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美國巡迴演「京劇」72天 |
「東方戲韻 - 中國京劇藝術之美」專場講座走到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國家學術圖書館成功開講;什麼是京劇的藝術特色?着重闡釋何謂虛擬化與寫意化;京劇作為中國國粹,是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標本;京劇是十九世紀中期,融合了徽劇、和漢劇、並吸收了秦腔、崑曲、梆子、弋陽腔等藝術的優點,在北京形成的,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得到了空前的繁榮,京劇的腔調以西皮和二黃為主,主要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京劇於2010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梅蘭芳美國巡迴演「京劇」72天
(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我父親的兄弟都愛「京劇」,大伯父更是「票友」,40年代末的上海人,從上海到香港都帶很多的金條,照舊「吃、喝、玩、樂」,因為相信很快「可回家」;我大伯父和粉菊花在上海時已認識,為此就可常操曲。
粉菊花 (女) 是著名的京劇戲班師父,早年在上海江浙一帶的南派(海派)京劇戲班學習京劇表演藝術,善武旦、刀馬旦;1949年到香港,在港開辦京戲科班「春秋戲劇學校」,許多人從小随她學武;她也是上海南下的北派武師,她擁有名聲外,還是中國第一位功夫片女星,在上海期間便同著名小生林雍容搭檔主演了中國的第一部武俠片《女俠李飛飛》(1925年,天一影片公司也既是邵氏前身出品)。
不少電影演員和粵劇藝人也拜她為師,所收的學生包括:林正英、董瑋、陳寶珠、蕭芳芳、陈好逑、林家聲、鳳凰女、筱菊紅、張露露、楊盼盼、惠天賜、羅家英、尊龍等;1990年從香港回歸廣州,1994年病逝。 京劇四名旦(男反串女角) 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及荀慧生;其中因黎明主演過「梅蘭芳傳」,也到過美國登台,更被認識;梅蘭芳出生於北京前門外李鐵拐斜街梅家老宅,祖父是京城著名青衣花旦演員梅巧玲,父母早亡,由當京劇琴師的伯父梅雨田撫養,八歲開始學戲,十歲(1904年)登台,1907年搭葉春善「喜連成班」演出,1913年赴上海演出《穆柯寨》,轟動上海,一舉成名。
梅蘭芳在1919年首度訪問日本演出引起轟動,曾有評論「有此雙手,其餘女人的手盡可剁去」;1924年因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他為了賑災義演而受邀再次赴日演出,期間突患急性腸胃炎危及生命,而被日本醫生醫治,這位醫生並未收費,僅要求他給予一副景泰藍袖扣;他在1930年前往美國並在西雅圖、芝加哥、華盛頓、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聖地牙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引起轟動,美國波摩拿學院、南加州大學分別授予梅蘭芳文學榮譽博士學位,梅蘭芳在1932年遷居上海,然後在1935年造訪蘇聯。
1938年,梅蘭芳率領梅劇團到香港演出,1941年因經濟原因,回到上海,日偽漢奸力邀他演出,但他不為所動,還刻意蓄鬚,宣示和日本勢力一刀兩斷的決心,他並無演出,經濟來源斷絕,靠著販賣字畫和獎盃維持家人和劇團生活,1945年日本投降,10月梅蘭芳重出舞台,盛極一時。
1951年7月梅蘭芳遷回北京,定居護國寺街1號(現梅蘭芳紀念館)。1952年,他第二度訪問蘇聯進行演出,他在1956年第三次訪問日本再次引發轟動,同時履行30多年前袖扣承諾,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梅蘭芳拍攝最後一部昆劇電影《遊園驚夢》;1961年8月8日凌晨5時,梅蘭芳病逝於北京。
「國粹」是一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內涵獨特」且經久不衰的文化遺產;京劇是因滿清皇帝乾隆的喜好而誕生,當時享有盛名的四大徽班進京演出,受到乾隆的青睞,在滿族導演的不斷改造下,一個由江南戲曲和滿州小調混雜的劇種由此誕生;京劇迎合了滿族人、特別是滿族上層人的喜好,時至今日,滿語的唱詞在京劇中仍有大量遺存,在滿清皇室的追捧以及一些附庸風雅的京城閒人的跟風下,京劇逐漸開始在京津之間這一狹小地帶流傳,而受眾也多限於王室貴族和追風的達官貴人。 京劇的唱腔難以被人聽懂,唱調不符合漢族人的審美觀,一直沒有被漢族地區的廣大民眾所接受,作家魯迅曾嚴厲批判京劇,表達厭惡之情;電影,流行歌曲出現後,隨着娛樂方式的增多,京劇在京津一帶逐漸式微,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在10省區市中小學,試點開設京劇課,這一舉動引發了爭議;京劇的流派主要指演員的表演風格和藝術特點,這種表演風格通過師徒相傳得到了傳承和發展,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代表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