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紐約點滴 紐約點滴 胡錦濤強調: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
胡錦濤強調: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
作者是 Alan K Chow   

奧巴馬謝競選團隊 數度哽咽聲淚俱下


( 中新網11月9日電 ) 在確定贏得連任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位于美國芝加哥的競選總部對團隊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在現場發表講話時,他數度哽咽,聲淚俱下,不僅如此,奧巴馬在5分半鐘的感謝演講中數度哽咽,流下男兒淚。

奧巴馬對他的年輕競選團隊成員說,「我試圖想象自己身處你們的年紀,那年我25歲,第一次搬到芝加哥,當時我並不十分清楚未來能夠做些什麼與眾不同的事情,也沒有清晰的規劃……可是,從你們的身上,我看到智慧、效率、組織性,我非常肯定你們將會在各自的生命中成就偉大的事情……」分析稱,雖然奧巴馬贏得了第二個總統任期,但擺在他面前的諸多任務十分艱巨,未來的工作難言輕鬆。

胡錦濤強調: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

(新華網、臺灣網綜合報導)「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在「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召開」前,致電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祝賀,在賀電中表示,由衷期望兩黨在現有基礎上,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進一步擴大及深化交流,提升互信,共謀炎黃子孫的福祉,共創兩岸光明的前途。

同日,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覆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表示,近年來,國共兩黨共同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開創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期望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進一步增進互信,良性互動,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為實現民族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這是基於兩岸「經濟互動」下,展示了華人理性、禮義的一章;大家都關心「胡錦濤十八大報告中申告些什麼?延續些什麼?」

 

胡錦濤強調,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他以香港、澳門回歸以來,走上了同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寬廣道路,「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

在高度表揚「香港、澳門」回歸後,胡錦濤再指出:和平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須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 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

他強調,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對臺灣任何政黨,只要不主張「臺獨」、認同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往、對話、合作。

馬英九表示:「隔絕交流」全在「一念之間」

中華民國在臺灣又有何表態?臺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出席「九二共識」20週年學術研討會致詞時表示:回顧過去60年來,兩岸間可以戰、也可以和;可以鬥爭、也可以是競爭;可以是隔絕、也可以是交流,「全部在我們一念之間」,要看是不是有智慧做最好的抉擇。

他指出,兩岸只有「九二共識」或目前兩岸兩會簽署的18項協議,還是不夠的,需要進一步努力,未來臺當局主要做的3項重大工作,分別是持續擴大與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通盤檢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完成這些工作,一定可以超越目前兩岸互動的格局,紮下更穩固與長遠的基礎,提供更和平與繁榮的未來。

胡錦濤的「強調」,馬英九要「努力」,共同站在同一理念「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兩岸源遠流長同根自五千年大中華民族,正如胡錦濤説:「我們要持續推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經濟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擴大文化交流,增強民族認同,密切人民往來,融洽同胞感情,促進平等協商,加強制度建設,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穩定臺海局勢;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而馬英九亦表示:「兩岸在他上任後能快速展開協商與歷史性一頁,主要是希望趕快彌補消逝的歲月。」

彌補消逝的歲月,展望將來,生活在臺灣的人民他們的想法又如何?

臺灣社會對此高度關注, 9日臺灣媒體不約而同地將十八大相關新聞作為報導重點:《旺報》發表的特稿回顧了十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各項成就,認為十八大報告中關於兩岸關係的部分營造出有利於兩岸對話的氛圍與環境,未來大陸持續推出惠臺或互惠的經濟政策,仍可期待;《中國時報》刊發評論指出,大陸堅持的「一國兩制」方針從來都沒有動搖過,而兩岸近年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終能突破層層禁忌,逐步開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新局;全國臺企聯副會長葉惠德接受臺灣《中央社》採訪時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目前朝著好的方向在走,對臺商如同定心丸,能更放心在大陸投資,這對兩岸人民也是件好事,他建議兩岸在ECFA等經貿合作基礎上,將文化、教育交流做起來,如此一來,兩岸交往的基礎可望更穩固。

為何中國比西方國家經營得好

(來源:環球時報) 在許多西方人眼裏,「中國是神秘的」,這是因為西方世界對中國存在許多誤讀,他們最為顯著的心態就是:中國很糟糕而我們很好;他們剝削勞動力, 而我們沒有,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恰恰是殖民主義者前往中國,現在許多中國勞動者自覺的勞動意識很強,正因如此,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才會這麼快,當然,中國在轉型期面對許多問題與困難,但是,這對一個在經濟上發展很快的國家也是一筆值得付出的代價,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工人將得到與西方工人一樣的待遇。

對很多西方人來説,他們害怕中國,擔心中國會對西方構成威脅,但中國實際上成功地確立了一種新標準,西方必須以全新的方式觀察經濟上最為成功的中國,視其為典範而非威脅。

中國形成獨特發展模式

30多年來,中國之所以能創造經濟奇跡,並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屹立不倒,這要歸功於中國數千年的三種特性:堅忍不拔的獨立性,根深蒂固的務實性 (這使中國能抵禦住國際社會的道德壓力和市場下挫的經濟壓力),以及特別強大的中央決策體系。

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的經濟欣欣向榮充滿希望,是因為中國在重新定義現代化,中國共産黨的經濟模式已經戰勝了西方體系,比其他任何模式都更能保障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方式。

西式民主在中國不適用也不需要

中國和西方國家對民主的理解和運用存在很大差異,在西方國家,民主政治意味著公民投票;而中國的情況與此截然不同,中國堅持自己與西方不同的民主觀點,中國的民主更加注重經濟機會以及人民群眾在各個層面的參與,正如毛澤東一直將民主一詞解釋為「人民的統治」,正基於此,中國共産黨執政的合法性取決於不斷滿足民眾的福祉。

西方一直認為他們的民主和經濟體制是已知最優越的,但是,經濟危機的來襲似乎為這個錯誤敲響了警鐘,西方今天實行的民主僅服務於極小部分群體, 絕非真正的民主,在過去20年間,也就是全球化快速發展的時期,西方民主一直為金錢寡頭服務,而不是為人民服務,這就是西方民主不起作用的原因,也是西班 牙、義大利等國家面臨困境的根源。

相比之下,中國沒有盲目照搬西式民主,中國如果沒有建立具有國家凝聚力的政權,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許有人會發出疑問:開放的民主政治體制不是更適合中國嗎?答案是,中國從1860年至1945年殖民統治期間歷經磨難的事實證明,這種體制在中國並不可行。

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集中精力為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做實事,而不是將精力花在西方所謂的自由選舉上,中國政府在與老百姓的社會契約方面比西方政府做得好,「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和希臘爆發大規模騷亂就是西方政府社會契約失敗的體現,總體來説,大多數中國人對共産黨非常滿意,這在西方是難以理解的,因為西方人經常對政府不滿,雖然並不是所有中國人都滿意,但與20年前相比,中國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中國關注西方的民主政治,但並不需要套用西方的民主模式。

中國發展模式值得西方認真學習

中國模式中有大量內容不僅值得第三世界國家借鑒,也值得西方學習,西方體系現已過時、老舊,不能跟上全球化步伐,西方接受了新自由主義模式,但沒有考慮如何適應不同國家的需要,事實上,中國正在創造一種其他國家可以效倣的新模式,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正在考慮採取這種模式,因為中國模式更適合世界經濟。

當前是西方經濟發展的分水嶺,面對時下慘澹的西方經濟,需要深度審視社會結構,考慮是否需要採用不同的對策,西方尤其要學習中國模式的靈活性, 在全球化的市場當中,最需要的就是靈活性,而西方人的意識形態色彩太重,缺乏靈活性是歐洲經濟受挫的重要原因,歐盟僵硬的政治體系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國則不存在類似問題,在目前的危機中,如果我們有像鄧小平那樣的人,如果我們有真正把握歐洲下一步該做什麼的人,我想,也不會落得現在這個境地了。

(作者:洛蕾塔拿波裏奧尼 - 義大利經濟學家;文章由袁魯霞、靜平譯)

 
廣告看板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