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廣告看板
廣告看板
僑社 中華民國空降優秀青年來美
中華民國空降優秀青年來美
僑社新聞
週五, 08 七月 2011 20:31

 

100

 

中華民國空降優秀青年來美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能和年青朋友『共聚』談笑風生是件樂事;而能面前一群有教養、對人生滿抱希望的少男少女,從他們閃爍喜悅的談吐中,如沐春風;『100年國際事務青年人才培訓計劃學員』,也就是馬英九總統所推動的『萬馬奔騰』,讓中華民國優秀學人,有機會到海外培訓、參觀;(培訓8星期,每天獲津貼台幣一千一百元,自責食宿。)

 

 

 

說明(右一)李承翰國防醫學院醫學系三年級生,代表國防部致送禮物給予(左起)馬滌凡僑務委員、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波士頓分會會長周仙梅、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波士頓分會下任會長陳永茂及副會長林展輝。(圖攝:徐佩蒂)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8號中午,在侯任『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大波士頓分會』會長陳永茂的『常熟』舉行了一個發佈會致詞中提及:『今年有109位同學獲出外機會,同時今年踏入第三年,該項計劃係為落實馬總統《萬馬奔騰》青年政策的政見,開拓青年國際視野、培訓國際事務人才,甄選國內優秀青年赴美國暑期進修,並由各地僑教中心安排深入駐外機構及僑社觀摩學習,希望波士頓僑社多多給予指教。』

今年,8位來自台灣同學44女,從資料所得,學歷較往年為高,而且系別多元化:100年國際事務青年人才培訓計劃學員資料一覽表:

 

6位在波士頓大學進修者為:蘇翊豪()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李承翰()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孫逸安()國立中興大學科技法律所、張婷雅()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助理、李宗憲()文藻外語學院二技部翻譯系、蕭家瑜()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雙主修新聞;另2位在哈佛進修分別為:于振亞()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林育萱()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說明:第2(左起)新英格蘭台灣學生聯合會胡峻峰會長、學員李宗憲學員林育萱、學員于振亞、學員張婷雅、學員李承翰、學員孫逸安、波士頓大學同學會會長王俊凱;1(左起)馬滌凡僑務委員、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波士頓分會會長周仙梅、黃正杰主任、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波士頓分會下任會長陳永茂、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波士頓分會副會長林展輝。

 

當天出席人士還包括台聯會會長周仙梅、下任會長陳永茂、副會長林展輝、僑務委員馬滌凡等人。

 

      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由來

 

後記: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波士頓分會,下任會長陳永茂說,來美20多年,一直為生活而忙,時間流逝,努力回報,生活安逸後,接受『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波士頓分會』邀請,接任下屆會長(710)上午1130分在99 Pond Ave The Brook House舉行交接典禮。

 

這個會成立於1978年,當年因『釣魚臺』事件,引起海外台灣留生學抗議,率在各地發起活動,並在全美多個華人聚集之地,紛紛成立分會,以集合群眾力量,之後曾在華盛頓進行示威。

 

當年,馬英九在波士頓哈佛法律系,也是波士頓分會會員。

 

 

 

說明: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波士頓分會78日中午設宴歡迎100年萬馬奔騰國際事務青年人才培訓計劃波士頓地區學員蘇翊豪(後排右2 ) 7人,歡迎利用暑假期間到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大學進修國際關係等相關課程。  圖攝:徐佩蒂 

 

航天飛機 謝幕之旅

8日,在幾十萬美國人親眼見證下,在全球億萬觀眾的矚目中,『阿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如利劍般插入天際,開始了謝幕之旅,航天飛機這一曾在歡呼聲中誕生的載人航天標誌,終要告別舞臺,走進歷史。

 

從『哥倫比亞』號到『阿特蘭蒂斯』號,30年間,航天飛機曾經承載多少榮光,又經歷多少眼淚,正如美國航天局局長博爾登說:『這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說明:7月8日『阿特蘭蒂斯號』飛行人員,指令長克里斯、弗格森(右下)、飛行員道格、赫爾利(左下)、任務專家桑廸、馬格努斯(左上)、雷克斯、瓦爾海姆(右上)在佛羅里達州肯尼廸航天中心,準備進入發射位置,美東時間7月8日1126分升空,是第135次,也是最後一次,任務期12天。(新華社/路透)

 

發射航天飛機是美國繼『阿波羅』登月計劃後的又一大規模,載人航天活動冷戰時期,為了抗衡蘇聯,美國自1972年開始投巨資進行研究,歷時9年,花費約100億美元,終使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在1981年飛上太空。

 

航天飛機有三大優勢:一是可以多次往返,重復使用;二是可運送多名宇航員外加20噸以上貨物,運載量是其他航天器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三是它可以捕獲太空中的衛星等飛行器,還可以通過宇航員的艙外作業檢修或回收。

 

因此,航天飛機有強大的競爭力,一度成為蘇聯、歐洲、日本和中國等發展載人航天時考慮的方案,航天飛機在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其歷史功績不應被忘懷;美國前總統老布殊認為,航天飛機『在巨大的代價下幫助完成的發現、促進的國際合作、獲得的知識,通過數不清的重要方式促進了人類的共同進步』。

 

然而,在每次發射和降落時萬眾歡呼的場景背後,航天飛機也面臨日益增多的隱憂:實際運行的航天飛機,沒有完全實現設計初衷,反而因為技術復雜、投資巨大,維修準備期長,可靠性隨飛行次數的增加而不斷降低。

 

美國共有5架服役的航天飛機,每架制造費用20億美元,總共發射一百多次,每飛行一次費用高達5億美元,返回後還要進行大量費時費力的檢修,這讓美航天局不堪重負。

 

況且,『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分別於1986年和2003年失事,剩餘的3架也已經到了故障多發的暮年,作為冷戰期間太空爭霸的產物,航天飛機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它不僅是美國在載人航天領域領先地位的象徵,也是美國強大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象徵,但30年後的今天,它佔用的資源已迫使美國不得不與之告別。

 

航天飛機時代終結,並不意味著載人航天事業的挫折,從美國自身看,私營企業有望承擔起載人航天的重任,放眼全球,載人航天也不再是超級大國的『禁臠』,歐洲、日本一直有志于發展自己的載人航天工具,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更是載人航天的『新軍』,航天飛機的技術和設計理念,已由未來的載人航天器所繼承。

 

 

 
 
廣告看板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