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廣告看板
廣告看板
大小姐手記 中國留學生之父
中國留學生之父

中國留學生之父

(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許多年前,「留學生」是一個很受人「仰慕」的人物,有能力出國的都是有財勢的家庭;留學,舊稱「留洋」,一般是指一個人出國或出境接受各類教育者,時間可以為短期或長期。

這些人被稱為「留學生」,在中國大陸,學生把前往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的學習也稱為留學,這是由於這些地區與大陸地區屬於不同的地區,往來這些地區需要使用出入境證件。

在20世紀之前,美國高等教育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很多年輕美國人去歐洲留學,例如整個19世紀,約有1萬人先後在德國各大學留學。

目前,從其他國家去美接受教育的有長期和短期留學生,在美國各教育機構註冊的外籍學生共有879,005名,另外,美國等國家組織的一類海外短期的交換學生計劃,其英文名字「Study abroad」。

我年青的時候,也曾經有機會去海外留學,後來因父親在「夢中過世」,那年爸48歲,我16歲半;我們四姐弟中有兩國留學美國,都很有成就。

留學的原因是要學習與該國有關的語言、文化知識,追求更好的教育條件,從發展中國家到已開發國家留學的學生中,這個原因最為常見;在外交上,政府之間為了表示親善合作,可能互派學生、官員或者軍人到對方學校學習。

容閎首名於耶魯學院就讀之中國人,後又創設幼童留美計畫,世人稱他為中國留學生之父,1876​​年,美國耶魯大學授予容閎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以表揚他對於中國和美國之間文化交流的重大貢獻。

一般人對容閎生平的了解,絕大部份是來自他的自傳《西學東漸記》,此書容閎用英文寫作,題為「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於1909年在美國出版。

1835年,七歲的容閎跟隨父親前往澳門,入讀當時仍附設於倫敦婦女會女校之馬禮遜紀念學校(Morrison School),1839年中英交惡,容閎仍於馬禮遜紀念學校中就讀。

同年美國教育家勃朗(Rev. Samuel Robbins Brown)牧師抵達澳門,馬禮遜紀念學校正式獨立,1842年,由於香港割讓英國,故馬禮遜紀念學校遷往香港,容閎亦隨之遷往香港繼續學業,1847年,勃朗牧師返回美國,離開時帶同容閎、黃寬及黃勝三人前往美國留學,其後只有容閎一人留在美國升學,黃勝因病返港,而黃寬則於1849年轉讀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容閎赴美後於麻省之孟松預備學校(Monson Academy)就讀,1850年畢業後考入耶魯學院,為首名於耶魯學院就讀之中國人,1852年,容閎入籍美國,1854年獲文學士畢業,其後返回中國。

 
廣告看板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