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的冬天真的來了嗎? |
作者是 Alan K Chow |
紙媒的冬天真的來了嗎? 每種新媒介的出現,都會引起人們對紙媒命運的擔憂,網路時代尤甚;人類將不可避免地走向高效資訊化網路時代,當越來越多的人把視線從傳統紙媒投向網路,關於紙媒會以何種形態存在的爭論也開始不絕於耳,作為一種傳播介質,紙媒在網路的衝擊下會黯然撤退,被讀者冷落甚至遺忘。 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報的讀者將歸於零,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授菲利普邁耶在他《正在消失的報紙》一書中,對報紙命運的預測,他甚至將消失時間準確定:「到2043年春季的某一天,美國最後一張報紙將被扔進垃圾筒。」 當20世紀末數字網路作為一種新媒介越來越被熟悉後,紙媒要完了的聲音也愈加高漲,2010年,《紐約時報》對外表示未來將停止出版印刷版報紙,主推網路版報紙訂閱業務,而此前擁有140餘年歷史的美國《西雅圖郵報》已宣佈終止印刷版報紙的發行,而轉為完全的網路版。 依據之一是發行量:2008年度,中國報紙總印量首次出現下降;2009年度持續這一下降態勢,較上年再減少6.78%;2010年開始扭負為正,專家分析,新興的數字媒體不可避免地在初期吸引大量使用者,但新鮮過後受眾還會有一個重新比較和選擇的過程。
依據之二是電子化閱讀的興起,無論是標榜著結束了無紙不成書歷史的電子書,還是締造了萬卷圖書三兩輕的掌上電腦都顛覆了傳統閱讀方式,科技的進步讓電子化閱讀取代紙質印刷成為可能。 依據之三是紙媒讀者的流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人,其中18~30歲的青年人普及率達到98%,已經趨於飽和狀態,再過30年左右,即2040年前後,這一網民群體的年齡就是48~60歲,涵蓋了社會上最具話語權和購買力的主流人群,他們和比他們更年輕的一代 人都在網路環境下長大,決定了其傳媒接觸的偏好必定是線上閱讀。
依據之四是成本,與新媒體相比,建立在新聞紙和印刷設備基礎上的報業成本極高,據統計,中國報紙每多1萬份的印量要增加300萬元的開支,因此多數報紙發行靠廣告收入來彌補,而廣告費又極易受經濟狀況的影響。 但是,是否能就此判斷紙媒的冬天已經來到? 紙媒消亡論不是今天才有的,1895年無線電出現,1926年電視出現,每種新媒介出現後,都曾引起人們對紙媒命運的擔憂,但是,今天的紙媒並沒有消亡,説明紙質化閱讀的生命力是非常強大的,不能就此判斷紙媒會在此輪電子化浪潮中走向沒落,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程曼麗看來,新媒介的出現一般並不會即刻給原有的媒介帶來顛覆性的改變,而是在長期的共存中,實現競爭性生長、相互融合發展。
事實上,對紙媒寒冬論的質疑和反對之聲同樣不絕如縷,新聞集團總裁默多克表示,他相信報紙將在21世紀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雖然不再會以今天被扔到門前臺階上那種方式存在,但它砰然落地的一聲悶響,將在我們的社會和世界各地發出長久的回聲。」 中國業界和學界對紙媒消亡論也大多持反對的態度,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教授喻國明提出:「網路是一種新媒體,而且更先進,但即使再先進,也不會把報紙完全吞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