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廣告看板
廣告看板
大小姐手記 三面旗幟下;海外華人情何以堪
三面旗幟下;海外華人情何以堪

面旗幟下;海外華人情何以堪

(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晚風中,有你我的夢,風中借來一點時間緊緊擁,擁的那個夢,像一陣風;今晚的風和明天的夢,到底在你心裡有多少影蹤……」? 悠悠愛在風中輕輕送,又是否你、我心中的夢?早在華人移民史上告訴我們,離鄉背井是為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便是安安穩穩地生活;許多華人在美國多年還是抱着這種追求一份安穩的日子,他們的圈子大,也願意被捲入政治圈。

因為華人社團多,團體中每一個人對「根」之所終,「政」之所屬,各有不同的表述,常因此而大傷和氣;《海峽兩岸關係》是指位「於台灣海峽東西兩側的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關係。」由於1949年以來兩岸分治的台海現狀,以及90年代後台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兩岸關係逐漸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之間的重大敏感議題,而且,海峽兩岸關係還牽涉亞太區域的情勢,乃至世界強權的策略布局與全球安全,當今的兩岸關係已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之一;海峽兩岸政府的政治對立在1980年代末期一度緩和後,民間上的交流逐漸恢復,現今海峽兩岸的經濟活動已相當緊密,並擁有一定程度的物資及人員流通自由。

因「一個中國」問題,令到不同意向的僑民,的確是盲目地「叫喊」;馬英九與習近平「新加坡」一聚,也許是「風中借來一點時間緊緊擁,擁的那個夢」;6月2號媒體報導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預定赴港訪問,指出馬英九此行是為日後訪問中國大陸鋪路,也是為兩岸互動「試水溫」;至於這個計劃能否讓馬英九如期15日訪港?為亞洲出版業協會「卓越新聞獎」頒獎晚宴的演講嘉賓,能否成行取決於現任總統蔡英文是否同意。

自兩岸分治後,長期以來,兩岸政府官方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但「中國」的具體涵指則有所不同,這體現在兩岸政府在國際上均曾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即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與的國際組織中,或與外國確立正式全面外交關係時,雙方互不兩立;這也體現在1992年雙方政府代表在香港會談中溝通產生的九二共識。(註:九二共識是一個與台海兩岸關係有關的政治術語,這個術語指在1992年,台灣海峽兩岸政府授權的非官方組織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香港會談之後經由口頭協商而逐漸形成的不成文默契。)

 

 

奧巴馬對華外交政策,重視發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2009年11月展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事訪問,分別在上海和北京發表演講,並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探討了中美關係;2012年2月奧巴馬對訪美的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習近平表示:「美方拒絕任何台獨主張」;2015年09月「奧習會」,奧巴馬重申美國立場,他表示美國信守基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及《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

另一方面,中華民國與美國非官方層面間的聯繫十分密切,與美國同樣認同自由、民主、人權與司法獨立等價值觀,同時也是美國在全球的第11大貿易夥伴;2009年1月13日,奧巴馬內閣國務卿希拉莉·克林頓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再次提到「一個中國」政策,並認為國會制定的《台灣關係法》是美國對中華民國關係的法律基礎,奧巴馬政府的對中華民國政策是協助台北當局與北京當局以和平方式化解歧見,同時也不接受任何片面改變現狀之舉,他延續了美國政府對台軍售的政策,2010年3月,他提出的64億美元的對台軍售獲得美國國會通過。

『美國入籍宣誓詞中文版:


我在這鄭重的宣誓:
完全放棄我對以前所屬任何外國親王、君主、国家或主權之公民資格及忠誠,我將支持及護衛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和法律,對抗國内和國外所有的敵人。
我將真誠的效忠美國。
當法律要求時,我願為保衛美國拿起武器,當法律要求時,我會為美國做非戰鬥性之軍事服務,當法律要求時,我會在政府官員指揮下為國家做重要工作。
我在此自由宣誓,絕無任何心智障碍、藉口或保留,請上帝幫我。』

當「海外華人」成了華裔美國人之後,又當在入籍宣誓詞中的承諾;「我在這鄭重的宣誓,完全放棄我對以前所屬任何外國親王、君主、国家或主權之公民資格及忠誠,我將支持及護衛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和法律,對抗國内和國外所有的敵人,我將真誠的效忠美國。」
在美國國策之下,原則上,我們再是從前的香港人;台灣人;大陸人……等;亦沒有必要在:共產黨政策:「一國兩制、九二共識」;中華民國方面國民黨政策:「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民進黨政策:「維持現狀、一中一台」;在一個日久他鄉變故鄉的美國「舌劍脣槍。」

( 附件:外交形勢的轉變 )

從歷史中回首前塵,1949年12月23日美國國務院向遠東地區使節發表之秘密備忘錄,隨後因朝鮮戰爭認識台灣戰略地位之重要性轉而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所產生的扭曲現象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成為軍事防禦同盟,但為拉攏中華人民共和國避免其倒向蘇聯,美國並未放棄與中共保持聯繫,1950年1月5日,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宣佈台灣與韓國不屬於美國的防區;1950年1月5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1950年6月27日(也就是朝鮮半島開戰2天後),美國改變立場並派遣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由此台灣被納入美軍保護範圍。

1954年中華民國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8年10月與美國所簽訂的聯合公報中則向美國表示未來「非憑藉武力」(not the use of force)光復中國,而是憑藉三民主義,一般認為這是中華民國政府對美保證不將其捲入兩岸軍事紛爭的表達。

自1962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申請加入聯合國,由於當時受到冷戰對峙的影響,西方國家多數承認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次代表權,一方面由於中華民國政府積極開展與新興獨立國家的關係,另一方面拜冷戰對峙、眾多西方國家追隨美國腳步之賜,1960年代成為中華民國外交成果最為豐碩的黃金歲月,其間最大外交挫敗是1964年與法國斷交,不過1969年時邦交國數目達到高峰-68個邦交國。

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在內有文化大革命,對外先後與蘇聯、印度交惡狀況下,導致外交呈現孤立傾向,只有24個邦交國,不過隨後雙方外交實力即開始發生逆轉,1969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間剛發生珍寶島事件後不久,美國在波蘭首都華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會談。

1971年1月,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秘密訪問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經過9年申請加入聯合國未果後,在1971年聯合國大會召開前,掌握可能支持通過入會案的足夠票數,同年8月17日,美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向聯合國大會遞交一封信及備忘錄,正式要求聯合國第二十六屆大會將「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列為議程,不過美國對此一議題所提的方案是「雙重代表權」,美國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有代表權」,但是「應當規定不剝奪中華民國的代表權」,中共並不同意此一提案,正當聯合國大會辯論此一議題時,基辛格於10月下旬再度訪問北京,美國提案的雙重代表權未獲聯合國內多數國家支持。

10月25日,經過表決贊成美國提案者共55票,反對者59票、15票棄權。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周書楷眼見大勢已去,在請示台北當局奉可後,主動在大會上宣佈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隨後,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在聯合國代表中國之權。

美國於1972年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為此大受打擊,至1976年與中華民國維持邦交的國家計23國,其餘世界各國多轉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1972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日本及1979年的美國;儘管美國是最後一個與中華民國斷交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其轉向卻早於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北京,在2月28日與周恩來發表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該公報內容言明「美國認識到台灣海峽兩岸中國人均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對此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僅管當時尼克森未言明「中國」係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且前者尚未獲美國外交承認,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在聯合國內代表「中國」。

隨後1973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正式在對方首都設立聯絡辦事處。1976年美軍顧問團從金門、馬祖撤離,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中美建交公報,斷絕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從歷史中回首前塵 - 附件:外交形勢的轉變。參考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特此鳴謝。)

 
廣告看板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