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主頁 圖片新聞 侯孝賢:是否赴大陸工作漸成台灣青年必然思考
侯孝賢:是否赴大陸工作漸成台灣青年必然思考

侯孝賢:是否赴大陸工作漸成台灣青年必然思考

(中新社台北電) 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表示,是否去大陸工作,已慢慢變成台灣年輕人成年時的必然思考,當日,「想家、回家、兩岸一家兩岸交流30年紀念會」在台北舉辦,推動、參與了兩岸30年交流歷程的多位台灣民間人士出席活動並發言。

出生於廣東梅縣的侯孝賢,1948年隨父親來台,他成長於高雄,幼時和當地小孩一起成長,能說地道的閩南語,也體悟過家人思鄉卻歸不得的悲痛,在1980年代拍攝的電影《童年往事》中,侯孝賢記錄了這一段家族史。

從上世紀末起頻繁往返兩岸,侯孝賢與張藝謀、田壯壯等大陸電影工作者熟識,現在,兩岸來往日趨便利,但民衆之間仍存在觀念差異,他認為,究其原因,是彼此分隔的時間太長。

侯孝賢說,如今,大陸才是台灣年輕世代真正發展的地方,,以電影舉例「台灣才2300萬人,那邊有多少人,假使我們的電影能在那邊蓬勃(發展),影響會非常大。」他說自己常想,台灣對大陸的影響將越來越小,大陸對台灣的影響則會越來越大,要不要去大陸工作,已慢慢變成台灣年輕人成年時的必然思考;以後,兩岸間的來往只會更加頻繁。

「台灣對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侯孝賢兒時便喜愛閲讀武俠小說,並且認為其中忠孝、仁義的部分讓他時至今日能在為人處事時分寸清楚,他說,今日最重要的,是讓中華民族不被其他民族看不起、不被欺負。

一直以來,侯孝賢都在台灣鼓勵年輕人對文字産生興趣,曾向台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提出具體建議,我們應該在這一方面下更多的功夫,他在現場還說::「不管子女是不是去對岸,要將他們的文化底蘊培養好,不要浪費時間、精力,要好好建設。」

多面睇侯孝賢

(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看到「侯孝賢:是否赴大陸工作漸成台灣青年必然思考」這篇文章,想起了這位導演;他當年有《悲情城市》拍攝時,雖遭逢各種特殊情況的困境,但他還是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

1989年的《悲情城市》獲得金獅獎;2015年以《刺客聶隱娘》獲得坎城影展及第52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與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悲情城市》是一部1989年發行,由侯孝賢執導的反映台灣歷史爭議「二二八事件」的電影,上映前,由於劇情涉及到台灣政治最敏感的「二二八事件」爭議,直接挑戰當時尚未完全民主化的台灣社會的禁忌話題,引發起各界人士矚目;然而,影片先行參加意大利威尼斯影展並榮獲最佳影片「金獅獎」的殊榮,成為首部在世界級三大影展內榮獲首獎的台灣電影,據信這是影片未遭禁演或刪剪的理由。

28年後《悲情城市》中的「把那個世界給建構起來的」思維,伸延至另一個地方,認識他的圈中人稱:「電影裡的侯孝賢,是個抒情詩人,生活裡的侯孝賢,則是個充滿活潑生命力的人。」侯孝賢首次執導武俠片《聶隱娘》,在第68屆康城影展奪得最佳導演獎,侯孝賢說拍電影一向不為得奬,一個真正的創作者絕不能想一定要得奬,報道指,《聶隱娘》片長一小時四十四分鐘,舒淇飾演的唐代冷酷女刺客聶隱娘,全片僅有九句台詞,有七場打戲。

侯孝賢出生於廣東省梅縣,父親原本為當地的教育科長,在1948年全家移民到臺灣高雄縣鳳山市,侯孝賢童年及青春期在臺灣高雄縣鳳山市度過,初中高中皆就讀臺灣省立鳳山中學;侯孝賢說小時候因為「把家裡的錢都拿去賭博」,他哥姊都認為他無可救藥,直到接到兵役通知單,「我很高興我去當兵了,我有一種自覺,要跟以前的生活『喀嚓』。」他把身上所有當票,包括當掉父親手錶拿到的當票,全部撕掉,退伍後考上國立藝專電影科(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並順利畢業。

侯孝賢在1973年踏入電影界,擔任李行導演《心有千千結》場記,藉此慢慢的累積經驗;在戒嚴風氣漸退之下,侯孝賢首先拍攝了自傳性的電影《童年往事》,由於內容涉及批判當時的國民政府,而讓他在尋找合作的過程十分艱辛;真正使侯孝賢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是臺灣三部曲(或稱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戲夢人生》與《好男好女》),確立了臺灣電影大師的地位。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