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的尾勾上時代風雲 |
紙媒的尾勾上時代風雲 (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40 年代從中國大陸紛紛南下的報人豐盛了香港的出版文化;50年代出生的一輩,70年代「開疆拓土」令香港不再是文化沙漠;香港傳媒的自由度,與其說一直被高 抬了,倒不如說他們早就明白;「傳媒工作」亦是一項貿易,在明白了自由貿易的目標,是讓這企業的生產要有質素地發展,不必受限於社會各階層及政府的阻隔, 在一個早已框限的產品,足可不受限制地流通銷售。
看 到張曉卿(媒體名人)在北京指出「南海的亂局和危機」,根源就在於美國強權政治的擴張,基於共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情懷,海外華人可以更精確生動地說好中國 故事,隨着世界格局和秩序的變化重組,海內外華人關係也應該在創新、跨越中建立起新型的文化、經濟和民族關係,以南海仲裁案為例,我們應該從多元、宏觀、 歷史的思維中,告訴華社和鄉親,告訴我們的異族同胞,今天南海的亂局和危機,根源在於強權政治的擴張。
這 段說話的而且確令我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無錯,「世界格局和秩序的變化重組」,而當我們尚活在這個能停的地球,我們又應該如何去面對與進取?每人每天都 在「說故事」,故事的內容要精采絕倫,說的人會說之外,內容亦「毫不諱言」,但名人金句不得「口沫橫飛」,張曉卿爵士是馬來西亞伐木業企業家,福州閩清籍 華人,資產超過10億美元,為創辦於1975年的常青集團董事會主席,也是香港明報企業集團董事會主席;報業為馬來西亞的幾份大華文報擁有者,其報業亦發 展至印尼、中國大陸、香港、巴布亞新幾內亞和美國等。
從 張曉卿,亦來看看三代明報的東主;1946年秋,查良鏞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調往香港分社,1950年赴北京到中共外交部求職, 但因不滿中共外交政策而歸併重入《大公報》;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期間與同事梁羽生相識為友, 而後總編輯羅孚安排查與梁寫武俠小說於副刊連載,梁羽生編寫《龍虎鬥京華》,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寫《書劍恩仇錄》,引起轟動,頓時金梁齊名;1956年, 與同寫武俠小說的梁羽生和百劍堂主在報上開設專欄《三劍樓隨筆》,三人合寫隨筆,給「新派武俠」留下了一段歷史見證。
查良鏞個人亦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1959年創辦《明報》系列報刊,他亦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亦是已故知名詩人徐志摩之表弟。
第 三位,91年「蛇吞」查良鏞的《明報》後,于品海登上事業頂峰,卻因投資《現代日報》和「傳訊電視」接連失利而陷入財困,他幾乎一鋪清袋;港媒指九九年, 于品海憑藉搭上雲集「紅二代」的北京中信集團博翻身,投資內地房地產、資訊科技和大地影院的南海控股,2005年完成重組後,過去十年間累積勁蝕超過十三 億,兩年前更因融資問題,要北京中信集團再次「打救」,令雙方的千絲萬縷關係,再度曝光;老闆于品海一度在港銷聲匿跡,直至月前,他被揭籌備「香港 01」,他準備回歸大展拳腳,暫定以週報和網站形式發展。
在變型的過程中,紙媒有的結業,有的被收購,有的力爭上游,形形色色;「網路系統」的快速,較之紙媒的成本與時間限制,風雲叱吒亦已步履維艱,紙媒的尾勾上時代「急如星火」的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