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中國留學生會抑鬱 |
為什麼這麼多中國留學生會抑鬱
近年來,隨着海外留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多,留學生自殺的事件時有發生,據耶魯大學(YALE)研究人員2013年發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45%在耶魯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報告自己有抑鬱癥狀,29%表示自己有焦慮癥狀,而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國學校在內的高校調查也收到了類似的反饋。
近日,一名在美國哈佛大學進行第八年博士學業的中國留學生海倫•高(音譯),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稱,不少中國留學生在生活中都面臨着強大的壓力,她在文中分析了這些給大家帶來焦慮和抑鬱的壓力來源,主要歸結為四個方面:「學業壓力」、「對父母的慚愧」、「害怕導師對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適的心理疏導。」
留學生抑鬱與焦慮
據《中國教育報》報導,2016年,共有54.45萬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學習,而這其中一大半的學生在美國,這些學生無不是經過了痛苦的雅思、托福等一系列考試,在課後刷了無數英語習題,才來到了夢想中的學府。
耶魯大學(YALE)研究人員2013年發布的一項調查數據發現,45%在耶魯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報告自己有抑鬱癥狀,29%表示自己有焦慮癥狀,而美國大學生整體的抑鬱症和焦慮症比例只有13%。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國學校在內的高校調查也收到了類似的反饋,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些學生的抑鬱與焦慮?
學業壓力:作為學生,對於大部分人盡管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等挑戰令人頭痛,但是,其中最嚴酷的問題,莫過於學業壓力;雖然出國前做了巨大的努力也做了準分的准備,但多數中國留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美國高校教育模式的要求,因為在之前十多年的學習經歷中,他們更適應以結果為導向的學習方式,而這無疑和美國強調分析過程及批判性思維的學習方式相衝突;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學生們越努力,越有可能會加深他們在國外的挫敗感。
無法獲取導師信任:而另一個常常被人忽略的問題在於,中國留學生很難和學術導師建立富有成效的關係,而這無疑加深了他們的挫敗感;在此前美國西南部一所大學針對19名中國研究生的調查中,都表示他們的壓力來自很難取得導師的信任,甚至有人擔心,語言上的障礙可能會讓導師懷疑他們的智力水平。
高額學費后的經濟壓力:同時,對於很多中國留學生,他們的壓力還來源於對於失敗的恐懼,絶大部分中國學生是支付全額學費來美讀書,每年的開銷高達五六萬美元,而這大約是目前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十倍。
在中國留學生中,很多來自工薪階層的孩子都是父母傾盡畢生積蓄,或者賣掉房子才送出國的,盡管在父母方面,為了孩子的未來,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但是孩子的壓力並不會因為慷慨而減少;那些來自深圳、長沙、北京等各個城市的孩子們,他們在努力跟上學校進度的同時,難免還在為經濟上的壓力而輾轉反側。
此前芝加哥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表達了一種留學生的普遍焦慮:她的成績是否配得上工薪階層的父母為自己付出的大筆學費,而這種焦慮甚至遠超出高考的焦慮。
無法向心理諮詢師求助:耶魯大學此前的調查中發現,盡管中國留學生中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驚人,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學校中有心理健康諮詢的服務,而真正諮詢過的同學,只有4%;而在這些進行過心理諮詢的同學們看來,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頗為鷄肋:除了等待周期的漫長和諮詢時間的有限,更大的窘境是,語言障礙正是很多中國學生壓力的根源,所以他們很難用英語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緒。
目前,一些學校諮詢顧問領導的支持小組和外展項目,正在得到亞裔學生的支持,而海倫•高也表示,希望這些項目能夠擴展到中國留學生中,讓大學雇佣那些適應良好的中國留學生擔任社區顧問,為那些適應不好的同學提供幫助;中國學生在大多數美國校園中都是規模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大學管理者應該更加努力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至少像這些學生努力被大學錄取那樣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