東省五華縣,鄒洪的父親鄒石生,原籍是五華縣華陽鄉人,遠祖傳承至鄒石生為第四代,年輕時從商,買賣有道,經營柑橘與茶葉致富。
鄒石生共育有八子四女,日本佔領台灣時,因為日人對既有住民軍事壓迫不斷,殘殺住民、強奪資產,讓他一度參加抗日義軍,後來因失敗而遁隱鄉林,子女深受鄒石生抗日意識的薰陶,除了四子鄒洪之外,七子鄒滌之、八子鄒清之,也都曾陸續投入國軍相當長的時間。
實踐理想的第一步
鄒洪出生於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是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的第三年,鄒洪童年時就讀竹東國民學校,鄒家長子鄒薌谿長鄒洪九歲,當時就讀於日本 大阪工業專門學校(1949年合併入現在的大阪府立大學,一直以來,該校都以各種制度鼓勵外國留學生留學),所以順道將鄒洪帶至日本求學,1910年鄒薌谿留學畢業後,將鄒洪帶至上海,鄒洪考入江蘇省第五中學,鄒薌谿則在中國工作服務,歷任大學教授與江蘇省崇仁縣縣長。
鄒氏家族對日本人在台灣的橫行深為痛恨,當時民國剛成立不久,亦面臨軍閥割據的混亂局面,鄒洪深以為非從軍不足以完成自己理想,遂於1919年報考「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考入炮科。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中國清末以來歷史最悠久、最具規模的軍官學校,成立時間早於黃埔軍校,最早曾是清朝的「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1903年袁世凱於清朝任職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時創辦),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時,整合「北洋陸軍部陸軍速成學堂」與「陸軍軍官學堂」,改稱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該校雖僅存於1912年至1923年間,計11年,但所訓練過的軍官逾萬名,畢業軍官多在北洋政府、國民黨、共產黨任職重要將領,影響中國當代甚鉅,如:吳佩孚、孫傳芳、蔣介石、周至柔、張群、唐生智、陳誠、白崇禧、葉挺等,都是該校畢業的軍官,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前七期只收陸軍中學堂(後稱陸軍預備學校)的畢業生,而陸軍中學堂又只收陸軍小學堂的畢業生(畢業約在18歲),鄒洪待保定軍校招收一般生時立即報考,可見從軍意願之強烈。
堅苦卓絕抗日路
三年學制畢業後,鄒洪25歲,一直以來,鄒洪本想以個人之力在台灣建立組織,將日本逐出台灣,但眼見日本勢力如日中天,在台灣勢力更非旦夕可滅,遂決定參 加國民革命軍,從基層幹部做起,1924年已出任第四師參謀,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奉系軍閥張作霖,日本軍藉保護僑民之名,於山東濟南出兵三萬侵攻濟南城,釀就「五三慘案」,外交使節蔡公時被割耳切舌而死,濟南城死亡超過六千人,隨軍北伐的鄒洪親身經歷,更感憤慨。
北伐歷經長衡、武漢、臨穎等激烈會戰,鄒洪屢經軍事歷練,也一路從營長、團長成為參謀長,1927年寧漢分共後,1929年鄒洪調升第十一師少將參謀長,負責對桂系軍閥作戰,第十一師隸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是北伐的主力,也是國民革命軍的始創部隊,亦為骨幹中的骨幹,可見其被重視的程度,1932年,鄒洪改任第四十三師師長,參與江西剿共之役,成功穩住國軍根基,鄒洪也因此役升任中將。
抗戰前,鄒洪曾有一段時間轉任粵漢鐵路警備司令,後接任廣東省保安處長,並兼任廣東省學校集訓總隊長,負責抗戰前廣東地區的治安與民防,穩固國軍的基業, 並對青年從事基礎軍事教育。
抗戰爆發後,鄒洪於1939年任第二軍軍長,負責廣東一帶的對日抗戰事宜,先後在「英德」、「翁源」、「清遠」阻卻日軍攻勢,1941年二、三月,更分別在「蘆苞」及「四邑」與日軍會戰,擊破日軍,被稱為「常勝將軍」,當時日本海軍大將大角岑生座機墜機於黃揚山,鄒洪取得重要情資,更獲重用。
同年年底,鄒洪奉上將薛岳之命馳援湖南長沙,與友軍合戰攻進長沙,該軍由華中第十一軍司令阿南惟幾親率,是日本軍的精神指標,阿南惟幾此戰慘敗,史稱第三次長沙大捷,鄒洪因此被拔擢為第三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1944年,日軍侵入廣州清遠、曲江,取得戰果,隔年一月, 鄒洪被賦予粵桂邊區總指揮重任,再度回廣東與日軍交戰,但在四月積勞成疾,不幸染病,病危之際,仍不斷指導部屬重要軍機,病逝後結束了短暫但對國家與民族充滿價值的一生,後追贈上將。
鄒洪的戎馬人生路
受鄒洪強烈影響,他的兩個弟弟鄒滌之與鄒清之,也都曾陸續報效軍營,鄒滌之出生於1906年,曾就讀陸軍通信兵學校,後於陸軍工兵學校授課,對日抗戰爆發後加入國軍,軍職最高曾任上校,後隨軍隊轉進來台,曾出任出任行政院諮議,後為民選第三屆新竹縣縣長。
鄒清之出生於1913年,曾就讀中國國立中央大學商學系,抗戰爆發後亦投身軍職,在粵桂邊區總指揮部,先後擔任政治作戰與運輸器材採購工作,軍職最高曾任少將,曾任官派新竹縣縣長。
目前新竹縣芎林鄉的鄒洪將軍故居,為當地著名文化資產,故居為傳統客家人的三合院建築,雖經過改建,原始架仍保留相當完整。
(圖) 鄒洪故居。
(圖) 老屋正廳懸掛著鄒獅豁、鄒洪、鄒滌之、鄒清之一門四傑的柑片,陳故副總統辭修先生所頒「忠貞為國」匾額高掛正中。
(圖) 位於新竹鄒洪上將紀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