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廣告看板
廣告看板
僑社 為僑聲「喝采;鼓掌」之餘
為僑聲「喝采;鼓掌」之餘
僑社新聞
週日, 22 九月 2013 19:23

為僑聲「喝采;鼓掌」之餘

回顧「被列入聯合國文化遺產名錄」粵劇之世代未了情……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前言:一 個「家」不一定父慈子孝、不一定兄友弟恭、也不一定叔伯嬸姑子姪等融洽共處;愛在雞蛋裡挑骨頭的「人群」很多,知小小扮代表的「大叔」亦不少;移花接木, 造謠生事的「三姑六婆」「口蜜腹劍」的叔父輩更不缺;坐在John Hancock Hall的第一排欣賞「僑聲音樂社」為慶74周年上演唐滌生的「帝女花」感觸良多;唐滌生是香港最為人熟悉的粵劇編劇家,作品搬演數十年不衰,培育了一代 又一代的粵劇演員和觀眾。

(圖) 雷玉霞、伍國榮用心演繹《帝女花》。(徐佩蒂攝)


(圖) 74年僑聲在粵劇界建樹「功不可沒」。(徐佩蒂攝)

喝采:《帝女花》是唐滌生筆下的歷史悲劇,周世顯與長平公主,最後放棄長相廝守的私願, 選擇在舊皇宮裡壯烈殉國;雷玉霞、伍國榮用心演繹《帝女花》不惜功本:(1)華麗壯觀的佈景、(2)粉墨登場者眾、(3)劇本精修;在一個原本自欺欺人「金童玉女,下凡歷劫」的「N」年前國破家亡歷史故事,為配合照顧到不同的觀眾,陳少聲式演的周鐘添更了的「口語化」對白,令舞台上的「悲」滴下一點「笑」;1100人擠著看《帝女花》細膩、精采演唱、造手、身段、功架,對一班「海外忠於承傳粵劇文化的華人」夫復何言?

神聖:感觸良多的還是,一切都是那麼真實、那麼無奈,令人低迴不已;因為周世顯的才華、忠毅;國亡、潦倒、仍然排除萬難,要供奉帝后遺體;四處訪尋下落不明的公主,為了「寧甘粉身報皇封,不負蛾眉垂青眼」,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周世顯那文靜、孤獨的背影,肩負著忠君護花的神聖任務;非常感謝唐先生,編寫了精采的粵劇劇本,為無數觀眾帶來了至高無上的娛樂和享受,令他們的生活添上一抹優雅、遺珍後世。

感觸:2009年10月2號,香港民政事務局發言人表示,特區政府與國家文化部核實,粵劇已被列為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次申遺成功,顯示粵劇得到聯合國肯定和認同,為保存和弘揚粵劇,粵、港、澳三地政府已制訂方案,進一步承傳和推動粵劇的發展;包括繼續研究粵劇的歷史和流派、加強粵劇推廣和普及、通過演出和教育,特別是讓年輕人深入認識及更多接觸粵劇,亦會透過文化交流將這項世界文化遺產推介至海外。

波士頓粵劇社不少,其中亦有離巢自立門戶者,令人才分散萬分可惜;如能以「尊重、維護」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粵劇,共同努力;即紐英崙粵劇的前景定必「共融、共榮」。

右起:僑聲永遠名譽社長黃君裕、副處長陳銘俊伉儷、僑務委員馬滌凡、僑教主任郭大文


左起:僑聲音樂社社長黃國威、李錦光、大會司儀李伍碧香與中華公所主席黃光野。


(圖) 《帝女花》的幾個令人「難忘」的場面。

(徐佩蒂攝)

粵劇「飄洋過海」

咸豐四年(1854年),粵劇藝人李文茂響應太平天國起義,在佛山經堂古寺率領梨園弟子,編成文虎、猛虎、飛虎三軍;清政府為了消滅三軍勢力,殘殺藝人,火燒瓊花會館,禁演粵劇15年之久,在禁演期間,藝人逃亡省外海外,有些粵劇藝人為了生活,加入徽漢等劇的外江班,掛京、漢、徽、湘等皮黃戲班招牌演出,因而促成梆子與二黃的合流。

 

在粵劇解禁的同期,大批華工被押騙往海外,隨着出國華工的大量出現,廣府戲曲逐漸傳播海外《美國華人史》記載粵劇為華人帶來了賴以生存的民間文化,當年從三藩市請來的青年男演員(當時尚無女演員)經常來往於巴特和瑪麗斯維爾等礦區,為當地華工演出傳統的舞蹈和折子戲。

 

擁有123名演員的鴻福堂劇團在美國大劇院首次登場,上演粵劇,大獲成功,並在唐人街建立自己的劇場,直到19世紀末,美國已經有粵劇戲班定期演出,並且在紐約與三藩市經營粵劇戲院,1920年代中,一度沉寂的粵劇再度活躍起來,兩間由祝民安與樂千秋的粵劇戲班所帶領的戲院在曼哈頓下城區重新開張,當時祝民安主要活躍於加拿大西岸的維多利亞和溫哥華,而樂千秋則活躍於加拿大主要城市與美國波士頓。

 

根據1922年6月波士頓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半版報導,當時樂千秋到美國紐約公演,演出陣容包括了名伶麥素蘭和林月卿;這兩個戲班在北美各地演出,包括了多倫多、波士頓、紐約、芝加哥、古巴哈瓦那、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墨西卡利、洛杉磯、三藩市、檀香山、西雅圖、溫哥華等等。

 
廣告看板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