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廣告看板
廣告看板
大小姐手記 學會面對死亡
學會面對死亡

學會面對死亡

(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我覺得人生真是好「殘忍」粉墨登場,由Baby到「滿目悽愴」不襟淚下,還有最後要寂寞上路,又去那裡?

「學會面對死亡」是台灣作家簡媜費五年心力,完成廿六萬字的老人之書「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這位今年五十一歲的簡媜她表示,這本書既想「安慰這一代人的辛勞」,也想引領他們以理智面對「老」這個無所逃避的人生課題;「一個毫不準備的人是不負責任的,他把問題留給家人及社會。」

死了,是否就一了百了?

有時候常會基於一個「緣」字,把一些朋友歸類成上一輩子的親人;上一輩子到底又生活在那裡?是中國還是外國?

來生,是否又會再碰上今生的朋友?

好多時,有一分衝動,好像抱抱身邊的朋友,也許我們的相認已經好幾百年了。

簡媜為了好奇,跟隨一名盛裝打扮的老婦,發覺她獨居自己打理生活,因此隨時「把壽衣穿在身上」,她以文學筆法探索安養、喪葬、遺產等「老病死」議題,

探索「老人」寫「老人之書」的念頭因此誕生。

簡媜說:「老,是一門高深奧妙的學問,必須學習,我們將三歲幼童送到幼稚園、七歲進小學,卻從不認為滿六十五歲的人也應到老年學校報名,學習如何面對緊接而來的老病死聯合課程。」

寫書期間,簡媜遭逢公公、祖母等四位至親離世,六位友人罹患重病,書成時正逢祖母百日,簡媜把書放在靈桌上,希望不識字的祖母,從此可用自由的靈魂進入她文字的世界。

簡媜十三歲時父親過世,母親和祖母背上「剋夫剋子」罪名、她和弟弟備受欺凌,她邊寫邊挖掘童年陰影,發現傳統文化對孤兒寡婦的歧視、喪家的禁忌,皆源於對死亡的恐懼,唯有勇敢面對死亡,才能釐清這些深藏歧視的禁忌。

台灣步入「老年共和國」,老年政策卻剛起步,社會重擔全落在五十至六十五歲這一代人身上,簡媜分析,「他們身上有三副重擔,一是侍奉老病父母,一是協助甫成家立業或不成家也不立業的子女,最後一副是準備面對自己的老年」,他們沒有奧援、只能孤軍奮戰。

 

 
廣告看板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