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聲85年的堅持與承傳 |
粵劇之情操 粵劇,又稱大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的表演藝術。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佈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的藝術瑰寶,隨著移民的華人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粵劇本身有著非凡的藝術價值,而粵劇觸碰現時的社會痛點;「是一種文化承傳、不是生財的工具。」粵劇有深厚文化沉澱,為此傳者和接受者,都俱備了崇高之情操。(*圖:僑聲音樂劇社大合照。攝:黃定國。)
圖上:市議員Ed Flynn頒贈褒揚狀。右至左雷玉霞、李伍碧香、Ed Flynn、黃國威、梁永基。圖下:樂師配樂重要一環。(攝:黃定國。) 僑聲85年的堅持與承傳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85年的堅持與承傳,波城僑聲音樂劇社,在其2024年3月2號春宴席間,分由李相文、黎雅雯選唱名曲「鳳閣恩仇未了情」;黃偉健、陳艷珠唱「塞外草暖文姬樂」;何鳳儀、陳翠秀唱「樓台泣别」;師傅小曲演奏;抽奬、活力小朋友舞蹈表演等。 大會曲迷一籮籮,經文處副處長施維鈞、僑教主任潘昭榮、中華公所主席雷國輝伉麗等;余文博總長伉儷,從西岸返波城出席了2024年首個此間的春宴。
圖:舉杯互祝龍年大吉。
圖:滿堂觀眾欣賞小朋友表演。
圖:財神席席送「財」皆大歡喜。
圖:黃氏主席黃偉健與陳艷珠合唱一曲「塞外草暖文姬樂。」 (攝:黃定國) 大會司儀李盧蓮馨,並公佈了2024年6月1日,下午5:30上演「夢斷香銷四十年」統籌:雷玉霞、黃國威、李伍碧香;一位是花旦另兩位該社的社長。來自紐約的伍國榮是「沈園柳老不吹綿」陸遊的主演者,其他參演者:靚筱聲、黃綺鈴、雷國電、陳秀娥、陳翠秀、黃偉健、陳艷珠;藝術指導:陳少聲;上演地點:599 Washington Street(Robert J. Orchard Center)伯拉蒙劇院。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譯文 城牆上的角聲彷彿也在哀痛,沈園已經不是原來的亭臺池閣。那座令人傷心的橋下,春水依然碧綠,當年這裏我曾經見到她美麗的側影驚鴻一現。她去世已經四十年有餘,我連夢裡也見不到,沈園的柳樹和我一樣都老了。連柳綿都沒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將就木,仍然來此憑悼,淚落潸然。(陸遊七十五歲時,再遊沈園,這是唐琬離世後的第四十年。)
這是部文藝作品、講述陸遊與唐琬的愛情故事 時值南宋,中原遭胡虜洗劫之時,詩人陸遊與表妹唐琬成親之後,陸遊母親認為唐琬命里克夫,迫令他們分開。二人縱然相愛,卻被迫忍痛分離。陸遊後來另娶王氏,唐琬也改嫁趙士程。三年後兩人於紹興禹跡寺南的沉園相遇,唐琬更為陸遊獻酒。 百般滋味,憂鬱悲痛直湧心頭,更感無限唏噓與感傷。陸遊於壁上題了一首《釵頭鳳》,不久後唐琬亦鬱鬱而終。四十年後,陸遊重遊故地,看到當年題寫《釵頭鳳》的半邊破壁,想起佳人已離世,淚落沾襟,無限唏噓。又想到金人入侵,宋朝偏安時,陸遊豪情未改,志圖恢復漢人江山,北定中原平四海,以向泉下唐琬表妹交待。 詞曰: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這首詞的上闕現實描寫了陸遊眼中的所見,同時將唐琬比作宮牆內的柳樹,雖然俊俏挺拔但是已經遙不可及。
唐婉後來遊歷沈園,看到了陸遊提的這首詞,不禁淚如雨下。回去後唐琬也寫了一首《釵頭鳳.世情薄》。 在這首詞的上闕唐琬點出了自己身不由己的心情和苦楚,在寫完這首字後不久,在悲傷中死去了。陸遊後來遊歷沈園,看到了唐琬的這首詞,看到了唐琬對自己的無限思念,以至於憂思成疾過世的消息。陸遊不禁悲從中來,對休了唐琬這件事陸遊終身難以釋懷。 不堪幽夢太匆匆:陸游之《春遊》 《春遊》全詩共二十八個字:「沈家園裡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沈家園」更是繁花似錦,也不排除詩人的一種錯覺。在詩人的眼裡,到處都是與心上人的影子,此時詩人的心上人應該早就化為泥土了,其實即使他們不分開,也已經到了黃昏時節。悟出「人生如夢」之道,才有了「不堪幽夢太匆匆。」陸遊八十四歲終前再遊沈園。)
李寶瑩羅家英:姐弟戀耽誤13年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現年77歲的羅家英,對粵劇深沉的愛,文武生卻走入了電影圈,變了電影大茄,隨遇而安。他曾感觸說:「做了四十年大戲,買唔到樓;做了兩年電影,買了兩個單位。」 粵劇有許多「寶」値得欣賞,最重要是推「廣」,羅家英與李寶瑩志同道合,七十年代一起到聖心書院教學生做戲,不要求她們演戲,只要求她們認識粵劇。羅家英與李寶瑩台上台下都為粵劇灑盡心血,又在藝術中心拍檔設帳授徒,學費低廉,意外的是吸引一班醫生來當弟子,比起後來政府的校園推廣粵劇活動,早了二十年。 我在香港電台擔任公關主任時,曾經在灣仔一間名叫「波士頓餐廳」訪問他們,那個年代在TVB和梁醒波、鄭君綿都很熟,前者是散發粵劇精粹;而李寶瑩、羅家英將粵劇捧上「藝術層樓」。一九七四年,他倆應香港中樂團邀請合唱《白蛇傳之斷橋》,是粵曲交響樂化的第一次嘗試;後來也是在大會堂,他倆演出清唱劇《孔雀東南飛》;平地兩聲雷,使傳統粵曲出現突變。
浮沉逐浪藝海大半生的羅家英和汪明荃結婚14周年,對粵劇事業從無怨言。香港府投放一億元在粵劇發展基金,最近一些大學也成立了新粵劇中心,一片振興粵劇的景象。儘管各方努力,又能否振興粵劇?吸引新一代觀眾值得研究。 86歲李寶瑩,中學時期就讀於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香港粵曲女演唱家、粵劇及電影女演員,在粵曲歌壇出道時因以擅唱粵劇名伶芳艷芬的「芳腔」而有「小芳艷芬」、「新芳艷芬」的封號。 1950年,年僅12歲的李寶瑩以播音小姐身分正式出道,於香港廣播電台中文台及香港麗的呼聲播唱粵曲。1981年獲頒英女皇榮譽獎章,以表揚其致力於訓練粵劇界新血,以及她經常在香港及海外表演以促進粵劇發展的貢獻,是香港粵劇界史上首位獲頒授官方勳銜的女性。1990年農曆正月初六日,李寶瑩與香港前話劇演員兼時任澳門旅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高級行政經理暨葡京娛樂場經理簡朗秋於美國紐約註冊結婚,此後李氏隨丈夫移居澳門,並從此息影。(*夢斷香銷四十年」是他倆難忘劇曲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