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廣告看板
廣告看板
僑社 市長Martin J. Walsh為康樂樓揭展新一頁
市長Martin J. Walsh為康樂樓揭展新一頁
僑社新聞
週二, 06 十月 2015 01:17

(圖) 洪青舞獅皆大歡喜。(攝:徐佩蒂)

(圖) 市長與大眾為新厦剪綵。(攝:徐佩蒂)

市長Martin J. Walsh為康樂樓揭展新一頁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經過重重困難,也經過兩任省長兩任市長,康樂樓率以造價三千七百萬完成其「改、擴建工程」在唐人街增多了74低收入老人公寓;2015年10月5日市長Martin J. Walsh出席Greater Boston Chinese Golden Age Center(GBCGAC)中華耆英會之康樂樓剪綵儀式。

新樓添增了一個屋頂平台花園,公共的生活空間及成人日間保健計劃;市長高興通過波士頓重建局 (BRA) 及企業家等的配合終達成功,波士頓重建在這項發展投入了超過一千一百萬元。

 

1982年1月康樂樓老人公寓在唐人街益石士街25-31號成立,開始提供28個可負擔的單位給耆老,康樂樓由耆英會管理並由波士頓市住宅與都市發展局資助,2000計劃重建康樂樓,從28個單位擴建到75個,同時提供一個嶄新的成人日間護理中心與一個耆老活動中心;建築分兩個階段進行,以避免原有居民者臨時異地搬遷;當舊居民搬進了第一階段的33單位,再建設第二階段的42個單。

住房單位為可負擔性的家庭年收入,另低於平均水平平均收入(AMI)為50%,38個房連廳,其餘為一間臥室的公寓,其中包括:預留給管理者的單位,8個家庭年收入低於30%者,4個單位給與殘障人士,該項目獲得社區,當地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充份的支持。

建築功能包括:長者新經濟實惠的公寓, 32位成人日間保健計劃,醫務護理間,綠色屋頂園林,太極室,輪椅通道;一個單獨的活動中心,提供社區,健身課程,交際舞。

這個項目總成本為:$37,168,937,資金來自馬薩諸塞州聯邦 $11,213,494,投資波士頓市和波士頓重建局 $5,714,861;另外$$20,240,582 (4%)Low Income Housing Tax Credits可負擔住房稅收抵免,以及HUD替代儲備,私人捐贈和其他基礎資源利用。


(圖) 「中華耆英會」行政主任梅伍銀寬致詞,表達了她衷心感溵,當日少社區團體代表出席,陳毓璇、陳毓禮、陳家驊、陳文棟、陳建立、陳偉民、雷國輝、李伍綺蓮、李湯鳳鳴、呂錦芳、李慧芳、李壽泮伉儷、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等200餘人出席慶典。


(圖) 中華耆英會董事長梅炳鈿、市長Martin J. Walsh、耆英會董事陳建立、Tufts Medical Center President and CEO, Michael Wagner, MD、經文處賴銘琪處長、耆英會董事朱自律。


(圖) 5位耆英會董事2位較少參加社區活動的譚達明、司徒沃生。


(圖) 左一新任僑務委員蔣宗壬與市長Martin J. Walsh等合攝,右一為耆英會董事李壽泮。


(圖) 大合照。

攝影:徐佩蒂

中華耆英會的歷史

中華耆英會的起源可追溯至1971年,當時一些社區活躍人士,包括社區機構成員,耆英人士,工商界人士,專業人士,學生與社區領袖等,認識到社區内缺少專為華裔耆老的服務,幾經游說後,波士頓重建局同意在239號夏利臣街店面設立一個供華裔耆老隨意出入的中心,雖然沒有經費,但經過多番清理和粉刷後,耆老中心終于成立了,為耆老提供了一個社交活動的場所,波士頓市老人事務局爲了支持該中心,特別提供了半職工作人員每天為約40位耆老提供中式午餐,家俱及廚房設備都是由友好人士,當地社區組織和工商界人士捐贈的。

建立1972年1月,大波士頓中華耆英會正式成立,並獲得成爲501(c)(3)稅項豁免機構的資格,聯邦老人法案的制定為該會之社會服務提供了經費,1973年,耆英會獲取麻州老人事務局撥給的創辦經費,這些經費,以及其他基金會資助的經費使耆英會能夠為華裔耆老設立各類服務。

主要大事1970年代:州老人事務局撥給創辦經費;獲取波士頓市撥給的社區發展經費並成爲老人保護服務機構;營養服務開始獲取資金;遷移至位于波士頓5號屋街的君子樓,大大擴大了服務場所;第一個成人日間護理中心成立。

1980年代:1982年1月,康樂樓老人公寓在唐人街益石士街25-31日成立,開始提供28個可負擔的單位給耆老,康樂樓由耆英會管理並由波士頓市住宅與都市發展局資助;1985年購入位于白禮頓中心附近的劍橋街677號,成立本會之衛星中心白禮頓樓,經裝修後開放,提供各類服務,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居住在柯士頓/白禮頓的華裔耆老的需要;獲取經費,提供生命綫服務,即醫療緊急求援服務;成人日間護理服務在本會3 個中心,即君子樓,康樂樓及白禮頓樓全面開始服務,成功為病弱耆老提供日間護理;波士頓市開始每年提供經費,資助本會向華裔耆老提供無需預約的社會服務。

1990年代:蜜斯迪谷老人服務處,森麻圍-劍橋老人服務處,南岸老人服務處,西區老人服務處(現稱斯平圍老人服務處)為聯邦地區老人事務服務點。這些機構開始向耆英會提供聯邦老人社區外展服務,使能為居住在波士頓以外各社區的耆老提供外展社會服務;紐英侖醫療中心(現為塔芙茨醫療中心)從其亞裔健康倡導計劃中撥款資助健康推廣服務;與全美亞太耆老中心簽訂合同,成爲提供耆英就業培訓計劃的機構;獲准增加3 個外展服務中心,在昆士華樂堂老人中心,摩頓老人中心及劍橋老人中心定期提供服務;

麻州少數族裔與婦女商業協助辦公室(SOMWBA)確認本會為少數族裔非牟利機構;與哈佛大學醫學院,伯蘭戴斯大學,衛斯理學院及波士頓大學合作,就亞裔老人問題作了不同的研究。

2000至今:與麻省總醫院與希伯來老人綜合服務院合作進行亞裔耆老健康教育活動;在布碌倫老人中心設立外展服務點;除繼續提供社會服務外,增加老人照顧者服務及協助老人正確使用藥物的服務;由波士頓公共衛生局發起並部分資助的鄰里步行組進行定期步行活動,旨在改善波士頓居民的健康狀況;本會已計劃重建康樂樓,從現時的28個單位擴建到75個,同時提供一個嶄新的成人日間護理中心與一個耆老活動中心。

康樂樓的擴建工程為『歷史文物價值據點』專家研討了3年,2015年的「完滿達成」,籌備時一篇舊文重溫如下:

康樂樓的點點滴滴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積雨空林烟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本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海明威的名著『老人與海』;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要輕訴的便是老人與世無爭,以平靜退隱安睦享晚年……

而世事却常『事與願違』,康樂樓的擴建工程足足花掉在洽談『歷史文物價值據點』上用了三年;三年的擱置,專家的研討,至令75個老人家居之建築費用,高達三千萬,平均每一單位40萬,造價和華埠宏達大厦相近。

梅伍銀寬、康樂樓擴建工程建築師施家鉻、以及日後將協助管理的 (Rogerson Communities) 機構總裁James F. Seagle, Jr.一同到場。

「中華耆英會」行政主任梅伍銀寬表示:『康樂樓擴建房屋發展計劃總共需三千萬元,目前仍需約1000萬元,若籌款順利,預計在2010年春天開始拆除舊有建築物,新康樂樓分兩階段進行。在這之前他們將於28日(周二) 在『波士頓地標局』(Boston Landmarks Commission) 舉行拆除康樂樓的聽證會。』

建築師施家鉻;(Rogerson Communities) 機構總裁James F. Seagle, Jr.;中華耆英會梅麗梨共同向南灣社區議會表達,這項工程經三年研商後移入到第二個層次上,如28號『波士頓地標局』舉行之拆除康樂樓聽證會順利通過,日後75個單位的康樂樓100%撥入可負擔平價房屋。

康樂樓不能一口氣移為平地,據工程師施家銘解釋:『康樂樓平價房屋擴展地段益石士街屬於「自由樹區」(Liberty Tree District) ;在歷史上曾扮演過一個頗有代表價值之重要角色,曾在1765年在反抗印花稅(Stamp Act)事件上記下一筆。

率而該地段被列為「國家史蹟」(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原本的建築物為木框建築,得先把正面整塊門面先移去,待建好後再重新安裝回去,以保存益石士街11-13號及15-17號的木框門面。』

這艱苦的首期工程興建有33個單位的樓房,將現住在康樂樓的28戶遷進新樓安置後,再重建康樂樓,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工程預計各需一年;新的康樂樓地面一層保留發展『日間護理中心』,更有禮堂可供各項活動之用,並擁有天台花園。

(註:新康樂樓的可負擔單位,正因為要保留這些建築物為重要古蹟,為此該項計劃多募得了600萬元的私人捐款。)

 
廣告看板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