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僑社新聞
僑社新聞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擴展至昆士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 左一波士頓市長Martin J. Walsh。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擴展至昆士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波士頓市長Martin J. Walsh早前 (7月1日) 訪問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 (BCNC) 時宣佈,波士頓市政府在新財政年度將撥款超過 $7 million 去支持本市發展以下項目:支持員工培訓、教育、ESOL 課程、成人識字、社會服務;BCNC 將獲得$35,000美元資助在教育和暑期課程。

市長說:「在我們這個城市,我們要確保持續達到最高水平;但我們不能以此自滿,直至我們所有的居民,都有機會為自己和家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

與此同時,BCNC 擴展至昆士的服務中心在7月15號會有一項剪彩與開方活動,時間:12-1:30pm,地點:275 Hancock Street, 2nd floor, Quincy, MA.近北昆士地鐵站。專注於成人教育及青年服務中心。

 

 
黃國威引退翁宇才接棒….…世事原來不無唏噓
作者是 Alan K Chow   

起:陳務枝、陳喜田、黃國威、司徒卓榮、翁宇才、阮鴻燦;(右一) 羅銘朝。(攝:徐佩蒂)


《一班大嬸》打破巡邏大隊慶聚歡樂

黃國威引退翁宇才接棒….…世事原來不無唏噓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每年的美國國慶日,紐英崙中華公所都會為「巡邏大隊」一班義工們在中華停車場舉行一個「慰勞BBQ活動」,而今年因7月4號天不造美,有風又有雨,故改在7月6號下午4時舉行;在較早前,巡邏大隊發出通知,這個活動費用按過去由中華公所支付,招待有參與巡邏的義工和他們的配偶。

6號,巡邏大隊黃國威、陳務枝、司徒卓榮、陳喜田、羅銘朝、梁永基等,加上新主席阮鴻燦和大隊長接班人財政翁宇才都在;回顧9年半前,陳仕維任中華公所主席,成立了「華埠巡邏大隊」,第一批種子隊只有8位:紀憶中是陳家驊、黃國威、陳毓禮夫婦、陳務枝、單鳳琴、鄒國綸、本人徐佩蒂 ,很抱歉鄒國綸和我只巡邏了一個半月後,因報社工作繁忙只作驚鴻一瞥地略過,而「巡邏大隊」在最高峰時義工達到72人之眾。

9年半過去了,黃國威在6號表示,這是他在巡邏大隊最後的一天,舊的巡邏隊也在這一天解散,誰願意再接再厲,也不再是他頭痛的事啦?他高高興興和太太同來,是因為在過去的日子,每天站在中國城亦得到她默默地支持,人生又有幾多個10年?榮升了外公,兩個女孫一個7歲、一個2歲和一個出生不久的男孫,往後的日子,黃國威要好好弄孫為樂。

由於現場突然爆出了「一班大嬸」,圍坐著早前巡邏大隊佈置妥當的桌椅上品嚐美食,難免引來「華埠巡邏大隊」有所微言;與此同時多位中華公所董事黃國健、李天生、李奇舜、黃兆祥、李氏公所主席李源沛、李氏李翠萍也出現在中華燒烤場,是順道、還是什麼?不作研究,亦不是報導主題。

新人事、新作風;還是舊日種種已逝歲月情懷裡錯綜複雜的問題;站在一個中間角度的媒體身份,執筆縱有千般重,亦必須在一個「交棒」的時刻,作出一個「公義」的善意提點。

凡事都得有一個「規則去遵守」,凡事也都不能混作一談;如果「華埠巡邏大隊」的接班人是「一班大嬸」的師奶兵團,又有何不妥,更應該一人派一件制服,向大家介紹一下,來個大合照,宣傳宣傳;而不是一句「私人Party」及「我請來的朋友」草率從事。

世事常變,變幻才的永恆;在一個變動中,日後的發展什麼叫做好,什麼又叫做不好?站在道理與人際關係之糾纏不清;好比一片田園,不好好耕耘會在「日晒雨淋」中禍藏了不少「問題」的雜草出來。

 
執著一份堅持的藝術家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 梅宇國、謝偉明、林卓成、梅國治、梅芬芳、林浩忠等攝於「攝影藝術作品展。」

(攝:徐佩蒂)

執著一份堅持的藝術家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臥虎藏龍」,每一個中國人都背負者一個「原始的理念」,「原始的理念」,是指自己熟識和視為事業的一個抱負;卻因為易地而生,從東方去了西方,為了一個家,便得在生活安穩好,再談理想;在中國城「行走」已爆光(被認識) 和未爆光的華人之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

「紐 英崙藝術學會」像一個雪球一直滾動,越來越壯大,也越來越建立了一份吸引興凝聚力,在這一個團體內可以找到了共同的語言,分享彼此之間共有的理想;這個組 織中的人,多年來默默地自我增值之餘,也吸引一些新人的加盟,自從租用了固定的會址之後,學會中的「攝影一族」及「書畫家們」便有了充份的空間,去展覽出 自己的作品,心滿意足。

梅宇國、謝偉明、林卓成的「攝影藝術作品展」在中心展出,透過作品讓大家了解到「藝術作品」之稱為藝術,其可觀性的定位。

梅 宇國說,他是從書法建立了一定的水平,再入門攝影,愛靜態也愛動態,而且在自信中令他對自己作品充滿信心,訂下賣價亦偏高;司儀梅芬芳介紹時這樣說,三位 在攝影藝術上風格各異,梅宇國有抽象風格,林卓成專愛美國風光,謝偉明把中國好的一面表達出來,導師級的林浩忠也和大家分享了心得,其中第一代的梅國治和 趙善藻貴為「師公」備受尊重。

 
回顧中華藝術協會30年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 經文處洪慧珠處長、僑教中心敦大文主任上臺與「中華藝術協會」藝術總監陳玉律及眾演出者拍下珍貴的30年創會紀念盛大演出。(攝:鄒國綸)


回顧中華藝術協會30年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每一年都非常開心的接受一位好朋友的邀請,出席欣賞她女兒的表演,這是個開心的聚會,坐在觀眾席間,可以好好的欣賞「中華藝術協會」一群爸媽的「掌上明珠」表演。

今年是「中華藝術協會」成立30年,大會安排播出一段「30年回顧片段」,30年前的1984年,是一個「歌舞昇平」的繁華世界,黃梅調盛行,當姚蘇蓉、楊燕、青山等還未退避三舍,李小龍功夫瘋魔全球,我們可以看到當年陳玉律創立「中華藝術協會」便容入了這些元素。

那個年代,也非常之流行「合唱團」不論孩子及成人,我們可以看到陳玉律非常敬業與樂業的指揮著表演者,30年的光陰從指縫中流去,同樣的30年間在順應「東方文化在西方」的生存空間,今天身為「中華藝術協會」藝術總監的陳玉律,對這個30年心血,好比一個小小女嬰長大成熟,而作為一位母親她還是「一絲不苟」的專注著,一連三年,她總是坐在第一段看著她學生的演出。

「中華藝術協會」的特色,在挑選音樂方面的成功,加上芭蕾舞的元素,突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含蓄、內斂與外放、在中西舞蹈中體現為動作的內收與外放、示意與示形、豐富的面部表情與肢體表情、和諧與衝突等不同特點,中國古典舞重內心情感的表達,具有詩的氣質和形神統一。

「中西文化之藝術精神,一切思想知識與表現」,多群體的合作演出,亦培育出孩子團隊精神,今年印象最深的是,很明確的看到三個階段,小班、中班、大班孩子從「小丫頭」、「茉莉花」、「土家女」、「花兒與蜜蜂」、「楚腰」、「春江花月夜」;「阿咪子」、「堅勒的花朵」、「夢裡尋她千百度」、「風酥雨憶」、「貓鼠之夜」、「魚兒」;「戀歌」、「喜慶」至最後的「婚禮」,亮麗的孩子在好看的舞衣包裹中「跳」出了她們「燦爛奪目」的人生,今次藝術總監的陳玉律以一個「送嫁」的心態,送走了五位大姐姐「走入大學之門」,看到豆丁一點的小妹妹為大姐姐送上花束,彎腰擁護的愛流散而開,我深信,這便是30年前,陳玉律創校所追求的心意。(後記):今年很突別的是一群孩子的媽媽也參加了演出。


(圖) 花兒與蜜蜂。


(圖) 一片蔚藍色舞出詩書門第。

(攝:徐佩蒂)

 

 
虛幻網絡世界引爆罪行的:還原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 右至左:僑務委員馬滌凡、主講者專家李昶、波士頓臺灣商會主席林展輝及常熟東主陳永茂;李昶博士來自多倫多,心理學專家,應馬滌凡邀請,與臺灣商會分享個人心得。(攝:徐佩蒂)

虛幻網絡世界引爆罪行的:還原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僑務委員馬滌凡邀請了一位專家李昶講解「變幻網絡」之虛幻世界引爆的罪行,犯罪行為分:群體的與個體的,這些犯罪者自閉在一個密封的世界,在一種不遵守社會和道德、無責任感反社會人格障礙下,孤獨變態之極端分子。

這些罪行的發生,與生長某種原因有關,哈佛兒童心理學家提到,嬰兒從出生到18個月,一份良好本能感覺,是「首本」奠定其對「世界很安全」建立與身邊人良好關係的基礎。

3歲至5歲,開始對外面世界的參與,6歲至11歲是自信心增長期,青春期界線,12歲以下是兒童,12歲以上是青年,大腦細胞有300億,從不斷分裂、不斷相連,型成每個人的性格;當女性開始「月經」、男性開始「射精」大腦細胞分裂完成;5歲以下兒童看世界是圖型的,一個又一個圖片型;6歲以上開始思維能力的產生,12歲至18歲,更新身份是一生的訂位。

焦慮的人格,一生活得痛苦,是家庭遺傳基因24至17對之異變,憂鬱症世代相傳,內分泌混亂,李昶說:「親子關係做得好,情感的連接便向好的一方廷伸」;世人對金錢與地位的看法,李昶的角度是實際的:「失敗是學到經驗最大的途徑,學會失敗才有忍耐力。」


社交癌應受到更多關注

據科技日報資料:今年6月的最後一周是第五屆「世界尿失禁周」,專家鼓勵更多的患者主動說出自己的症狀,讓更多的年輕人關心父母的難言之隱,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尿控學組組長、北京醫院王建業教授介紹,尿失禁常常令患者陷入尷尬的局面,因而也稱「社交癌」。

據統計,中老年尿失禁發病率可高達60%,其臨床常表現為突發的或不自主的排尿,該病雖非致命疾病,但給人們的社會活動帶來諸多不便和尷尬,令患者無比煩惱和焦慮。

如果你有尿急、尿頻、夜尿這些症狀的,每天至少一次尿急的感覺,那麼,可能是患上了膀胱過度活動症,應該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王建業教授說,很多錯誤的認知導致不少膀胱過度活動症(OAB)患者忽視了對該病的關注,使就診治療狀況並不理想。

中國OAB患者人數排在所有慢性疾患的前10位之內,比糖尿病(6%)及消化性潰瘍更為常見,王建業教授透露,除了心理壓力和精神緊張,更嚴重的是OAB還可引發如泌尿係感染、皮膚感染、性功能障礙、抑鬱等多種相關疾病,甚至增加摔倒與骨折的風險。

盡管如此,還有很多人並不了解這個疾病,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人認為該病是一種老齡化的自然現象或不知道該病可以治療,另一方面大多數人對此羞于啟齒,由于傳統觀念的束縛,不少人認為尿失禁是一種羞于啟齒的事,不願讓醫生和周圍的人知道,擔心受到別人的歧視而不去就醫,導致尿失禁的就診率很低,而女性OAB如果長期得不到治療,輕者容易導致陰部皮膚潰爛;重則導致外陰、陰道及下尿路感染,因此,一旦發現患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OAB 患者存在一高兩低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泌尿外科主任廖利民教授介紹,尿急、尿頻、夜尿、急迫性尿失禁是OAB的四大主要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的OAB患者中,有八成半的患者未曾就醫,在中國41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高達11.3%,但只有15%的患者主動尋求治療,而其中僅有一半能得到正確診治。

在2013年4月發布的中國首個男性泌尿外科門診患者下尿路症狀現狀調查2期結果中顯示,近五成患者在症狀出現1年後才就診,就診患者中超過95%已是中重度,相當多的患者認為這些症狀年紀大了自然會有,或羞于就診。

OAB 會對患者出行、社交活動以及心理情緒方面產生負擔,如果不積極治療,嚴重者還會產生抑鬱甚至自殺傾向, 廖利民教授表示,有數據顯示,長期無法得到正確診斷與治療的OAB患者發生尿路感染的幾率會增加近20%;約三分之一的65歲以上老年OAB患者因摔倒而 引起髖部骨折等多種健康問題。

前列腺增生有著和尿失禁類似症狀,如尿頻、尿急等,在大家將尿失禁多與女性聯係在一起時,男性患者出現尿急、尿頻等症,大多會首先想到前列腺增生,尿失禁患者當前列腺治療,並不會對患者構成太嚴重的影響,不過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病情延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吳士良教授表示,對此類男性病人,治療上要看兩方面:一是症狀以排尿困難為主,另一個症狀以控制不了排尿為主,二者治療上各有側重不同。

行為訓練緩解患者症狀

吳士良教授介紹,尿失禁症狀的輕重不一,治療方法也不同,患者要根據自己的病因和病情嚴重程度來選擇治療方案,建議輕度尿失禁患者通過行為訓練練習,鍛煉控制排尿的尿道周圍肌肉及輔助排尿的骨盆底部肌肉;這一方法不受時間空間的任何限制,站著、躺著或坐著都可以進行,收緊提肛肌持續3秒,每天做200次,或一次做10分鐘,每天做2—3次,類似于終斷排尿和緊縮肛門的感覺。

針對OAB患者發病率高、就診率低、診療欠規範的現狀,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及其下屬尿控學組、中國膀胱過度活動症診斷治療促進聯盟3家機構,今年聯合推出了OAB雲端管理平臺。

OAB 雲端管理平臺的搭建有助于提高患者對OAB的關注度,通過OAB雲端管理平臺,醫患可以實現良性互動,患者在就診時完成OABSS(膀胱過度活動症症狀評分量表)自測、評分、記錄後,由醫生確診後上傳信息生成報告,醫生將在患者後續的定期OABSS報告中,實時監控患者評分變化,提供針對性治療,從而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

 
« 最先前一個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下一個最後 »

第 111 頁, 共 227 頁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