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人走「茶」不涼 見證華人融入主流 |
僑社新聞 |
週四, 12 十一月 2015 19:58 |
全美大學生抗議助學貸款 籲免學費
(華盛頓十二日電)全美學生12日將走出教室,走上街頭,抗議日益膨脹的高等教育助學貸款,呼籲公立學院免學費,並要求提高校園工讀生最低薪資。
成千上萬的速食店員工兩天前才發起全國性行動,走上街頭,要求每小時15美元的最低薪資和籌組工會的權利。
路透社報導,從紐約到洛杉磯等地大學院校發起12日這項名為「百萬學生遊行」(Million Student March)活動。成千上萬人已經在臉書(Facebook)社團簽署參加。
這項抗議活動發起人在網站聲明表示:「教育應該是免費的。美國是全世界最有錢的國家,學生卻必須背負沈重的債務,才能接受大學教育,」
發起人呼籲公立院校免學費,取消所有學生貸款債務,以及校園工讀生最低時薪15美元。
根據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美國助學貸款馀額已經從2006年不到6,000億美元,攀升逾倍至1.2兆美元。
消費者金融保護局表示,大約有800萬向民間或聯邦機構貸款的借款人還不出錢而違約,貸款金額超過1,100億美元。同時還有數百萬人面臨還款困難。
大學生背負着有時高達數十萬美元的沈重助學貸款,值此經濟低迷,就業市場不振之際,很多大學畢業生苦於還不出錢。
如何處理迅速膨脹的助學貸款,也成為2016年角逐白宮候選人的競選焦點。
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已經開出公立院校免學費的選舉支票,並且承諾削減助學貸款利率。
桑德斯的黨內對手希拉蕊(Hillary Clinton)也表示,她將增加申請學費補助管道,允許畢業生以更低利率再融資,並且修改以收入為主的還款計画。
唐人街人走「茶」不涼 見證華人融入主流
News Chinatown註:中國城是華人在海外跨過百年歷史的一頁記載,眼下的中國城正浮現一番「老年留守、青年遷出」的景象,法國「歐洲時報網」近期刊文引用了:唐人街人走「茶」不涼 見證華人融入主流,是就華盛頓中國城改建在當地華人圈子引起了軒然大波。
很多華人老移民被迫搬離已居住了幾十年的中國城,人們擔心其中的中國元素會逐漸消失,事實上,這也是海外很多中國城或唐人街面臨的情況,老移民逐漸逝去,新移民「出走」華人社區,唐人街轉型看起來不可避免……摘文如下:
本是時代産物
唐人街的出現本身就是時代的産物,從古至今,少數族群聚居地的形成一般是因為暫時難以融入所在國,受到當地人的歧視和孤立,以致不得不聚居在一起,早期聚居在一起的少數族裔操相同的語言,相互扶持,對所在國的國家機器和企業依賴較少,通常,這裏也意味着不服從國家權力,奧斯卡經典電影《美國往事》裏,猶太人移民潮中的猶太社區几乎是一個叢林社會,其中僅僅數次出現的華人店面則是一家大煙館,留着辮子的面黃肌瘦的華人在那裏飄飄欲仙。
在美國唐人街的最初歷史歲月中,社會學家托維斯•索維爾所著的《美國種族簡史》中寫道,唐人街是大多數無家可歸的人的居所,嫖賭和吸食鴉片在這裏十分盛行,唐人街還有類似於黑手黨的秘密組織 - 堂和會,各堂之間的「堂戰」尤其血腥,「黃禍」的概念由此而出。
老華人們守護着中國文化,群體之間的相互認同顯然有助於保存同鄉之誼,但也正是因為對傳統的固守容易導致與所在國民衆的習慣不符造成「文明的衝突。」歐美社會對政治的參與熱情在華人身上難以找尋,許多已經入籍的華人不會說所在國的語言,無法讓原先的土著們敞開胸懷接納新來者,而沒法融入的華人們在常常會受其他少數族裔的負面影響而被排斥。
新人流出只剩老人留守
新一代的華裔正在改變先輩們習慣,由於中國傳統對教育重視,有條件的華人常會選擇在教育上大力投資,接受了所在國教育的華人更適應當地文化,唐人街抱團取暖的需要也就逐漸降低,比起早年三代同堂匯聚唐人街開中餐館的年代,眼下的中國城正浮現一番「老年留守、青年遷出」的景象。
而正在往海外移民的中國人則通常是中産或富裕階層,無論是通過技術移民還是投資移民 - 是非法移民,對唐人街的歸屬需求不再強烈,唐人街人口逐漸流出因此是自然之事,逐漸荒涼或人社區的逐漸分散也就不可避免,而唐人街由於常常位於城市較好地段,得到開發商和政府的青睞也無可厚非。
原生態的唐人街似乎更能展現出生活狀態下的中國文化,改造或凋敝後更為淳朴的鄉情可能會喪失,但這對於整個華人群體卻並非壞事,唐人街中出走的華人,如果沒有迴流到中國,則意味着與當地人實現了部分融合,也突破了華人傳統的求生技能。
文化元素被保留並重建
華人在美國的發展歷史較為悠久,如今衆多華人已經躋身美國中上層社會,華裔整體收入已經高於美國平均水平,衆多高校的教授席位也已經出現了華裔教授,華裔的跨族通婚早已是家常便飯,即使是在對血統較為講究的公職和政客,華人的成績也十分突出,比如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和前駐華大使駱家輝。
融入社會主流是華人能夠實現社會晉升的主要方法,傳統的謀生技能只能讓少部分華人謀求體面的生活,更何況進入主流才能讓華人發聲,更好維護華人訴求,徹底融入的群體能夠借助「槓桿作用」塑造所在國的文化,更好把地群體傳統融入到所在國的「文化熔爐」之中。
標誌性的中國元素也不會在此情況下消失,資本和商業會自發起到自己的作用,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李斧說,不少城市的中國城改建過,這不一定是壞事,市區內的中國城現在很少有居民了,但是餐飲、工藝品、画廊等到處可見,可以看到,中國元素只是以另一種方式重建,從現狀來看,歐洲華人的融入步伐確實要慢於美國,而「美國路徑」也許也是以後歐洲華人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