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末日 |
美國人75歲後仍需工作
在一個醫療費用可能高達數萬美元、迅速耗盡一輩子積蓄的國家,醫療保障是人們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在一項調查報告中指出,75歲後還在工作變得越來越尋常,老年人繼續工作這一現象,他們在機場整理行李車、賣衣服或在超市當收銀員,繼續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工作可以提供很好的醫療保險;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來說,繼續工作到80歲甚至85歲與預期壽命延長有關,作爲腦力勞動者,他們能夠繼續做老師、律師或醫生,按照自己認爲合適的方式調整工作時間表;調查亦指出,還有更多美國人繼續工作是因爲經濟原因,將近一半美國人沒有私人退休儲蓄,這些高齡工作的老人中,很多是2008年金融和房地產危機的受害者,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工作。
(圖) 西爾斯百貨今年1月宣布,將關閉150家分店,隔月又公布重整計畫,希望每年削減10億美元成本,並藉由出售最有價值的品牌Craftsman給美國最大五金暨電動工具商史丹利百得公司(SBD)的收入,降低15億美元負債。
本週,一條新聞驚醒了我們:零售業巨頭西爾斯於近日申請了破產保護,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關店潮」的又一個例子,在美國,僅在2017年就有8600家零售店倒下,而且這種趨勢在未來5年還會持續。
據西班牙《國家報》指,在經濟增長良好、消費者信心指數較高以及失業率處於低位的今天,商業領域居然進行了大洗牌,傳統商業真的走向末路了嗎?這究竟是誰的錯?
目前,零售業末日還沒有席捲全球,它主要發生在美國,同時也波及英國,專家稱,由於社交網絡和大型網絡零售商的影響,現在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偏好已經發生了改變,進而導致上述現象的發生,在美國,電商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比例接近20%,而我們所熟知的亞馬遜便是主要貢獻者。
「末日」的原因:(第一) 因爲消費者更喜愛網店,所以實體店數量的下降也在所難免;(第二) 門店關閉的原因大多是地理位置不好,其中大部分都位於人流稀少的地段,其中一些商業中心在廉價貨幣時代就已經負債累累,這也解釋了爲什麼超過一半的門店關閉是因爲破產,美國玩具反斗城的破產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亞馬遜這個電商巨頭在時裝、鞋子、玩具和電子器具等產品的銷售上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與既方便又有價格優勢的網店相比,實體店並沒有優勢,在美國,電子商務的勢頭不可阻擋,其市場參與率是傳統商業中心的3倍;在電商領域,亞馬遜可謂自成一體,它擁有極高處理效率的機器,具備強大的物流體系,能充分利用客戶信息,提供更高性價比的商品以及更方便的購物體驗,而這些都不是傳統零售店能與之匹敵的。
最後要說的是,只有實體店才能提供感官體驗,而這是網店所做不到的,早在1998年,派因和吉爾摩兩位經濟學家就提出,經濟發展的最終階段就是感官體驗經濟,而商業活動的最大追求就是提供獨一無二的體驗,時裝商業評論公司的專家道格·斯蒂芬斯也說:「「體驗不是用來打開產品銷路,它本身就是產品。」儘管電子商務影響力巨大,但它在全球範圍內也僅佔總貿易額的8%,這意味着顧客選擇實體店購物的可能性是一直存在且巨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