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可追溯到更遙遠的過去 |
方濟各在蒙古主持彌撒 教宗方濟各進行對蒙古國訪問的第三天、3日也是最後一天的訪問,他在烏蘭巴托與10位不同宗教的領袖舉行會議並發表講話,並在烏蘭巴托草原體育館主持大型彌撒,在禮成之際請香港榮休主教湯漢樞機和即將升為樞機的現任主教周守仁來到他身旁,教宗說:「我向中國人民致以最美好的祝福,祝願始終向前邁進?」他呼籲天主教徒「要做好基督徒和好公民」。外界形容,蒙古國內幾乎所有天主教徒都有出席,蒙古三百多萬人口中,大部分是佛教徒。外界估計,天主教徒數目約有1400人左右。圖:教宗方濟各(右)2日訪問蒙古國,受到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左)的熱烈歡迎。(摘自Vatican News官網) 意大利外長訪華 意大利副總理兼外長塔亞尼訪問中國三天,他啟程前表示,意大利4年前參加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兩國貿易未有如預期般改善。意大利將評估情況,國會將決定是否繼續參與。
緬懷先烈和死難同胞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一早聯同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曾蔭權,以及各司局長等人出席紀念儀式。李家超其後在社交平台發帖表示:當年今天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取得偉大勝利,他向所有參與過抗日戰爭的戰士將領和人民致敬,深切哀悼在戰爭中,壯烈犧牲的英靈和被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我們永遠銘記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緬懷先烈和死難同胞。」
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外務大臣重光葵及軍方代表、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海軍戰列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簽字向中華民國等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並由徐永昌代表中國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確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稱9月2日為對日戰勝紀念日,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宣稱投降文件印發的9月2日為「V-J Day」,蘇聯則因為時差,在1945年9月2日的翌日才舉行了對日戰勝慶祝大會,而把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定為9月3日。目前:中華民國定為軍人節,1955年以前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9月3日);中國大陸(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台獨」可追溯到更遙遠的過去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作為所有被日本人侵略過的國家都遺忘不了那段戰火中「姦淫擄掠」歷史;唯獨台灣人愛日本,何解?和一批老人家回憶「他、她們」年青時的生活,意外的是,「台獨」可追溯到更遙遠的過去,台獨不是近些年才產生的,支持台獨不是台灣年輕一代,骨子裡台灣(本土)老一代人是支持台獨的,重新了解這段歷史,才明白本土人支持「台獨」的根固。 1894-1895年,中日間爆發了著名的甲午戰爭,結果中國戰敗,據戰後簽訂的《馬關條約》,日本割佔了中國領土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日本因而直接將台灣劃入了本國版圖,台灣自此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這種統治狀態一直持續到了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到台灣光復時,日本已經在台灣實行了長達50年之久的殖民統治。(*日治時的台灣)
腐朽的滿清政府不顧台灣人民的強烈反對,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拱手送給日本侵略者,這在台灣人民心目中也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1)台灣社會認為自己「被拋棄」了,民眾內心產生了無助感,甚至是絕望感,進而變成了怨恨感。(2)《馬關條約》儘管是日本強迫腐敗的清政府簽訂的,然而清政府是中國當時唯一的合法政府,這為日本殖民台灣提供了「合法性」,部分台灣人是這樣認為,這使得台灣部分民眾的國家觀念逐漸淡薄。
日本情結,基於日治達50年之久,相當部份台灣人對日本或其文化、飲食習慣等產生了程度不一的文化認同,日治時代中後期,日本帝國對台灣採取內地延長主義,各項雖出於日治時代心態仍對台灣有正面影響的建設,使社會一度出現安定繁榮。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治台的威權統治,以及與中國大陸人士之間不同的歷史記憶和價值觀的落差,228事件、白色恐怖等台灣人認為比日治時代政府更血腥殘暴之事,使他們許多原對傾慕的「祖國」失望而厭惡,對日治時期產生某些程度的懷念。
德桑蒂斯拒見拜登 據法新社報導,當地時間2日,美國總統拜登前往佛羅里達州視察颶風災情,但同樣角逐白宮的佛州州長德桑蒂斯拒絕與其會面。當被記者問及究竟怎麼回事時,拜登說:「我不清楚。」德桑蒂斯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希望確保電力恢復持續,救援工作繼續。 拜登視察佛州利夫奧克,乘坐直升機視察災情,然後在一所小學會見一線救災人員和地方官員。隨後,拜登和第一夫人吉爾·拜登與疏散到這所學校的災民會面合影,報導稱,拜登此前多次與德桑蒂斯就颶風災情交談,但德桑蒂斯決定讓白宮「措手不及。」不過,拜登本人似乎沒有深究被德桑蒂斯冷落的問題。「我沒失望……他可能有其他理由,但他幫我們安排了這次視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