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不排除未來與大陸協商東海防空識別區 |
吳敦義:勿再陷害忠良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第660期《壹週刊》在目錄頁旁刊登全頁《道歉暨澄清啟事》,針對572期《吳敦義主導夢想家決策》、582期《吳敦義大樁腳拿陳啟祥1000 萬》、590期《吳敦義急撥公帑補助小姨子》、599期《吳敦義私會竹聯幫大老》相關造成吳敦義名譽受損與困擾,鄭重澄清並致歉。 吳敦義説,他擔任過記者,也擔任過社論主筆,知道新聞自由及尊嚴非常重要,但也希望少部份媒體工作者一定要謹慎查證,要大公無私,才能做好第四權,不要顛倒黑白,混淆視聽,否則有時候就會陷害到忠良,這是何等不公道。 當台灣女人多於男人
台灣《新生報》今日發表社論説,從今年起台灣女人將多於男人,男女性別比是99.99,這是百年來首見,社論指出,女人比男人多是一個趨勢,對於醫療、健康、社會和政治都將産生可觀而不同於現在的影響。
社論摘編如下:從今年起台灣女人將多於男人,男女性別比是99.99,這是百年來首見,如同許多和平先進社會一樣,社會演化趨勢將促使性別比逐年下降,以2001年為例,義大利性別比是93.7,法國93.9,日本94.8,奧地利95.1。
過去台灣男人較多的關鍵因素是1949年後國民黨失敗而移入數百萬男性軍職人員及難民,這些族群近年逐漸凋零,加上留學、移民和産業外移,累積遷往島外的台灣男人比女人多;而移入人口中女人多,導致人口性別比逐年下降。
預計不過半世紀,台灣性別比將降至93,約是義大利和法國現在的水準,其實台北市性別比已經是92.4,它和世界其他經濟發達的都會地區一樣,提供了以服務業為主的眾多工作機會和進步的基礎建設,這些都是吸引女人的地方,也是女人擅場的所在。
女人比男人多是一個趨勢,對於醫療、健康、社會和政治都將産生可觀而不同於現在的影響;在個人、群體和政策制定的層次上,現代人如何適應和存活?如何定義自己的存在和幸福?如何改變現況和觀念?
現象之一是現代女人多半時間並非處在懷孕的狀態,她們花更多的時間在避孕的需求之上,因此現行健保只給付生育,卻不給付各種避孕措施就顯得無理和顢頇, 而即使是懷孕,女人産檢仍然需要花費在許多自費檢查項目之上,包括高層次超音波、唐氏症篩檢和羊水穿刺,這種健保政策的解讀也可説是台灣對待繼起新生命的 花費還不如用在癌末患者的標靶治療之上。
現象之二是家庭暴力事件逐年增加,前年家暴通報11萬多件, 較前一年增加1萬多件(增加率10.4%),其中以兒少保護增加5千多件最多,而婚姻、離婚或同居關係暴力增加4千多件次之,家暴通報案件中女性被害人佔 71%;加害人男性佔77%,是女性的4.3倍,但值得注意的是家暴事件中,被害人及加害人的性別差距逐年縮小,10年前被害人女男性別比是4.7,下降 至前年的2.5,而加害人男女性別比則從7.3下降至4.3,簡單的圖像是家庭和關係不全然快樂,男人體格雖然強過女人15%,但是女人壽命長,男人一旦年老體衰,很可能在外傭照顧下,被嫉妒的老伴報復修理。
人經濟獨立是二戰後的世界奇觀,西方和台灣女人現在提供工作人力一半以上,逐步侵佔金融、服務等行業,傳統上以男人為主的醫師,女性比例越來越高,目前 臺灣註冊女醫師約1.5成,美國3成,英國即將超過5成,而台灣女醫學生現在佔3成多,美國超過一半,英國6.5成,未來醫療業將是女人的天下,但是受限 于生理、文化因素,女醫師服務量比男醫師少了兩成多,而偏遠地區女醫師的比例也偏低,這對醫師人力不夠的臺灣而言,將來會是雪上加霜的局面。 馬英九:不排除未來與大陸協商東海防空識別區
台灣中央社報道,馬英九14日上午在官邸接見美國企業研究院 (AEI) 訪台團時稱,上任後同時改善與美國、日本及中國大陸的關係,美國方面目標恢復高層互信,方法是採取低調、零意外推動雙方交流;與日本關係也有顯著改善,除增設辦事處、臺北松山與東京羽田機場對飛、簽署投資協議及開放天空協 議,雙方交往大幅度提升。
馬英九説,台方去年4月與日本簽訂漁業協議,讓雙方爭執40年的釣魚島海域成為共同養護與管理區域,除解決漁業爭執,雙方都擱置主權方面爭議,也是非常顯著進步。
改善與中國大陸關係方面,馬英九表示,過去5年半,雙方經9回合協商,簽訂19項協議,許多方面出現60年來最穩定與和平情勢;馬英九説過去5年多除經濟效益增長,更重要的是雙方體認和平的重要,台方在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至於中國大陸去年11月宣佈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馬英九説臺方表達「嚴正立場」,重申「中華民國對釣魚島列嶼主權」,及軍機在與中國大陸重疊的防空識別區演訓,都不受任何影響。
美已無力保護全球 但中國沒擴張野心
「2014年與1914年有哪些最可怕的相似之處?」俄羅斯專家網站13日以此為題發表的文章稱,不少國際專家都在尋找2014年與1914年一戰前形勢的相似之處;英國康橋大學教授麥克米倫表示,目前世界形勢與一戰前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例如中東地區,如果伊朗研製核武器,那麼中東地區將展開核競賽;這就像100年前巴爾幹半島的局勢一樣,這一火藥桶隨時都會爆炸,屆時會將美國、俄羅斯、土耳其、伊朗拖入這場戰爭中。
另外一個相似之處是中東的恐怖分子,他們就像一戰時無政府主義者一樣進行政治謀殺,一戰前,德國飛速發展從而挑戰英國的實力,而今天一些美國人則擔心中國,中美正在成為對手,目前的中美兩國就像一戰前的德國和英國,同時在東亞地區中日兩國因領土糾紛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造成這一地區局勢十分緊張。
美國思想家網站也問道:「2014年會重演1914年悲劇嗎?」該評論稱,這一問題去年底首次出現在布魯金斯學會網站後,一直在全世界引起了相當大的不安;中國、日本和美國之間的矛盾必然會走嚮導致世界毀滅的衝突,就像一戰時期英國、法國、俄羅斯和德國、奧匈帝國那樣嗎?或許在當今世界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問題了。
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在題為「回顧往事引發的憂慮」的文章中稱,美國就像是當時的英國,一個逐漸衰落的超級大國,無力保護全球安全,其主要貿易夥伴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當時的德國差不多;日本相當於當時的法國,作為逐漸衰落的霸主的盟友,其區域性影響力也在逐漸削弱,但是,這種類比並不是特別確切,中國沒有德國那般擴張領土的野心,美國的國防預算也比大英帝國要高出很多。
日本通過一戰在亞洲攫取了許多利益,也最終刺激日本發動對中國等亞洲國家的侵略和太平洋戰爭,日本NHK電視臺13日稱,日本京都大學邀請了德國、美國等海外研究者舉行一戰研討會,但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山室信一稱,日本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反思意識很薄弱,在日本媒體上很少看到對戰爭的反省;《産經新聞》14日稱,從一戰前的局勢吸取的教訓是,針對中國一定要提高日本獨自的震懾力以及日美同盟的戰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