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僑聲有觀眾;七十七年社慶;紐波聯成一組;展現粵劇神采 |
僑社新聞 |
週日, 17 七月 2016 11:59 |
(圖上)入場好有懷舊味道的佈置,司儀:盧蓮馨、李伍碧香、社長:李錦光、黃國威、永遠榮譽社長黃君裕;(圖下)大會一張大合照。(攝:徐佩蒂)
有僑聲有觀眾;七十七年社慶;紐波聯成一組;展現粵劇神采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
大會司儀李伍碧香、盧蓮馨的金句:「有僑聲、有觀眾」,「有觀眾、有僑聲」其實是同一道理;七十七年來「僑聲音樂劇社」積厚流廣,其身份代表了波士頓粵劇「一姐、一哥」地位便是事實;如「兩情相悅」牽手同行,誰可爭峰?
粵劇,又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是廣東省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隨著粵語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十七年社慶」得來不易,在文化承傳的洪流中,只是個人的興之所至,茶餘飯後自娛作樂;而是肩負重任,推廣、延續粵劇;七十七年僑聲,便在這份肩之有責下,自1939年一棒接一棒的運作,更難能可貴的是,業餘身份專業成就;或者有人批評(本人)不懂欣賞粵劇,那又何幹?因為「粵劇」文化承傳,貴乎於「觀、喜、演、傳」四部曲。
「僑聲七十七年社慶」在John Hancock Hill上演「范蠡獻西施」長劇,(分六場演出) ,雷玉霞、伍國榮分演西施和范蠡;把大戲的「唱功」、「造手」、「關目」交足功課,戲臺服飾精雕細鏤,樂師配樂水準一流,抽象形體的舞臺布景六場換了六臺景。
(圖)范蠡選西施。
(圖)一見情深。
雷玉霞能旦能生,能文能武,在美、加粵劇界有其一定的「知名度」,亦因此在「范蠡獻西施」中,除了伍國榮來自紐約,共中參演者:莫珮瑋、甄美球、靚莜聲、林百川、陳少聲、燕無雙均屬紐約粵劇界知名伶人;陳素瑜、陳秀娥是僑聲社友。
「范蠡獻西施」這個歷史故事;越王勾踐為了報復吳王夫差,便想獻上美女鄭旦等人迷惑夫差,其中就有西施;勾踐命樂師教西施歌舞儀態,過了三年,讓范蠡帶著西施進獻給吳王;大臣伍子胥進言:「臣聞: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國之物也,王不可受。」
吳王不聽其勸諫,馬上把西施收了下來,並在姑蘇臺建造春宵宮,在靈岩山上建造館娃宮,還修築大水池,以供西施嬉戲遊玩;夫差對西施寵愛至極,出入都是效仿王妃的派頭和排場,他沉迷於西施的美色,荒廢朝政,勾踐趁機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然後乘虛而入,一舉消滅吳國。
(圖)勾踐卧身嚐膽。
(圖)伍子胥進言反被責。
西施的結局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西施與范蠡相戀,當吳國滅亡之後,范蠡不要越王的封賞,趁著夜色携西施悄然離去,兩人在路途中,生下一個兒子,從此避世太湖,逍遥餘生。
另一種說法是吳滅了以後,勾踐夫人見到西施貌美,怕勾踐看上她,且吳人認為西施是使得國破家亡的妖孽,於是就將她放進皮袋之中沉於江底,後來在江中發現了一些蛤蜊,人家說那是西施的舌頭,故此蛤蜊也有「西施舌」之稱。
西湖亦稱為西子湖,因北宋詩人蘇軾曾作七言絕句春後初晴雨亦奇:『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濃抹總相宜。』
沈園回首鬢霜斑 - (陸游) 微風皺綠雲影淡,杜宇聲聲嘆,殘山剩水惹愁煩,懶步意姍姍;(唐婉) 夾道相見瞬息間,愛恨交錯百感翻,悼春晚,淚飄飄向誰彈;
拉開序幕的粵曲演唱由:僑聲社友黃寶娥與(紐約)羅偉華合唱『沈園遣恨』即(釵頭鳳)這是詩人陸游和表妹唐琬在沈園重逢互表心曲的淒美傳世之作。
僑聲音樂劇社社長:黃國威、李錦光;永遠榮譽社長黃君裕;永久顧問伍育俊、周鑽球、黃官羨。
(圖左至右)社長李錦光、司儀李伍碧香、社長黃國威、司儀盧蓮馨誠心誠意感謝全場觀眾支持。
(圖) 黃寶娥、羅偉華合唱『沈園遣恨』。
(攝:徐佩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