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廣告看板
廣告看板
大小姐手記 五四運動遺下的恩賜
五四運動遺下的恩賜

五四運動遺下的恩賜

(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當不能再像孩子時,很爽快的一口又一口去咬一隻蘋果的時候,才發現時光飛逝,看一看手機印上的日子,今天是五月四號,歷史上在中國五四運動,是一次影響深遠、規模龐大嘅文化運動;在此和大家重溫早上一代人的一些爭取遺下的恩賜。

運動,狹義上係指1919年5月4號在中國北京發生的群眾運動,包括:學生、市民、工人、生意人,遊行示威、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等,起因係巴黎和會,列強肆意踐踏中國主權,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畀日本(山東問題)。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係甲午戰爭(又叫「中日黃海大戰」)之後大量傳入中國,並對年輕一輩中產生了影響,民國初年這種影響隨住《新青年》等刊物嘅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嘅推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嘅思想,影響了學生以及一般市民。

中國教育制度在清末新政中已經學習西方與日本嘅學制而改革,到民初,高等教育獲得進一步發展,尤以北京大學為首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領導下,引進開放學風,提出「思想自由,相容並包」辦學方針,李大釗、陳獨秀、章士釗、胡適、辜鴻銘(英國文學)、劉師培、魯迅(周樹人,教中國小說史)、錢玄同(教音韻學)、吳梅(教戲曲史)、劉半農(教新文學)等人在北大教書,同時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開放進步思想和精神,這種思想和精神成為五四運動重要動力。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北洋政府在5月9號,接納其中大多數嘅要求,保密嘅協定讓新聞界曝光,激起民族主義嘅情緒,令中國知識分子與民眾對於日本以及「賣國」政府強烈不滿,被認為係國恥,同時亦引發反日活動,這種情緒五四運動裏面進一步發展而發揮作用。

1917年8月14號,北京政府向德國宣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嘅「參戰國」;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的北京政府提供大量貸款,並且協助組建與裝備一支中國參戰軍;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會議上,中國政府代表提出廢除外國在華勢力範圍、撤退外國在華駐軍等七項希望、取消日本強加嘅「二十一條」 及換文嘅陳述書,但被拒絕。

巴黎和會無當中國視為戰勝國,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交日本,只係歸還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被德國掠走的天文儀器,北洋政府並準備喺呢條合約上簽字,消息傳到中國之後,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同好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無禮行徑,並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

在此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出關於山東問題嘅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合法條件;結果,英、美、法、日、意等國不理中國民眾呼聲,終於4月30號簽訂《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送日本,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中國民眾嘅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五四運動。

 
廣告看板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