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昔日頭條 Chinatown Post 328創新首位女會長區靜儀接棒
Chinatown Post 328創新首位女會長區靜儀接棒

(圖) 來自紐約的退伍軍人會由黃宏達、鄧遐勳聯同袍前來同慶。(攝:徐佩蒂)


(圖) 「保家衛國、華裔之光」共同重溫一個極俱意義的晚上。(攝:徐佩蒂)

跨過:戰爭希望與恐懼共存;重溫歷史掌握生命意義

Chinatown Post 328創新首位女會長區靜儀接棒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在我很年輕的時候,一套1962年的美國戰爭片,《碧血長天》The Longest Day改編自考李留斯雷恩1959年的同名歷史書,描述二戰期間盟軍登上諾曼地的第一天(即俗稱D-Day的1944年6月6日),電影幕前幕後人員鼎盛,光是導演已有四人:而主要演員則有尊榮、李察波頓、辛·康納利及亨利方達等。

電影中《The Longest Day》其中一段是這樣記述的:Many men are tired & weary,Many men are here to stay,Many men won't see the sunset,When it ends the longest day。(許多軍人都疲憊與累了,他們停留在這裡,都看不到日落,當要結束這最長的一天,浩浩蕩盪幾千的軍人,曾活在充滿希望和充滿恐懼……滿腔的熱血混集汗水淚水同流著,這將是最長的一天!)

歷史常透過電影,訴說從前發生過的一切,而「真相」永遠是個充滿遐想的「迷團」,6月8號晚,在中國城帝苑大酒樓,和一班從前的、現在的、將來的「保家衛國、華裔之光」共同重溫一個極俱意義的晚上。

紐約和三藩市的「同袍」都來了,今年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抗戰勝利70年,各地軍人都爭取這個機會,以實際行動去「展示」幸福得來並不容易;當看到鄧遐勳握著曾參與諾曼第戰役黃君裕的手,輕聲細語地問好;當曾任全美退伍軍人會會長的黃宏達細說前事,之後唱出The Longest Day時,司徒文信、余國華、黃國麟、陳文浩都走向他一齊高歌,雄糾糾的歌聲在帝苑深高空間飄送,他們心中又有多了的回憶湧現?


(圖) 三藩市的「同袍」都來了。(攝:徐佩蒂)


(圖) 經文處賴銘琪處長、副處長陳銘俊、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應邀出席。(攝:徐佩蒂)


(圖左至右) 陳文浩、黃國麟、余國華、黃宏達、司徒文信合唱The Longest Day。(攝:徐佩蒂)

記Chinatown Post 328

這一個晚上的褒揚:(1) 大會向一位103的英雄遺孀送上敬意,感謝她如此多年來一直支持這個組織 (2) 89歲的余錦芳多年來缺席開會及軍人會的活動 (3) 51年來為退伍軍人會服務的周。

司徒文信是Chinatown Post 328等了65年後,29歲接棒出任會長,開拓年青「市場」;66年後首位女會長區靜儀接棒,她在致詞中說,她改寫這個會嶄新的一頁,也竭智盡力做好會務。

「薪火相傳」的儀式中,在前輩愛護、支持、掌聲中為未來「謀定而後動」。2015-20165 Officers:Commander Amy C.Y. Au (區靜儀) ;Sr. Vice Commander Warren Yee (余國華) ;Jr. Vice Commander Man Ho Chan (陳文浩) ;Adjutant David C. Ching;Treasurer Alvin Wing;Set-at-Arms Jeffrey Wong;Chaplain Genie Boland。 Executive Committee Mathew M. Seto (Chairperson) 、Jeffrey Wong、Gim P. Fong、Gock Wong。


(圖) 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阮鴻燦代省議員麥嘉威送表揚狀予區靜儀。(攝:徐佩蒂)


(圖)  51年來為退伍軍人會服務的周「實至名歸。」(攝:徐佩蒂)


(圖) 余錦芳多年來缺席開會及軍人會的活動,備受後輩尊重) 。(攝:徐佩蒂)


(圖) 按傳統儀式後與另一半方享成果,除 (中) 第一副會長余國華有太太陪同,區靜儀、司徒文信邀請至親友好陪同。(攝:徐佩蒂)


(圖) 103的英雄遺孀支持活動並捐款,大會向她送上感謝狀。(攝:徐佩蒂)

後記:

最長的一日 The Longest Day 1962

緊臨著大西洋的法國海岸線上,依靠著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遙相對望,數千年來海水不斷地重覆拍打沖擊著沿岸沙灘,不曾稍歇,歷史上法國與英國曾有著一段糾纏複雜的淵源,但縱使有海峽相隔,兩國始終保持密切關係。

但在希特勒入侵法國後,情況有了轉變,在1940年敦克爾克徹退後,英國人便不曾再正式踏上法國領土。如今在這片沙灘上,陣陣的海風吹向法國內陸,正巧吹拂著希特勒所誇耀,永遠不倒的大西洋長城,時而強勁的風勢,令人有站不安穩的感覺,似乎也代表委身英國的法國流亡人士,亟欲重返故土的強烈意識。

1944年6月6日的清晨,以美英軍為主的同盟國軍隊於法國南部諾曼第海灘登陸,開闢了所謂的第二戰場,計劃代稱為「大君主作戰」(Operation Overlord),其實Overlord是指一位英國君主,由於諾曼地登陸的保密措施,許多人並不知道真正的攻擊發起時間,最高當局一律以代號稱之,Dday代表攻擊發起日,H時代表發動攻擊時間。

盟軍統帥艾森豪原定於6月5日實施登陸,但因天候不佳,展延至6月6日,事實上盟軍在登陸時天氣還是相當惡劣,許多士官兵皆不耐船隻顛簸,紛紛暈船,嘔吐,可是憑藉著一股信念,大部份的士官兵還是默默承受下來,並沒有太大的反彈,相反的都希望能早日脫離集結區的等待之苦,早日與德軍作戰。

戰爭電影鉅作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是根據柯奈留思.萊恩所著之同名暢銷名著改編而拍成萊恩於二戰時是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的戰地記者,戰後在讀者文摘的支助下,萊恩花了十年的時間,訪問超過1千人以上的交戰雙方人員,上達將軍下至士兵,平民百姓,不一而足;引用書目達120種,才完成本書,內容可謂詳盡,是報導文學中的佳作。萊恩出生於1920年6月5日,愛爾蘭都柏林市人,畢業於愛爾蘭音樂學院,後從事新聞工作,歷任路透社記者;倫敦每日電訊報記者;歐州及太平洋戰地記者;耶路撒冷記者;時代周刊及生活畫報記者,編輯;新聞周刊電視部;柯里爾雜誌主編;讀者文摘作者及編輯,1951年入籍美國,1974年11月25日因癌症病逝紐約。本書於1959年初版,第一年便銷售達80萬冊。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