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僑社新聞
僑社新聞

華埠牌樓區興建中學
作者是 Alan K Chow   

華埠牌樓區興建中學

應要考慮安全、健康和華埠圖書館一系列問題

(駱理德撰寫、華人前進會 )

由華埠東面沿著丐臣街走,在高速公路口有一塊屬於麻州收費公路局的二十畝空置土地,被列為華埠牌樓特別研究區,作日後發展用途。

十年前,波士頓重建局已開始談論這二十畝土地為南灣計劃,於1990年華埠社區計劃裡正式命名為華埠牌樓,對華埠經濟發展和擴張版圖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兩年前,波士頓重建局召集華埠和皮革區的社區成員一起更新發展華埠牌樓區的願景,從此之後音信全無。

意想不到的計劃

去年底,突然爆出驚人消息,位於尼倫街和柯本尼街角落,靠近寶塔公園,即黃述沾紀念球場的25地段,昆士高中和波士頓藝術學校計劃在這興建全新的校舍, 麻州學校建築局已同意興建學校計劃,本月波士頓市已通過撥款430萬策劃學校藍圖,建築費需2億6千100萬,其中80%是由州政府支付,但最終款項和計劃要到今年夏天或年底才落實。

兩間中學在選址方面也花了不少時間,地點要靠近華埠,因昆士中學要與昆士小學接龍,而波士頓藝術學校要鄰近歌劇院區。

很多社區成員都感到失望,因為這計劃一直在背後進行,遠離華埠牌樓區原本的社區規劃發展;兩間學校的代表舉辦了一系列的社區會議,向公眾發布他們的計劃。

安全第一

將座落於25地段的新學校,可容納1000名學生,左右兩旁是高速公路主要出口,家長和社區成員注意到尼倫街這部分的交通十分繁忙,行人過馬路也險象環生。

「送孩子上學,家長最重視是安全。」 昆士小學家長代表鄺寶蓮說,社區居民最擔心是行人安全,建議項目組人員在設計藍圖時,加建一條行人天橋在高速公路出口上,才能確保學生安全。

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

最近塔芙公共衛生部門、尚莫維爾 (Somerville) 交通平等夥伴、華人前進會、華埠居民會和波士頓公共房屋委員會進行了一項250萬的研究,指出高速公路空氣污染和心髒差有很密切的聯繫,研究集中鄰近高速公路的社區,例如:尚莫維爾(Somerville)、南波士頓、多徹斯特和華埠,主要研究者之一鄧保基教授訪問了靠近高速公路的住客和工作者,超過100名年青人和學校教職員都很憂慮健康問題。

「5地段正在高速公路和隧道出口旁,是空氣污染的重災區,」鄧教授說:「我們都知道居住或上學地點靠近交通繁忙的街道,對孩子和成人的健康都有影響。」

因為這個原因,洛杉磯統一校區已採用了防止任何新建學校鄰近高速公路的政策,要求現時鄰近高速公路的學校安裝高效能的過濾器,減少空氣污染。

新的機遇有些社區活躍者認為25地段同時興建學校和圖書館,受惠於華埠、市中心和皮革區,華埠文化中心委員會(前身為華埠圖書館之友或華埠龍騰閱覽室)覺得整體設計和財政計劃是很重要,應及早考慮。

原本位於現時大同村的華埠圖書館,當年因興建高速公路而遭清拆,從此消失了60多年;「這是一個好機會讓失散了60多年的圖書館重投華埠懷抱。」 華埠文化中心委員會成員梁嘉慶說。

學校和社區圖書館的概念顯露出來之前,波士頓藝術學校早已勘查過華埠12地段,而最近新蓋好的Jeremiah Burke 學校內附公共圖書館,就是一個好榜樣。

其他人也看到新學校會為華埠社區帶回雙語課程,受惠於新移民學生,進一步改善學校和新移民家庭的溝通和聯繫。

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梅月嫦說如果安全和健康問題得以解決,新學校計劃會為華埠社區奪回華埠牌樓區。

「大樓靠近高速公路,健康問題是最大隱憂」梅月嫦說:「大量的空氣污染會對學生和教職員有不良影響,行人和交通也引致安全問題,我喜歡學校和圖書館集於25地段的概念,同時也將社區的地段帶回華埠社區,我希望項目組人員能解決這些問題。」


 
舌尖上的外交 飯局中的爭鬥
作者是 Alan K Chow   

2014年北美地區臺灣傳統週演出

今年由僑務委員會、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教育部體育署、交通部觀光局等國內相關部會共同組派國內藝文團體「打狗亂歌團」及「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文化藝術訪問團」支援「2014年北美地區臺灣傳統週」活動,其中「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文化藝術訪問團」於4月30日起巡迴美、加10大城市,為推廣臺灣多元文化貢獻心力,以具臺灣特色之舞蹈表演,讓世界看見臺灣文化的活力與朝氣。

此次「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文化藝術訪問團」特以「印象臺灣」為訪演主題,呈現包括臺灣客家及原住民特色之多元文化,並融合臺灣傳統及當代元素,呈現美麗臺灣印象,展現中華傳統藝術與臺灣新生力量兼容並蓄的文化內涵;訪團預定5月7日到達波士頓,5月8日下午1點 在St. John's Preparatory School (Danvers) 學校表演。


(圖) 博物館建成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展廳六千餘平方米,內設五四新文化史料陳列館、嘉興百年風雲人物展示館、千家楹聯展示館、華夏查氏文史資料陳列館、南湖畫院及巡回書畫展覽館六大板塊,該館作為一個民眾教育、文化娛樂的活動基地,是一個學術研究、信息交流的平臺,將常年向公眾免費開放。

中國紅二代、紅三代參觀五四文化博物館

(中國新聞網) 毛澤東女兒李訥、毛澤東女婿王景清、周恩來侄女周秉德、李大釗孫女李小玲、陳獨秀孫女陳長璞……在5月4日五四青年節這一天,中國紅二代、紅三代代表聚首浙江嘉興,前往參觀嘉興五四文化博物館。

九十五年前的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青年學生發揮了先鋒作用,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促進了民族危機、風雲動蕩之際的中國人民的覺醒。

多年後的今天,嘉興五四文化博物館開館,當天,不少紅二代、紅三代代表聚集于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嘉興,並前往參觀該博物館。

開館儀式上,周恩來侄女周秉德說,五四運動對二十世紀的中國政治、文化、文化乃至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且這種科學民主的精神會永遠流傳,她認為,嘉興五四文化博物館的開館是一項惠民之舉,將會給更多年輕人正面的、生動的教育和啟發,使他們肩負起建設祖國的偉大使命。

舌尖上的外交 飯局中的爭鬥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正風靡中國,其實,各國元首們都很注意「舌尖上的外交」,如何宴請外國政要是一門學問,怎樣才能讓雙方通過美食交流就許多問題達成一致,一直考驗著各國外交機構。

2010年6月,時任俄總統的梅德韋傑夫訪美,奧巴馬與梅德韋傑夫在白宮會晤後已近午飯時間,兩人竟一改總統做派,跑到一個狹小的街邊漢堡店啃起漢堡;奧巴馬點了夾有幹酪、洋蔥、生菜、西紅柿和碎牛肉的漢堡;梅德韋傑夫點了夾有切達幹酪、洋蔥、墨西哥胡椒和蘑菇的漢堡,奧巴馬喝冰茶,梅德韋傑夫喝可樂,兩人甚至密友一般共享一份炸薯條。

脫去西裝、身著白衣襯衫,奧巴馬與梅德韋傑夫邊吃邊聊大快朵頤,看起來真是不亦樂乎,媒體評論稱,「漢堡外交」含義頗深,奧巴馬在緊密行程中安 排一頓休閒午餐,意在顯示美俄關係回暖,一晃近四年,如今隨著普京的重回克裏姆林宮,俄美關係又重新趨緊,短時間內,此景或許難得一見。

大揭秘:廚師是外交官

在吃的法則裏,家的味道重于一切,舌尖上的外交,同樣重視這一點,以美國國宴為例,美國人也沒把自己的美食外交束縛在高檔西餐上,他們懷著對客人的理解,不斷地嘗試尋求轉化的靈感。

2012年3月,英國首相卡梅倫訪美,美國務院邀請出生于英國的名廚布盧姆菲爾德,以慢煮三文魚、香草煮扁豆等家鄉菜宴請貴客。

曾任白宮社交秘書的馬歇爾說,這個新的外交烹飪計劃既可展現美國的料理和創意,也可讓賓客理解美國,而菜式融合了貴賓的國家文化,可以展現尊重及誠意”。

相比首腦間的私人宴請,幾百年來各國國宴依然是舌尖外交的主要舞臺,這樣的宴會不僅是一頓飯局,還是國家的臉面;宴會流程體現的不僅是主人的禮儀,還是對客人身份的認可。

國宴是重要外交活動,這已成為各國的共識,在美國,國宴通常由國務院負責禮賓的官員向第一夫人提交清單,總統夫人在廚師長的幫助下選定菜單,在最終獲得通過之前還要試菜。

盡管歷史學家都忽視了廚師在國際關係中的影響力,但這的確是一個關鍵因素,曾任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私人廚師的加裏‧魯濱孫指出,從各個角度說,國宴廚師都是外交官。

大花費:一餐幾十萬美元

就像國家元首廚師俱樂部創始人吉勒‧布拉加爾所說:政治將人們分開,一桌好飯又將他們聚在一起,為了能給政府政務增加助力,白宮國宴歷來費盡心思,這一點從其國宴花費可見一斑。

2009年11月24日為印度總理辛格舉行國宴:572187.36美元;2010年5月19日為時任墨西哥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龍舉行國宴:563479.92美元;2011年6月7日為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國宴:215883.36美元;2011年10月13日為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舉行國宴:203053.34美元。

從上述數字可以看出,美國國宴花費不菲,動輒需數十萬美元,今年2月,奧巴馬歡迎法國總統奧朗德的「雙奧宴」花費也超過了50萬美元。

這些費用是否都花在菜品上呢?其實不然,曾經擔任白宮廚師長11年、準備過35次國宴的沃爾特‧沙伊布說,國宴花卉的支出通常比菜肴的費用還高;據沙伊布的經驗,國宴菜肴並不奢華,通常支出在每人50美元~100美元左右。換言之,宴會的功夫全在菜肴之外。

大學問:便宜美食也發光

一頓美國國宴可能要花掉四五十萬美元,但並非所有的美食外交武器,都一定是昂貴食材,像韓國人,經常喜歡用傳統卻廉價的泡菜招待外交貴賓,因其口味獨特,韓國的泡菜外交往往能發揮出人意料的作用。

泡菜被稱為韓國第一菜,韓國人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它;2010年,時任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訪問韓國,並與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會談,當兩位國家重量級人物為推動東亞地區和平進程舉行會晤時,韓國第一 夫人金潤玉與日本第一夫人鳩山幸也沒有閒著,鳩山幸在金潤玉的陪同下參觀韓國飲食博物館,還借機向金潤玉學做韓國傳統泡菜,在韓國傳統飲食研究所裏,兩人 一起制作泡菜。

當韓國第一夫人金潤玉喂日本第一夫人鳩山幸吃泡菜的照片傳遍世界各大媒體時,大家都意識到,一度因歷史和領土爭端而陷入低谷的日韓關係又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泡菜外交同樣也起到了推廣韓國飲食文化的作用,早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歐美國家運動員第一次嘗試酸辣鮮脆的韓國泡菜便被其吸引,這是泡菜第一次走向世界。

大尷尬:總統吐了首相一身

舌尖上的外交,吃的不僅是美食,還有各種繁文縟節,2003年,美國的小布什總統訪英就因為不熟悉美食外交中的規矩,屢屢鬧出尷尬,當看到女王起身敬酒完畢後,布什舉起了酒杯準備回敬,可女王陛下並沒搭理他,而是靜靜地等著美國國歌奏響,聽到自己國家的國歌響起,布什放下了舉起的酒杯,把手放在胸前肅穆聆聽,國歌奏畢,布什與女王碰了杯,然後轉身準備與安妮公主碰杯,卻發現公主此刻已經兀自吸吮起了她杯中的美酒。

原來,在這種場合,東道國元首最初向客國元首敬酒表示客國國歌即將奏響,此刻,客國元首應肅立不動,而不是像他那樣匆忙舉杯回敬,反之亦然,可惜這位牛仔總統完全不懂這些禮節。

“舌尖外交”中的美食殺手锏

要統計各國國宴菜品數量,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國宴的廚房裏,藏匿著什麼樣的秘密?各國接待外賓時,有哪些美食殺手锏?

阿拉伯國家:烤全羊

阿拉伯國宴最受歡迎的一道菜是烤全羊,據說這道菜最早由生活在阿拉伯半島的貝都因人發明,烤熟的全羊放在桌上,由客人持刀割肉蘸調味醬食用。

馬裏:烤駱駝

烤駱駝則是非洲國家馬裏的國菜,該國領導人經常在國宴上用這道菜招待賓客,駱駝的內臟被掏空,腹中是一只烤全羊,全羊腹中是烤雞,烤雞腹中是烤鵪鶉,而鵪鶉腹中居然還有一枚雞蛋,不僅味道妙不可言,其選材和烹制更是別具一格。

墨西哥:玉米宴+仙人掌

玉米是墨西哥人的主食,所以該國國宴包括玉米粉薄餅和煎玉米卷等特色美食,由于墨西哥人有食用仙人掌的悠久歷史,所以國宴上會出現極具特色的仙人掌大菜,以仙人掌科植物為原料釀造的龍舌蘭酒,則被稱為墨西哥的國酒。

法國:蝸牛鵝肝配紅酒

說到西餐,法式大餐最負盛名,與中國清朝康熙皇帝處于同一時代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更是近代國宴風格的奠定人,作為法國傳世名菜,焗蝸牛、鵝肝醬、松露和牛排等都是頻頻在國宴亮相的佳肴,聞名遐邇的法國紅酒,更是不可或缺的佐餐佳釀。

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很注重以特色菜肴招待賓客,魚子醬、海鮮飯、生魚片……獨具特色的美味成為各國國宴的招牌菜,這些知名的國菜,已經成為某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向世界展示著一個國家的文化。(來源: 廣州日報)

 
昆士市長Koch 親訪 The China
作者是 Alan K Chow   

昆士市長 Thomas P. Koch為醒獅點睛。(攝:徐佩蒂)


右一、二 Judy和她的夫婿、市長 Koch、陳如光等主持剪綵儀式。(攝:徐佩蒂)

昆士市長Koch 親訪 The China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2013年12月2號正式營業的The China,這個「中西合壁」另類的經營手法,短短幾個月吸引了大批「中、外」人仕聚駐;白天長長的吧檯上坐上了「洋朋友」,呀!酒杯旁是中式點心,也可以這樣說:「The China」金華,教會了一向少走入中國餐館的一群,從一隻蝦餃開始,非常有興趣要品嚐及了解更多中式點心與菜譜。

「The China Restaurant & Sports Bar」在昆士一下子開名了,開業之初的營業時間是從早上9點到晚上11點,在客人努力要求,東主亦一再申請下,The China早已獲得其營業時間廷長至凌晨一點,駐足在681號Hancock 街,那一座烏黑色雲石外牆、頂上紅底白字黑龍的招牌蓬,遙遠便見,風和日麗天,落地茶色玻璃窗一頁又一頁地打開,笑聲、美酒、佳肴……流散四方,親切服務更令人流連忘返。

身為昆士市長 Thomas P. Koch 在2014年4月28號,親臨 The China,他更自備了一條有花球的紅絲帶和持大剪刀;而東主 Judy Chan 也特別準備了兩頭新獅,並在師傅開光後恭請 Koch 市長為兩獅點睛,「港青散打門」精英除了為「The China Restaurant & Sports Bar」舞獅外,28號同一街上的日本壽司店「北海道」也舉行其試業運作;政務繁忙的市長,也在Judy和其父親陳如光陪同下參觀了此店;Judy的父親陳如光有計劃把這一條街發展成為「食街」,我們便得等待「美食街」的誕生,並成為Hancock 的地標。


大剪刀一剪,皆大歡喜,生意興隆。(攝:徐佩蒂)


市長參觀另一日本壽司店「北海道」。(攝:徐佩蒂)

 
保障孩子健康關注Tufts 5月哮喘宣傳活動
作者是 Alan K Chow   

保障孩子健康關注Tufts 5月哮喘宣傳活動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5月哮喘宣傳月 (Asthma Awareness Month ) 認識哮喘的預防和管理計劃 (the Asthma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Initiative ) 簡稱 (APMI);這項「社區健康促進計劃部門」是 (Tufts Medical Center)塔夫茨醫學中心的一項舉措,正在組織幾個認識

哮喘的健康博覽會,以提供社區教育、提高認智護理人員家訪的重要、教育和臨床方案,該展覽是免費開放給公眾,更鼓勵孩子們和他們的家人參加,以了解更多。

第一次哮喘健康活動將於5月13日,下午3至5時, APMI 將提供兒童對於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小組教導有關哮喘控制和管理活動;第二次的哮喘健康博覽會將在5月17日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Dr. John Leung 梁志仁博士,塔夫茨醫學中心食物過敏中心主任和腸胃病醫生,將提供塵蟎的篩選,這是與哮喘的問題,並會很樂意回答任何其他哮喘/過敏相關的問題。

兩項哮喘健康博覽會將在Floating Hospital for Children at Tufts Medical Center塔夫茨醫學中心的流動兒童醫院在廣場層面,波士頓華埠華盛頓街800對面;有關健康博覽會的更多信息,請聯繫617-636-1339。

*哮喘的預防和管理計劃 (APMI) 由塔夫茨醫學中心成立,以減少亞裔社區的健康差距,昆士小學和昆士中學病患學生參加了臨床服務計劃,該倡議旨在提高適齡兒童哮喘患者的功能恢復和減少急性護理服務與哮喘有關的問題;APMI 提供社區教育計劃和家訪計劃,以評估在家庭環境誘發因素,可能會加劇孩子的哮喘。

美國擬禁止向青少年出售電子香煙

(新華網華盛頓電)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表示,將對以電池驅動的煙類替代産品進行監管,包括禁止向青少年出售電子香煙等,這是美國為實現無煙一代目標而採取的最新措施。

根據美藥管局公佈的一項提案,今後生産商推廣、銷售電子香煙前需先獲得美藥管局批准,生産商不得聲稱電子香煙比其他煙草産品更安全,不得提供免費試用産品,不得銷售給18歲以下的青少年,禁止自動售貨機銷售電子香煙,除非自動售貨機安裝在禁止青少年進入的場所中。

此外,電子香煙包裝盒上必須印有健康警告,目前的初步要求是,必須寫上「本産品含有源於煙草的尼古丁」和「尼古丁是一種讓人上癮的化學物質」。

美藥管局的這一提案將從即日起接受公衆評議,為期75天,新提案除電子香煙外,還適用於雪茄、煙絲、尼古丁口膠劑等産品;電子煙是一種非燃燒的煙類替代産品,其金屬煙管內含有電池、尼古丁盒以及噴霧器,使用者可吸入蒸發的尼古丁並呼出白色霧氣,並可根據個人喜好産 生特殊口味,美國官方一項調查表明,大約10%的美國中學生曾吸過電子香煙,僅在美國,2013年的電子香煙銷售額就已達到20億美元。

美藥管局说,許多消費者都以為電子香煙是一種安全的煙草産品或比香煙更安全,但該機構從未作出此類聲明,目前也沒有確定性結論的研究,世界衛生組織也曾表示,電子香煙是否有助於戒煙未獲證實,還有研究稱,電子香煙更容易讓青少年對尼古丁上癮,導致他們吸煙;除美國外,義大利、英國和法國等多個國家也加強或計劃加強對電子香煙的監管。

 
何謂ISEE?獨立學校入學考試,以下是廣教學校在增設ISEE後的優秀成績
作者是 Alan K Chow   

何謂ISEE?獨立學校入學考試,以下是廣教學校在增設ISEE後的優秀成績。


 

 
« 最先前一個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下一個最後 »

第 113 頁, 共 227 頁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