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China Pear Resturant 联系我们   KIM-MAN Food Market
未來機器人將取代建築工人

未來機器人將取代建築工人

(中國日報綜合報導)未來的世界機器人將無所不在,除了工廠生産綫的各式機器手臂早就運作多時,看護機器人、戰士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等,各個領域都有它們的身影,也許有一天建築工地裏也會出現機器人呢!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 university)計劃以「機器人」與「3D 列印」技術搭建一間 3 層樓的建築物,名為「數位工藝屋」(DFAB House,Digital Fabrication House);該學院多項領域的 8 位教授與企業合作伙伴籌建的將是「世界第一棟」全數位化設計、籌劃與搭蓋的建築物;ETH 的 Matthias Kohler 教授表示:「不同於其他數位建築計劃,我們的計劃,結合多項數位建築的新技術,如 3D 列印、金屬網結構及木材組裝等,因此我們運用多種技術的優點來蓋這棟房子,並且會有加乘效應,是這項領域的創舉。」這棟數位工藝屋預計於 2018 年夏天完工,總樓層面積 200 平方公尺,將提供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的訪問學者居住與研究使用。

 
總檢察長 Healey支持市長 Walsh進行連任

總檢察長 Healey 支持市長 Walsh進行連任

(News Chinatown報導) 9月23日(星期六)總檢察長Maura Healey 宣布,Marty Walsh市長在Mattapan的GOTV競選活動中獲得通過。

總檢察長Maura Healey 發表以下聲明:

「Marty Walsh,一直是波士頓人民不懈的倡導者,四年來一直領導著我們的城市,和全國各地在爭取重要【權益】時的合作夥伴,當我們共同的價值觀在美國遭受襲擊,在國會和華盛頓失敗之時,我們的城市率而領先,他知道和他生活緊連著的整個事業便是為我們而努力;在Walsh市長管治下,每位民眾都受到照顧,我熱心地支持市長,因為我知道在未來四年,他總是在這,每天都在和我們一起生活。」

市府和司法部有著密切的工作關係,確保人人享有平等的保護,由於律政司Healey於2015年上任,他們在「鴉片類」危機有關的項目,「移民保護」,「消除販運人口」和「縮小性別工資」差距等方面進行合作。

市長Marty Walsh說:「我非常感激和榮幸地得到Maura Healey 的認可,我們將繼續努力,保護民眾的權益,把我們的價值觀提升為一個多元化,包容性和公平的城市,波士頓幸運地有她成為居民,讓Maura Healey 成為我們的總檢察長。」


923日「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聯盟首屆峰會在上海召開,聯盟成員代表共同點亮峰會會標。

一帶一路《上海宣言》

(中新網) 「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聯盟首屆峰會23日在上海召開,並形成「一帶一路」科技創新《上海宣言》,標志著「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聯盟的框架初步搭建成功;會議還共同簽署發布了《上海宣言》,《宣言》明確指出將發揮民間科技交流的優勢,整合與利用「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資源,實現科技領域互惠互利,共同創造科技共贏的局面。

在首屆聯盟工作會議上,聯盟成員共同商討了聯盟章程、選舉首任主席以及制定聯盟三年工作計劃,詳細討論了聯盟的宗旨、定位、合作內容、組織機構、聯盟成員、經費來源及使用等內容;確定了聯盟主席由聯盟成員單位選舉擔任,經選舉林忠欽院士成為聯盟的首任主席;未來三年,聯盟將持續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技術轉移、園區合作等方面開展更為廣泛與深入的交流與合作。

「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聯盟早在2016年10月在上海倡議成立,首批會員單位包括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寶蓮華新能源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以及來自新加坡、泰國、埃及、俄羅斯、白俄羅斯、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十餘家國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聯盟致力於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科技共同體」,目前聯盟章程、運行機制及組織架構等已初步形成。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産業協會、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聯合發布《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目標直指影視劇天價片酬現象。

央視:遏制電視劇行業亂象 僅靠「限酬令」還不夠

意見要求:

(1)各會員單位及影視製作機構要把演員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製作成本範圍內,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片酬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

(2)如果出現全部演員總片酬超過製作總成本40%的情況,製作機構需向所屬協會(中廣聯製片委員會、電視劇製作産業協會或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及中廣聯演員委員會進行備案並说明情況。

(3)各會員單位、影視製作機構及廣大電視劇網絡劇從業人員要把德藝雙馨作為職業理想和目標追求,自覺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業風氣。

包括廣電總局以及相關行業協會在內,已經出台了很多措施限制明星高片酬,這次四家組織聯合出台的意見更是明確了片酬在成本中的占比。明星高片酬的畸形現象真能得到根治嗎?

央視評論

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40%的嚴格規定,給影視明星的高片酬潑了一盆冷水,也讓人們思忖這樣的嚴格規定能否抑製片酬虛高,進而促進電視劇行業向優秀作品和優質內容全面轉型。一條薪酬的紅線,能起到引領方向的效果嗎?

影視明星收入過高倍受詬病

一直以來,影視明星收入過高的現象倍受詬病。有些影視劇,一兩個明星的片酬占到總成本的一半以上,致使劇組不得不在后期剪輯、特效製作等環節大幅縮減開支,甚至面臨捉襟見肘的局面。事實證明,僅靠一兩個大明星的顔值和表現,很難彌補整部劇成本壓縮和粗製濫造的不足。更為嚴重的是,一些演員拿着高片酬卻常常“出工不出力”,有些演員甚至表演隨意,全部的台詞依靠后期配音來對口型,這樣巨額的投入,並不值得。

「 限酬令」利於遏制明星片酬無限膨脹

衆所周知,影視劇製作鏈條較長、環節衆多,編劇和后期製作等關鍵環節長期失血嚴重,帶來的嚴重后果是創作力不足、粗製濫造現象嚴重。IP流行時代,盡管明星效應能夠給一部作品帶來些許關注度,但極度誇大“粉絲經濟”的效果並不理智。正因如此,多部門聯合下發“限酬令”,有利於遏制明星片酬的無限膨脹,讓影視劇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謹防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當然,寄希望於「限酬令」就能讓全行業藥到病除,未免太過樂觀,在影視劇行業,明星大腕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較大,甚至和影視投資方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限酬令難免産生副作用甚至連鎖效應。有些明星會秉持「拿多少錢干多少活兒」的態度,大幅削減工作量。甚至本該參加的劇本研討、宣傳推廣等活動,也不願再參與。

更重要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太多辦法能夠規避「限酬令」而使明星的利益不受影響。例如,許多明星都擁有自己的製作公司或工作室,片酬可以換成各種名目進入工作室的賬目,而不需直接落入明星演員的腰包,此外,明星還可以增加“製作人”、“顧問”等各種頭銜,心安理得地將降薪差額補齊。

對影視明星盲目追捧的風氣必須改變

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電視劇投入、分配機制,是影視劇行業進入良性循環的前提條件。然而要想做到這一點,既需要鐵腕治理,更需要從長計議。一方面,對影視明星盲目追捧的風氣必須得到改變,這其實是明星高片酬的土壤,如果土壤不除,觀衆的非理性就會導致市場的非理性,讓「看臉」和「高片酬」成為電視劇製作行業祛除不掉的瘟疫。另一方面,「令行禁止」和「合理引導」要結合起來,只有真正讓血液傳輸到劇本、製作等關鍵環節,讓優質內容成為影視劇追求的唯一目標時,高片酬的壓力才會真正降下來。

市場經濟需要理性的力量!文化市場雖然與商品市場有所不同,但同樣需要抑制明星薪酬連番上漲的「鬱金香狂熱」。影視明星的高片酬只是表象,但這一現象卻嚴重擾亂了表演與創作的本源,腐蝕了市場的內容導向和創作力量,唯有冷靜分析、審慎面對明星片酬的虛高並精準用藥,才能最終實現藥到病除,讓創作力而不是明星片酬成為影視劇市場繁榮的唯一標尺。

文丨央視評論特約撰稿王健


 
新規又來;赴美簽證再收緊

新規又來;赴美簽證再收緊


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Rex W. Tillerson)在一封致美國大使館全體工作人員的電文中表示,移民局將制定新的準入門檻,即未來持合法簽證入境美國的民衆,在入境3個月內不得變更居留計劃,包括與美國公民結婚、讀書及工作;若擅自更改則將被視為「蓄意說謊」,而如果違反此項規定,申請人將很難延長或更改簽證,且有可能直接被遣返回國。

此外,若在三個月後即變更計劃也仍然處於被懷疑之列,只是不會被預先預設為對移民局的「故意誤導」或「蓄意說謊。」

美國移民改革聯盟發言人Ira Mehlman 表示,該組織成員將積極支持這項修改意見,認為此舉能夠有效防止移民法律被濫用,但美國移民律師協會政府關係部門副主任Diane Rish 表示,她對此持審慎態度,對於年輕的赴美者而言,三個月是很長的時間,可能會發生很多變數,如果據此就推斷他(她)是「蓄意說謊,未免過於嚴苛。」如果有人作為遊客赴美,在90天內申請結婚,並希望藉此申請綠卡,那麼這一申請從今往後將被駁回,這是一項重大政策調整。Rish 補充道;據悉,美國在2016年發出超1000萬份簽證,而這些簽證對美國旅遊業起到了巨大的支撐作用。

 
中國《海歸》遇尷尬

中國《海歸》遇尷尬

港媒援引內地媒體報導稱,「海外留學」一度被中國年輕人視為可以找到更好工作機會的黃金門票,但如今從海外留學回來的學生的平均起薪已從一萬元人民幣下降到6000元,這與在中國國內接受教育的學生相比優勢已不那麼明顯;2007年,僅有4.4萬人選擇回國,但到2016年,這一數字增加了近10倍,達到43.25萬人。

根據內地媒體的一項隨機調查顯示,大多數海歸對工資和待遇並不滿意,其中28%的人收入不足6000元,40%的人收入在6000到8000元之間;報導稱,海歸最低工資僅為每月3500元,與海外留學的高成本相比,這些工資顯得微不足道,隨着各大學尋求從國際學生那裏獲得更多額外的收入,留學生的平均花費已達到30萬人民幣。

新一代留學生帶著先入為主的偏見來到西方,埋頭讀書,完全不瞭解西方文化的價值與本質,沉緬於過去的國家主義意識中,這是當代中國留學生的可悲之處;我們一直認為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都是「富二代」,這個看法當我們看了以後的一段話,是會汗顏。

一位26歲的女生在澳大利亞學習了6年後,她決定回國找一份工作,當平她的家人賣掉了房子,籌集了120萬元資助她的學業,一回國等不及找工作,一來要把在澳洲花了6年爸媽的錢賺回來,二來因以前的同學們已經工作了兩三年了;但現實給了她一個殘酷的教訓,在一次面試中,公司HR問她,「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你能運用那些人脈資源在你這份工作中?」這打擊了她的自信心,她剛回國,什麼人脈資源都沒有,當然,最後工作的公司,也沒有提到她的確切工資。

 
« 最先前一個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下一個最後 »

第 358 頁, 共 478 頁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