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三世《加拿大國王》閃訪渥太華 |
News Chinatown製作《雙城直播室》新兩輯(l)及(2)己上YouTube查看。(1)賴清德一周年後評。(2)特習會。 緬懷感謝保衛我們的人 Boston市長Michelle Wu說:我們與退伍軍人、社區成員以及托馬斯·菲茨杰拉德 561 號的成員一、起參加了他們的年度陣亡將士紀念日儀式。陣亡將士紀念日讓我們反思退伍軍人的非凡勇氣和做出的犧牲。感謝所有為了保衛我們而獻出生命的人,也感謝今天聚集在一起向他們致敬,並紀念他們保護所愛之人免遭危險。 加拿大君主(英語:Monarchy of Canada)為加拿大國家元首,作為立憲君主是西敏制議會民主制度在加拿大的體現。現任君主是查爾斯三世,於2022年9月8日即位。查爾斯三世現為14個大英國協王國君主。加拿大從前是大英帝國殖民地,現為大英國協王國之一。由於君主長期居住於英國,加拿大總督代表君主在加拿大履行禮儀職務,而各省督在各省代表君主。(圖)威廉王子(左起)、查爾斯三世、喬治王子同框,象徵王位的繼承。(The Roayl Family推特) 查爾斯三世《加拿大國王》閃訪渥太華 根據《泰晤士報》報道,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將於當地時間26日,抵達渥太華開啟對加拿大不到24小時的「閃電訪問」。這是查爾斯三世作為國王首次造訪加拿大,在當前高度敏感的美加外交爭端背景下,此行引發輿論關注。報道稱,身為加拿大的國王和英聯邦的國家元首,查爾斯三世此行的目的是向加拿大人民和加新總理卡尼保證英國堅定支持該國。 作為此次行程的重頭戲,查爾斯三世及王后卡米拉27日,將以加拿大國王的身份主持議會開幕儀式,這是自1957年伊麗莎白女王後再次由英國國王主持。報導稱,查爾斯三世將發表由加拿大政府撰寫的約30分鐘演講。倫敦大學歷史學者菲利普·墨菲分析稱:「此次演講,無論是否隱晦,都會提到特朗普以及當下局勢。這其中將會包含強烈的潛台詞,加拿大人對此非常期待。」特朗普曾多次公開提出「吞併加拿大」的想法,並表示願意透過「經濟力量」來實現這個目的。美媒引述白宮官員的話說,特朗普的這一說法是「認真的」。在卡尼造訪白宮前,特朗普曾發文:「為什麼美國每年要補貼加拿大2,000億美元,外加免費軍事保護和許多其他援助? 比利時王儲也遭哈佛 國際生禁令撤銷波及 美國國土安全部禁止哈佛招收新國際學生,預計將衝擊數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比利時王儲、23 歲的伊莉莎白公主正是其中之一,未來能否繼續在哈佛就讀備受關注。根據《路透社》報導,比利時王室發言人證實伊莉莎白公主確實受此禁令波及。伊莉莎白公主是比利時國王菲利普與王后瑪蒂爾德的長女,也是比利時史上第一位有望登基為女王的王儲。她目前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攻讀公共政策碩士,該課程以培養公共服務與政策領導能力為主。早前,她也已取得英國牛津大學歷史與政治學學位,學術表現備受矚目。 禁哈佛招外籍生特朗普首發文 特朗普於社群媒體發文:「為何哈佛不說明,他們有將近31%的學生來自外國,而這些國家,有些對美國根本不友好,既不為他們學生的教育出錢,也從未打算這麼做。我們想知道那些外國學生是誰,這要求很合理,畢竟我們給了哈佛數以十億美元的資金。但哈佛一點也不想說清楚。」(*美國每年通過留學生收入超430億美元。) 殿堂級華裔科學家 爆離美潮高出75% 中國新一代科學家,已不再追求「美國夢」,華府與學術界已劍拔弩張,中國正以銀彈政策搶奪科研人才歸國。去年至今,至少十多名留美的殿堂級華裔科學家回國効力。愈來愈多35歲左右、正值壯年的學者甘願回流。學者分析,今次是歷史上第三波海歸高峰,既有臨近退休的科學家,亦有處於科研想法爆發期的年輕「新勢力」,帶來人才網絡的滾雪球效應,格局由「回得來」,進而「留得下」、且「跑得快」。 伯克利孫菘回國 回國者包括美中歐七院院士、曾獲多項國際殊榮的固體力學專家高華健;「納米發電機之父」王中林;曾獲幾何學最高榮譽「維布倫獎」的孫菘等。近日被指曾參與中國政府「千人計劃」在美被定罪及監外看管的化學界領軍人物李柏,在中美學術界投下震撼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2023年報告指出,生命科學、數學與物理科學、工程與電腦科學等領域的華裔科學家從2018年至2021年間,離美比例較以往高出75%。研究發現,2010年離美的900名華裔科學家中,只有48%回流內地和香港,到2021年離美的2621人中則已有67%遷往中國。(*伯克利數學係正教授孫菘全職加入浙大。) 中美機器人大戰「李、杜」再生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美中兩國機器人由鬥跳舞、識體操、翻筋斗、中國機器人成功研發出互動型仿生人AI李白和杜甫。李白和杜甫是中學國文課必讀的兩位作者,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詩聖」,被後世譽為撐起盛唐文壇的兩大巨擘,但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兩人的關係也十分耐人尋味。國文課沒教的「唐朝世間情」,其實他們私底下也頗有交情,曾經牽手伴遊、同床共枕,也曾互相寫詩給對方。 唐玄宗天寶三年(西元744)的春天,44歲的李白已經名滿天下,離開長安展開漫遊,在洛陽遇見了33歲仍默默無聞的杜甫,兩人一見如故、一起喝酒聊天,杜甫自此對李白一見傾心贈詩千首,甚至連李白參加皇位爭奪行動失敗後入獄、被流放,所有人都對他落井下石,只有杜甫站了出來寫了《不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就算全世界與你為敵,我也還是要愛你,我在你少時讀書的地方,等你歸來,就算你頭髮斑白,我也依然等你。這真是何等的癡情啊! 李白只回詩兩首,在南下江東前,寫了一首懷念杜甫的詩《沙丘城下寄杜甫》。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這首詩是李白在沙丘城下寄給杜甫的,表達了他對杜甫的思念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