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廣告看板
廣告看板
僑社 陳家驊「談」中華公所最後的宿命……
陳家驊「談」中華公所最後的宿命……
僑社新聞
週一, 07 五月 2018 22:23

「商圈興衰」與「城市發展」相互應和,上個時代的「驕驕子」可能垂垂老去,新的「弄潮兒」在城市另一端興起,當大家在追憶、探索一些所謂歷史的同時,一切也許如「消失了的南瓜車」留下了一隻耐人尋味的高跟玻璃鞋;轉轉接接間,譚金花2003年在90號Tyler Street中華公所門前留連;2018年她坐在中華公所會議室內,折射的可能是失去了的15年;譚金花博士來自中國「五邑大學」,研究歷史,特別對海外中國城 (唐人街) 有興趣,但當被問及「美、中貿易戰與華裔等的關係」時,她表示,研究唐人街的:(1) 過去;(2) 現在;(3) 未來;不參集政治;她會在史丹福大學當客座。(註:杜榮啓 (Bridgewater University ) 歷史系教授,對華僑歷史素有研究,是紐英崙歴史學會骨幹) 他陪同譚教授拜訪僑團。

(圖上) 右至左:杜榮啓教授;陳金鳳女士 (華裔女性先驅曾對婦女、教育等方面貢獻良多);譚金花博士;中華公所主席陳家驊、中華董事陳單鳳琴。(圖下) 譚博士先訪至孝篤親公所;後再訪中華公所。(攝:鄒國綸)

陳家驊「談」中華公所最後的宿命……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消失了的南瓜車」與提着高跟玻璃鞋的王子,找到了灰姑娘;知道了的「陳年往事」並不吸引人,引人的是,與其尖着脚尖數看了許許多多專家的資料,倒不如聽中華公所主席陳家驊談一個「有機與虛驚」的可能和不可能,『波士頓唐人街的故事-- 中華公所最後的宿命』;讓我們點上一段壇香,泡上一杯茉莉花茶;談「說短論長」唐人街:(1) 唐人社會的焦點;(2) 傳統唐人社團的存在;(3) 中華公所的成敗。

只要「大陸出境政策不變」,波士頓的經濟基礎是「教育、金融、醫療及科技」,是全美人
均收入最高的少數大城市之一,並被認為是一個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基於上述的種種
因素,波士頓的經濟是較穩定的,18、19歲的留學生湧入中國城,可以說因為這批留學生,
帶旺了唐人街的各類生意,另一個得天獨厚的環境,還要數波士頓的唐人街和商業區基本上
非常聯接,5、6分鐘時間,已站在各式其式的飲食城,這些是與其他地方如羅省及三藩差異
之處。

舊式傳統華人團體的式微,走向華人團體中心,10人、20人之中,有一半是80歲以上,25 %是60歲以下;後續無人,團體活動少,話事人那些80歲以上者,能放下話事權,會是好事,可惜,傳统僑社有些仍未解除「女性」可投票的規條,很快會步向式微。

十九世紀未,築畢鐵路的工人,有部份來了唐人街聚集在平安街,夏利臣街,與這些單身男
人涉及的有三件事:賭、毒、妓,因而有了幫派的出現與存在,中華公所的創立在那個年代
的作用是「排難解紛」;時代多變,自1983年舊址中華公所因煤氣燝炸,1986年以一元向
市府買入90號Tyler Street後;按美國法律,申請成立501 C-3非牟利機構後,必須按省府
非牟利組織營運。

2004年中華修章把原先三層架構的「會員層式」中之「全僑」及「商董」取消;『註:前
者全僑者是指紐英崙6省居民,只有2小時開會時間擁有會員資格,随結束會議後缷下會員
身份;後者因商董20多席唐人街商户互選有問題而取消。』中華公所目前有36個團體,首
先要提高董事質素,如果「不幸」又如果這批團體都式微而「失存」,「中華公所」的所有
都去了「政府那裡。」

『註:美國鐵路從1865年到1869年四年間,約有14000多名華工参加築路工程,修築100英里的塞拉山脉地段的鐵路時,華工的死亡率高達10%以上;1869年5月10日,聯合太平洋鐵路與中央太平洋鐵路,在猶他州的普鲁蒙托里角接軌,正式宣告了被譽為世界鐵路史上一大奇跡的横貫美國東西的大動脉建成。這條鐵路原計劃建築14年,但由于勤勞堅毅的華工積極参與,僅用了7年時間,鐵路之所以能早日建成,大部分應歸功那些貧苦而被人蔑視的中國工人,他們忠誠勤奮,表現卓著,台山籍華工為建築鐵路所作出的偉大貢獻。』


 
廣告看板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