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僑社新聞
僑社新聞

臨別依依:萬寧路為主街添繽紛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 一項榮譽的頒証。

臨別依依:萬寧路為主街添繽紛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20年「光陰似箭」,70歲的波士頓萬寧路,在1993年7月以市議員議長身分代理市長,並於1995年成立了第一個以鄰里相互關注的「主街」;20年來在Boston市不斷添增多個社區「主街」。

2013年6月20,臨別在即的萬寧路市長,為波士頓「主街」籌得20萬基金,並在其17屆波士頓主街頒獎典禮宣佈了這件事,以確這個鄰里關係 -「主街」能在20年後仍持續下去。

「波士頓主街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協助振興我們社區中的商戶們,有很多人今晚在這裡,共同慶祝彼此辛勤工作及對鄰里社區中的商戶們的奉献精神」,市長更表示:

「這項特殊的工作,因為我們兑現了對鄰里的關懷」,他很自豪地說,因基金會籌集的資金將協助我們得以繼續支持新的業務和創造就業機。

此外,基金會還宣佈推出其首創的「創新及影響」補助,這些贈款提供高達5,000元的建議,提供新的服務,基金會主席Joel Sklar說:

「波士頓主街基金會很高興能嘉獎10項創新的影響補助,總計近50,000美元的資金;補助金的建議協助ESL培訓小企業。
在頒獎儀式上,鄰里發展總監 Sheila Dillon 等並頒獎給2012年的波士頓「主街」志願者年度及年度的企業者,儀式在歷史悠久的Dorchester斯特蘭德劇院,亦是萬寧路市長於1995年創立的第一個城市,多區的「主街」計劃在整個城市欣欣向榮的伸展,波士頓「主街」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20個居委會模範地自豪發展下去……

 

在2005年,波士頓「主街」基金會,一家501-C3非盈利組織成立,令主街產生了顯着的進步,在業務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店面裝修,整體商業社區美化,到今天為止,波士頓主街基金會巳籌得250萬美元,以維持程序運作,而志願工作者已創造了超過27,000小時的時間;在2012年的「主街」志願者之間,每個區推選出自這個計劃在1995啟動以來,向超過30萬小時的志願者頒發一份獎狀。

70歲的萬寧路,20年前知名度不高、外表普通、不善言詞、踏過20年,他的親民、鐵腕統治,清廉風格,開創連續五任、無人匹敵的政治生涯,他的政治實力的累積,當年他說過:「當我離開時,要看到一個更好的波士頓」;更好的學校系統、社區警察、健康醫療、「他」兌現了承諾;也在全國議題上,為遊民爭取更多資源、倡議槍枝管制、維護同性戀婚姻權益等,也走在前哨站,令我們對他依依不捨。


(圖) 「主街」的志願工作者。

 
「中華藝術協會」令女孩舞出自信地成長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 一張大合照裡,有畢業的,也有新加入的,在一個2小時半的演出中,他們的努力嬴取的掌聲是那樣的「順理成章。」(攝:徐佩蒂)

「中華藝術協會」令女孩舞出自信地成長……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命運」字面上意義是指生命的「經歷」,命指生命,運即經驗歷程;一張兩個女孩各自Show出三份之二的面孔,背境是中國的萬里長城,這張海報要訴說些什麽?

「中華藝術協會」第27屆中華藝術舞蹈節,2013年6月22日,分兩場在波士頓大學 (The Tsai Performance Center)演出;看到臺上女孩在中國「古典舞」獨特的韻律、形體語言中,柔入了華人「以和為貴」的傳統理念,加上配合每一節舞蹈需求,以「身韻」、「身法」、「技巧」三大元素,以跳、翻、轉;以形、勁、神、律諸要素來表達「形神兼備、内外合一、身心並用」的目的。

從「審美」角度 – 「視聽享受」;從「教育」角度 - 「自信增值」;舞蹈動作多用圓線方式流動,一個造型轉換成另一造型中間的連接過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在學習裡,孕育了一項「生命」指引;從自強不息的人生路上,一切以「圓」為合。

第27屆中華藝術舞蹈節,給我的印象如此,卻「抱歉」一年一次的「欣賞」,在「艷麗化妝」與「霓裳舞衣」令她們「快速成長」;透過「一批又一批」孩子們的參與,讓陳玉律「堅守」以舞教育的執著,她說過:「1978年我一家三口移民美國即定居波士頓,絕沒想到能繼續從事與臺灣時一樣教授鋼琴與舞蹈的生涯,舞團由我一人孤軍奮戰14年……」

時光匆匆,協助的導師來來去去,2010年聘請了上海舞蹈學院出身的徐航東老師擔任舞團教師,陳玉律說:「總算暫時安頓」;回顧走過的風風雨雨29年,看到孩子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中華文化為榮,令她欣慰,看到舞蹈團員進入大學,在大學裡參加各類舞蹈社,她希望:「有一天她們回來,為藝術教導下一代團員。」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在致詞中提及中華藝術協會獲邀參加2013年倫敦新年大遊行和三場演出,是肩負重任傳揚中華文化,值得引以為榮;副處長陳銘俊亦為列席貴賓。

「中華藝術協會」招生,5歲開始,欲知更多可上其網站:www.acas-ne.com 查詢。

(圖) 中國舞能說是以中華幾千年來的文化精髓而誕生的,表現的手法主要是「手、眼、身、法」「形、神、勁、律」,「圓、擰、傾、曲」;這些演出者的「定格」明年也許「您」自己去分享……


 
夕陽西下再見黎明;華裔退伍軍人「永遠的英雄」
作者是 Alan K Chow   

夕陽西下再見黎明;華裔退伍軍人「永遠的英雄」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生命中值得「記載的是不滅的情」,軍人為保國而犧牲者,精神長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華人參政的不少,Boston Chinatown Post No:328 (波士頓328華裔退伍軍人會) 在戰後己成立,卻在四年後才正式註冊登記,也因而在6月10號晚在華埠喜臨門大酒樓舉行其64週年慶典及新職員們宣誓就職。

(圖) 一張大合照,他們都有心裡的故事。( Photo by  Al Wing)

(圖) 二戰英雄及曾參與諾曼第之役者。( Photo by  Al Wing)

10號也引證了 ( 波士頓328華裔退伍軍人會 ) 一個歷史性的轉變,30歲不到的司徒文信接捧出任會長,他在接任後首個致詞中說:

「以我的年紀去帶領一個超過64年的組織,好像不吻合,五年前從前線退下,便參加了華裔退伍軍人會,大家都愛惜這個組織,無論天氣再差,分散在麻省不同地方的會員,都不放棄聚會,有的就算搬至拉斯維加斯也要歸隊,只可惜因為年紀老了,連助行器也幫不到的情況下,熟識的面孔一張張的減少了;我的接任,是要召集更多的新血,令這個有悠久歷史的一個會可以發展下去。」

司徒文信亦有感觸,他在回憶過去了的五年,他們開會要借Chinatown Café 又或在地窖把桌子拉在一起,日子是苦的,因為沒有會址;精神是健康的,皆因心中有愛。

司徒文信並沒有承諾他會如何去發展一個老牌組織,但一如他說:「我的接任,是要召集更多的新血,令這個有悠久歷史的一個會可以發展下去」;「人」的力量凝聚,是會變更一個環境,對年輕的司徒文信必須要有信心。

他在致詞的尾聲中有個要求,他說:「在許多的場合中,見到親切熟面孔,如果您是退伍軍人請站立和大家見面……」

掌聲中,看到一位又一位我們認識的朋友,並向他們「無私捨己為人的精神致敬。」

退任會長William Cobharm 感謝各同袍以往參與節目的支持,也感謝榮光聯誼會歷久互相支持的情義。

2013-2014 職員表:第一會長司徒文信;副會長 Amy C. Au;Jr. Vice Commander Warren Yee;牧師:余建聯;財政:余錦芳;副官:周暢;Sgt-at-Arms:陳文浩;委員:司徒卓榮、黃元輝、張德強。

(圖) 司徒文信宣誓接任。(攝:徐佩蒂)


(圖) Commissioner Urena 向 William L. Cobham 頒發表揚狀。(Photo by Al Wing)

(圖) 左三陳文浩室宣誓就職。(攝:徐佩蒂)

(圖) 洪處長應邀與328退伍軍人會合攝。(Photo by Al Wing)


 
紐英崙藝術學會新《家》令人眼前一亮
作者是 Alan K Chow   

(中國城;華人檔案之四) 明續。誰又會「垂涎三尺」大同村管理?

紐英崙藝術學會新《家》令人眼前一亮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半柳」梅宇國以這個與世無爭「清新自然」的筆名,發出電郵邀請於前;接著梅國治又補發了「心中喜悅」的一條短訊:

「我們紐英崙藝術學會已經搬了家,現址在 25 Edinboro Street 二樓,和以前同一條街,靠近排樓些,藝術學會定於六月八號,星期六舉辦一個會員書法繪畫和攝影展覽,下午一時舉行開幕儀式,請各位朋友光臨参觀和指導為盼,(展期由6月8號至6月30號,每日由11am至4pm。」


(圖) 嘉賓們和會長梅宇國 (前排右三) 及部份藝術文化人林卓培、周熙文、黃鏡明、梅國治等合照。(攝:徐佩蒂)

應邀前往,眼前一亮,紐英崙藝術學會新《家》由前舊址的地面一樓,升高了一層,一大片又一大片落地玻璃,令整個華埠中國公園盡入眼簾,明亮動人,「動」人的是戶外流動的景物;「動」人的是戶內藝術家點點心意的結晶。

會長梅宇國站在到賀嘉賓面前,回憶起1997年成立的藝術協會,一再易址,新的會址在美的角度下,花費了一筆裝修設計費,以配合日後連串擴展之用,紐英崙藝術學的宗旨不變,以促進華裔藝術家與愛好者之間的交流,向主流社會宣傳中華文化和華人藝術家;今次有28位藝術文化人共70幅作品展出,新址連串推出的活動計有:古董鑑賞會、名家書畫展、周積寅教授書畫展,朱紹昌填辭班,另書法班七月開班。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陳毓璇、陳毓禮、一直支持該會的董事長趙善藻偕夫人同出席,其中一位稀客是前僑教主任簡許邦,他笑說,因女兒大學畢業,前來參加畢業禮,碰見會長而上來和老朋友見見面,已退休在多倫多居住,更在洪處長用粵語祝賀畢表示,回想起當年洪處長初抵波士頓的粵語和今天的純熟,就算去大埠三藩市及羅省都通人無阻。


(圖) 右起:僑社友好李慧芳、董事長趙善藻、梅伍銀寬、梁小玪及趙善藻夫人等合攝。


(圖) 左起:久違了的簡許邦、處長洪慧珠、僑教主任郭大文。


(圖) 陳毓禮到賀備受歡迎。  ((攝:徐佩蒂)

 
聖母月:敬禮的傳統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 在一個大時代裡,生活的壓力、生存的爭扎;宗教信仰是一份寄托、一份生活的踏實與希望,波士頓華人天主教會在中國城牌樓下集合停下唸「聖母經」,歌頒聖母並效法聖母的德行。(攝:Paul lei)


聖母月:敬禮的傳統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自十三世紀末,教會就把五月獻給聖母,目的是賦予當時有關的世俗慶節,一個基督化的意義;直至十八世紀,耶穌會會士則大力推動聖母月敬禮,其後教宗碧岳十二世於「天主中保」及近代保祿六世於「論五月」的通喻中,也分別肯定這項熱心敬禮的價值。

意義在於:默想聖母身上的事蹟,能堅強信徒在一切事情上信賴天主,在困難中懷有希望,在生活中見証天主的愛,如同聖母在一生中接受天主的聖化和救恩一樣,
效法聖母的德行,並求她為我們轉禱,能指導我們如何信從和依靠基督,活出一個基督徒的生命與見証。

五月是 「聖母月」波士頓華人天主教會,19號在彌撤後「舉行聖母像巡遊」,上午11:30從夏利臣街出發,穿過尼倫街斑馬線,步過「威威餐廳」、「至孝篤親公所」、「永豐銀行」經必珠街在中國牌樓集中停下唸「聖母經」,途人駐足圍觀;

敬禮聖母的原因:

「天主教會一貫對聖母瑪利亞有敬禮的傳統,而聖母在顯現中所發出的基本信息永遠只有一個 – 真心悔改、追隨基督。」

*在這裡news Chinatown用圖片表達神職人員和教徒的誠信。(攝:徐佩蒂)


 
« 最先前一個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下一個最後 »

第 125 頁, 共 227 頁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