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利劍高懸護香港 , 150多年的「屈辱」? |
法制利劍高懸護香港 香港回歸中國23周年紀念日,特首林鄭月娥表示:「自去年6月以來,香港社會飽受暴徒破壞,經濟民生受到重大影響,香港國安法,將有效遏制極少數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讓香港局面穩定下來,要讓香港社會加快走出困局,恢復安定。中聯辦主任駱惠寧這樣說:「今天,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也是香港國安法刊憲後迎來的首個整天,具有非同尋常的宣示性、標誌性意義;去年發生的修例風波,暴露出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上存在巨大風險,使香港《一國兩制》遭遇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對於那些危害國家安全的極少數人來說,這部法律是高懸的利劍,是保障其權利自由和安寧生活的《守護神》。」 150 多年的「屈辱」?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 「逆來順受」習以為常,便沒有「屈辱」這兩個字,香港小漁港的年代,出海捕魚,吃喝玩樂都在一艘大漁船上,平凡過一生;40年代未50年代始,最早一批從上海到香港的上海大享,把「紙醉金迷」的夜上海帶到香港;如董建華蘆溝橋事變那天在上海出世,1947年全家人搬到香港落腳,他1960年獲英國利物浦大學海事工程理學士學位,回港接手家族生意後來是特首;1984年由中國政府和英國政府在北京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並寫明「五十年不變」,期後港人樂在其中,還說「馬照跑、舞照跳」。
實際上,60年代後一批又一批偷渡客,成了香港基層「勞苦功高」的勞動者,香港「有錢與無錢」者之間隔離很大;150多年,處於英國殖民地統治下,政治上,香港上等華人不講政治,只關心英政府在港人事變更,足動搖個人生意財路;勞動者不明政治,但求温飽,更不知「自由」為何物? 150 年過去了1997 年回歸,經濟上英國從香港攫取大量利益之餘,也留下了大批「英國法制、華人洋官」;香港「自由民主」底子打不穩,也有其因:香港立法局(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 Kong),是英屬香港的立法機關,專門負責監察港英政府的施政,並定期審閱由港督提交的施政報告。 1960年代,香港經歷文革引發的六七暴動,港英政府一方面推出「香港節」等文化活動安撫民心,另一方面也籌備「代議政制」,使市民有參與政制的機會;1967年,立法局成員人數增至26名至1980年,立法局人數增至50名;1984年,政府推出《代議政制綠皮書》,詳列立法局民主化的過程,正式就立法局引入民選議席諮詢公眾;其後當時不少民主派要求政府推行「八八直選」,即是在1988年引入直接選舉議席。最後政府推出《代議政制白皮書》,把首次直選的時間訂於1991年。同年增設兩名由功能組別選出的議員,以取代兩個委任議席。
1991年,立法局成員人數增至60名,但仍包括官守議員,總督在立法局議員中委任1人為副主席,負責主持立法局會議,立法局成員包括4名當然官守議員(包括總督,他仍為立法局的主席及議員,但不再出席該局的會議),17名委任議員和39名民選議員(民選議員中,21人由功能組別選出,另外18人則由全港各地方選區以直接選舉方式選出)。 1990年4月23日,由多個民主派團體組織而成的香港首個政黨「香港民主同盟」(港同盟)成立,即民主黨前身,1991年,立法局部分議席第一次由直選產生,民主派大獲全勝,港同盟成為第一大黨。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於1992年上任,在其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中推出政改方案,建議1995年的最後一屆立法局選舉增加民主成份,增加直選議席外,又新增九個功能組別(即新九組)。 九七後,第一屆立法會成立於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監察權。現今立法會共設議席70席,地區直選以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香港部份人打着「自由民主口號」,「拉布」、「纜炒」、「打架」阻延施政通過……一下子區議會又變成許許多多「政治團體」;「百花齊放、口無遮攔」再加上科技發達,傳遞消息「真偽莫辨」;最近突然一面倒的「香港政壇新人」,大捧特捧「中國」者,亦非善者,所謂「養狗非自小、提防咬主人」;向香港人再多的「解釋」、「指引」是徒勞苦無功,與其把舊衣一改再改,不如從新裁縫一款新衣「更勝一籌」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上,存在的風險「始能平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