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抗衡 向海外優秀人才招手 |
臺灣「海外攬才」總結
陳良基部長表示:『人才培育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台灣目前正面臨國家建設與科技發展的重要轉型時刻,需要海內外人才一起投入,此次「海外攬才」主要為宣傳科技部「年輕學者養成計劃」(Young Scholar Fellowship Program) 與教育部「玉山計劃」(Yushan Project) 等方案,以號召「國際年輕優秀的科研人才」,回到台灣公私立大學任教並從事科研工作,為台灣科研發展與高等教育注入新血;此趟四場海外攬才說明會總共吸引超過500名學子參與,不但讓台灣在海外頂尖人才感受到政府重視優秀學者的企圖心,也吸引許多學人及社團的關注,科技部與教育部正攜手為台灣打拼優質的學術研發環境,希望讓所有的年輕優秀人才,都可以在台灣深耕,發揮所長,共同創造無限可能。 』
與中國抗衡 向海外優秀人才招手
(News Chinatown徐佩蒂綜合報導) 「第一場」科技部與教育部海外攬才說明會,107年4月1日(舊金山-Hilton San Francisco Airport Bay front) ;「第二場」4月3日(洛杉磯- CNSI Auditorium, UCLA) ;第三場:4月5日(紐約-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New York) ;第四場:4月7日(波士頓-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Building) ;中國大陸近來為加強統戰,提出對台31項措施,其中包括向台灣優秀科研人才招手。
陳良基與姚立德特別與國內11所頂尖大學的校長、副校長、研發長組成攬才團隊,前往美國舊金山、洛杉磯、紐約、波士頓四個城市舉辦說明會;回顧陳良基在紐約時強調:「台灣的自由、民主、法治是對岸所沒有,研究自由度跟美國一樣,什麼都可以做。」
此次攬才計劃在波士頓舉行最終場,科技部向海外青年學者介紹「年輕學者養成計劃」,以跳躍思考、勇於創新、大膽逐夢為主軸,鼓勵研究者多元與自由地嘗試各種研究發想,發掘有潛力的新興議題,進行「愛因斯坦培植計劃」,預計每年提供50位名額,每人每年新台幣五百萬元的多年期計劃補助經費。
另也有「哥倫布計劃」,以探索未知、放眼國際、追求卓越為方針,鼓勵研究者投入具有潛力的研究構想,建立跨領域合作團隊,或至國外的研究機構進行交流研究,增進國際視野及影響力,提高學者於國際學術領域能見度,預計每年提供30位補助名額,每人每年新台幣一千萬元的多年期計劃補助經費,教育部則提出「玉山計劃」,用優渥待遇爭取海外優秀學者來台從事教職、研究。
在波士頓的活動:科技部與教育部二部會,會晤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BTBA)、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MJNE)及MIT-Sloan管理學院台灣學生會等社團,強化雙方學術交流與合作之力道,建立台灣與美東地區創新科技和學術資源之連結,亦成功拓展台灣與美國學術社群的交流層面,透過此次攬才與相關拜會活動,加強台灣與美國學術單位、新創機構之間的合作深度。
學生是天生的創造者
陳良基表示,台灣目前正面臨國家建設與科技發展的重要轉型時刻,需要海內外人才一起投入,希望以這些計畫讓人才回到台灣公私立大學任教並從事科研工作,為台灣科研發展與高等教育注入新血。
陳良基、姚立德與11位大學校長一同前往麻省理工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在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和「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協同下,舉辦海外攬才說明會,校長們帶著300多個職缺,現場面試人才,以期聘任卓越學者到台灣研究和教學。
「台灣沒有浪費人才的本錢」陳良基感慨提到,在「少子化」社會背景下,台灣的年輕人才數量減少,但都有很大潛力;他認為,將這些年輕人送到國外學習,例如此前已有合作的美國、以色列、法國等地,更能開闊他們的眼界,激發他們的潛能,他說,今年台灣政府的目標是至少送50位學生出國從事博士、博士後研究。
「我也曾是台灣的『土博士』,因緣際會,國家送出來博士後一年」,陳良基說:「當時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結識了諸多卓越的科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以致眼界大開,直到目前,陳良基已擁有二十多項發明專利,那個時候就覺得跟著科學家一直在進步。」
他強調:「未來的世界不是臆測出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拿著過去的技術,應用到新的領域去,就是未來世界;因此未來世界不是一夕之間「變」出來的,而是過去及現在的技術,演變及應用出來,只是時間快很多,影響也更普及,就像物聯網要讓所有物件「動」起來,可以上網,可以傳資料,那應用就無限想像了。
身為一個教育家,就是在耕作一畝教育田;教育田裡會播下很多種子(學生),每個種子都不同,來自不同的背景及家庭,展現出不同的天賦與資質,作為老師的工作就是幫助學生,適時的給他們養分及水分,協助他們長大;更重要的,看他們不同的需求與特質,給予不同的養分及水分,之後,就讓它們自己內化,自己成長,未來的貢獻也會不一樣,這就是農耕式教育的想法。
陳良基 小檔案
學歷:成大電機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