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廣告看板
廣告看板
大小姐手記 從佔中看香港人苦難的百年瘡痛
從佔中看香港人苦難的百年瘡痛

從佔中看香港人苦難的百年瘡痛

(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香港佔中行動」是港人向政府反應不滿的訴求、一份爭取的權益,當然亦屬民主的宣示,值得支持;而糾纏不清,引致社會動亂,影響民生,便破壞了原先出發點崇高的價值觀;2014年的聖誕為大家搜集一些歷史,去了解「香港人苦難的百年瘡痛」的過去。

12 月25號對香港人來說是一個「黑色聖誕」, 1941年12月8日早上,日軍越過深圳河突襲新界和九龍半島,並對啟德機場狂轟濫炸,悍然發動了對香港的侵略戰爭,由於英軍的消極抵抗,僅18天,即 12月25日聖誕節那天佔領了香港,港督楊慕琦(Sir Mark Aitchison Young)宣佈無條件投降。

英 藉人士進集中營,政府陷入癱瘓,日軍在九龍半島酒店設軍政府,暫時兼理民政,所貼告示,皆用「中華民國30年,昭和21年」並列,小市民更是人心煌煌,直 到淪陷後27日,日本軍方終於正式宣佈委任磯谷廉介將軍為香港佔領地總督,同時將香港列為軍區而非偽政府,即是香港劃入日本軍方管理。

1942 年3月28日修訂的「佔領地(香港)法例」,將港九分成幾十個區域,並將之改為日本化名稱,如九龍塘易名為「鹿島區」、深水埗名為「青山區」等;各區域設 區事務所管轄,在區役所登記了的香港人,就沒有搬遷的自由,而生活就由軍方管理,包括由軍方發給糧食,即是香港實施糧食配給,而每人配給的糧食,就限制在 每人每日米 「六兩四」的份量,副食品如肉類蔬菜,就沒得配給,由港人自謀解決;輪米時隨時會受到日軍鞭打亂踢,輪到米也要花功夫篩去米中雜物才有得吃,輪不到就要吃 雜糧充饑,麵粉價格不平宜,所以當時港人常食的雜糧,就是眉豆、白豆、番薯、粘米粉等。

因 為日軍在香港設立「慰安所」,當年日軍在香港灣仔洛克道設了許多家慰安所供士兵所用,但供給軍官的「吾妻屋」就不足應付,所以最後重開石塘咀的風月事業, 將石塘咀列為「娛樂區」,將全香港的妓寨、導遊社等都集中在這一區,而不能出該區之外,實施期自1942 年11月1日開始;當時塘西著名的「金陵」、「廣州」、和「陶園」三大酒家都相繼復業,石塘咀就成為當時蕭條的娛樂事業下,另一畸形的繁華地區。

到 戰爭最後的歲月,因為香港是日本軍區,所以盟軍反攻,香港也列入攻擊名單,不少飛去轟炸日本的美軍轟炸機,也會順道來香港投彈,所以當年留在市區的香港 人,就死在盟軍大規模轟炸香港的行動中,劫後餘生的香港人,就只有逃到荒野躲轟炸,「充饑填肚、醉生夢死、 荒野逃生」……

殖 民地的「禍根發生」始於1699年,由於東印度公司在康熙38年(1699年)成功地成立往返中英兩國的海運企業,然後有很多英國商人來到中國,東印度公 司在康熙50年(1711年)在廣州成立了一個貿易站,因英國需在中國大量採購茶葉,而中國不需向英國購貨,故導致英國嚴重貿易逆差,幾近出現白銀荒,後 來英國人向中國傾銷鴉片,平衡兩國貿易,但此舉使中國出現貿易逆差,白銀大量外流,致通貨膨脹;民眾也因吸食鴉片而損害健康。

第一次鴉片戰爭、割讓香港島: 兩國的貿易磨擦終導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1839年至1841年),清朝被英國打敗,英國海軍的查理·義律與清朝大臣琦善談判後簽訂《穿鼻草約》,將香港 島割讓予英國,義律根據協議,於1841年1月20日登陸今上環水坑口街 (Possession Point) 一帶,並佔領香港島。

但 清政府認為琦善無權割地而不承認穿鼻草約,並將琦善革職,而當英國政府收到穿鼻草約的消息後,亦對條約中無提及開放通商而大為不滿,於是改派砵甸乍 (Henry Pottinger) 為全權代表到中國;之後戰事擴大,英軍先後攻佔廈門、寧波、上海、鎮江,抵達南京下關,清政府被迫命耆英於1842年8月簽訂南京條約,正式將香港島割讓 予英國自此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

第二次鴉片戰爭、割讓九龍半島:1856年至1858年,清朝再敗於英法聯軍,被逼在1860年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上經常對香港島擾亂治安的地區再割讓給英國。當時的清廷已經是日薄西山,在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鐵絲網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廣告看板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