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即時新聞

唐人街最近动态



拜登太公分豬肉
作者是 Alan K Chow   

alt

勝利著陸: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9月17日13時3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良好,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3名航天員,將進入醫學隔離期,進行全面的醫學檢查和健康評估,並安排休養。(*此次是東風著陸場首次執行載人飛船搜索回收任務。)

alt

中國援助聯合國維和人員新冠疫苗

央視新聞: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張茂于、聯合國助理秘書長桑德斯、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以及外交部、國際發展合作署相關司局和國藥集團代表等參與視頻會議。

副署長張茂于表示:「為維護聯合國維和人員健康安全,幫助他們更好履職,中方向維和人員捐贈新冠疫苗,中方捐贈的疫苗將優先用於非洲任務區,這是中方落實中國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重要承諾的具體舉措,充分體現了中國對多邊主義和聯合國的支持,體現了中國對維和人員健康與安全的關心。」

據了解,目前中國已經並正在向106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疫苗援助,向60多個國家出口疫苗,總量超過12億劑,居全球首位。

alt

拜登太公分豬肉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美式「人權」很矛盾,攻打人家國家後,又把家園(遭毀)者帶入美國,深信有機會入美國便如入天堂;並沒有為美國日後治安「思考」,多年前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便是鐵一般事實。

拜登在阿富汗撤軍,縱使自己如「家春秋」的阿爺,家道中落也得保存風光,目前更要大手筆分豬肉;在第一批近 37,000 名抵達者中,有 900 名阿富汗撤離人員在麻州重新安置。

拜登政府開始向全國各地的州長和州難民協調員通報重新安置計劃,緬因州、佛蒙特州和新罕布什爾州各有 100 名撤離人員,羅德島預計有 150 名難民,康涅狄格州將接收 310 名難民,加州預計將接納 5,200 人,比任何其他州都多。

alt

阿拉巴馬州和密西西比州將分別迎來 10 名,夏威夷、南達科他州、西弗吉尼亞州、懷俄明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預計不會重新安置,在上個月美國混亂撤離的最後,幾天逃離的第一批撤離人員中的任何人。

政府已要求國會提供資金,以幫助在本月底之前在美國重新安置 65,000 名阿富汗人,並在 2022 年 9 月之前幫助重新安置 95,000 名阿富汗人,拜登總統任命他的家鄉特拉華州,前州長傑克馬克爾暫時擔任他的職務,在美國重新安置阿富汗撤離人員的關鍵人物。

每名阿富汗撤離人員抵達可獲得 1,225 美元,以幫助支付租金、家具和食物,並提供少量零用錢,拜登呼籲國會「撤離人員」,該同樣享有低收入家庭的:「貧困家庭」現金援助、醫療補助、傳統難民服務、由衛生與公共服務部資助。(*其實,他們也會感受到生活在美國人中間的文化衝擊,美國人的生活方式與阿富汗完全不同,包括工作、住房和所有文書工作……)


 
吳弭心中有一團火……
作者是 Alan K Chow   

alt

(圖)ElizabethWarren支持Michelle。(攝:徐佩蒂)

吳弭心中有一團火……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 (Elizabeth Warren) 是一位無所畏懼的倡導者,她一生的工作都是為中產階級家庭而戰,2018再次當選為美國參議院議員,連任第二個任期,她是全國領先的進步聲音之一,為改變經濟和重建中產階級的「重大結構性變革」而奮鬥。

9月11日下午6時許她為她「最心愛的學生」吳弭競選市長再次站台,她說10年前認識Michelle,她是我法學系學生,後來她為前波士頓市長萬寧路工作……

沃倫說,Michelle是一個有理想的女孩子,並且會把理想付諸實施,她心中有一團火,永無止境去達成。

alt

(圖) Michelle和伊麗莎白·沃倫及妹妹。

吳弭的競選方案我們已經報導過許多次,距離9月14號 (初選)只有3天,希望大家能投吳弭「一票」,共同享受她當市長後的「承諾」,並創波士頓開埠以來的奇跡:「由一位36歲、華裔美國人」當Boston市長。

吳弭堅強之路始於,她執筆寫自己的故事。( 2020 年 5 月 23 日凌晨 3:00)

alt

(圖) Michelle和母親。

*「我在冷雨中發現她站在車道上,一手拿著雨傘,另一隻手拿著一個滾動的手提箱,等著一個身份不明的司機來接她,「你不再是我的女兒,我也不是你的母親」,她堅持道,我懇求她返回家,她撥開我的頭髮檢查我右臉頰上的痣,以防萬一。

一開始是偏執狂,感覺她被一個實體監視和監視,這個實體似乎與她戰後童年時期在台灣的軍隊相似,但當她停止進食和睡覺時,她開始在半夜撥打 911並呼救,大多數日子裡,她很少離開她的臥室,我 10 歲和 16 歲的姐妹們自己做飯,然後去趕公共汽車上學。

alt

(圖)外婆和外孫。

我的移民母親,在一種悄悄忽視精神疾病的文化中長大,她拒絕承認自己的精神病,更不願接受治療,在她日益嚴重的心理健康危機之後,我辭去了在波士頓的工作,搬回了家人身邊,23 歲時,我成為了媽媽和兩個姐妹的主要照顧者。

今天,作為波士頓市議員,我看到了整個城市精神健康挑戰的壓力,在選民伸出援手和默默奮鬥的故事中,我在波士頓人中瞥見了的母親的徬徨岐路、試圖克服語言和文化障礙、醫療的局限性而心碎……

我媽媽第一次住院時,在我被允許去看她之前,她被強行鎮靜了,當我到達時,有人遞給我一個塑料袋,裡面裝著她的隨身物品,用剪刀剪下的破爛衣服,媽媽用普通話跟我說,她不想在男服務員面前脫衣服;那個袋子裡還裝著她被撕碎的最後一點尊嚴……

alt

(圖) Michelle的丈夫是她最大支持者。(Boston Globe照片)

經過多年的治療和耐心,我媽媽已經穩定下來,今天住在我們兩戶人家的一樓樓下,她很高興每天與她的兩個孫子共度時光,並為我們附近散步時路過的每隻狗提供零食,儘管多年來持續的心理健康挑戰使她無法參加婚禮、畢業典禮、就職典禮和其他家庭里程碑,但我們很高興為她建立強大的支持網絡,因為我的兄弟姐妹已經成長為明智、有愛心的成年人。

對於我的家人和我來說,克服我媽媽的精神疾病是一段塑造我們每個人的旅程,我分享我們的故事,希望其他家庭不會像我們一樣感到孤獨和隱形……」

alt

寄托哀思

在美國紐約的9·11紀念廣場,一束鮮花擺放在紀念池邊刻有遇難者姓名的銅牌上,隨著美國9·11事件二十週年紀念日,遇難者親友陸續到此寄託哀思。


 
美中元首一通電話的解碼
作者是 Alan K Chow   

alt

「亂雲飛渡仍從容」中國元首外交,始終在拉緊全球合作的紐帶,而合作,無論美國真心實意還是另有心思,中國,都淡然處之。

美中元首一通電話的解碼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一通電話綜合專家意見:「美:溝通過後的沮喪;中:亂雲飛渡仍從容」;拜登政府一些官員認為,特朗普任內實施的對華關稅,並沒有導致中國的行為發生期望中的改變,久而久之失去了讓中國回到談判桌或履行2020年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承諾的砝碼,301條款的調查將需要數月才能完成。

貿易代表戴琪、商務部長雷蒙多等拜登主要經濟顧問,周五下午會商議上述可能的調查事宜,貿易代表辦公室要求外部顧問協助量化中國補貼行為,給以便評估調查啟動後應採取的適當回應。

而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90分鐘的電話交談,拜登表示出對中方缺乏與美國溝通誠意的沮喪。

alt

(圖)拜登與習近平頗有淵源,2011年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訪華,由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接待,兩人首次見面後迅速建立「私人關係」。

據《新華社》報導:題以「柳暗花明!拜登與習近平7個月來首次通電話」,首提及颶風「艾達」造成美國多地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向拜登和美國人民表示慰問,習近平指出,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採取的對華政策,令中美關係遭遇嚴重困難,這不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和世界各國共同利益,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攸關世界前途命運,中美合作,兩國和世界都會受益。

習近平強調,中國古詩曰:「山重水覆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NN在報導這一消息時,特別強調,是美國主動打電話,中方的態度很明確,「兩份清單」和「三條底線」,是要給中美互動建立一個新的框架,只有尊重中方的核心關切和重大利益,才能談合作,才能夠廣泛競爭。

這通電話,是一個月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各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舉行的第11次通話,又加上剛剛出席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三次會晤,這通電話,是今年以來,習近平第二次應約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

alt

(圖)入小店品嚐示親民。

今年除夕,中美元首年內的第一次通話中,拜登還向中國人民拜年。那次通話,由美國發起邀約,一開始表示了誠意,但可惜,行動沒有跟上思想,拜登上任之後,中美關係越走越遠,中美關係破冰的關鍵:「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歷史也亳記下:作為美國國會派出的第一支訪華代表團成員,早在1979年,時任參議員的拜登就首次來到了中國,他在一次內部講話中提到,中國的發展是對美國有利的。

2011年,拜登再次訪問中國,那次訪問之後,拜登在美媒專門發表過文章:《中國崛起不是我們的終結》文章中寫道:「中國的崛起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競爭,美國能夠並將在這種競爭中蓬勃發展。」

alt

(圖)耶倫真的會去中國嗎?

美國白宮表示,拜登與習近平就兩國擁有共同利益、價值觀及分歧的領域,進行廣泛及戰略討論,拜登強調美國對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繁榮的持久利益,兩人認為兩國在競爭的同時,應確保「不會陷入衝突。」

8月彭博社放出消息,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正在考慮出訪中國,這可能將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中美兩國官員首次舉行面對面的經濟會談。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還專門發表了一篇文章:《中美關係新變化:競爭加劇依存加深》。結論很明確,儘管美國在強化與中國的競爭導向,但對中國的依賴正在逐漸加深。

alt

孩子返校面臨變體COVID-19

(News Chinatown報導)數以百萬計的孩子重返校園,他們面臨的最新挑戰是避免因變體COVID-19的 delta 變體而生病,全國住院兒童人數達到一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媽媽和爸爸們,擔心讓他們的孩子回到學校接受面對面的學習,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的醫學專家Amesh Adalja 博士對每個點的風險:醒來時,咳嗽和流鼻涕:高風險。

Adalja 博士說,如果您的孩子醒來時出現任何 COVID-19 或流感症狀,傳播風險可能很高,尤其是對於未接種疫苗的孩子,父母應立即讓他們的孩子在醫生處或在家中進行測試,即使他們的檢測結果為陰性,最好還是讓您的孩子呆在家裡,以免他們傳播任何其他類型的病毒。

在校車上低風險:只有超過 25% 的人擔心校車,隨著窗戶和門的打開,良好的通風可降低感染 COVID-19 的風險,許多校車公司和學區都強制要求戴口罩,讓孩子們坐在校車上保持社交距離,讓司機在路線之間對校車進行消毒,並為所有孩子提供洗手液。

體育課中等風險:由於孩子們正在鍛煉,呼吸急促並且從嘴裡吐出更多的顆粒;傳播風險更高,尤其是不戴口罩的情況下,這種風險可以通過在體育館打開門窗或在室外開設體育課來降低。

不戴口罩的教室中等風險:在調查中,將近 25% 的人表示您擔心課堂,孩子們在教室裡連續坐幾個小時意味著傳播風險中等,打開窗戶、將辦公桌放置在相距 6 英尺的位置、戴上口罩和讓老師接種疫苗會降低風險。

帶口罩的教室低風險:Adalja 博士說,有數據表明,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可以安全地進行學校教育,甚至在疫苗問世之前就是這種情況,他說,在疫苗出現之前的時代,傳播不是由教室驅動的,而是由體育和課外活動驅動的。


 
拜登新疫苗規限:影響 1 億工人
作者是 Alan K Chow   

alt

外交部長吳釗燮:聯合國案專文

第76屆聯合國大會將於本(110)年9月14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議,為使國際社會確實瞭解,將台灣納入聯合國體系的必要性,外交部吳部長釗燮特以「想像納入台灣:更具韌性的聯合國體系」為題發表專文,並獲新英格蘭地區第一大報「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於9月8日在紙本及網站刊登。*「波士頓環球報」創刊於1872年,每日發行量超過10萬份,曾獲26座普立茲獎,為新英格蘭第一大報,極具輿論影響力。(文: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辨事處提供)

吳部長專文全文如下:

「COVID-19持續肆虐全球,至今已造成超過2億人確診及4百萬人喪生,緊密相連的世界各國也受到嚴重的社會經濟衝擊,無任何國家倖免。疫情擾亂全球貿易、加劇貧窮、阻礙教育、亦使性別平等開倒車,中低收入國家更是首當其衝。

面對高傳染性Delta變種病毒帶來另一波疫情高峰,世界各國無不殷切期盼聯合國能強化作為解決危機,以迎來更佳的復甦及永續重建。這是需要所有人共同投入的艱鉅任務,台灣已準備好作出貢獻,現在正是聯合國接納這個可貴夥伴的時刻。

alt

過去數月間,台灣在成功防疫近一年後,如同其他許多國家,面臨一波升溫的疫情。但台灣控制得宜,也因此更有能力與友邦及夥伴國家合作應處疫情所帶來的挑戰。台灣優異的防疫能力、迅速滿足全球供應鏈需求的實力,以及持續對夥伴國家提供實質協助,在在說明沒有理由不讓台灣在聯合國體系扮演建設性角色。

然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施壓下,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持續援引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作為排除台灣參與的法律依據。然而該決議的文字十分明確,其僅處理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隻字未提中國所稱對台灣擁有主權,亦未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體系代表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台灣,這是事實,也是台灣海峽兩岸的現狀,只有台灣人民以民主程序選出的政府,才能在國際上代表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藉由將2758號決議與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劃上等號的錯誤作法,專斷地將其政治立場強加於聯合國。

荒謬之處不止於此,聯合國不當排除台灣,也阻礙台灣公民社會的參與,台灣護照的持有者不被允許進入聯合國參訪或出席會議,台灣媒體也無法取得記者證入場採訪。遭受如此歧視性待遇的唯一原因,就是國籍。將台灣人民排除在聯合國之外,不僅有損多邊主義理念,違反聯合國成立宗旨所揭櫫尊重人權及基本自由的原則,更有礙聯合國的整體努力。

alt

過去六十年來,台灣持續向全球各地的夥伴國家提供援助,聯合國通過『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後,台灣更是聚焦協助其夥伴達成『永續發展目標』(SDGs),近來則是致力於協同抗疫及疫後復甦。同時,台灣本身也努力落實SDGs,包括性別平等、潔淨水資源與衛生,以及健康與福祉等。我們以創新及社區為基礎的解決方案,透過公私夥伴關係協力合作,造福整個社會。

『永續發展方案網絡』(SDSN)所發表的『2021年世界快樂報告』將台灣列名為東亞之冠,位居全球第24名。此項評比指標反映出各國人民所感受到的社會體系支持,以及各國落實SDGs的成果。台灣樂願與全球夥伴分享經驗,以建構全人類更美好及更具韌性的未來。

值此全世界呼籲採取氣候行動,以期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放目標,台灣正積極研擬達成該目標的路徑圖,並制定相關法規加速進程。氣候變遷無國界,倘世人想要永續未來,則需齊心努力,對此台灣不但不會置身事外,且正努力尋求將減碳挑戰轉化為新契機的最佳途徑。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今年6月的連任宣誓演講中,強調疫情使各國體認到彼此休戚與共;唯有接納所有各方參與,聯合國及其所服務的國家與人民才能真正受益。在世人共同致力邁向復甦之際,將有能力作出貢獻的夥伴拒於門外對於全球而言是道德及實質的損失。台灣是世界的良善力量,現在正是接納台灣、讓台灣幫忙的時刻。」

alt

拜登新疫苗規限:影響 1 億工人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美東時間週四 (9號),對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和新冠病例增加的擔憂打壓了市場情緒,三大股指集體下跌,道指和標普連續第四日收跌,為6月中旬以來最長的連續下跌時間。

「股值」而言,莫德納表現出色,收漲7.8%,今年累計上漲336%,該公司宣佈正在研發二合一疫苗,可同時預防新冠和流感,且是一種單針疫苗;其次,BioNTech漲4.5%。

alt

總統拜登,下令對多達 1 億美國人,全面實施新的聯邦疫苗要求,以全力增加 COVID-19 疫苗接種並遏制激增的 delta 變種,拜登在白宮嚴厲批評了數以千萬計尚未接種疫苗的美國人,南卡羅來納州州長亨利麥克馬斯特在一份聲明中說,拜登和激進的民主黨人對憲法嗤之以鼻,而美國政府僱員聯合會全國主席埃弗雷特凱利堅持認為,像這樣的改變應該與我們適當地談判。

另一方面,美國醫學協會、全國製造商協會和商業圓桌會議,對拜登為全國接種疫苗所做的努力給予了高度讚揚,儘管沒有直接提及他對私營公司的授權。

廣泛的規定要求所有擁有 100 名以上員工的僱主,不接種疫苗者要求他們每週檢測病毒,影響了大約 8000 萬美國人,接受聯邦醫療保險或醫療補助的醫療機構的大約 1700 萬工人也必須完全接種疫苗。

alt

拜登還要求行政部門的僱員和與聯邦政府有業務往來的承包商接種疫苗,沒有選擇進行測試,這涵蓋了另外幾百萬工人。

拜登將每天導致 1000 多人死亡並危及脆弱的經濟反彈的病例急劇增加歸咎於尚未接種疫苗的人,除了疫苗接種要求外,拜登還對拒絕在飛行中戴口罩或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指導方針之航空乘客處以雙倍的聯邦罰款。

拜登宣佈政府將努力增加病毒測試供應,白宮已獲得亞馬遜和克羅格等零售商的讓步,從本週開始以成本價出售家庭測試套件,政府還提供額外聯邦的支持,以協助學校安全運營,包括額外的測試資金,拜登呼籲大型娛樂場所和競技場要求接種疫苗或提供陰性測試證明才能進入。

一位政府官員說,大公司強制要求員工接種疫苗或每週檢測的要求將通過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即將出台的一項規定來實施,每次違規將處以 14,000 美元的罰款。


 
一種「拜登主義」
作者是 Alan K Chow   

alt

吉爾拜登重視「我」的教師身份

在視屏上向社區大學學生教授寫作和英語數月後,第一夫人7號,從北弗吉尼亞社區學院的教室恢復了親自教學,她自 2009 年以來一直在那裡工作,她是第一位離開白宮並從事全職工作的第一夫人。吉爾拜登說教學不僅僅是我的工作,這是我的身份。1976 年,在她遇見並開始與當時的美國參議員拜登約會一年後,吉爾拜登開始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的一所羅馬天主教高中教授英語,後來她在精神病院和特拉華技術社區學院任教,在那幾年裡,她獲得了兩個碩士學位和一個教育領導博士學位。

alt

特朗普令拜登邊境危機獲「喘息」

紐約時報報導分析,最高法院裁定,前總統特朗普任內推出的「留在墨西哥」(remain in Mexico)政策應予恢復,表面上看來是拜登政府一大挫敗,他曾批評這項措施「不人道」,競選期間就承諾必定推翻,在最高法院判決出爐後,一些拜登政府官員私底下的反應,美墨邊境危機終於因此獲得喘息。

拜登今年6月間正式結束「留在墨西哥」計劃,引發美墨邊境無證移民人潮,創下20年來的單月份新高,後來面臨密蘇里州與德州聯手提告,指控聯邦政策遭到非法手段終止,德州聯邦法院法官先前裁定,「留在墨西哥」計劃必須恢復,美第五巡迴上訴法院法官駁回拜登政府提出暫停執行「留在墨西哥」的請求。

alt

(圖)2021年6月11日,拜登在英國出席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檔案圖片)

一種「拜登主義」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當上總統都有一份理想,當媒體不斷批判「美國在20年阿富汗戰爭的混亂」時,結局中我們也可以small 到一份「拜登主義」(Biden Doctrine)正在浮現:這種外交政策避免無休止戰爭、侵略性策略、另一方面、聯合盟友、反對新興大國的「威權主義」。

剎那間,會理解到作為一位爺爺級的一柳慈祥,如果我不把我的孩子送去參加這場戰爭,那麼作為總統,我就不應該要求其他人把他們的孩子送去」……拜登主義是由一群志趣相投的官員形成的,他們當中大多數人基本上與他們的領導立場一致。

這種團結意味是拜登和他任8年副總統的昔日團隊關鍵時刻,「阿富汗戰爭」是20年前的事,拜登要令「國民、盟友、國際」間知道「拜登主義」聚焦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中國是競爭對手,俄羅斯是破壞者,伊朗和朝鮮是核擴散國,網路威脅…..這些新對像更恐怖。此外復甦經濟、掌控疫情、國內基建,都是及時努力建立另一個四年的「台階」,拜登並不願意走老布殊的舊路。

alt

老布殊歷任副總統、國會眾議員、美國駐北京聯絡處主任、中央情報總監,1988年美國總統選舉,承接雷根的光環而壓倒性當選總統,布殊最為人知的政績,莫過於1991年波斯灣戰爭。

美國在戰爭中成功擊敗伊拉克,並實施經濟制裁不久,蘇聯解體,冷戰告終,美國軍事力量和世界警察的國際地位得以確立,然而,因國內的經濟問題,布殊於1992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敗於柯林頓,謀求連任失敗。

在拜登團隊逾4成畢業於常春藤名校 35位從哈佛畢業,早前,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高級研究員William H. Overholt在《國會山報》上發表題為《拜登無法利用缺乏專業性的團隊來反制中國》的評論文章,William認為拜登政府雖將中國當做頭號對手,但缺少與中國打交道的專業經驗。

他指出,拜登團隊迄今在亞太地區的記錄是一連串的失誤,在文章的最後,他建議,若美國越把中國視為一個危險的對手,就越需要真正了解中國。


 
« 最先前一個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下一個最後 »

第 180 頁, 共 384 頁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