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即時新聞

唐人街最近动态



波士頓任期最長萬寧路市長與世長辭:終年71長選舉日投他神聖的一票。
作者是 Alan K Chow   

Boston’s longest serving mayor, has died at age 71

波士頓任期最長萬寧路市長與世長辭:終年71

(News Chinatown報導) 萬寧路市長生於1942年12月27日,是第53屆波士頓市長,全市最長任期的市長,1993年當選,他的第五個任期2013年屆滿,生於Readville 區,1960年在Jamaica Plain「 St. Thomas Aquinas High School 」高中畢業,選擇在波士頓學院每週三晚上學,並投身職場 ……萬寧路一生回顧錄自「號外,News Chinatown」 2014年馬年特刊。(文轉下)

Statement from Mayor Martin J. Walsh on the Loss of Former Mayor Thomas Menino

波士頓市長Martin J. Walsh對前市長萬寧路逝世向全市發致哀告文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中英對照全文如下:

「今天是波士頓市大家一起哀悼的一天,對任何一位曾認識他的人,這是無容置疑地,大部份波士頓市內曾接觸過前市長萬寧路者,了解到他是最關愛我們的城市,他的敬業、服務、令他為波士頓的人民改變了城市的面貌。

有了堅定的決心和無與倫比的工作熱情,他帶著一個城市,把我們帶入徤全的世界舞台,這是指在醫療,教育等,作為一個城市的領導人,他塑造了波士頓,在政策問題上以預防犯罪;讓青年參與、創新、更重要的還是,他舉行了一個資深的、直接的,和立竿見影的市委,首要任務是確保政府的服務質素和良好的工作者。

即使是在他病中,他所關心之首要的事,總是與波士頓有關,我們永遠感謝市長萬寧路的指導、建議、並繼續竭誠盡職,對感恩他為波士頓所努力過的一切和紀念他的精神、意志,整個城市世世代代記得他的領導,令今天的波士頓變得更好。
為這個偉大的城市:我們的祈禱與Angela、Susan、Tommy及他們的家人和朋友,以及所有愛載萬寧路的每一位奉上共同思念。」

To day the City of Boston mourns togetherTo any who had come to know him, it is no surprise that more than half of Boston had a direct interaction with Tom Menino. No man possessed a greater love for our City, and his dedicated life in service to Boston and his people and changed the face of the City

With sheer determination and unmatched work ethic, he took a city that is not as big in size as we are in stature and put us on the world stage as a national leader in health care,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the nitty gritty of executing basic city services.

He was a leader on policy issues that shaped the Boston we know today: from the environment, to youth engagement, to innovation, to crime prevention. But more than anything, he was a man of the neighborhoods. He held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rect and immediate impact that municipal government can have on people, and made it a great priority to ensure that government served people, and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Even in the latest stages of his illness, his concern – first and foremost – was always for Boston. We are forever grateful for Mayor Menino’s guidance, advice, and continued dedication to Boston. And though he has passed, his legacy and spirit will be felt across the City for generations to come.

"Because of his leadership, Boston is a better place today.

"From a grateful City: Our prayers are with Angela, Susan and Tommy,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and all who loved Tom Menino.


美期中選舉戰鼓近 民主黨嚴峻

(中央社華盛頓專電) 美國前白宮發言人卡尼預測,民主黨可能在期中選舉失利,投票日將是糟糕的一天,多項民調仍預測,共和黨將掌控聯邦參眾兩院多數席次,卡尼(Jay Carney)在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無論如何切割選情,共和黨勢將在參眾兩院有斬獲,並可能掌控參院,共和黨需要部署基層支持者,特別是影響結果的關鍵性選民,他分析,民主黨在蒙大拿、西維吉尼亞與南達科他州原先擁有的參院席次可能失守。

統計專家席佛(Nate Silver)預測參院結果,共和黨在參院席次過半的機率為62.3%,民主黨37.7%,兩黨支持度在選前5日未有顯著變化,他表示,雖然民主黨仍有信心,但共和黨在阿肯色、路易斯安那、科羅拉多、阿拉斯加與愛阿華州小幅領先,多項民調預測,共和黨參院席次將超越現有45席,過半機率極高,眾院仍將由共和黨掌握,屆時美國政府與國會由不同黨派掌控,爭議將持續加劇。

日本更新國家地圖其中包含中國釣魚島

(中國日報網30日電) 目前,日本與中國、韓國、俄羅斯等多個周邊國家的存在領土爭端,不過近日,日本再次修訂國家地圖,將爭議領土全部包含在內,其中包括中國釣魚島。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援引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迄今,與俄羅斯之間的爭端領土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一直未能被日方納入國家地圖,稱其 因受到相關條件限制,無法實地測量,也不能使用航空攝像,日前,日本國土地理院通過使用人工衛星,製作了北方四島的詳細地圖。

日媒稱,日本早在50年前就計劃製作北方四島詳細地圖,期間所有國土地圖都以製作完畢,其中還包括1988年通過航空攝像製作的中國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地圖和2007年通過衛星照片製作的竹島(韓國稱獨島)地圖。

此次,日本使用人工衛星,在無積雪的季節,對北方四島地區通過雲間間隙進行了画像縫合整理,該地圖使用縮尺比例為25000:1,日本在 1964年的《基本測量長期計劃》中確定了地圖製作均使用上述縮尺比例的基本方針,以利於國土發展,其在大正時代之前製作的地圖均使用的是50000:1 的縮尺比例。

北方四島地圖是日本“國土”中僅存的尚未詳細納入地圖的地區,由於冬季雪期無法使用衛星攝像,春秋季節又多雲,日本花費5年時間集齊了相關地理 信息,共76張照片,這是日本時隔92年對1922年版“北方四島”地圖的全新更替,新地圖中還清晰標注了險峻地形、具體建築物等細節。

雖然日本首相安倍近日稱希望通過對話解決釣魚島問題,但是如此罔顧中方立場,公然將中國釣魚島劃入日本國土,實在令人難以相信其會談誠意,有關釣魚島問題,中方也多次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方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歷史和法理依據,中國政府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

 
硅谷外全球最大創新基地:中國北京
作者是 Alan K Chow   

紐約市內限速降至每小時40公里

(新華網紐約電) 美國紐約市市長比爾•德布拉西奧27日簽署法律,規定在市內道路行駛的機動車最高時速不得超過40公里,新規將從11月7日起生效;紐約市內目前限速為每小時48公里,這是紐約市執行道路「零死亡」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紐約市政府將開展大規模宣傳教育,推行新的限速規定,紐約市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超速造成的死亡人數佔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25%,研究表明,限速下調至每小時40公里可為行人提供躲避時間,德布拉西奧呼籲紐約市民遵守新的限速規定,將他人的生命放在首位;過去10年,紐約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減少市內交通事故,包括禁止開車打手機、嚴懲酒後駕車、學校附近禁止車輛掉頭、路口必須禮讓行人等。



硅谷外全球最大創新基地:中國北京

彭博】風險資本投資公司Atomico在其網站表示,自2003年以来,在美國以外創立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公司最多集中在北京;由Skye聯合創始人Niklas Zennstrom 領導的 Atomico 表示,共有17家此類公司的總部設在北京,包括互聯網安全軟件提供商奇虎360,位于北加州的硅谷地區有最多大型軟件公司,39%的全球大型軟件公司在此安家。

北京的中關村地區被稱為中國的硅谷,大批軟件開發公司聚集于此令北京受益,幫助經濟减少對制造業的依賴,Atomico 表示,2003年以來在北京創立的新軟件開發公司數量超過世界其他城市,反映出北京對于日益壯大的軟件開發行業的吸引力。

「北京擁有巨大的人才池」,啟明創投上海合伙人甘劍平說:「對初創企業而言,北京的氣氛也非常好,很多行業活動、會議,有利于集思廣益,而且非常方便」,該公司管理着四隻資產超過11億美元的基金;微博,京東和猎豹移動这三家于今年在美國上市的企業,總部均設在北京;Atomico說,互聯網、雲計算和開源軟件的普及消除了與硅谷競爭的很多傳統障碍。

蘋果將向美國29州貧困學生每人發放一台iPad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0月28消息) 蘋果公司周一批露了該公司參與美國總統奧巴馬Connect ED計劃的情況,蘋果將向美國29個州、114所學校的學生發放每人一台iPad平板,並向這些學校的老師發放每人一台iPad平板及一台Mac電腦,另外,蘋果還將為這些學校的教室配備Apple TV機頂盒,另外,蘋果還將指派專屬的教育團隊,幫助這些學校更好地使用該公司的新設備,在接受蘋果援助的學校中,92%的學生是拉美裔、黑人、印第安土著、阿拉斯加土著或亞裔。

蘋果表示,接觸知識、技術機會的不平等,造成了學生群體的弱勢,這一點在少數族裔中表現得尤為明顯,Connect ED是奧巴馬倡議的一項計劃,目的是向美國99%的學生提供調整網絡服務,今年年初,蘋果曾承諾斥資1億美元參與該計劃,除蘋果外,Adobe、微軟、Verizon、AT&T、Sprint等公司也是奧巴馬ConnecED項目的支持者。


 
賴處長拜會羅德島州聯邦眾議員等政要
作者是 Alan K Chow   

賴處長拜會羅德島州聯邦眾議員等政要

103年10月22日上午賴處長偕陳副組長文昌前往羅德島州拜會聯邦眾議員James Langevin,當日下午轉往該州參觀眾議會及拜會眾議長Nicholas Mattiello,就如何促進台灣與羅德島州雙方政治、經貿、教育及文化等議題交換意見,賴處長表示,此次訪問羅德島州為就任以來首次至麻州以外之地區訪問,往後將多利用機會與紐英崙地區的各界重要人士會面,以增進雙方之瞭解。

(圖) 賴處長與聯邦眾議員James Langevin 合影。


(圖) 羅州眾議長Nicholas Mattiello、賴處長及眾議員Brain Kennedy。


天津航空增新雙線

 

為豐富新疆市民的旅遊出行,天津航空從10月26日起開通烏鲁木薺 - 重慶 - 三亞可航線,由A320機型執飛,每天一班,具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的重慶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既擁有山、水、林、泉、瀑、峡、洞等自然景色,又擁有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前往;10月28日起,天津航空將開通西安 – 貴陽 - 三亞航線,航班由天津航空A320機型執飛,每周三班;為方便旅客秋冬季出行,天津航空特推出各種超值中轉聯程產品,讓出行享受更多優惠,經西安中轉搭乘天津航空航班,還可飛往榆林、天津、南京、厦門、海口、昆明等多個城市。

旅客可通過關注天津航空官方微信(tianjin-air)或登天津航空官方網站(www.tianjin-air.com)、或撥打24小時服務熱線950710咨询。

洛杉磯「矽灘」 下一個硅谷

(聯合新聞網) 「硅谷」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但最近美國出現一個新興科技據點:「矽灘」,因為以衝浪、棕櫚樹和日落美景聞名的南加州海岸,近年來吸引科技業者進駐,也為洛杉磯帶來科技榮景。

近年來Google、微軟和臉書都在洛杉磯西海岸成立辦公室,Hulu和Snapchat 等新創企業也加入熱潮,好萊塢片商也紛紛成立新創發展中心,洛杉磯市甚至邀來高通前主管擔任首位科技長。

數年前搬到洛杉磯的創業家加蘭納拉說,以前硅谷是科技和新創公司的重心,但他認為,這些科技公司將逐漸擴散至其他地區,矽灘的氣氛充滿活力,這裡沒有科技園區,公司有足夠空間放員工的腳踏車和衝浪板,下班後就能直奔海灘,和硅谷的景象截然不同。

要奠定科技重鎮地位,洛杉磯必須培育能代表這座城市的指標性企業,例如蘋果之於硅谷,或是亞馬遜之於西雅圖,硅谷生活成本高昂,讓科技業轉向洛杉磯等較平價的大城市。

 
567億美元地鐵合同;中國地鐵殺進波士頓
作者是 Alan K Chow   

5.67億美元地鐵合同;中國地鐵殺進波士頓


(21世紀經濟報導) 當地時間10月22日 (北京時間10月23日) 下午,美國馬薩諸塞州交通局 (MBTA) 正式批准,將向中國北車採購284輛地鐵車輛,裝備波士頓紅線和橙綫地鐵,這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企業在美國面向全球的招標中首次勝出登陸美國。

這284輛地鐵列車包括152輛橙綫車、132輛紅線車,於今年5月面向全球招標,中國北車與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製造企業分別投標,最終,中國北車勝出,成為中國惟一登陸美國的軌道裝備製造企業,這也是中國北車繼2011年獲得法國罐車訂單後再次獲得歐美發達國家的軌道交通裝備整車訂單。

中國北車自2010年起就跟蹤波士頓地鐵招標,在技術、標準、規範、法律等諸方面充分研究用戶要求,充分評估和規避商務風險,歷經5年努力,最終達成登陸美國目標。

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出口在經歷由配件出口到整車出口、由中低端産品到高端産品、由欠發達市場到發達市場的三大轉變後,終於登上世界頂級市場,此舉將極大提升中國北車的國際品牌形象和推動中國高端裝備企業走向全球。

這批地鐵列車為馬薩諸塞州交通局在波士頓及周邊都市圈運行的快速運輸車輛,車體採用不銹鋼材質,採用全動車結構,其中橙綫列車載客量類似於國內目前大量使用的B型車,紅線列車載客量更大,類似於國內大型城市所使用的A型車,列車運營時速為63英裏 (即102km/h),在定期維護和大修基礎上,車輛設計能夠運行8萬英裏/年(12.9萬公里/年),服務年限至少30年,列車的結構強度、控制安全、 RAMS要求等方面採用美國標準。

補充閲讀:

據美聯社報導,中國北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昨天獲得了馬薩諸塞州價值5.67億美元的地鐵合同,報導稱,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的「T」地鐵,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地鐵系統,如今卻要向中國購買車輛,在不可避免地在國內引發了爭議,反對者中既有人拿中國的人權問題說事,也有人注意到中方極低的報價。

 

波士頓是美國革命期間一些重要事件的發生地點,也曾經是一個重要的航運港口和製造業中心,被稱為美國智力、技術與政治思想的中心,作為美國精神象徵性城市的波士頓,早在中國清朝時 (1897年) 就開通了美國第一條地鐵線,比紐約還要早7年,不過時至今日,波士頓地鐵陳舊的設施顯然有點不能承受歷史之重了,新興的「中國製造」將要替換的,都是運行了三四十年的老車,彷彿讓人看到了一個時代的謝幕。

加州大獲6000萬元聯邦經費助貧生學醫

(加州綜合電) 加州大學3所分校周三獲得逾6千萬美元的聯邦補助金,協助低收入及少數族群學生發展生物醫學的研究生涯,國家衛生機構(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補助金分5年提供,包括長堤分校(Cal State Long Beach)的2270萬美元、北嶺分校(Cal State Northridge)的2180萬美元及舊金山州立大學的1700萬美元,補助金將用來開發導師計劃、鼓勵學生家庭參與、改善教學以及發展社區基礎的研究計劃。

「這些經費將為這所大學的教職員和學生帶來真正空前的機會」,長堤加州大校長克諾利(Jane Close Conoley)在聲明中指出,總計12筆補助款將分配給全美各地的大學和學院,希望藉此整合全國學術機構,共同找出吸引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投入生物醫學研究的最佳方法,同時也發掘出研究不可缺少的技能。

「生物醫學研究必須靠各個階層和領域的人口投入,才能解決複雜的生物問題,發現改善人類健康的創新方法」,國家衛生機構主任柯林斯(Francis S. Collins)在聲明中指出。

「為了使人力多樣化,我們過去投入的努力已經對個人造成重大影響」,柯林斯說,「但我們還無法將成果發揮到更大的規模」,長堤加大已經和爾灣加大(UC Irvine)、南加大(USC)、地方學區及社區大學合作,針對醫學課程為學生訓練提供訓練。

「這是大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經費,將用來提供奬學金,或者可提高接受訓練課程和研究的學生時薪,讓我們能重新整修校園內的研究空間,購買研究設備」,長堤分校自然科學與數學學院教育長金斯佛(Laura Kingsford)表示。

舊金山州大的計劃包括改變學生膚色和性別的刻板印象,改變非裔及女性不適合念科學的看法,舊金山生物學教授馬加納(Leticia Marquez-Magana)指出,例如「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是數學計算不好」,這可能阻礙她們的成功。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讓這些教室更安全,讓所有學生都能走進來,發揮他們最大的能力」,她說,北嶺分校希望善用學生對社會正義的興趣,例如健康照護的不均,吸引更多人主修生物醫學,同時將學生送進社區從事研究。

「我們有許多學生來自於貧富不均存在的社區」,北嶺心理學教授塞特莫(Carrie Saetermoe)表示,「他們對於發生的事情,有更多切身的經驗,你在課堂上教導他們,讓他們從自己的觀點思考社會和健康問題,他們會提出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塞特莫說。

 

 
香港抗議活動民主與經濟原因各半
作者是 Alan K Chow   

Inbox」的電子郵件服務 ( 新浪科技訊 ) 10月23日凌晨消息,谷歌推出了一種名為「Inbox」的電子郵件服務,能以更加多用戶友好地方式來組織電郵和顯示信息,如約會、航班預訂和包裹投遞等,谷歌稱,該公司已向選定的Gmail用戶發出試用這項新服務的邀請,用戶也可向inbox@google.com郵箱發送電子郵件以獲取邀請函;就目前而言,這項新服務僅隨Gmail一同提供,未來則將可通過網絡以及Android手機和iPhone使用;谷歌發表博文稱:「Inbox是由Gmail開發團隊開發的,但並非Gmail,它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收件箱,旨在關注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谷歌稱,該服務將可顯示電子郵件的實時更新,如顯示在綫購買物品的送貨狀態等,另外,該服務還將改變提醒信息的顯示方式,允許用戶更輕鬆地追蹤約會等信息,另外,這個新應用還增強了Gmail的一項已有功能,即允許用戶同時查看購物清單和銀行賬單。

香港抗議活動民主與經濟原因各半

《華爾街日報專題》香港抗議者首次提出自由選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對香港的經濟狀況以及向企業傾斜的制度感到不滿,香港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地方之一,也是房價最高的地方之一,工資多年停滯不前令學生和中産階層倍感挫折。

挫折感使得這些人將目標對準了香港的富豪、少數家族以及殖民地時代的企業集團,這個群體控制着香港房地産和零售業大部分領域,几乎所有的公共事業以及公交行業也在其掌握之中。

香港大學商業經濟項目訪問教授萊曼 (Jean-Pierre Lehmann) 表示,這些富人雖然不需要同情,但他們也在進退兩難之間,他說,香港存在着一些諸如缺乏公平等重要問題,而這些富豪則被視為不公平的體現,香港抗議者確實對中國大陸在香港的影響力漸增感到不滿,但被問及相關問題時,很多學生會表達對自身未來經濟前景的失望之情。

自抗議活動開始以來,香港很多富豪都引人注目地保持了沉默,那些發聲號召結束抗議活動的富豪在提及這場運動時也採用了溫和的言辭, 亞洲首富、香港大亨李嘉誠 (Li Ka-shing) 的聲明中表示,他理解香港學生的熱情,但呼籲學生們儘早回家,《福布斯》估計李嘉誠資産約314億美元。

這位富豪的話並未引起像Arnold Chung這樣的年輕抗議者的共鳴,他今年19歲,預計還將與父母共同生活多年,過去17年裏,大學應屆畢業生的起薪每年上漲了1%,一年19.8萬港元 (約合25,522美元),趕不上通貨膨脹率,更遠遜於房價漲幅。

在數千抗議人士走上街頭之際,李嘉誠的房地産開發公司長江實業 (Cheung Kong)甚至推出了總面積165平方英尺 (約15平方米) 的住宅,屬於該市最小房屋之列,這些住宅也就大約一個車庫那麼大,還未定價,不過香港比這略大 一些的房子最近售價在177萬港元-360萬港元 (約22.8萬美元-46.4萬美元) 之間,李嘉誠和長江實業不願發表更多評論。

這些富豪一度被香港人引以為豪地視為該城市影響力上升的象徵,如今則面臨批評,因為他們越來越富有,而香港居民卻被甩在了後面,許多富豪受益於大陸經濟的增長,這就讓他們與北京方面的利益一致,且讓他們與抗議人士進一步疏離。

香港城市大學的政治學教授鄭宇碩 (Joseph Cheng) 說,大家認為這些人在中國政府的幫助下賺了許多錢。

 

從生産塑料花起家的李嘉誠,到運營怡和控股 (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td.) 等殖民地時代的集團企業的凱瑟克 (Keswick) 家族,香港富豪有很多,凱瑟克家族是靠在19世紀中葉從事鴉片等商品貿易發家的。

它們大多是有着龐大地産業務的家族帝國,並由政府授權經營移動通訊、港口和運輸等業務,根據裏昂證券 (亞洲) (CLSA) 的數據,香港私人住房市場70%的份額由五家公司掌握,一些家族企業還在超市等高度集中化的行業擁有零售業務,並擁有可口可樂 (Coca-Cola) 等産品的特許經銷權,香港超市行業由兩家隸屬大亨麾下的連鎖品牌主導。

財富集中於這些家族手中,使香港成為全世界收入最不平等的地區之一,且過去十年來不平等局面變得更為嚴,根據經濟諮詢公司Welch Consulting的數據,香港有41位億萬富翁,總計身家2,039億美元,相當於香港每年經濟産出的74.4%,根據該公司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數據的分析顯示,按這一指標衡量,全球唯一一個財富集中度高於香港的國家是非洲南部的斯威士蘭,該國一位億萬富翁的財富相當於其GDP的 99%,排在第三的是格魯吉亞,比例為32.2%;美國為14.1%。

這座城市的財富在變得愈發集中化,據瑞信 (Credit Suisse) 數據顯示,2000年香港65.6%的資産由10%的最富有人群掌握,2007年這一比例為69.3%,今年為77.5%,表明香港已成為全球財富集中度最高、集中度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其他一些大亨就抗議活動發表了觀點,但言辭謹慎,香港地産商會德豐有限公司(Wheelock & Co.)主席吳光 (Peter Woo) 本月時稱,親民主抗議活動不能再繼續下去,他說香港已經取得勝利,因為人們擁有抗議的權利;怡和控股發表聲明說,尊重民衆表達觀點的權利,但認為任何觀點的表達也都應尊重市民權利。

這些公司中的大多數直接受到抗議影響,學生堵住了李嘉誠旗下公司總部前的道路,迫使鄭裕彤家族控制周大福 (Chow Tai Fook) 珠寶店三分之一的門店提前打烊,由於街道封閉,入住怡和控股旗艦店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Mandarin Oriental Hotel) 的客人也不得不步行400米才得以進入酒店房間。

富豪們對香港施加控制的途徑之一是通過有1,200名成員的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該委員會一直負責選舉香港行政長官,雖然一些委員由民衆選出,但大多數還是由商界團體挑選,改革後的選舉委員會職責可能是批准參選2017年下屆特首的候選人,這令抗議者感到失望,抗議者希望候選人由公衆提名。

前投資銀行家、經營公司治理網站Webb-Site.com的韋伯 (David Webb) 說,北京依賴與這些富豪大亨的合作來控制行政長官人選,他們不可能讓委員會的構成從富豪轉向親民主人士。

政府可能安撫抗議者的另一個方式是宣佈讓香港房價更為居民負擔得起的計劃,這是現任行政長官梁振英上台時的一大重點,也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

在抗議活動爆發前,香港富豪的艱難處境就已經顯示出來,當時中央領導人將他們召至北京,要求他們公開支持經中央批准的香港選舉規則,這些富豪老老實實地前往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及其他領導人會面,並在之後進行了相關表態。

這樣的舉動並沒起到太大效果,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兼職教授林和立(Willy Lam) 說,他們對民意的影響力正在下滑,尤其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他說,但北京仍堅持以往的看法,即香港人都是經濟動物,而這些富豪是主要的雇主。

 

 
« 最先前一個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下一個最後 »

第 350 頁, 共 384 頁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