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尚節慶吹遍亞洲牽牛織女愛情節 |
僑社新聞 |
週四, 04 八月 2011 12:43 |
香港警方證實43名特區高官遭合成不雅照勒索 的報告,現已交由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跟進;刑事及保安處長盧偉聰表示,這43人以男性為主,警方初步調查,部分信件附有合成照片,信件的內容相似,估計是由廣東省寄出,勒索的金額由港幣20萬元至50萬元不等,警方正與內地公安部門聯係,追查案件。
《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盤濕 花上乞得蜘蛛絲 新時尚節慶吹遍亞洲牽牛織女愛情節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8月6日)是農曆七月七日,七夕節的形成與民間流傳的牛郎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可以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那時是祭祀牽牛星、織女星,到漢代,與牛郎織女的故事串起,並正式成為属於婦女的節日。 七夕節除中國外,日本與朝鮮也同時慶此一節日。 《東京夢華錄》則說: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杜甫在《牽牛織女》詩中曾提及這種風俗:『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劉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到了現代,七夕節又被人們正式地稱為「愛情節」,商家和民眾稱称之為『中國情人節』,七夕傳統習俗中並沒有情侶約會的內容,因此民俗專家認應稱愛情節。江南的刺綉女孩會在夜晚月光下,把一根綉花針輕輕放到一碗水面上,借助水的表面張力把針托浮,在月光照射下,針周圍出現水波紋,哪一個波紋最複雜,就會綉出最好的作品,唐代詩人林杰的詩《乞巧》說:『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絛。』 在廣東,人們六月便開始準備,把稻谷、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里等待發芽,近七夕便扎糊起一座鵲橋,還會制作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七夕之夜,在廳堂中放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制品和女紅巧物。 在閩南,當地人把織女稱為七娘媽,是保護孩子平安的神,習俗在七夕這天吃石榴和使君子煮蛋、肉,以及紅糖糯米飯以軀蟲防瘟疫。 在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過往的傳統習俗,於七姐誕當日到紙紮店購買「七姐衣」,於當晚用來拜祭七姐,而過往日子的婦女,亦有在拜祭之時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綠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傳得手藝。 在坪洲及西貢,分別有兩間七姐廟,坪洲的七姐廟名為仙姊廟,每年七月初六仍有不少善信前往拜七姐。 七月七也是「七娘媽」的誕辰,七娘媽是兒童的保護神,床母是幼兒的保護神,台灣人有拜「床母」的習俗,有幼兒的家庭便在這晚祭拜床母,還會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七夕大多反被商人炒作,變成商業化的七夕情人節;除了在台南、鹿港、還保有做十六歲成年禮,傳統七夕民俗活動在台灣已日漸式微。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便把農歷七月初七改為公歷七月七日慶祝,陽歷称為「舊七夕」朝鮮時代的風俗孩子們以牛郎和織女為素材作詩,向北斗七星祈求長壽與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