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李登輝:多少往事舊人盡付風中

alt

(圖)「蔣經國、李登輝」青年時代「懷抱著社會改革的理想。」

alt

(圖) 任內美與台斷交、與北京建交的美總統卡特,1999年訪台灣,與李登輝會面。

兩國論:1999年李登輝總統任期尾聲,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提出「兩國論」,表示台灣和中國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掀起兩岸政治風暴,當年,協助李登輝起草「兩國論」的學者之一,便是現任台灣總統蔡英文。(*2016年,李登輝出版自傳《餘生》,書中提及希望「台灣人的悲哀」可以換成「台灣人的幸福」。)

李登輝:多少往事舊人盡付風中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 1999年我在關島,承蒙當年駐關島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陳國璜安排前往台灣參加「海外媒體回國之旅」那年3架大巴士,人才濟濟,那一年我第1次去台灣,並見到了這位「台灣之父」,後來大家稱陳水扁是「台灣之子」,蔡英文依擁着李登輝的照片,令人見到了「父慈女孝」的feel。

民主先生:被美國《時代》雜誌稱為「民主先生」的前總統李登輝病逝,享年98歲,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表示:「蔡英文總統表達最深哀悼與不捨,認為李登輝在台灣民主歷程上的貢獻無可取代,他的離世是國家的莫大損失。」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表示:李登輝曾任中華民國元首與中國國民黨主席,帶領國家與黨的發展,包括馬英九在內,台灣許多政治人物都曾是他的部屬,對於李登輝辭世,馬英九感到不捨,並對李夫人及家屬致上誠摯哀悼之意。

alt

他的恩主:李登輝和蔣經國青年時代「懷抱著社會改革的理想」,都熟讀社會主義理論著作,背景相似,李登輝的學歷、能力、聰明、謹慎、深得蔣經國賞識,多方提攜教導;李登輝任國家元首前的兩年,是蔣經國生命的最後兩年,面對反對黨「民主進步黨」的成立和澎湃之民情,政府開始逐步推動各項政治改革,包括: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後來李登輝持續推動修法、促進思想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學術自由,也下令釋放在兩蔣時代遭政治軟禁的人,如張學良、孫立人,更解禁海外黑名單,讓海外台灣異議分子得以返台。

alt

他的所愛:李登輝生前宣示,「如果有一天我要走了,我一定要在走之前,緊握妳的手,謝謝妳一輩子的照顧,我會好好的走,因為在妳的扶持和陪伴下,我已經非常滿足,沒有遺憾。」李登輝26歲從台大農經系畢業、在台大擔任助教時,與小他3歲、出身望族的曾文惠結婚,這段姻緣維繫超過71;2013年李登輝著作的《為主作見證:李登輝的信仰告白》從信仰的角度,回頭觀看生命中50個關鍵時刻,包含政壇充斥的惡鬥與不實指控、家庭內的重大決定、身體健康的起伏變化,每天晚上,他與曾文惠一起禱告之後,翻開聖經閱讀上帝的話語,從中得到安慰與力量;晚年李登輝,眼界、思想已無纏累,以平實的感情回顧人世際遇,多少往事舊人盡付風中……

日本情結:李登輝生於1923年的日本殖民時期的台北州(現在新北市)為台灣客家人後代,自小在台灣接受日式教育,1943中學畢業前往日本就讀京都大學農業經濟系,日文名字是岩里政男,1945年二戰期間,李登輝的兄長,被日本軍隊徵招,戰死南洋,因為戰亂,李登輝在日本求學中斷,被迫返回台灣,並於1949年李登輝畢業於台灣大學,1952年赴美攻讀碩士後返台,在當時的台灣省政府任職,1965年,李登輝再次赴美,於康奈爾大學工讀農業經濟博士,學成後返台回到當時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農復會)工作,開始步入政壇。

alt

(圖) 1995年李登輝以總統身份訪美,抵達機場後發言。

權力頂峰:1990年代是李登輝執政的黃金時期,他帶領的國民黨與反對黨民進黨時而鬥爭時而合作,開啟台灣政治民主化過程,包含修改憲法以及廢除國民大會,國際上評論李登輝,稱在其治理下台灣完成政治民主化,過程中沒有引發流血內戰或軍事政變,在當代歷史中少見,他被外媒稱為「民主先生」(Mr. Democracy);然而,在台灣島內,李登輝從政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為了處理國民黨內複雜的權力幫系,以及黨內政敵對他的挑戰,他在黨內開啟了多年的權力鬥爭,向世人展現出他高超的政治手腕。

台海危機:1995年,美國首次允許李登輝到訪,成為「台美」斷交17年以來,首位訪美的台灣最高層官員,他在母校康奈爾大學發表「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重要講話,外界分析稱,為李登輝此次訪美在政治上開啟了台灣主權獨立之宣示,因此,中國為了防堵李登輝將台灣脫離中國的企圖,當年7月解放軍於台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發射導彈,軍事衝突一觸可發,美國指派兩艘航空母艦通過台灣海峽讓局勢穩定下來。

alt

百年思索:台灣作家平路曾向BBC中文分析稱,某種程度來說,李登輝是「裂解」了國民黨,讓國民黨內,原本不信任彼此的外省,與本省兩派關係變得「曖昧詭譎」,台灣政論家龍應台則曾經批評李登輝的史觀,原因是,江澤民1998年訪日期間發言要求日本就二戰對中國造成的傷害道歉,李登輝回應是,日本在戰後數十年已經遵守和平憲法建設國家,並向亞洲擴散和平民主主義,「舊事不必重提。」龍應台在《百年思索》一書中批評李登輝不願正視過往日本戰爭責任,她認為舊事絶對必要重提。

評習近平:2014年接受BBC中文採訪時,李登輝罕見評價習近平,他說,自己不認為習近平能帶領中國走向民主,理由是「習近平沒有這個基礎」,他說,蔣經國14歲就被送到莫斯科接受共產黨教育,後來又被送去勞改,因此對共產黨有比較深刻的了解,知道共產主義是什麼意思,而習近平重走毛澤東的路線,李登輝又承認,在年輕的時候的確曾經深入研究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的著作《資本論》,但後來又覺得共產主義騙人,所以就放棄了共產主義。

alt

《餘生》書中提及希望「台灣人的悲哀」李登輝曾言,他對「享用權力本身沒有興趣,而是專注於如何分配權力」,事實上,當今台灣政壇領袖,無論統派或獨派都與他交手過,或受他重用,近幾年台灣政壇新秀,台北市長柯文哲,或本土政黨「時代力量」都對李登輝路線尊崇,而台灣現任總統蔡英文與李登輝關係最為緊密,有人認為,台灣現任總統蔡英文,開始以台灣(中華民國)描繪台灣地位,是繼承李登輝當年「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主張。2016年,李登輝出版自傳《餘生》,書中提及希望「台灣人的悲哀」可以換成「台灣人的幸福」。篤信基督教的李登輝,在自傳中提及他熟讀西方經典「浮士德」,以堅定信仰從政。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