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牙尖咀利 僑社新聞
第二屆街區遊樂日倡議:一起穩定唐人街
作者是 Alan K Chow   

廣教學校曾秀芬校長滿日離職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8月的30號在查看電郵之際,中華廣教學校曾秀芬博士的短訊中提到:「在這個夏季的開始,我通知了廣教學校的董事局,我會在所簽訂合約期屆滿日離職,而我在廣教學校有效日期是2016年8月31日」;短訊中,曾博士稱:「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工作,高興的是,在於我們已經成為朋友;2016年9月1日後,我將不再屬於廣教學校旗下僱員,我希望你能有我的個人電子郵件地址,以便我們能保持聯繫。」會的,大家都會記得曾博士和她的丈夫李教授為廣教學校的付出。


(圖上) 右二「華人前進會」陳玉珍帶領讓唐人街住客,認識穩定華埠土地發展的重要性。(圖下) 街區遊樂日華埠爭取在唐人街興建更多的可負擔性房屋。

第二屆街區遊樂日倡議:一起穩定唐人街

(News Chinatown報導)

「第二屆街區遊樂日」取得了非常成功的回響,當天大約有400名居民参加這次的活動;此次活動是由「華人前進會」、「華埠居民會」、「亞美發展協會」、「華埠土地信托」和「大同村聯誼會」一起合辦;舉辦這次活動的目的,是讓唐人街的住客,都可以互相認識和互相支持,並學習和認識在唐人街僅餘的幾塊公共的土地。

唐人街的周圍這幾年多了很多豪華大樓,而這些豪華樓的租金是非常昂貴的,根本是工人階級無法承担的,而可負擔性房屋却越來越少,造成的後果就是大量的「工人階級」都被迫遷出唐人街,或有些人不得不兩個或以上家庭合租才可以負擔這麼昂貴的屋租,公共土地是社區擁有的土地,希望將來社區可以去控制這些土地的發展,一起來穩定唐人街。

唐人街有百幾年的歷史,一直以來是工人階級的聚居地,是新移民的踏脚石,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唐人街,將來都還是工人階級可以負擔居住的地方,這就需要社區人士團結起來穩定我們的華埠;穩定華埠,我們需要更多的可負擔性房屋,好的工作機會,以及有個永久性的圖書館。

除了要保護現有的可負擔性房屋,還有爭取在唐人街興建更多的可負擔性房屋,所以將來這僅餘的數塊公共土地的發展,會對唐人街的未來有重大的影響,他們一定要以我們華埠整體計劃的優先去考慮;2010年華埠整體計劃社區的最大優先,是可負擔家庭房屋,所以將來這些土地的發展一定要遵照華埠整體計劃來發展,居民會的意願要讓政府聽到。

遊樂日的攤位包括:「華人前進會」、「華埠居民會」、「亞美發展協會」、「華埠土地信托」、「華埠圖書館之友」;唐人街大地圖,故事分享等攤位,另還是有很多遊戲項目,包括:接力比賽遊戲,認識你的鄰居,打倒酒店計劃遊戲赢獎品,我愛唐人街明信片拍攝等等。

還有免費的市政府警察派出的雪糕車,以及Noosa Yoghurt 及幸運大抽獎,獎品非常豐富,包括有25元,50元的禮物券以及精美的檯燈,壓軸好戲是吃西瓜比賽,是團體接力比賽,分小孩子和成年組別等。

活動的最後,主辦方提出叫所有的居民可以参加9月14日,晚上6點半,在昆士小學飯堂舉辦的社區會議,到時候會邀請政客來參與,聽取居民對這些公地用途的聲音。

還辦選民登記

 

 
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第39屆年會波士頓舉行,孝篤親公所頒發獎學金
作者是 Alan K Chow   

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第39屆年會波士頓舉行

(News Chinatown鄒國綸報導)

《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宗旨為「時時關心台灣,處處服務同鄉」;活動方向:加強展開對美國政府、學術、經濟、新聞各界之關係,以期建立灣同鄉在美之良好有利地位。

2016年《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第39屆年會,由波士頓分會主辦;紐英崙地區僑務諮詢委員馬滌凡承辦,來自全美24區:紐約、舊金山、休士頓、芝加哥、加州、華府、聖荷西、費城、新澤西、西雅圖、密西根、拉斯維加斯、多倫多、橙縣、洛杉磯、鳳凰城、佛州、達拉斯、亞利桑那、聖路易、波特蘭、奇士美、李察遜、丹佛代表前來參加。

9月24號,應邀前來出席會議貴賓(主講人)計有:前副總統吳敦義、前台北市長郝龍彬、前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前僑務委員長吳英毅、世界華僑協會理事長黃海龍及野台發起人羅智強。

年會議程表:當日由上午8:30分開始至11:30:主講人:前副總統吳敦義、前台北市長郝龍彬、前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12:30至2:00午餐;2:00至4:30主講人:前僑務委員長吳英毅、世界華僑協會理事長黃海龍、野台發起人羅智強演講;現場答問;4:30至5:30中場休息;5:30至6:00寶島之夜社交聯誼;6:30至8:00晚宴;8:00至9:00抽獎;9:00至10:00特別來賓表演(冉肖玲) ;10:00至11:00交際舞會。

創會緣起:1978年,正是美國卡特政府承認中共政權的前夕,也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外交上受到打擊最大的時候,在美同鄉蘇錦鄉(華府);高資敏、楊富媚(維琴尼亞);邱武雄、施維貞、丘宏達(馬利蘭);高應奇(印第安那);曾燕山、許日章、歐信宏(紐約);楊征東、葉泰亨(紐澤西);施顏祥(麻州);鄭隆生(伊利諾);王明來(密西根);洪炳南(賓州);張坤山、吳豐堃、陳正輝(加州);董厚吉、賴清陽(德州);陳博中、曾義良(喬治亞);和溫世頌(密西西比)等熱心人士,發起組織「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揭舉「保障權益、健全地位、創造發展、服務聯誼」為基本宗旨,以應同鄉主客觀之需要;多年來不斷發展組織,期形成全美之網狀機體,發揮群體奮鬥之功能。

地點:Sheraton Framingham 1657 Worcester Road Framingham, MA 01701(Tel:508-879-7200) 詳情請電:陳小姐:339-225-2500 / 781-336-1456;潘小姐:617-909-2192。

 

孝篤親公所頒發獎學金

(News Chinatown報導) 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獎學金小組」:陳余寶愛、陳毓禮、陳黄海蘭、陳文浩;青年組: 陳余寶愛、胡衛正,2016年8月20日,頒發了獎學金給21名學生,同時,這亦是該會的一項傳統,邀請去年和今年的獎學金獲得者,每兩年一次回宗親會聚首一堂。

讓這群青年學生,有機會走到一起,交換意見、心得,彼此更透過網絡維持長久的友誼,另一個原因是承載這些聚會,鼓勵年輕一代參與公所的活動,讓他們分享自己的尖端技術外,亦培育孝篤親公所未來之精英成員。



(圖) 「獎學金小組」等與獲獎學金之學生合照。



 
記:盡善盡美「團隊精神」的昆士中秋聯歡會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上)大會開幕儀式由華林功夫太極舘率先演出,舞旗儀式由美國第42童軍及幼童軍團負責,開幕禮致辭後,QARI 共同主席、籌備統籌委員會、當選官員及贊助商一張合照。(圖下)見聞旅遊的謝樂兒、陳瑞欣在他們的攤位內與他們代的Foxwoods代表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攝:鄒國綸)


記:盡善盡美「團隊精神」的昆士中秋聯歡會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真的要送QARI ( Quincy Asian Resources, Inc.)「昆士亞裔服務中心」100分的獎牌,在處理一個如此龐大的「昆士市中秋聯歡會」,辦得井然有序,令前往的市民得以在一個「衛生、安全、美觀、多元化」的活動中,各享所需,遊戲的遊戲,購物的購物,飲食的飲食,巡取贈品的取贈品,大人小孩各取所得,滿載而歸;其中QARI豐盛資產,不單是贊助商的鼎力支持,還有的是那支令人「驚駭不已」活力十足的青年軍,在一望無際北昆士地鐵站各就各位的向市民提供服務;這是一個真正「團隊精神」的表現力,也令人看到明日的昆士市沒有「段層。」

QARI (Executive Director John D. Brother)執行總監約翰波德;Board Present 董事主席Abby Nguyen-Burke共同表示:「我們代表亞協服務中心,聯歡會統籌委員會和首席贊助商華人醫務中心,歡迎大家參加第二十九屆中秋聯歡會,作為非牟利機構亞協服務中心,在過去15年一直致力於滿足昆士和南岸亞裔社區的需求,隨著亞裔人口的不斷增長,為了更好地促進昆士市的發展,除了需要大家支持外,更需要大家積極的投入更多的參與,大會有200多位不懈努力熱心的義工,祝願享受娛樂節目、品嘗美食、並在文化區域了解亞洲的傳統習慣、文化的歷史等。」

 

昆士市長Thomas P. Koch在特刊中表達了他的心聲,作為市長我十分榮幸和高興再次歡迎大家參與昆士市中秋節,大概30年前,歡聯會由一個小組織開始,至今已成為昆士市夏天的傳統活動之一,昆士市政府榮幸得以再次參與支持這盛大慶典,亦感謝企業和社區機構慷概贊助;昆士市長Thomas P. Koch的亞裔專員邱潔芳在大會中,亦轉達了市長的意願和祝福。

大會司儀:陳海恩、曾雪清、蔣家卉、官凌燕,兩個表演台有二十多項表演,在一個大大的停車場上,劃分了文化、學術、流動圖書館、多所大學招生站、宗教、遊戲、商品推廣、兒童中心,新車展覽等等,也只能用以下的圖輯來和大眾分享這一天的「節日風情。」

(圖)大會11點開始,10點News Chinatown抵達,目睹一個又一個的逢帳升起,警察哥哥和警犬巡迴檢查,以保安全。

(圖)大會司儀中為Tufts的曾雪清,亦是大會贊助商。

(圖) 200多位不懈努力熱心的義工,這是其中的兩隊,有和小朋友玩遊戲的,也有到處送水隊。

(圖)教育市民如何登記做選民。

(圖)昆士市,誔生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對總統父子」(第2任John Adams & 第6任John Quincy Adams) 很有歷史性,大會亦有這個攤位的解答員。

(圖)中華傳統文化包羅廣泛,潘鑑成向大家推介華人在美國如何享有權利和義務,以及民主自由的底線。

翁月娥 S W H

(圖) Tufts兒童醫院部在大會提供活動深受歡迎。

(圖)教小孩子自己動手做免仔。

(圖)首席贊助商華人醫務中心的詢問處和活動人多勢眾。

(圖)華埠獅子會免費提供檢眼服務獅友們合照。

(圖)配合10多20個食物攤位,大會撥出大蓬帳並有桌椅,可以安心坐著享用各種美食。

(圖)連多個化妝品亦在會場推售,足可見其場地的衛生、美觀。

(攝:徐佩蒂)

 

 
洪秀柱邀集:四位國民黨前主席商討黨産問題
作者是 Alan K Chow   

(中央社) 8月19日報導,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19日邀集前國民黨主席:連戰、吳伯雄、馬英九與朱立倫;前國民黨行政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哲琛、前「投管會主委」張昌邦等人研商因應之道,討論黨産議題,「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周志偉會後轉述,馬英九認為所謂的「不當黨産條例」爭議很大,建議向國際媒體發聲。


洪秀柱、連戰、吳伯雄、馬英九與朱立倫

洪秀柱邀集:四位國民黨前主席商討黨産問題

周志偉會後轉述,張哲琛、張昌邦報告任內經手黨産重點後,四位前國民黨主席分別表達任內有爭議的黨産,該捐的捐、該還的還,已處理完畢,沒任何不法黨産,是很乾淨、合法的狀態;周志偉說,會談氣氛坦誠融洽,幾位前國民黨主席都有共識國民黨要度過難關,繼續走下去。

連戰說,這個問題涉及歷史、政治等層面,時間緊迫,不當黨産處理委員會將成立,國民黨應找出繼續運作的方式。

馬英九提及任內處理黨産原則就是照顧黨工、保留黨務發展經費,剩餘捐公益,而且從未提過「黨産歸零」;政黨用政治手段讓另外一政黨無法運作,有很大爭議,應讓更多國際媒體了解。朱立倫說,國民黨面對衝擊,要有心理准備,如何繼續為人民服務,要有從零開始的准備,他建議黨中央向現職、退職黨工說明衝擊,國民黨經費因黨産條例,將來運作勢必要量入為出;國民黨雖可發起募款,但民進黨是否會有特別動作,令人擔心。

洪秀柱希望藉會面協助現任黨務主管處理黨産議題,幾位前國民黨主席帶給現任黨務主管清楚明確的鼓勵與經驗提示,大家一致認為「黨産條例爭議除民衆應了解,也有必要讓國際社會了解。」

楊偉中《任不當黨產處理委員》吳敦義:意外

前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楊偉中將出任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前副總統吳敦義大表意外說:「楊偉中曾任文傳會副主委兼發言人,也曾是領有黨產待遇的,如果跑去擔任行政院底下,由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顧立雄擔任主委的行政院三級機構,這個比較會有爭議」。面對媒體追問國民黨主席洪秀柱邀集前國民黨主席連戰、馬英九、吳伯雄等黨內大老,到黨中央會商國民黨務及未來發展有何看法?吳敦義則連說兩次「我沒有意見」。

顧立雄:國寶是黨產論

(中央社19日電)將接任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顧立雄今天表示,故宮國寶屬黨產論傷害雙方平和對話基礎,如果中國國民黨還懷抱這樣的思維會非常悲哀;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昨天表示,當年黃金、國立故宮博物院寶物運到台灣,是以國民黨總裁身分,非總統身分,如果要申報,這也是黨產;這筆帳還有得算,一條條算。

顧立雄上午受訪表示,很想與國民黨有平和對話機制,但這樣的論點很傷害平和對話基礎,反映黨國體制與殖民政府心態,國民黨以黨領政統治中國大陸,到台灣後主張:「你們被我統治,我拿這些財產帶著台灣往前走,這樣當然是屬於我的,不能一筆抹煞」。

民進黨當局已啟動清算國民黨黨産行動,台媒指出,國民黨應積極主張「國庫」黃金與故宮國寶屬於黨産,並納入登記交付「行政院」;面對民進黨加速全面清算國民黨,國民黨籍南投縣長林明溱表示,這種「有立場的追殺」不大好,政治不該惡鬥到這種程度,他也提出,如果真的要清算國民黨財産,那麼蔣介石時代從大陸運到台灣的黃金是不是也要歸還給國民黨?從大陸帶來的台北故宮國寶這是不是也要歸還?歸還給誰?怎麼還?

顧立雄:國寶是黨產論

綠要將藍《不當黨産》歸還原主?那請把故宮珍寶還大陸

台灣《中時電子報》發文指出,國民黨於1948年11月至1949年10月間,將「國庫」黃金分批運送來台灣,對於這批黃金的數量,民間有許多不同版本的估計,比較常被引述的是277萬多兩與450萬多兩的兩種說法,當時運送黃金的命令下達者是「國民黨總裁」,運送行動也並非通過當時法定程序,而是依據「國民黨總裁」的意旨進行,因此對於這批黃金,國民黨自有主張的權利。

文章談到,這批黃金的來源主要是當時的國民黨執政當局,在1948年8月以發行金圓券名義,通過威權半強制手段,強迫民間交出的私藏黃金,當時承諾金圓券每一圓的黃金含金量是0.22217克,「金圓券」發行後即因戰亂而快速、劇烈貶值,1949年7月停止流通。

「金圓券」換得的黃金多數被運送到台灣,成為1949年6月發行新台幣紙鈔的黃金儲備,新台幣有了足夠的黃金准備,物價與人心士氣才逐漸穩定,從這個角度看,若稱這批黃金是「奪自」大陸民間應無疑義,既然民進黨當局要清理國民黨可能奪自民間的財産,並歸還原主,大陸民衆自然有權主張他們的權利,並要求台灣歸還。

台北故宮珍寶的歸屬問題也類似,同樣是在1948年至1949年期間,蔣介石下令把將近3000箱、60多萬件的故宮珍寶,分成多批運送台灣,故宮珍寶主要是中國歷代王朝的皇室收藏,這批運送來台的珍寶,數量上只是當年所有故宮珍寶的兩成左右,卻是其中最為精華與珍貴的部分,價值難以估計。

有台灣媒體曾經參考國際拍賣市場的成交行情概估指出,以書畫作品而論,單單台北故宮收藏的米勞作品就有百億(新台幣)價值;至於瓷器,僅台北故宮收藏的21件汝窯,價值就可能上千億;清朝乾隆時期的「御制琺琅彩春燕圖碗」,一隻身價在多年前的國際拍賣市場已有超過6億的成交價,而台北故宮目前僅僅清朝宮廷珍藏的瓷器,大約就有兩萬多件,換算起來的總價值絶對驚人。

然而,如今的民進黨執政當局決意與「中國」切割,致使台灣保有「國庫」黃金與故宮國寶的基礎也隨之動搖;8月17日,民進黨還做出兩件事,傷及兩岸關係;一是民進黨副秘書長李俊毅聲稱,支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民進黨今年不會缺席;二是民進黨舉行中執會,冷處理「黨綱修正案」,使「台獨黨綱」繼續存在。

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不久前曾在臉譜網(facebook)發文表示,國民黨將黃金、故宮文物從大陸帶到台灣,因為當時國民黨還自認中國人,是中華文化傳承者;如今國民黨被「台獨」推翻,現在還要被抄家,「台獨」分子怎還有臉持有中國人的文物?他呼籲大陸人民應向「台獨政府」追討故宮文物與黃金等「國産」。

《中時電子報》文章亦指出,兩岸過去所獲致的「九二共識」,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從法理來說,正是「九二共識」讓台灣可以繼續擁有留住「國庫」黃金與故宮國寶的正當性,如果民進黨當局堅持不接受「九二共識」,也就是不再認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台當局繼續持有從大陸運送來台的黃金與故宮國寶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就會出現爭議。

 
Bon Me為員工提高最低工資時薪 $13;2018年底升至 $15
作者是 Alan K Chow   

陳文浩接任中華財政 (News Chinatown報導) 「紐英崙中華公所」現任財政黃立輝,因工作及私人生意繁忙未能兼顧公所財政職務,於7月26日中華例會時提出請辭,8月31日離職獲准;大會宣佈於8月8日星期1下午6點前接受提名補選;8月16日星期2下午6點至7點,在公所會議廳由各位董事投票,給果截止8月8日提名截止時只有陳文浩一人被提名;8月16日,有33位董事出席投票,陳文浩以33票一致通過當選,接任黃立輝中華公所財政之職務。


(圖上) 右一至四:華人前進會共同主席Karen Y. Chen、前進會創辦人李素影、Bon Me的廚師和僱主鄺樂怡、市議會議長吳弭。(圖下)市長馬田偉殊出席表揚Bon Me,說他們是商界的榜樣。

Bon Me為員工提高最低工資時薪 $132018年底升至 $15

(News Chinatown報導) 《Bon Me》一個波士頓當地食品的美食車和餐館,於本月初經進行了4週的培訓後,把最低工資每小時從$11提升到$13,並宣布在2018年底,最低工資將達到$15一個小時。

該波士頓美食車和餐廳公司,在5年內從1輛美食車擴大到6輛的車隊和5間餐廳,同時亦為員工提供基本薪酬和良好的福利,Bon Me採取高度扭虧為盈:僱員、消費者、和社會的利益就是營利的成功。

8月15號波士頓(Martin J. Walsh)市長馬田偉殊、市議會議長吳弭、市府經濟發展局長約翰-芭羅撕和社區的盟友,包括爭取 $15時薪聯盟( Fight for $15)、麻州站起來 (Raise Up Massachusetts)、餐館機會中心聯合 (Restaurant Opportunity Center United)、和華人前進會(Chinese Progressive Association),共同出席對Bon Me作出表揚和支持。

Bon Me的廚師和僱主鄺樂怡表示:「我們一直以來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都是因為我們員工的努力,當我們的公司成功,我們同時也要確保員工的努力得到回報和獎勵,我們希望這次加薪讓我們的員工能夠足夠地養家和支持社會大眾。」

在記者招待會中,鄺樂怡介紹了幾位從公司只是一輛美食車到現仍在為公司賣力的員工,一個小企業可以在增長期間也提高工資實在不容易做到,但是鄺樂怡深信成為成功企業重要的方法是給員工高的工資。

Bon Me的總裁和僱主帕特里克·林奇說:「當我們決定創建一個作業,我們要求員工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神,那麼我們僱主的責任是確保工作是高薪的,我們重視公司有領導才能和勤奮的員工,所以我們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我們也鼓勵其他企業做出一樣的改變。」

市長偉殊出席表揚Bon Me,說他們是商界的榜樣,像Bon Me這樣照顧員工的小商家協助推動波士頓成為一個更好的城市,現在波士頓有很多居民面臨逼遷的威脅,如果居民的工資可以提高就不會這麼容易被逼遷,市長也說出了很多理由,經濟發展一定要包括自負工人基本工資。

市議長吳弭說她是Bon Me的忠實消費者,她去過每一家的Bon Me,覺得很自豪能成為Bon Me的忠實支持者,她從在市府做實習生時,幫助舉辦美食車已經認識鄺樂怡,覺得很高興能看到Bon Me今天的成就,也希望其他的生意以Bon Me為榜樣。

Bon Me員工代表Angel Castro說,他在Bon Me僅僅工作了一年半,他的時薪由$10加到$15,作爲廚房員工升到商店管理人,這麼高的加薪幅度是很罕見的。

爭取$15時薪聯盟的大理亞士–磯法(Darius Cephas) 說:「今天的宣布是對工人和社區的勝利,我希望其他小型和大型企業以Bon Me為例,把家庭視為比利潤重要。」

華人前進李素影表示,鄺樂怡是華人前進會青年動力項目1996年的青年,我們為她的成功覺得驕傲,讓我們感到更加自豪的是她的價值觀,她沒有忘記她的成功不是靠一個人做到的,是從她的員工的努力而來的,像Bon Me這樣利潤低的公司能夠給員工這樣的工資,其它的公司也應該可以做得到,我們必定要支持像她這樣的僱主。

Bon Me現時聘有165位員工,大約一半是全職僱員,Bon Me希望通過這次新的工資標準獎勵勤奮的員工,吸引更多的新工人應徵,和支持提高工資。


(圖) Bon Me的廚師和僱主鄺樂怡表:「我們希望這次加薪讓我們的員工能夠足夠地養家和支持社會大眾。」

(後記) 關於Bon Me:Bon Me是由兩位在波士頓長大的帕特里克·林奇和鄺樂怡管理的,該業務由2010年開始當時,兩人決定進入波士頓市的美食車比賽,並贏得驚訝,在2011年就開始了第一輛美食車,提供了大量的三明治、飯盒、和撈麵;5年後,Bon Me擴大到成爲6輛彩色的美食車和五間餐廳 (位置於Kendall Square,Fort Point,Fresh Pond,,Boston Public Garden和Chestnut Hill),所有地點都樂意地為波士頓和劍橋社區提供美味、新鮮、和有趣的亞洲美食。*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在2016年實現了一項調查,在麻州的最低工資標準目前是$10和將於2017年1月1日攀升至$ 11。

 

 
47 屆中秋節躲過雷雨難敵浩熱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 市長Martin J. Walsh;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家驊。(攝:徐佩蒂)

47 屆中秋節躲過雷雨難敵浩熱

(大小姐手記) 文:徐佩蒂

8月14號「凌空而過」的雷雨,著實令人憂心,由紐英崙中華公所(CCBA)主辦的「第47屆中秋節」14號在中國城與眾同樂,清早5時「晨光熹微」太陽像初出茅廬的小子,步步為營的現身,5小時後的10點「變本加厲」浩熱難敵;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家驊踏在主禮台上吐出心聲,躲過雷雨難敵浩熱,他一直追求「禮義廉恥」的要求:禮–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清清白白的辨別;恥–切切實實的覺悟;至於「禮義廉恥」四字能否警戒了太陽底下無醜態的一輩,就不能確保,不得而知。

波士頓市長和一眾市議員的出席,的的確確令一個慶典培添隆重,市長Martin J. Walsh表示,能追源3,000年歷史的一個習俗,並且參與欣賞華人民族深根固柢的情懷,政壇新貴輩出,麥嘉威、林尼肯屬前老市長萬寧路的遣愛將,也是市長Martin對中國城人際關係的盲公竹;陳德基感謝中華公所越區邀請,從昆士市而來;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賴銘琪、副處長陳銘俊、僑教主任歐宏偉也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向海外僑胞祝好。

「從貧至富」中華公所主辦的「中秋節」一直備受社區組織的支持,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South Cove Community Center(華人醫務中心)、Tufts Medical Center、East West Bank(華美銀行) 、Harvard Pilgrim Health Care(哈佛格林健保) 、East Boston Savings Bank、Jade Rabbit Sponsor等是長久的贊助者;昆士市「The China」的陳如光送出350個「迷你月餅」及「嫦娥奔月蛋糕」心意可加。

 

大會司儀是CCBA英文秘書朱蘇珊及8月底缷任的財政黃立輝擔任;一個大型項目必是「群策群力」的成果,成員除主席陳家驊、財政黃立輝、英文秘書朱蘇珊外,更有中文秘書翁宇才、核數李翠屏,董事:阮鴻燦、陳文浩、余麗媖及CCBA職員鄺珍坤。

今年開幕醒獅項目由陳耀祥武術舘(6位小朋友分成3條小獅)在第一舞台表演,其他項目均屬武術、舞蹈等之演出;第二舞台由四個粵劇社:君子樓粵曲組、廣東音樂社、仙藝音樂社、僑聲音樂社包辦;黃述沾紀念排球賽20隊參加賽事;經過47年這項「中秋節」節目在中華公所「財力與人力」的進步中,有其提高質量的晉升平台。

(圖) 贊助商、中、外官員與47屆中秋節籌委團。(攝:徐佩蒂)


(圖) 「禮義廉恥」高懸,多少人做得到?(攝:徐佩蒂)


 
僑委會國慶文化訪問團美加巡演田秋堇授旗
作者是 Alan K Chow   

看美股漲跌知誰會贏總統

《CNN Money》報導,S&P環球市場情報股市專家Sam Stovall 表示,這關鍵的三個月,在預測下一任總統上令人驚奇的準確;Stovall觀察自1944年以來的每場美國總統大選,發現如果從7月31日到10月31日這段期間股市上揚的話,那麼現在的執政黨獲勝機率高達82%;以今年來說這段期間則是從8月1日開始,因為7月31日是星期天股市沒開市。

同樣的,如果S&P 500指數在這段期間下滑,那麼在野黨獲勝的機率達86%;這背後的概念在於,如果經濟體持續成長,那麼人們認為好日子將繼續下去,因此會選擇同個執政黨,如果市場擔憂、股市走跌,那麼到頭來選民會希望新面孔上台。

唯一幾次股市風向球未能奏效之時,是在有強勁第三勢力參選(如1968或1980年),或是有意外的地緣政治風險發生,比方說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而今年的選舉,第三方勢力恐怕也會讓選舉結果更難預測,自由意志黨的Gary Johnson的民調也有10%。

(圖) 僑委會美加地區國慶文化訪問團7日在台北進行行前公演暨授旗儀式,僑委會副委員長田秋堇(前右)授旗予團長張富美(前左)。

僑委會國慶文化訪問團美加巡演田秋堇授旗

(News Chinatown訊) 僑務委員會所籌組美加地區國慶文化訪問團7日在台北松菸誠品表演廳進行行前公演暨授旗儀式,由僑委會副委員長田秋堇授旗予團長張富美博士。田秋堇預祝訪問團海外演出成功,以傳達政府對僑胞的關懷。訪問團9月起於美加地區15座城市進行巡迴演出,藉由演出與僑胞歡慶雙十,並展現台灣文化軟實力。

7日的行前公演首先由歌手簡語卉和黃上分別演唱天后張惠妹與搖滾天王伍佰的經典歌曲。接著由曾在世界小丑大賽獲獎的周子汧表演雜耍以及獲獎的「魔幻立方體」特技,展現台灣年輕世代創意;視障歌手蕭湘婷以國、台、粵三語三聲帶演唱多首歌曲,優雅美聲感動眾人;主持人李明德自彈自唱多首民歌,全場重溫民歌年代的美好時光;潘越雲壓軸演唱成名作品《天天天藍》與多首經典;全體演出人員最後合唱《愛拼才會贏》,彰顯僑胞在海外奮鬥的拼勁。

田秋堇授旗給張富美時表示,僑委會每年國慶與農曆新年都會遴派國內優秀的表演者或團體赴海外為僑胞演出,僑胞在海外為中華民國進行實質外交,期望透過訪問團的巡迴演出,傳達政府對僑胞的重視與關懷。

張富美表示,擔任僑委會委員長八年期間沒有機會和訪問團一起出訪,很高興能擔任團長,期待能與各地的僑胞久別重逢,共敍鄉誼。

潘越雲說,雖然曾經多次赴美演出,但這是第一次到北美地區為僑胞演出,感謝僑委會的安排。

僑委會105年美加地區國慶文化訪問團將於9月11日在加拿大艾蒙頓進行首演,之後依序在蒙特婁、多倫多、美國芝加哥、底特律、波士頓、紐約、華府、奧蘭多、北卡洛麗、奧斯丁、鳳凰城、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等地巡迴演出,預計10月12日返台。


 
紐英崙僑學各界;舉辦雙十國慶籌備會議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前排左至右) 僑務委員梅錫銳、蔣宗壬、處長賴銘琪、紐英崙中華公所陳家驊、副處長陳銘俊及(右)僑教中心主任歐宏偉。


紐英崙僑學各界;舉辦雙十國慶籌備會議

(News Chinatown訊) 紐英崙僑學各界慶祝「第105年中華民國雙十國慶籌備委員會」,8月5日下午在「紐英崙中華公所」舉辦籌備會議;駐波士頓辦事處處長賴銘琪、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歐宏偉及各僑團首長僑領等60多名各界僑團代表共同討論雙十國慶籌備事宜,並鼓勵僑胞積極參與各項國慶活動;歐宏偉也特別代表僑委會歡迎海外僑胞踴躍組團返國參加十月慶典活動並說明本年報名時間、旅遊補助之變革與注意事項,以及預祝波士頓今年舉辦雙十國慶慶祝活動圓滿成功。

 

 
真僧人不沿街化緣
作者是 Alan K Chow   

《特稿》波士頓佛教團體美國麻州般若寺978-663-6014;麻省千佛寺菩提學會617-773-7745;美國麻省圓覺學會觀音寺617-479-8366;聯同嚴正聲明:「警惕社會人士:真僧人不沿街化緣」。紐英崙中華公所已把英文稿轉發至FBI及Boston警局。《特稿》刊於:「波士頓衛生局實施餐舘評估」一文後,歡迎轉載,功德無量。

(圖左至右) 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家驊、波士頓衛生局助理局長John Meaney、波士頓華埠商會會長陳文棟,3號下午2:30分假中華公所舉行會議,講解波士頓衛生局實施餐舘評估計分法。(攝:徐佩蒂)

波士頓衛生局實施餐舘評估;助理局長John Meaney華商會講解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波士頓衛生局」助理局長John Meaney,3號下午2:30分應「波士頓華埠商會」邀請出席假「紐英崙中華公所」舉行會議,其中波士頓衛生局提議實行對餐舘推行「評估計分等級制」,以「A」「B」「C」「D」打分;副局長John Meaney 表示:

「這項評估目前還正在草案階段,並未建立好,在推行此一項計劃前,會先經過一個認知的培訓教導課程,屆時衛生局會有一本手冊作為培訓規範;設試驗期一年,第一次無須計分,一切待業者清楚明白後才實行,第二次檢查時衛生局檢查督察便會按手則內45項規條打分;餐舘每年會有二至三次基本檢查,如遭到投訴及停電,有關部份另會再作跟進之調查,以確保食材的保鮮程度。(超市一年檢查一次。)

John提點說:「唐人街餐舘首要關注的是油煙問題,煙卤排放處理,要聘用有牌檢查員維修,當有問題發生時,除衛生局外更會涉及到消防局;此外,如果業者並非樓宇業主(即房東),在面對室內汚水排水系統損壞時,房東理會時,可向衛生局投訴。」

培訓教導課程約為期兩個月左右,早前提到的「A」「B」「C」「D」打分「表」在正式實施後,要張貼在餐舘顯注位置,如「打分」低至必須在指定期限內進行內部整修而越期者,每天罰款$300元。

John表示,這項計劃不是只針對中國城,是全Boston同步實行,每間餐舘的持牌人或負責人均有需要接受培訓,如換人必須知會衛生局,有效期五年,每五年再培訓一次;John建議每間餐舘最好是(1)老板、(2)經理、(3)員工都能参與等別培訓,知道並了解餐舘衛生要求的指標。(John Meaney在9月份Labor Day 後再會和大家見面,收取大家的意見。)

當衛生局實施餐舘評估「打分」的要求實施時,亦包括餐舘外範圍內的街道清潔,市長對此計劃會在議會中申請立法;與此同時,波士頓市議長吳弭在市議會新提案中提出,超市選用膠袋不衛生亦不環保,要求以紙袋取替。

8月3號「波士頓華埠商會」財政余麗媖與近20間出席餐舘業東主,報告2017年「波士頓華埠商會」會改選會長,財政、書記等職位,歡迎大家提名參加此義工職位。

其他議程跟進:

波士頓樓宇物業署法例,業主一定要登記,現可網上登記,(欠辦者每月罸款$300元。

煙灰盒安裝試用版10個,由「波士頓華埠商會」送出,由餐舘安裝在有需要的地方,以肅清店外門前之「煙頭」;華美福利會總顧問Mary Chan稱,該會有義工可代安裝。

華埠清潔問題「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家驊,在7月26號中華公所議會中亦提到此一題目,他表示,威力清洗一次$5,000,市府試用,可看成效,但費用昂貴;目前由周一至周五早上8至12點有一名掃街者;周六、周日上午10至12點有六名掃街者;由慈善團體為戒煙人士重投職場而設的工作,如聘請該團體人士掃街每周$461元,以半年為期,費用為萬多元;如以經濟為原則,大家可以「各自自行清潔。」

唐人街公厠臨時型的在歐洲很流行;正常公厠有提及可安建在安良工商會後邊(現停放巴士站) 中間處,由Greenway啇議中;另一方面「春暖花開」流浪者常會突然跑入中國城較夜關門的中餐舘「滋事」,結果仍須撥打911;在累積數字額高升,警方才會加以處理。


警惕社會人士:

真僧人不沿街化緣


近幾年來,波士頓街頭頻頻出現身著僧衣,冒充佛教僧侣的人士,或單人,或兩人一組,沿街向路人化緣,引起美國佛教界的高度重視。

他們大多30到40歲之間,以男子居多。身穿佛教僧衣,長褂或短褂,顏色有黄色、棕色、灰色不等。他們有的手持功德簿,以修建寺廟,佈施香油,種福田、積功德等名義向路人索捐錢財;也有手執佛菩薩圖像小卡片、佛珠、吉祥物,以賜福消災,與人結緣為名,向行人討捐錢財。有時随機向過往行人“化緣”, 或沿路依次進入各店面、商鋪内,求捐錢財。

這種不擇手段偽作沙門的斂財行為,既是對廣大善男信女的欺騙,也是非法謀財的犯罪行為,更是對佛教、對因果、對戒律的褻瀆。供養他們錢財,從因果來講,只是徒增其罪業,助長其貪心而已。他們所得來的錢財,既不用於弘揚佛法,也不會用於發展慈善事業,而是落入個人腰包,為之揮霍。這些無視佛教因果的不肖之徒,在光天化日之下,借宗教斂財,欺騙世人,其品德可想而知!

化緣本質是不碰金銀財寶,只有化食打齋。供養佛、法、僧三寶是結清淨善緣,而僧是為眾中清淨,向弘法利生的法師或寺院行佈施,能得無量功德福報。但對與此不務正業,違背良知,假借佛教之名的敗類,為社會所唾棄,應該要繩之以法。

故此,美國波士頓多間佛教團體,為保護民眾利益,維護佛教尊嚴,特向廣大民眾作如下通告:

凡在波士頓動街頭出現身穿著僧衣,以“和尚”、“僧侣”形像向路人、商鋪化緣錢財,或者推售佛教卡片、護身符、佛珠、吉祥物等,均屬假冒和欺騙行為。真正佛教僧人是不會于大街上向行人化緣的。如有發現者,請即時報警及與以下道塲聯絡。如查証假冒,我們會找律師發信警告他們,並且聯合提出控告。

波士頓佛教團體

美國麻州般若寺978-663-6014

麻省千佛寺菩提學會617-773-7745

美國麻省圓覺學會觀音寺617-479-8366


 
亞太公共事務聯盟紐約分會;中華總商會實習生參觀CMP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上)「亞裔青年協會」在梁素英惜心照顧底下,也教育了少華裔青少年發展潛能投入社區,市長Martin J. Walsh,(A-1)警局局長梅志強,Tufts曾雪青,多位市議員等記下有意義的一個活動寫照;(圖下) 「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家驊與他精明強幹的團隊,市長的加贊,他們更要精益求精。(攝:鄒國綸)

全美滅罪安全夜推廣Walsh市長感恩罪案下降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貴為波士頓市長公務繁忙,單看看8月2號市長Martin J. Walsh下午的行程表:參與2016年全美滅罪安全夜:3:15 p.m. East Boston(A-7) Lopresti Park;4:15 p.m. Chinatown (A-1) Tai Tung Village(大同村);5:15 p.m. South End (D-4) Castle Square, Tremont St;6:00 p.m. North End (A-1) Prado;6:45 p.m. South Boston (C-6) Moakley Park, Columbia Rd;7:30 p.m. Dorchester (C-11) Town Field Park, Dorchester Ave & Park。

在多位市議員,警務處長等陪同下,Walsh宣佈波士頓在警民通力合作,全市犯罪率下降平均20%,中國城方面亦減底了4%;這得歸功於巡邏隊的努力;其中(A-1)警局局長梅志強向「亞裔青年協會」一班青少年頒發表揚狀,加許他們在獲得贊助費用的同時,在T恤印上宣傳句語,提點之餘亦發揮作用;這個活動是全國性推廣滅罪夜,為吸引市民參與,更附設了小攤位,包括遊戲、贈飲、贈食、資訊講解、醫療服務等等。

(圖) Tufts醫務人員為大家免費量血壓。


(圖) United Healthcare 的3位工作人員用心推廣,該項燕梳服務適合65歲以上長者,優惠良多。


(圖)「廣東音樂社」為大家義唱了60分鐘,掌聲鼓勵。


(圖) 天真的小孩準備出場了,為叔叔伯伯,姨姨嬸嬸帶來歡笑。


(圖) 長者的表演提點「同輩」強身是健康之本。

(攝:徐佩蒂)

 

 
原住民族政策推動全面展開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 1650年臺灣荷蘭統治時期荷蘭人所繪臺灣原住民與逐鹿中的族人,並加註「我是福爾摩沙人」蔡英文總統。

原住民族政策推動全面展開

(行政院新聞稿)

(News Chinatown訊) 為具體落實總統原住民族政策,行政院於2016年7月29日核定「總統原住民族政策主張各部會分工」,該項分工係依據蔡英文總統於2015年8月1日原住民族日,首次以總統參選人身分公布的原住民族政策五大目標及九大具體主張,提出共32項政策、80個工作事項,涉及總統府、行政院所屬23個部會與各地方政府,將全面性展開原住民族政策的推動。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總統在競選期間所提出的原住民族政策,是經過非常嚴謹的討論,邀集了原住民族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地方政府原住民族事務相關的主管機關代表,經過好幾個月的研商,並徵詢了原住民族的耆老及部落的年輕一代,過程中參考國際間對於原住民族的保障、相關立法或是政策的發展,同時也參酌過去臺灣原住民族發展過程中的歷史經驗,以及現在我們所處的政經條件等,經過了非常審慎的思考,並邀請各部會一同協商,是希望透過各部會的專業,協調出最好的分工模式,以具體可行的方式落實總統的原住民族政策主張。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表示,本次會議所研商的各部會分工表,是原民會自今年5月20日以後,花了兩個月時間所做的規劃與彙整。總統將於8月1日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並於當天下午舉行的「全國原住民族行政會議」中,說明原住民族政策的具體推動事項、各部會分工及預定完成的期程,以具體落實總統對原住民族的承諾。

為表達對原住民族的重視,原住民族政策主張是總統參選時第一個提出的政策主張,而本次的會議,也是總統就任以後,第一次由政務委員召開跨部會協商的分工會議,未來將持續整合各部會及地方政府的力量,落實政策,以達成總統對原住民族的承諾(撰稿:康紀漢)。(原住民委員會資料)

8月1日「原住民族日」之由來與意義

(1) 從「番」到「高砂」到「山胞」到「原住民族

原住民族是臺灣原來的主人,但自四百餘年前,受到外來政權輪番的統治,並被賦予不同的名稱,例如清朝時期,稱原住民為「番」,其中被政府統治同化者稱為「熟番」,未被統治同化者稱為「生番」;日治時期,稱原住民為「蕃」或「高砂」,國民政府則稱為「山胞」,這些名詞均帶有濃厚的歧視涵義,是被汙名化的符號,而且,都是統治者自行決定的稱呼,原住民族沒有決定自我名稱的權利。

 

1984年起,即有人主張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同年1984年12月29日,一群原住民族知識分子成立第一個抗爭團體,即以「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為名,希望藉著這個原住民族自己決定的名稱,作為自我認同及擺脫汙名的起點,進而要求社會接受原住民族才是這塊土地上的主人,同時拒絕被殖民統治,而後,更於1987年發布「台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宣示原住民族的地位與權利。

正名的主張在原住民族內部凝聚高度的共識,並成為原住民族憲法運動的核心議題,1991年4月15日,國民大會進行第一次修憲時,原住民族發動第一次正名抗爭運動,強烈地展現出原住民族「正名為台灣主人」之集體意志,惟該次修憲繼續採用山胞舊稱,正名未能成功;1992年5月第二次修憲,原住民族再度發動抗爭,但仍功虧一簣。

(2) 「原住民族」正名成功之日定為原住民族日

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激發出原住民族強烈之自我認同,1994年3月8日民進黨憲改小組決議將「原住民族正名與自治」列為憲改議題之一,4月10日李前總統登輝參加文建會在屏東舉辦的「原住民文化會議」,首次以國家元首的身分採用「原住民」的稱呼,此一舉動促使國民黨修憲策劃小組於4月14日決定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案,列入該黨修憲條文草案;6月23日,在原權會等37個團體的號召下,來自全島的原住民族代表及各界聲援人士逾三千人辦理「正名權、土地權、自治權」入憲大遊行,7月1日,李前總統主動接見臺灣原住民族憲法運動聯盟代表,具體承諾將憲法中的「山胞」修正為「原住民」。

在原住民族憲法運動的抗爭,以及各界的支持下,國民大會於1994年7月28日三讀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其第9條第7項規定:「國家對於自由地區原住民之地位及政治參與,應予保障;對其教育文化、社會福利及經濟事業,應予扶助並促其發展。」,增修條文於1994年8月1日經總統公布施行,回應原住民族10年來的訴求,正式將沿用40餘年之「山胞」正名為「原住民」:其後,並於1997年第四次修憲時,進一步將具有集體權屬性的「原住民族」入憲。

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行政院在2005年6月15日召開第2944次院會時,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明定每年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同年的7月31日,首度在新莊體育場舉辦原住民族日活動,陳前總統水扁蒞臨致詞時,正式宣布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並指出:「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不但讓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正視原住民在台灣歷史上的正確地位,也歸還給原住民族原本應有的尊,紀念日及節日具有民俗傳承、國家歷史發展之莊嚴意義,將8月1日訂為原住民族日,是因為我們深刻體會到原住民族正名對我們國家正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 原住民族日的意義

以原住民入憲之日作為原住民族日,有三個重要的涵義。首先,「原住民族」是自己決定的稱呼,而不是他者所賦予,使用自我決定的名稱,是族群主體意識的建構,也象徵自尊的重建及社會正當地位的追求,以及擺脫殖民統治的堅定意志。並且透過「原住民族」此一稱呼所強調的與臺灣原初的聯繫,彰顯原住民族是臺灣原來的主人,以及原住民族在臺灣的特殊地位。

其次,回顧正名運動的歷程,原住民族所爭取的,不僅是「名稱」的自我決定權,也包括自治及土地等核心的固有權利。簡言之,原住民族在與外來者接觸以前,依其各自的習俗及規範,對其生存領域施行的治理,換言之,原住民族對其生活領域擁有固有的主權,此主權表現為原住民族對於其生活領域內之人、事、物所擁有之整體的、排他的、不受他律的統治權力。然而,在與外來者接觸後,原住民族從主權者,而成為被客體對待的他者,客體意味著是被描述、被決定及被宰制的對象,原住民族最初是作為被發現的客體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之後逐漸成為被侵略的客體,如今,則淪為被保護的客體。從正名運動到原住民族日,也象徵肯認原住民族作為國內、國際法之權利主體地位,就國內法而言,原住民族享有憲法所賦予的平等權,以及2005年制定的原住民族基本法所規定之自治、土地、語言、文化等集體權的權利主體;就國際法而言,原住民族無論是集體或個人,均享有國際人權法的權利,並且享有2007年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所宣示的自決、自治、土地、財產、文化、補償等權利。

最後,原住民族日提醒我們,臺灣有其綿長久遠的歷史,至少六千年前,原住民族就已經在臺灣,並發展出多元而獨特的文化,因此原住民族日不僅是紀念原住民族正名的歷程,也要回顧臺灣數千年的歷史,以及原住民族長期以來對於臺灣的貢獻,深刻體認我國是多元族群共存共榮的國家,並期盼國人都能尊重並分享優美的原住民族文化。

(4) 展望未來,深化正名涵義,邁向民族自治

過去二十幾年,透過正名憲法運動,原住民族努力爭取「正名、自治、土地」等權利,1994年已達到「使用自我決定的名稱」的目標,卻還沒有完成實施民族自治及保障土地權的願景。展望未來,將在恢復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基礎上,逐步落實穩健、而且實質的原住民族自治,讓原住民族可以從四百年來「被決定」的客體,重新恢復成為「自己做決定」的主體,恢復原住民族作為臺灣原來的主人的地位與尊嚴。

正名運動的歷史,是臺灣社會共享的珍貴資產,它不斷提醒我們,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是如何得來不易。因此,原住民族日不只是原住民族的慶祝活動,更是全民共享的、最重要的「國家紀念日」。


 

 
« 最先前一個31323334353637383940下一個最後 »

第 37 頁, 共 103 頁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