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手指指話你知
第1個能活到1000歲的人已經出現了

FBI反對谷歌蘋果新手機加密 稱 或阻撓調查 (環球網報導)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對谷歌和蘋果新手機所增加的加密功能發表強烈表態,稱這可能影響執法部門打擊殺人和剝削兒童的案件,新的手機限制廠商自己接 觸手機上存儲的數據,可能給執法部門造成黑洞;通常情況下,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可以憑藉法院指令迫使手機廠商檢索信息,從而獲得手機上存儲的信息,但斯諾 登泄露美國政府大規模監控項目和黑客可能利用手機安全漏洞引發擔憂,手機廠商開始營銷更加安全的手機,谷歌發言人在聲明中稱,公司希望為用戶提供額外保 護,使他們能夠保護個人檔案,但在適當的時候仍會配合執法部門,蘋果的代表未立即回復置評請求。

第1個能活到1000歲的人已經出現了

(金融時報) 在發達國家,現在出生的人預期壽命約為80歲,這個數字在過去的1個世紀裏几乎翻了一番,人在出生時的預期壽命衡量的是,現在出生的人,如果他們出生時整個社會的死亡率模式在他們一生中保持不變,那麼他們的壽命是多久,但死亡率模式不會保持不變。

死 亡率模式在不斷改善,因此,過去一個世紀中出生的大部分人活着的時間,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即便企業家Peter Thiel 和學者Aubrey de Grey宣稱第1個能活到1000歲的人已經出現的說法過於樂觀,但可以預計,今天出生的兒童的壽命將遠不止80歲。

一 個世紀以前,預期壽命比現在低得多,因為當時嬰兒夭折率很高,許多現在我們已經能夠治愈的傳染性疾病又提前奪去了許多成年人的生命,現在因這些原因死亡的 人數很少,以至於即使在這方面出現巨大的進步,也不會顯著提高平均壽命,如今最重要的因素是,預期壽命減去通常退休年齡後所餘時間的增長,近年來這項指標 每年提高1到2個月。

技 術變革帶來的最大福祉就是生命救助方面的技術進步,然而同樣是在展望未來,專家們談論起無人駕駛汽車和納米技術時一臉興奮,話題轉到人類長壽時他們卻拉長 了臉,長壽固然好,但是這對經濟的影響該怎麼辦呢?這個問題是荒謬的,經濟增長的目的是給人們更多選擇,而沒有什麼選擇能比有機會延年益壽更讓人魂牽夢繞 了,為了延長壽命,哪怕只是很短的時間,人們也願意花很多錢,這就是經濟上的鐵證。

這個人口統計學上的危機有幾個組成部分,養老金費用是其中之一現在出生的人,如果60歲退休、活至100歲,那麼退休後的時間就和工作的時間一樣長了,社會正趨向顯而易見的解決方式,彈性退休制,讓人們可以在工作和退休間自由權衡。

實 現壽命的延長要花錢,並不一定需要很多錢,因為就長壽而言,健康的生活方式比醫療保健更重要,但人都不免一死,要麼死於那些我們還不知道如何治愈的絶症, 要麼死於年老本身帶來的累積效應,因此,醫療和護理費用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將不可避免地上升,然而這份錢是公衆確實想花的,美國控制私人醫療保健極高費用 的嘗試遭到了公衆的抵制,多向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投入一直都是英國選民對政府支出的頭號要求。

其 二是老齡化人口對青壯年勞動力造成的負擔,我們面對老齡人口日益增長和出生率降低的兩頭夾擊,在當今的歐洲,女性生育第1胎的年齡中值超過了 30歲,但是我們不知道這些先立業後生育的女性,最終將生育更少的孩子,還是僅僅選擇晚生孩子:最終家庭中人口的數量才是關鍵變數。

預 測本來就很難,預測未來就更難了,那些悲觀的預言,一會兒是人口爆炸一會兒是長期經濟停滯,已經一次又一次的被證僞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所有這些 令人擔心的問題都是由一些新動向帶來的,這些新動向讓我們擁有了更多選擇,是要更高的物質生活水平還是要更多來休暇時間,要不要盡情花更多 錢用於健康護理,女性也有了兼顧事業和家庭的機會。


 
長壽飲食12要則

長壽飲食12要則


人到中年,應該要關注健康,老年之後,一定更加注意健康飲食,長壽飲食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平時只要注意12點,就能少生病、少受罪,為健康長壽打下基礎。

(1) 數量少一點,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輕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為年輕時的1/5,因而稍一吃多,就會肚子脹、不消化,所以,老年人每一餐的進食量應比年輕時減少10%左右,同時要保證少食多餐。

(2) 質量好一點,膳食中的蛋白質對維持老年人機體正常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一般的老年人,每公斤體重需要1克蛋白質,應以魚類、禽類、蛋類、牛奶、大豆等優質蛋白質來源為主。

(3) 蔬菜多一點,多吃蔬菜對保護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處,老年人每天都應吃不少於300克的蔬菜,以葉菜和深色蔬菜 (如深綠色、紅色、橘紅色、紫色等) 為主。

(4) 口味淡一點,老年人的味覺功能有所減退,常常是食而無味,總喜歡吃口味重的食物來增強食慾,這樣無意中就增加了鹽的攝入量,鹽吃多了除了導致高血壓外,還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可能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擴散的概率,因此,老年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左右,同時要少吃醬肉和其他咸食。

(5) 品種雜一點,食物要葷素兼顧,粗細搭配,品種越雜越好,每天主副食品 (不包括調味料) 不應少於10種,最好能達到20種以上。

(6) 飯菜香一點,這裏說的「香」,不是指多用鹽、味精等調味料,而是適當往菜裏多加些蔥、姜、蒜等調料,人的五官是相通的,可以用嗅覺來彌補味覺上的缺失,聞着香噴噴的飯菜,老年人一定能胃口大開。

(7) 食物熱一點,生冷食物多性寒,吃多了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甚至造成損傷,因此,老年人要盡量避免吃生冷食物,尤其在嚴冬更要注意。

(8) 主食稀一點,把飯做成粥,不但軟硬適口、容易消化,而且多具有健脾養胃、生津潤燥的效果,對益壽延年有益,但老年人不能因此而頓頓喝粥,畢竟粥以水為主,乾貨較少,在胃容量相同的情況下,同體積的粥在營養上和饅頭、米飯相差很多,長此以往,可能會營養不良。建議煮八寶粥、雜糧雜豆粥。

(9) 進食慢一點,細嚼慢咽易産生飽脹感,可防止吃得過多,使食物消化得更好。

(10) 早餐好一點,早餐應佔全天總能量的30%~40%,質量及營養價值要高一些、精一些,不宜吃油膩、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早餐包括主食 (如饅頭、餃子、麵條、粥等)、動物性食物 (如牛奶、鷄蛋、肉類等) 以及蔬菜或水果。

(11) 晚餐早一點,胃不和,夜不安,晚餐吃得太晚,不僅影響睡眠,囤積能量,造成身體超重,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結石,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時間應在下午六七點左右,而且應不吃或少吃夜宵。

(12) 喝水勤一點,老年人對口渴不敏感,很少主動喝水,往往等到口渴了才想起喝水,這時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了,中老年朋友要學會未渴先飲,每天按時主動飲水,尤其是晨起一杯溫開水可潤腸通便,睡前一杯溫開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心梗和腦卒中的發生。

來源:《健康指南》何麗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

 
李香蘭東京病逝「波瀾」人生落幕

李香蘭東京病逝「波瀾」人生落幕


(BBC中文網) 二戰期間紅透中日兩國的歌星李香蘭(日本姓名山口淑子)逝世的消息周日(9月14日)中午起在日本各大、小傳媒上傳播時,已是94歲的李香蘭上周日在東京家中去世後一周。

《產經新聞》形容「山口淑子構築了一個李香蘭時代」、《朝日新聞》立即推出「李香蘭特集」和「李香蘭圖集」、《體育日本》稱李香蘭是「波瀾萬丈的明星」、「官方電視台NHK說,「山口淑子二戰中隱瞞日本人身份,以李香蘭之名活躍於歌、影兩棲」。

中國出生的日本人

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祖籍日本佐賀縣,1920年出生在現在遼寧省燈塔市任職「滿州鐵道」的日本人山口文雄的家,母親也是日本人,13歲時山口淑子因認父親的同學、瀋陽銀行總裁李際春為義父,從而有了李香蘭這一中文姓名。

李香蘭年幼時隨家人遷居瀋陽,在瀋陽交了個同齡的俄羅斯猶太裔少女柳芭為友,後來柳芭引薦李香蘭向嫁給俄羅斯人的意大利裔歌劇歌手波多列索夫夫人學聲樂,使李香蘭通往歌壇。

李 香蘭人美歌甜,少女時代就被當時的奉天(現瀋陽)電台選拔為「新滿州歌曲歌手」,1938年李香蘭又成為「滿州電影協會」旗下的演員,因唱電影插曲,李香 蘭在當時日本佔領東三省的「滿州」和日本躥紅;因為李香蘭能說一口標凖漢語,她的名氣不但在中國很快擴大,且被廣泛誤以為是「會說日語的中國人」。

1943年李香蘭在中國電影《萬世流芳》中唱主題曲「賣糖歌」和插曲「戒煙歌」,讓她在中國家喻戶曉,漸與周旋、白光、姚莉、吳音鶯並列為上海灘「五大歌后」,被李香蘭唱熱的歌曲包括至今不衰的《何日君再來》、《夜來香》等。

人生際遇曲折豐富

1945年伴隨日本戰敗、中國抗戰勝利,國民政府逮捕了李香蘭並控以漢奸罪,李香蘭將被處死的消息流出後,她的親友和在北京的父母四處奔走、出具李香蘭的日本戶籍登記,令李香蘭免罪並獲釋,1946年幾經周折李香蘭被驅逐出境、回到日本。

第 二年李香蘭恢復日本姓名山口淑子,開始活躍於日本熒幕,隨後她又訪美學演技,並以英文藝名Shirley Yamaguch i拍好萊塢電影和表演百老匯歌舞;1952年至1958年她到香港主演《金瓶梅》、《一夜風流》等電影時,恢復了李香蘭名字,1958年她與當時的日本外 交官大鷹弘再婚時宣佈息影。

1969 年起,她開始任日本電視台的主持人,期間因主持朝鮮節目,還與朝鮮前領導人金日成會談過;1974年她應前首相田中角榮的邀請作為自民黨候選人參選國會參 議院議員當選並連任三屆,她出任過環境政務次官、參議院沖繩及北方領土特別委員會委員長、外務委員長、自民黨婦人局局長等職,1993年獲政府二等勛 章。,

1987年她出版的自傳《李香蘭•我的半生》成為當時的暢銷書,並被日本「四季劇團」編成舞台劇1990年代後BBC記者在日本的電視上見過幾次李香蘭,她被問的問題難免都與中國或中日關係有關,她也不諱言自己很深的中國情節,言談舉止開朗明快、盡顯魅力。

二 十一世紀後,李香蘭很少露面、漸被淡忘,據報道,李香蘭三年前開始經常住院,上周日上午因心臟病逝世,葬禮等後事均由親人秘密舉行,周日的YouTube 上,李香蘭年輕時演唱的《夜來香》點擊率激增已超過36萬次,跟帖不乏日語、英語,有日本網民稱讚李香蘭「她的美麗癒合了戰爭傷口、促進了戰後復興,由衷 地悼念她」。



 
周星馳為新片選角不理同行炮轟

周星馳為新片選角不理同行炮轟

一篇名為《為什麼那麼多人黑周星馳》的五萬字文章近日掀起了周星馳與向華強的爭執,向華強太太陳嵐對文中指出向華強有黑道背景,欺壓周星馳的內容十分不滿,向太接受採訪稱要揭露周星馳的真面目,並稱周星馳已通過中間人向她解釋,但是向太撂下狠話:限十日內親自向媒體解釋清楚。

這次周星馳會如何應對受到外界關注,照周星馳以往的態度就是:不回應,今天周星馳公司比高集團的業務總監陳震宇頻繁更新微博,幾條微博都與周星 馳遭炮轟一事有關,陳震宇最新一條微博曬出了周星馳正在為新電影選角的照片,照片中周星馳背對鏡頭,正在跟演員交流,陳震宇在微博中寫道,不管風雨有多 大,我們只為下一部作品努力---會面13名比賽選手。

對於張家輝、劉青雲、任達華[微博]三位影帝表示跟周星馳不熟的新聞,陳震宇則轉發回應稱,他們三也是我非常喜歡的演員,永遠支持,無奈和他們不熟悉,對於《為什麼這麼多人黑周星馳》的文章,陳震宇也表示,裏面有很多內容都是不真實的。

人品就是出好作品

作業本和易小星都在微博中發言力挺周星馳。作業本稱,一些人泛周星馳人品不好,但卻沒見過他說誰人品不好,用一部電影就能把人笑的死去活來的人能壞到哪裏去呢?最好的人品就是出好作品,不拿爛片蒙錢,我花錢去電影院不是去看他們人品好壞的,而叫獸易小星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我跟周星馳也不熟,但我就是喜歡他的片子,其他不重要,就好像我再怎麼猥瑣,你們也喜歡我一樣;粉絲也紛紛覺得周星馳是用作品说話的人,力挺星爺,“能把喜劇片拍出人生酸甜苦辣的,也只有周星馳了。

周星馳(Stephen Chow,1962年6月22日-),人称星爺,生於香港,籍贯浙江寧波,國際知名導演、演員、監製、編劇;周星馳其名出自於《滕王閣序》中的「雄州霧列,俊彩星馳」,小時家窮,有一姊一妹,7歲時父母離異,他和姊妹由母親凌寶兒獨力養大,周星馳於聖瑪利奧中學中五畢業後,做過辦公室助理。1980年在麗的電視當特約演員而入行。後來參加1982年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甄選,但遭到淘汰,後經戚美珍介紹進入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第11期的夜訓班。

同時在無綫電視的電視連續劇做臨時演員,1983年畢業後,被安排到兒童節目《430穿梭機》擔任主持人近5年;他在兒童節目《430穿梭機》的《黑白僵屍》環節有突出的表演,很受當時的兒童觀眾歡迎。[1]周星馳於工作之餘學習演技。周星馳的演藝生涯轉捩點,是1988年演出李修賢監製的電影《霹靂先鋒》,他憑該片奪第25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自此電視台對他刮目相看。

1989年,周星馳担任《蓋世豪俠》的主角,他於劇中初露無厘頭風格,1990年,導演劉鎮偉邀請周星馳担當低成本電影《賭聖》的主角,票房竟出乎意料高達41,326,156港元,首破香港影史紀錄,周星驰凭着這部電影奠定了巨星的地位。

1991年,周星馳擔當主角的《逃學威龍》,票房高達43,829,449港元,第二次大破香港影史紀錄,這時他的票房號召力與成龍、周潤發並駕齊驅,三人更被喻為「雙周一成」,周星馳開始被媒體公開稱為「星爺」。

1992年,周星馳主演7部電影,其中5部囊括香港票房排行榜前五名,其中《家有囍事》、《審死官》屢破票房紀錄,更凭《審死官》獲得亞太影展影帝大獎,于是,1992年被媒体称为「周星馳年」。

自1990年代初,周星馳開始參與編劇、導演等工作。早在1993年,周星馳便初次列名導演之一(《唐伯虎點秋香》海外發行版有注明「周星馳導演」)。

其後周星馳成立了彩星電影公司,1994年,與劉鎮偉苦心创作的《大話西遊之月光宝盒》和《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分上下集推出,票房反应相對起來未算突出,却在其後的幾年里借盗版市场猖獗和網路普及,逐漸紅遍大江南北。

1996年,他成立了星輝海外,作為出品人製作了《食神》,而其他電影像《唐伯虎點秋香》、《破壞之王》、《西遊記第一百零一回之月光寶盒》、《大內密探零零發》、《喜劇之王》等等周星馳皆有參與幕後編導。

2001年,周星馳首次獨立執導的《少林足球》,香港票房高達60,739,847港元,打破香港華語片票房紀錄,該片在意大利、法國、德國等地也大受歡迎,2004年推出《功夫》,香港票房收入61,278,697港元,打破《少林足球》所創下的香港華語片票房紀錄。

2008年周星馳再次身兼監製、導演、編劇、主演的《長江7号》,香港票房51,402,777港元,位列香港华语片票房第7名,也是他自己的影片中票房第3高《長江7号》不但在中國的票房達2.03億人民幣,而且打破了馬來西亞影史票房記錄。

2010年,周星馳入主香港上市公司比高集團並擔任執行董事,2013年起任第十一屆廣東省政協委員,他執導的《西遊·降魔篇》創華語片新記錄,成為全球最賣座的華語電影。

好萊塢的邀請:周星馳作為導演於國際影壇具有影響力,因此好萊塢多次邀請周星馳導演,已被媒體公開的好萊塢邀請周星馳導演的電影共有5部,分別是《食神》、《龍珠》、《青蜂俠》、《龍威小子》、《太極》。

國際榮譽:1992年美國《人物》雜誌評周星馳為「全球最有趣男明星」;至今唯一一位華人獲此殊荣;韩國亞太國際電影節亞太影帝。

周星馳自述:李小龍對我的影響

口述:周星馳:十多歲時我開始注意李小龍,那時,大概是李小龍死後兩三年,我喜歡看他的作品,原因當然是欣賞他淩厲的拳腳功夫,及後閱讀到有關李小龍的資料,其中很多提及他生前在美國的事蹟,才知道他原來是教拳的,並且自己創立了一個門派,他很明顯並非一般的武打明星,他其實是一位武術家,我對功夫一向很感興趣,所以順理 成章地把李小龍視為我的偶像。

少年時因為要模仿李小龍,學生時期亦曾買了個沙包,掛在狹窄的家中練拳而給母親罵,有時亦與同學聚在一起,談論李小龍,一直談過不休,為了李小龍,我曾經儲錢學功夫,然後全拿去學了三個月的詠春拳,那時我剛畢業,還沒有找到工作,沒有收入,只是把零用錢省下,李小龍的師兄(編注:即黃淳梁)在詠春拳界中是相當有名氣的,我便是跟他學了三個功夫,但我經濟能力有限,只能夠學三個月,體力上雖然進步許多,但我已經沒有錢再學了。

李小龍的經歷,有很多的地方都是開創歷史性的,尤其是他在美國那段日子,一個中國人去到美國這個異地,然後看轉了一件事,就是功夫,以後便一直朝著這個目標 去做,到最後使全世界人都知道功夫是什麼,這是一件非常傳奇的事,因為在李小龍之前,除了在香港及中國人的社會外,外邊的世界是未有人知道功夫是什麼,是 李小龍向外國人提出了功夫這兩個字,然後功夫再美國或外國才打開新的一頁,給外國人瞭解,功夫是代表中國武術的。

以前有一套外國電視 片集亦叫做《功夫》,原是找李小龍做主角的,李小龍最先提出這個題材,本以為他自己也有演出的機會,但最後他們找了一個完全不懂功夫的外國人當主角,後來功夫大人,李小龍才返港,再在香港的電影界發展,其實那時香港是他最後才下到來發展的地方,他是看得很准的,功夫這事物,在西方是很新鮮的東西,一定是有可為的元素,其實像李小龍這樣的一代宗師,無論在哪裡,總之有機會給他發揮,在哪個地方都不重要,當然在荷裡活用功夫打出名堂,才是他首要的選擇。

我是十分推崇李小龍,他並不單只是一個武打明星,只是給你看些打鬥功夫,如果看深入些,李小龍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人,對於年青人來說是很值得效仿的,他有眼 光、有毅力,以及證明人只要集中做好一件事,才可成功,即是說,當你看准了一件事,自己投入興趣,然後便勇往直前,一生人能夠成功做一件事,已經很好了!

並不是他做一件事,便啟發我去做一件事,而是他的創新精神,使我要力下奮鬥之心,更明白奮鬥的過程呢感並不能一下子可取得成功,可能是十分曲折,於是,在潛意識中,便產生了李小龍精神這種思想,你會很自然地便知道你會怎樣做。

人要創新,有時在高峰只有盡力而為,李小龍對我的影響,可以肯定在過去的日子是很重大的,我相信他對於其它的年青人也一定有同樣正面的影響,這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我才看回李小龍的書信,有一本書披露了李小龍與朋友的書信來往,那些信是他寫給朋友,內容使我很感動,他在一封信中這樣寫的,雖然我現在只是在一間武 館內教拳,並以此為生,而且很多學生都沒有錢交學費的,但我相信我做這樣的事(教功夫),將會在全世界,他日一定是一個大熱的事。

他就是抱著這個信念,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你可以看到李小龍這個人是怎樣的,當時他可說是很潦倒,幾乎連吃飯的錢也沒有,但他有理想,相信現在做的事,一定是將來最成功的事,這就是李小龍堅守的信念,是為人最難得的事。

這回事說是容易,但做起來卻是很難的,堅毅的性格,對年青人是有莫大的啟發性,我自問也做不到,我也有很不開心的時候,很失敗的日子,在這些挫折的日子裡, 我自問亦不能如李小龍般有這樣的精神,就是工作或事業最低潮的時候,我還覺得自己一定做得到,這樣很難的,我自問是做不到!

周星馳覺得李小龍的偉大之處是他的成就及經歷,正是年青人的好榜樣,有創意、啟發性,以及看准一件事,全力做到成功為止,這是李小龍的偉大之處。(資料:《明報週刊》)

 
« 最先前一個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個最後 »

第 13 頁, 共 37 頁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