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僑社新聞
僑社新聞

文浩:英風宛在
作者是 Alan K Chow   

alt

(圖)陳文浩身為退伍軍人會會長,青年時參加越戰,他的棺木由美國國旗包裹,是一份高度榮譽,寶愛黃玫瑰花的花環放在棺木上,旁有軍人會軍帽,其遺照英偉中帶著微笑「遺願:後繼英才接棒,令社區欣欣向榮。」

文浩:英風宛在

[給好友寶愛的信:

「花謝花飛花滿天、天南地北雙飛客,最是人間留不住、千山暮雪再結緣。」

時間讓一些人相遇、相知、相愛;

時間又因病瘁失落、空餘、追憶。

alt

在這段並肩勇於抗癌的歲月裡,認識了解寶愛你和文浩的至親好友,在敬佩你倆至死不渝的堅守,不斷尋求康復的信念,最後,文浩告別滾滾紅塵,在天殿不捨守護家人,包括自己的妻子、兒女、他們各自的另一半和孩子,也少不了自己和妻子的父母、長輩。「生老病死」想通了的安慰,可以說,在人生的旅途中,矛盾地分開了行程,有長有短。

12號的公祭,永福殯儀館,一直擠滿了前往和「文浩告別」的朋友,紐英崙至孝篤親是一個大家族,也因此我們看到每一位在場的成員,井然有序分派好工作,凝聚的親和力,沖淡了哀傷。

alt

「328華裔退伍軍人會」、「波城安良工商會」都集合了全部成員,向文浩獻上他們最深的敬意;各社團、宗親、友好等絡繹不絕;篤親大家長陳毓璇坐著輪椅在太太陪同下到達,對「英風宛在」四個字深有感概,68歲的文浩退休後對我們華人社區有著許許多多貢獻理念,「英風宛在」「訴說」文浩英偉的風度、儀態、還留存於我們之間……

余風釆堂成員也為主席寶愛傷心而不安;經文處處長孫儉元在小慧陪同前來拜祭,市議員ED Flynn也在助理Memelissa Lo陪同前來,並各送上安慰函件。*(檔案(照片:紐約華裔退伍軍人會會長朱超然(中)與同袍前來波士頓,贈獎牌予余國華及陳文浩。)

alt

人生如夢

夢如人生

寶愛,相信你會承諾你對文浩的「臨終托言」:好好珍惜、好好去愛、好好生活、好好演譯人生。有種感情,叫做不再聯系,卻在想念......來生再續、今生相約。

News Chinatown

大小姐上9.12.21]


 
嘆匆匆人生:懷念陳文浩
作者是 Alan K Chow   

alt

開祭:9月12日(星期日)下午3時至7時/出殯:9月13日(星期一)上午9:30分至11時

地址:永福殯儀館13 Gerard StreetBoston, MA

alt

(圖) (左)前經文處處長徐佑典頒發表揚狀、(中)陳文浩夫婦、(右)前僑教主任歐宏偉。

嘆匆匆人生:懷念陳文浩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 徐佩蒂)真是「人生如夢」一場,「至孝篤親」68歲「北美洲舜裔篤親總公所」副總理陳文浩,9月7日逝世,令人感嘆生命無常,生前是位抗癌勇士。

1966年由香港移民到波士頓,中學畢業正值越南戰爭,他毅然暫放棄入大學攻讀機會,投入美國海軍隨艦到越南參戰,戰後退役被軍方保送入大學,榮獲電氣工程和微波工程學工,在Teradyne電子公司服務39年,2018年退休。


alt

近10多年,在退休前,每個周未把時間服務社區,他曾擔任至孝篤親主席、波士頓華埠退伍軍人會會長、中華公所財政、波城安良工商會財政、華埠議會議員、華埠青年會董事局董事等。陳文浩祖父陳鉽宗,1930年與陳毓璇元老父親共做生意,並經營華珍酒樓(龍鳳前身),1977年出任篤親主席,文浩父親陳樹槐80年代亦當選篤親主席。

alt

懷念: 陳文浩這是他最後一次出席及主持會議

(2021年6月6日刊出)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 6月6日 D-Day 登陸,標誌著「成功的邁進」,一埸疫情令中國城的活動,像興高采烈BBQ的爐火般息了,再見好像隔了很久……

選在6月6日,為波士頓328華裔退伍軍人會舉辦新一屆就職儀式,陳文浩微笑宣佈擺脫病魔,作了最後「一次化療」醫生証實「復康之路」得由他自己掌舵,為他高興,場內掌聲響起。

陳文浩的賢內助余寶愛,為他打點一切,並且主唱美國國歌,中華公所禮堂揚起了亮麗的歌聲。

(*歌詞中文翻譯)啊,在黎明的曙光中,你看見嗎?為何我們驕傲地,在晨光中歡呼?經過艱險的戰鬥,那繁星與橫條之旗,在那遠方的壁壘上,雄壯地展開。

alt

作為美國軍人的愛國情懷,是值得敬佩的,陳文浩連任華裔退伍軍人會會長,副會長Edward Woodruff、第二副會長馮武成、官長周暢、司庫李錦堂、軍士長Jones Wing、紀律Amy AU;執行委員會:Warren Yee、Genie Boland、Gock Wong、Matthew Seto。

陳文浩感謝 CCBA 鄭慧民主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辦公室和舉行會議的地方,大流行期間,中華公所CCBA向當地醫院、診所和其他社區組織捐贈了價值超過56,000美元的口罩、手套和防護服。

alt

alt

(圖上)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虙」處長孫儉元與華僑文教服務處主任潘昭榮,出席了這個就職儀式,回望近代歷史,在戰爭勝利中,美國和中華民國曾為保護世界和平政策,同站一線,孫處長的父母亦是愛國軍人,他頒發了表揚狀給華裔退伍軍人會會長陳文浩,右為潘主任。(圖下)他們是國家永遠的英雄。

去年,因為 CCBA 關閉,無法舉行例會,大家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進行,令會務正常運作,他感謝Warren帶領成員,在陣亡將士紀念日之前插上旗幟在英雄廣場、感謝Matt關注退伍軍人紀念活動、感謝 Kin 捐贈了一年多的辦公室租金、感謝 Peter 捐贈了郵箱和咖啡杯,也感謝所有支持他的會員。

陳文浩說:「眾所周知,由於會員人數過多,大多數美國退伍軍人協會都不再接受新會員了,兩年前,我們有 100 多名成員,今天我們的數量少於這個數字,我們的目標是招募新成員,我們正在積極尋找。此外,6月6日在這裡紀念一些離開了的同僚,並紀念在 2020 年 COVID-19 期間去世的成員,他們為我們的國家付出了時間和承諾,由於大流行,我們無法給他們每個人適當的送行。」


 
「至德三德」預賀吳弭衝線活動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在沃倫競選期間,吳弭與不同的選民組織接觸……為此學會了如何講述自己的故事,29號,僑社出席的人群中有大家熟識的「余風采堂」總長余文博伉儷、中華公所行政主任朱蘇珊、中華英文秘書阮鴻燦、董事陳家驊、鴻運梅少華、East Boston Savings Bank Irene Ruan、養生舞協會會長周美桃、馬偉輝老師、藝聯主席湯偉雄、台山聯誼會會長鄺元傑等

alt

(圖)「至德三德」主席曹品慈、吳弭、元老周麗桃、主席周樹昂、吳皓致送競選籌款支票。(鄒國綸攝)

alt

「至德三德」預賀吳弭衝線活動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 徐佩蒂)由吳、周、蔡、翁、曹五姓組成的「至德三德」公所,在今年11月,波士頓市長選舉中很可能會由其會員吳弭 (Michelle Wu)當選市長。

9月14號是初選,根據尚未公開之競選團隊內部備忘錄顯示,吳弭支持率27%為領跑者,波士頓代理市長Kim Janey和市議員AnnissaEssaibi George得15%並列第二位、Andrea Campbell得10%、前市經濟發展局局長John Barros得5%的支持率。

alt

(圖)華商會會長蔡倩婷、中華中文秘書馮武成、洪門主席余麗媖、華商會中文書記翁偉健、至孝篤親中文書記陳秀珍、全美溯源堂永遠顧雷國輝等。(鄒國綸攝)

8月29號下午3時,「至德三德」元老周麗桃為吳弭在中國城喜臨門酒樓,準備了一個「預賀衝線活動」,祝她在9月14號成功出線,吳弭已經在波士頓政治圈創下了一次先河,曾於2016年至2018年間擔任麻省波士頓市議會議長,也是該議會首位亞裔成員,2020年9月,她宣佈參選2021年波士頓市長選舉。

周麗桃向「至德三德」西岸總會為吳弭籌得5,000元以作支持、29號出席支持吳弭的社區人士有100多人,捐款支持波士頓地區相信亦會與西岸看齊,吳弭政綱:競選策略「以群衆的力量為波士頓帶來新的領導」早在2020年,吳弭已公佈了在波士頓推廣綠色新政的計劃,希望通過此計劃,為波士頓市民提供更低廉及可持續利用的房屋,扶助小企業在疫情中再站起來、提升都市中產階級化、讓大眾推廣,綠色新政,2040年社會實現碳中和為目標。

alt

(圖)黃氏議長黃國麟伉儷、安良會長伍輝民伉儷等。(鄒國綸攝)

她在推特上以英語、西班牙語和中文發表宣言,她承諾如果當選的話,將考慮由市政府建立及提供高質的寬帶網絡,她也表示將建議市政府牽頭建立公營的學前幼兒園,為所有5歲以下的兒童提供均等的學前教育機會。

對波士頓交通問題的態度,在2019年夏天,因爲不滿麻薩諸塞灣交通局提高輕軌、公共汽車及隧道等公共運輸服務的收費,吳弭帶領了抗議活動 ,吳弭在她的宣傳片中,形容自己是「一位母親、「移民的女兒」,想要把波士頓建設成每個人的城市,吳弭時說,她的父母移民來美,沒有錢,沒有人脈,不會說英語,她母親之後還出現精神問題,吳弭體驗到渴望求幫助的苦日子……

alt

(圖)因為前市長Martin Walsh被拜登任命為美國勞公部長,或許成就了吳弭。

吳弭的故事:吳弭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南區,父母早年從台灣移民到美國,2003年,她從巴靈頓高中畢業,並獲得了美國總統獎學金到哈佛大學修讀,在2007年取得學士學位,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吳弭加入波士頓諮詢公司並成爲諮詢顧問,但其後因爲其母得病,她不得已辭去工作並搬回芝加哥去照顧其母與年幼的兄弟姐妹,同時,爲了幫補家計她在當地開了茶館 ,2009年,她回到哈佛法學院修讀法學博士學位,2012年獲得同校法律博士學位。

吳弭從政的起步:2010年,吳弭開始在波士頓市政廳的財務及管理局工作,時任市長為(Thomas Menino)萬寧路,其後她在萬寧路的幕僚長Mitch Weiss安排下,轉到法律服務中心工作,在此期間,她利用以前開茶館的經驗,為波士頓的餐飲業界制定了首部開業指南,以協助當地餐飲業界發展。

alt

(圖)左起:黃瑞瑜周麗桃,吳弭及甄碧鳳。(鄒國綸攝)

同時她亦積極在波士頓社區推進餐飲車計劃,最後成功在市政廳廣場導入了3輛餐飲車 ,2011年,她開始在波士頓醫療中心,為低收入的患者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2012年,吳弭在哈佛法學院時的導師-伊莉莎白·沃倫宣佈競選麻省參議員,而她也成爲沃倫的競選團成員,在沃倫競選期間,吳弭與不同的選民組織接觸,包括有色人種、LGBTQ團體、退伍軍人、女性主義團體等等。其後沃倫成功擊敗挑戰爭取連任的共和黨代表史考特·布朗,成爲了麻薩諸塞州的首位女性聯邦參議員。期間她完成了法學院的學業,努力獲得律師資格,並準備結婚。

alt

(圖)她的後盾丈夫和孩子「風雨同路亅。

alt

(圖)她的支持者協力同心。(徐佩蒂攝)


 
150年排屋保護區之「歡迎回家」
作者是 Alan K Chow   

唐人街社區土地信託基金呼籲設立排屋保護區,以糾正該市分區歷史上的不公平現象,並呼籲建立一個歷史保護區,類似於高地公園正在進行的努力,移民歷史小徑將於今年啟動,作為一個公共藝術項目,講述 1800 年代以來移民、工人階級家庭的故事。(*圖:前進會行政主任陳玉珍、唐人街 CLT 總裁李素影、執行董事駱理德、市長 Kim Janey、Aaron Michlewitz、Ed Flynn等。)

alt

150年排屋保護區之「歡迎回家」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 市長 (Kim Janey) 金珍妮及其他官員,16號在唐人街舉行的「歡迎回家」活動中,加入了「Chinatown Community Land Trust」CLT唐人街社區土地信託基金和成功的首次購房者。

由於大流行加劇了住房不穩定和種族不平等,唐人街「Chinatown Community Land Trust」CLT 首次迎來了低收入購房者,他們以 99 年的社區土地信託土地租約購買了,該市首個永久負擔得起的公寓單位,面對經濟和流離失所危機,財產迅速易手,社區土地信託基金保護社區的土地免受投機市場的起伏,為穩定工人階級社區和歷史悠久的有色人種,社區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模式。

alt

執行董事駱理德 (Lydia Lowe) 表示:「通過社區擁有的 99 年可更新土地租賃,這些單位即使易手,也將保持負擔得起,這種模式為個人家庭提供了一些擁有財富的機會,並在高檔化的情況下為子孫後代提供社區穩定。」

唐人街 CLT 總裁李素影 (Suzanne Lee) 指出,近年來,該社區的許多 19 世紀聯排房屋,已被投機性投資者清空,以進行短期高估價式的租賃,CLD組織的目標是讓它們成為工薪階層的家庭。

市議員莉迪亞·愛德華茲 (Lydia Edwards) 向大家介紹信託領導人,以協商購買方面發揮了作用,她說:「我從沒想過會看到投資者決定回售給社區的情況!」

alt

Lowe 強調,社區組織是收回排屋的關鍵,他感謝「多年來簽署請願書、遊行、參加分區聽證會和舉行新聞發布會的數百名社區成員,因為你們為這次房產收購創造了條件。」

珍妮市長指出,她覺得自己與唐人街的鬥爭有個人聯繫,因為她童年 (80年代)的部分時間是在南端的排屋度過的,她感謝社區成員的工作,並承諾繼續與社區合作,以增加社區穩定政策和經濟適用房機會,馬薩諸塞州代表Aaron Michlewitz、市議員 Ed Flynn 和 Lydia Edwards 也出席了會議。

排屋保護是唐人街如何利用歷史和文化保護作為反流離失所策略的一部分,除了收回個人財產外,社區成員還組織在分區代碼中呼籲設立排屋保護區,這是一個分區類別,存在於南端等街區但不在唐人街已有 150年。

alt

alt

中國路牌:啟動

請於 2021 年 8 月 19 日(星期四)下午 12:00-1:00 在唐人街門口與波士頓交通部 (BTD) 市長 Kim Janey、議員 Ed Flynn、亞裔美國人公民協會 (AACA) 和其他市政府部門會合。將在中午 12:00 正式啟動 AACA 的Bayara Buddy Guards Initiative,然後在下午 12:30 揭開四個中國路牌:泰勒街、海灘街、哈里森大街和尼蘭街。

 
籌辦雙十:懷緬國父民主先驅精神
作者是 Alan K Chow   

alt

孫中山是中國政治家,以革命推行民主與政治經濟等現代制度的先驅,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中華民國政府尊其為「國父」,孫先生逝世後,多人致贈哀悼孫先生輓聯 ,于右任:「綜四十年胼手胝足之工,直是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歷程中揖讓征誅,舉同塵土;流九萬里志士勞民之淚,始知其來也有因,其生也有自,瞑目後精神肝膽,猶照人寰。」

籌辦雙十:懷緬國父民主先驅精神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回望:中華民國100年國慶(2011年)是紀念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的慶祝活動,那年是馬英九出任中華民國總統,總統並以「百年奮鬥‧民主臺灣」為題發表談話。

alt

其中提及……一百年前的今天,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發動震驚世界的武昌起義,一舉推翻滿清政府與千年帝制,創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今天不僅臺灣,世界各地的華人,包括中國大陸,都在紀念辛亥雙十。

辛亥雙十是海峽兩岸共同的記憶與資產,紀念辛亥雙十,也不能割裂歷史,而必須呈現歷史原貌,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同時,也自中華民國100年,在紐英崙停辦了多年的「雙十遊行」也在「紐英崙中華總會」會長陳毓禮先生在華人社區發動,並在全僑數十個團體支持下「崔護重來」,活動多至1,000人以上;帶領過紐英崙僑民從中國城行至波士頓政府大樓廣場升旗的處長便有:楊國棟、洪慧珠、賴銘祺、徐佑典。

alt

前望:新任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孫儉元及僑教主任潘昭榮,因疫情而在2020年沒法帶領大家遊行,而2021年社區對「籌辦110年雙十」在期待中、亦不失為大量群眾聚集的活動存有憂患意識,國民黨張韻蘭、王競芳、安良會長暨伍胥山主席伍輝民、中華總會代表暨洪門主席余麗媖、港澳之友社正副主席謝中之、關美玲、榮光會袁建業、薛劍童、石家孝等均發表了意見,全美亞裔婦女會會長黎雯、電影學會吳淑瑋及蔡函庭會長、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康雅雰、僑領游勝雄、李氏李奇舜、阮氏公所主席阮鴻燦等均支持大會決定。

alt

今年活動節目表+ 9月21號的110年國慶暨中秋節美食展,是在孫處長及潘主任鼓勵前僑務委員梅錫銳主辦,梅錫銳兩屆6年任滿,交棒郭競儒,梅委員說:「6年時間,用心為僑社出一份力,也因此和效區朋友建立交情,以前我不認識的人,在僑委會指示之下,解決了許多問題,郭競儒女士,在以前安良年代,臺灣海外廚藝教學活動時,她都參加接待教師等工作,她在電子及地產投資分面都有很好的成績,接任我的崗位後,我可全職做回我的餐飲業,中國城的龍鳳,12月全新裝修啟業,可以為以前的朋友及支持者,做你們指定喜歡的佳肴美菜。

alt

龍鳳聘請了「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林志遠,在今次臺灣美食活動中,他把地道臺灣食品「華麗轉身」成為宴會席。(圖右一:林志遠)*美食展由紐英英崙華僑協會主席梅錫銳主辦。

郭委員說,來美4O多年,榮幸第一次參加國慶籌備會議,蔣宗壬是老僑早認識的朋友,華經會董事長,他說在臺灣朋友圈郭委員是老朋友,到中國城她是新朋友,相信大家會在認識她後,不難和她成為「好朋友」。

110年「籌辦雙十」8月15號在「紐英崙中華公所」舉行,大會主辦單位「紐英崙中華總會」代表余麗媖、大會主持僑務委員蔣宗壬、梅錫銳;特別嘉賓: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孫儉元及僑教主任潘昭榮。

紐英崙至孝篤親陳台榮、溯源公所雷國輝、朱沛國堂朱健威、婦女新運會張青梅等均用心聆聽回報。33人代表出席,預祝一切圓滿成功、國運昌隆。

alt

(圖)新竹鹿寮坑鄒洪將軍故居。

辛亥元老

(News Chinatown大小姐手記文:徐佩蒂)我爺爺是1911年代攪革命的徐建侯,和辛亥革命名人于右任是知交,兩岸為辛亥革命『徵文比賽』進行得如火如荼;台灣有關機構在島內就『辛亥革命名人』徵集民意,于右任得票最多。我父母親當年在上海結婚証婚人便是于右任。

論愛不愛國,沒有人像我那樣和中華民國「深交亅,除了我祖父是攬革命的,所以我堂兄的名字是武昌,我丈夫的爸爸鄒洪,台灣新竹縣芎林鄉鹿寮坑(華龍村)客家人,中華民國將領,因抗日戰功彪炳,被譽為「常勝將軍」,生前受中華民國政府頒發四等雲麾勳章及寶鼎勳章,死後追封為陸軍上將,為第一位台籍上將。

alt

(圖)第一位台籍上將鄒洪,一個「紀念碑」幾度搬遷,原因何在?

鄒洪生於台灣日治時期明治30年(1897年),祖籍廣東省五華縣華陽鎮,高祖父於道光年間遷居至台灣新竹地區,遷台迄鄒洪已屆五代,其長兄鄒薌谿長於鄒洪九歲,清末留學東瀛大阪工業專門學校,乘回台灣省觀之便,一併將鄒洪帶到日本求學,1909年後隨長兄鄒薌谿潛赴上海,而後鄒洪考入江蘇省第五中學讀書,並在1919年考入保定軍官學校第八期砲兵科肄業,與陳誠、羅卓英成為同學。

1945年1月任命為粵桂邊區總指揮,1945年4月16日以勞瘁致疾,葬於粵北陽山縣城郊,1954年3月蔣介石於新竹公園飭建「鄒洪上將紀念碑」,親頒「忠勇聿昭」輓辭,由考試院副院長賈景德先生題詞,羅卓英上將撰述生平。

但前人已逝,前事不計,鄒洪兒子,即我丈夫鄒國綸一直不提家事,至1999年,當年李登輝任總統,我代表海外華文報章往臺,王金平和我閒談間,提到了鄒洪,我去了新竹公園「鄒洪上將紀念碑」拜祭。100多年後,歷史翻開了新頁「振興中華的宗旨」,該是海峽兩岸「仁人志士」的共同認知,重溫辛亥革命歷史,在加強歷史認同感,我們這一代又能做得了些什麼?


 
« 最先前一個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個最後 »

第 12 頁, 共 227 頁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