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廣告看板
廣告看板
大小姐手記 佳節清明桃李笑
佳節清明桃李笑

佳節清明桃李笑

(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解譯) 清明時節,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春雨綿綿,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裏感到難過;宋代詩人黃庭堅,寫過清明有感而發的一首詩;詩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義。

「清明」是中國四大節日之一、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是指華人傳統會一家團聚共度的四個節日,故稱中國四大節日;每年陽曆4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因此,清明節總是落在公曆4月4日或4月5日其中一天。

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這當中有一個中國民間故事中「足下」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逃避驪姬之亂而流亡國外,一日乏食,饑饉非常,隨臣介之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重耳喝了,重耳恢復精神,才發現是介之推自割腿肉,感激萬分;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國君,是為晉文公,重賞了當初伴他流亡的功臣,獨忘了介之推,他也不邀功,帶著母親悄悄隱居去了,很多人為介之推打抱不平,晉文公醒悟,親自去請介之推,然而介之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找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之推,大火燒遍綿山,介之推依然不出,火滅了之後,人們才看見介之推背著老母,已在一棵老柳樹下燒死了,母子皆亡。

晉文公將一段燒焦的柳木,帶回宮中做了一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故「足下」成為上級對下級,或者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即源於此,後來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死於回祿之災,下令將介之推的忌日定為寒食節,不許民眾開火煮飯,只能喫冷食、涼拌食品,這就是「割股奉君」的故事和寒食節的由來。

 
廣告看板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