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牙尖咀利 僑社新聞
《慎終追遠,緬懷祖先》之:黃氏歷史
作者是 Alan K Chow   

馬總統稱絕不對菲示弱;政府不會不了了之

(中央社電) 63歲的洪妻洪陳阿崙今天過了心碎母親節,她哭著求總統馬英九要幫家屬討回公道,「還好神明保祐,阮兒及女婿平安回來,不然…」;馬總統今天頂著惡劣海象,親自到小琉球洪石成家中上香致意,他擁著洪陳阿崙及握著洪石成兒子洪育智的手,向家屬保證,政府要替他們討公道,「政府絕對不會不了了之」,一定要菲方道歉、賠償,政府會強化台菲重疊經濟海域護漁,並立即簡化海上緊急通報機制,協助漁民。

馬總統表示,菲律賓駐華代表向家屬致歉,但菲律賓總統府不肯,這種作法他不能接受,因為菲律賓公務船不是執行公務,是違法殺人。

洪石成女兒向馬總統表示,父親20多歲就出海捕魚,現在遭到菲律賓殺害,她希望馬總統為家屬、台灣漁民討公道,要求菲律賓政府道歉,並要求維護漁民的作業安全,希望父親是最後一名犧牲者。

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李佳霏宣布,馬總統促菲律賓12日凌晨起的在72小時內,為漁船射擊事件道歉、賠償、懲凶和談判漁業協議,否則將採取包括凍結菲勞在內多項抗議措施。

距馬總統宣布通牒不到17個小時,馬拉坎南宮透過副發言人Abigail Valte發表聲明,稱菲方對於「不幸局勢感到衷心的哀傷,我們向死者家屬表示誠摯與深切的同情與慰問之意。」

她並稱,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駐台代表白熙禮已經探視死者家屬,轉達了他的慰問與道歉之意,漁業局編號3001巡邏艇的小隊長已返抵馬尼拉海岸防衛隊總部,他和部屬已被解除職務,調查工作已經開始,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與其他機構保證調查將會「公平、透明與快速」。(13512)

射殺臺灣漁民背後的南中國海之爭

(News Chinatown綜合報導)
臺灣漁船遭菲律賓公務船以機關槍攻擊,鑑識人員清點出彈孔多達52處,造成65歲船員洪石成中槍身亡,家屬在碼頭邊舉行招魂儀式,家屬跪拜泣不成聲;是一個家庭的不幸,在這個不幸的背後又有些什麽的國際海洋之爭?

在面對一條人命的結束,兩岸各有表態:臺北市府指出,原本邀請菲律賓馬尼拉市及奎松市參加今年的端午龍舟賽,但由于菲國公務船槍擊臺灣漁船,將拒絕菲律賓參賽,並全面停止臺北市與菲律賓的城市文化交流;大陸國臺辦發聲明強烈譴責這一野蠻行為,要求菲方盡快徹查,給出交代。

環球時報文章提及:「大陸應就臺船員被殺單獨施壓菲方」何解?

大陸分析人士的第一反應差不多都包含了一個推測,即菲律賓在黃岩島等衝突中懾于中國大陸的強大,被迫克制,于是把憋的氣撒到臺灣頭上,菲律賓通過掃射臺灣漁船顯示自己的意志和決心,強化針對中國大陸的談判地位,維護其國內的士氣。

有道如果臺灣完全依靠一己之力同菲律賓交涉,事情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不了了之,菲律賓最多給一點補償,這件事對臺漁民必將造成長久心理創傷,影響他們對海上作業安全的預期。

但臺灣當局借大陸之力捍衛漁民利益的可能性很小,馬英九政府很怕對外造成他們與大陸「聯手」維權的印象,他們既怕島內的民進黨說閒話,也怕華盛頓對此不高興。

因此大陸方面既要給馬英九政府留一些面子,也要從中華民族的大義出發,以單獨行動對菲律賓施加強大壓力,只要證實射殺臺漁民是菲律賓海軍幹的,大陸就應加強在與菲爭議海域的軍艦活動,向菲方示威。

中國網提及,菲律賓再次登上了諸多中國報章和門戶網站的頭版,因為她鼓搗的所謂「菲中南海爭議國際仲裁」,以成立仲裁的方式對中國掀起一場缺席的輿論審判。

對此,中國外交部重申中方絕不接受菲方所提仲裁的立場,批駁了菲方立場和行為方式的自相矛盾,公佈了菲律賓非法侵佔的9個中國南沙島礁名稱,鄭重要求菲方「從中國島礁上撤走一切人員和設施」,同時強調中方堅持按國際法的有關規定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有關精神,通過雙邊談判解決領土和海洋劃界爭議。

中菲之間的最大差別,是大國與小國的差別,一個大國處理重大原則性涉外問題的基本方式,是不會輕易因外部輿論壓力的增長而動搖和改變的。

我們亦可從蘇盈貴的一篇文章,咀嚼出事件根由:

「25年前,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仲裁會議,當時外交部長連戰、中華民國仲裁協會秘書長王志興以及律師兼任仲裁人的我 ,三人與會。

2013年4月底,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庭庭長日本籍的柳井俊二,在菲律賓政府指定德國籍仲裁人沃爾夫.拉吉爾(Rudiger Wolfrum)代表菲律賓政府後,再任命四位仲裁人,組成南海爭端仲裁法庭-主任仲裁人是斯里蘭卡籍克力斯.品托(Chris Pinto),代表中國的波蘭籍仲裁人史丹尼斯羅.波拉克(Stanislaw Pawlak)、以及代表雙方的法國籍仲裁人吉恩比爾.柯特(Jean-Pierre Cot)、還有荷蘭籍的仲裁人阿弗列.松斯(Alfred Soons)。

一場中國缺席,舉世矚目的國際海洋法強制仲裁程序即將在2013年5月登場, 仲裁法庭由五位仲裁人組成,除雙方當事人各選任一位仲裁人為代表外,更合意其他兩位仲裁人,再由這四位仲裁人共同選任一位主任仲裁人。

2013年初,菲律賓的艾奎諾政府將南海問題提交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庭,一方面是迫使中國接受國際法的遊戲規則,作為聯合國會員國間解決彼此主權爭端的途徑;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艾奎諾政權在面對前開醜聞的自清方式。

美國、歐盟、以及東協都傾向支持菲律賓政府以國際仲裁程序處理與中國有關的南海主權爭議;如果這個模式可行,那麼東海的問題,日韓之間的獨島 (或竹島),甚至日俄之間有關日本二戰前的北方四島,還有中日與台灣之間有關釣魚台群島,以及南海中越之間的西沙爭戰……」再度風舉雲搖。

因為中國的拒絕仲裁,國際海洋法庭的日本籍庭長柳井俊二才有權指定其他仲裁人,讓合意仲裁進到強制仲裁的階段,聯合國的仲裁法庭,在北京的拒絕之後,是否對本案仍有管轄權?才能進入實質性的仲裁審理?(2013511)

何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英語: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聯合國曾召開的三次海洋法會議,以及1982年第三次會議所決議的海洋法公約 (LOS)。

「海洋法公約」一般是指1982年的決議條文,此公約對內水、領海、臨接海域、大陸棚、專屬經濟區(亦稱「排他性經濟海域」,簡稱:EEZ)、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對當前全球各處的領海主權爭端、海上天然資源管理、污染處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導和裁決作用。

海洋法公約與相關會議的行政管理為其「秘書處」,設置於聯合國「海洋事務與海洋法總署」(英語:United Nations Division for Ocean Affairs and the Law of the Sea)。

關於海洋法公約的重要性,可以參考韓國與日本關於獨島、竹島的爭議;中國與韓國關於蘇岩、離於島的爭議;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釣魚島(尖閣諸島)的爭議、以及南中國海東南亞國家聯盟多國與中國,東盟內部對多個小島歸屬的爭議,本公約是爭議各方提出論據的重要基礎。

南中國海是多國爭相提出主權管轄,從而充滿潛在危機的地區,需要澄清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未宣稱全部南海的權利,而是南海九段線內的部分,汶萊與印尼、泰國與柬埔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印尼等方面也存在爭執。

中國公布其領海基線後,越南與菲律賓更認為受到威脅,例如中國的領海基線在西沙水域,是以28個基點直線連接東島、浪花礁、中建島、北礁、趙述島、北島、中島和南島等,如此一來,西沙領海基線內變成中國內水,中國完全的主權使外國所享有之唯一權利是無害通過權,而外國軍艦通過,必須先得到中方之許可。

但1994年公約獲得足夠國家批准而生效以來,作為主張全部南海權利的中國在1995年東盟外長會議中,由錢其琛宣示,願意依照公約精神與相關國和平解決爭端。

同一年,區域內有極大利益的美國也呼籲各方,依照公約的規定與精神辦事,此後重大爭端有減少趨勢,在2002年東盟十加一高峰會上,中國與東盟十國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準則」,各方呼應公約原則,而最近幾年的情況,似乎顯示公約具有一定的效果,類似早年中越西沙軍事衝突的情況,可能性已經較為降低。

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1956年在日內瓦召開達成領海及毗連區公約;大陸棚公約;捕魚及養護公海生物資源公約。(該等公約在1958年前後皆已由美國、蘇聯等國家批准生效。)

第二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1960年繼續召開,卻未能達成更新的決議。

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1973年在紐約召開,預備提出一全新條約以涵蓋早前的幾項公約,1982年斷續而漫長的會議,終於以各國代表共識決達成結論,決議出一本整合性的海洋法公約,依規定,公約在1994年第60國簽署後生效,該公約對有關「群島」定義、專屬經濟區、大陸棚、海床資源歸屬、海洋科研以及爭端仲裁等都做了規定。 ( 參考:維基百科 )

《慎終追遠,緬懷祖先》之:黃氏歷史

抱歉因風向問題兩旗均呈反方向,有機會亦有待黃氏提供正面圖更正。(攝:徐佩蒂)

(篇者按:紐英崙黃氏宗親會大樓頂,迎風而吹、星光流動,一面是大家熟識的美國旗、一面是源遠流長黃氏新會旗;黃氏新會旗一個大黃字外,尚有21粒星,代表了《黃氏祖訓》包含的一個故事;這首在中國譜牒學史上頗具盛名之「黃氏祖訓」,又叫「認宗詩」、「遣子詩」、「鐃鈸詩」…等,名稱雖然有些不同,但原則上卻是同一首詩,其種類達大約六十種之多,它很微妙地維繫著族親間的感情,除了此一相當獨特的功能之外,在中國宗族史上稱得上是一首名詩,也是唯獨黃氏族譜才絕無僅有的標記性質作品。

這首在中國譜牒學史上頗具盛名之「黃氏祖訓」,其始作俑者,根據一些黃氏族譜之記載,說是衍自於周朝末年春秋戰國時代楚國令尹(即後來之宰相)春申君黃歇所作的一首「送子行」。

自其後千百年的流傳中,因歷代各派衍先祖為了讓各該派衍後裔,對自身所屬支系能有個據以辨識之憑藉,另行經過一再的各自更改了 其中少許內容字詞,或由於口誤之故,遂致發展成今天各派衍各自擁有,與其他派衍稍有差別的種類,但其內容卻又大同小異的「私記版本」)。

「慎終追遠,緬懷祖先」,黃氏歷史源遠流長,其根源是在四千年前的黃國,(即今河南潢川) 帝舜時東夷部落有一位首領名叫伯益,是顓瑣的後代子孫,因為他幫助大禹治水有功,獲得舜帝賜贏姓,伯益後裔有14分支,即「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 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叫做贏姓14氏」,其中的黃氏是在夏朝得到夏啟王封地建立黃國,以國為姓,歷經夏、商、周三代王朝歷1400多年。

黃氏族譜中之「黃氏祖訓」出現時期:根據一些黃氏族譜之記載,係出於兩漢以前戰國時代楚考烈王時令尹春申君黃歇之手筆《送子行》及根據邵武派黃氏族譜之記載,係出於宋朝初年黃氏大宗祖福建邵武黃峭山手筆之「遣子詩。」

據說黃歇曾經寫了一首詩,名叫《送子行》,可視為最先的《黃氏祖訓》內容如下:「駿馬同堂兮赴異鄉,任從勝地兮立綱常,身居外境兮猶吾境,家住他鄉兮即故鄉;朝夕莫忘兮親命語,晨昏須薦兮祖宗香,根深葉茂兮同庥慶,有志兒女兮當自強。」

宋朝時代 黃峭山公 ,大約公元965年,根據一些族譜記載:黃岳公字峭山,他於乾德三年前往汴京應試,(汴京即今河南開封縣,是宋朝的京城) 高中進士,宋太祖趙匡先後封為江夏太守和工部尚書,後來棄官歸隱40餘年,時見天下大亂,峭山公命兒孫疏散,三妻各留一子奉養,其餘十八子不得留在家中,並將府中所有金銀財富均分,每人駿馬一匹遠走他鄉,收藏族譜,遙接書香,峭山公親手撰寫一首傳家書叫做《認祖詩》希望子孫將來相認,內容如下:「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常,足離此境非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早暮莫忘親嘱咐,春秋須薦祖蒸嚐,漫雲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

另外峭山 公三位夫人即「上官氏」、「吳氏」、「鄭氏」,各吟詩一首為兒子送行,子孫尊稱為三媽太詩:

上官氏夫人詩:「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吳鄭氏七子齊,創業興家離祖地,歸來報命省親幃。」

吳 氏夫人詩:「吾年八九難期會,奕葉分支為汝題,倘有富貴與貧賤,相逢須念共根蒂。」

鄭 氏夫人詩:「禱告蒼天往各鄉,官吳鄭氏三七郎,奉奏公命吾兒去,投轍綿綿奕世昌。」

(註) 有一首詩贊曰:「仁楚為相, 封春申君, 禮賢下士,食客三千, 博學多智,善辯見稱,忠誠仁勇,舉世所崇」,上海黃埔港簡稱為申,是紀念黃歇而得名,在上海及其周邊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留下了與春申君黃歇有關的歷史文化遺存,如黃浦江、申江、春申江、黃浦區、春申路、春申村等地名遺跡,均為紀念這位開「申」之祖而命名。

在上海的老城隍廟,現在,在上海松江區新橋鎮春申村,于2003年重新擴建的春申君祠堂,相傳這裏曾是春申君治理黃浦江的指揮所,一組巨大的銅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現了當年黃歇領著當地居民治理、疏通黃浦江的情景,重建的祠堂占地500平方米,為仿古民居建築。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的三個第一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中)處長洪慧珠、副處長陳銘俊、僑教主任郭大文應邀與婦女會主席李曹秀萍及李慧芬等向來賓敬酒。(攝:徐佩蒂)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的三個第一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屬紐英崙地區年資最悠久的婦女會,由蔣宋美齡在40年代在當地成立的婦女會;當年的會員為抗戰籌款作出過重大的貢獻;此外「紐英崙婦女新運會」更把父母親節合為同一個「慶典 – 雙親節」,在一個雙親節中作出一份「感恩回報」愛的關懷。

2013年5月4號,300多人在「中國城龍鳳大酒樓」預祝雙親節,大會司儀由溫陳美月及李廖認寬擔任,兩位主席李曹秀萍及李慧芬在歡迎詞及致謝詞中均表達了「孝心」是中國傳統美德,值得大家敬而重之,世代延續下去;李慧芬在感謝贊助商贊助抽獎禮品外,更笑言:「酒無菜薄」引來滿當歡笑聲。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副處長陳銘俊、華僑文教服務中心郭大文主任、更為「雙親節」錦上添花齊獻唱;大會率先由「紐英崙婦女新運會」合唱團獻唱、黃納斯兒童舞蹈團表演、李伍碧香領導跳集體舞、呂錦芳、劉小芸主持卡拉0K環節。

(註) 父母親節的由來:目前所知最早的母親節起源於古希臘,在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赫拉致敬其後17世紀中葉,節日流傳到英國在這一天裡,出門在外的年青人會返家,送給母親一些小禮物

美國的母親節由Anna Jarvis,1864-1948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Anna的母親心地善良,極富同情心;她提出應設立一個紀念日來紀念默默無聞做出奉獻的母親們,可是這個願望尚未實現,她就逝世了。

她的女兒Anna於1907年開始舉辦活動,申請將母親節成為一個法定節日,節日於1908年5月10日在美國的西弗吉尼亞賓夕法尼亞州正式開始,1913年美國國會確定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作為法定的母親節,並規定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懸掛國旗,表達對母親的尊敬,而Anna的母親生前最愛的康乃馨也就成了美國母親節的象徵。

父親節是一年中特別感謝父親而慶祝的節日,始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每個國家的父親節日期都不盡相同,也有各種的慶祝方式,大部分都與贈送禮物家族聚餐或活動有關。

全球大部份國家和地區是在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慶祝父親節,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等地。也有在其他日子慶祝的,例如民國時期的中國及現臺灣在八月八日慶祝,故又稱為「八八節」。與父親節對應還有母親節,是在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圖)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合唱團獻唱。

(圖) 副處長陳銘俊、處長洪慧珠、紐英崙僑務委員馬滌凡、郭大文主任為「雙親節」獻唱。

(攝:徐佩蒂)

 
廣教課程改革9月全面實施
作者是 Alan K Chow   

廣教課程改革9月全面實施

2013年4月27、28日,廣教學校召開了學生家長會,曾秀芬校長向家長們詳盡介紹了中國語言文化課程的改革方案,由曾秀芬校長領導的新課程改革小組精心設計,經董事會一致通過後,將於2013年9月新學期全面實施。

廣教學校課改小組在仔細搜集和研究了大量中文語言教育資料的基礎上,以麻省教育局設定的外語高中課程內容為核心,以國際文憑組織的考試大綱做藍本,為廣教的長期教育發展設計新課程體系。

該課程與高中課程接軌,並根據麻省教育局外語教學的嚴格規範,把國語及粵語教學嚴謹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新課程畢業班的學生,將具備足夠的中文能力,選擇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參加SAT的中文科考試,所以,新課程將會為投考大學的華人學生提供莫大的幫助。

新課程的上課時間為週六週日上午9:30至下午12:50,課間休息兩次各十分鐘,新課程比現有的課程增加了一小時,務求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時間,盡快提高中文水平,新課程中,兩小時以國語學習漢語拼音、漢字、語法及書寫;另一小時則以國語或粵語學習中國歷史、文化、常識及中文應用等等。

這一節課以對話、討論及多媒體科技學習,學習語言則由家長自選,新課程以靈活互動的教育方式進行,著重強化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新課程的一個顯著改變,是在課程內容裡,提高中國歷史文化、美籍華裔歷史的比率,並增加國語和粵語的使用比率, 文化課程和課外活動則在下午進行,包括中國樂器、民族舞、國畫、書法、民間藝術、中國功夫等等。

在家長會上,校長還向家長們解釋了如何按新課程將現有學生分班的程序。

校長強調:「如果我們想有一個好的開始,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恰當的分班是必需的,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定期評估和分班調整也是必需的。」

 

有關師資的問題,校長說,目前所有老師已經接受了年度評估,針對新課程的培訓也將在本周開始,並將在暑期和秋季繼續進行,所有老師都必須參加培訓,且考核合格後,方根據其意願和能力安排任課。

家長會後,許多家長十分看好新課程會帶來積極的改變,他們紛紛表示,新課程與麻省教育局外語高中課程接軌、提高SAT中文科的成績、增加文化歷史知識等三大特色,將令他們的孩子受益不盡。

亞太裔傳統月省長鼓勵:懷抱理想堅定信念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配 合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白宮亞太裔計劃」麻省省長 Deval Patrick (1號) 出席在波士頓昆士小學內主辦之「亞太裔傳統月」活動,「2013亞太裔傳統文化月」側重於彰顯數百萬亞太裔人民為美國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同時提醒作為少 數族裔的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鼓勵他們作為美國多元文化中的一員「懷抱理想與堅定的信念」,為實現美國夢而奮鬥,這項計劃將涵蓋教育、醫療、移民、就 業、以及民權等議題。

省長Asian American Commission「美國亞裔委員會」成員,Christian Chan (Chair)、Leverett Wing (Vice-Chair) 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全力支持省長,增進亞太裔的計劃和服務,而在過往記錄中,他為我們的社區所做的一切是歷屆省長之冠,我們委員會可以充當一個角色,為亞太裔尋求更佳的生活質素」;委員Stephen Chan、Councilor Leland Cheung、Helen Chin Sehlichte、Shahid Ahmed Khan、Jane Leung、Quoc Tran、Chanrithy  Pithy Uong、Emily K.Ya均出席。(更多圖片附於後)

(攝:徐佩蒂)

白宮亞太裔計劃 補償 排華法案 歧視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每年5月是「亞太裔傳統月」,美國總統奧巴馬(30日)簽署亞太裔傳統月宣言,矢言繼續為亞太裔爭取平等;他的政府將繼續透過「白宮亞太裔計劃」,致力確保亞太裔平等地獲得各聯邦項目的服務。

作為凝聚全美亞太裔共識的「白宮總統亞太裔顧問委員會」及「白宮亞太裔計劃」,最早是克林頓總統1999年簽署行政命令設立委員會除舉行聽證,向白宮提出建議外,聯邦政府各單位並設專責人員,負責增進亞太裔利用各單位的計劃和服務等。

當美國舉國為「亞太裔傳統月」粉飾之際,「亞太裔傳統月」喜慶活動中一項頗為難堪的場面與過程,成功的青年亞太才俊,傾訴「父母」辛酸往事來造就「孩子」的美國夢;在一個過程中告訴大家亞太裔成功背後的點點滴滴。

 

當奧巴馬在緬懷170多年前,日本移民第一次踏上美國;以及1869年中國工人完成了橫貫美國大陸的鐵路工程,他說:「亞太裔使美國更偉大,前途更明亮。」

美國亞太裔歷來遭遇了許多不平等待遇,亞太裔移民曾因族裔而受到配額限制,或遭剝奪公民權,日裔美國人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關入集中營,就在最近十幾年,南亞裔也因他們的膚色或信仰而遭歧視。

排華法案是美國於1882年5月6日簽署的一項法案,它是根據1880年對《中美天津條約續增條約》的修訂而制定的,條例的修訂允許美國暫停入境移民,國會很快就執行了這一決定。

這個法案將所有華人勞工拒於美國之外長達十年,其1884年修正案更限縮了先前入境的移民離開和進入美國的規定,同時闡明,無論這些華人的國籍為何,該法皆適用。

1892年,該法案由《吉爾里法案》或稱《基瑞法案》延長十年,到1902年便被取消了時限,法案被1943年通過的《馬格努森法案》或稱《麥諾森法案》廢除,後者允許每年105名華人的入境移民限額,然而大規模的華人移民並沒有隨之到來,直至1965年的《入境移民與國籍服務法案》(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Services Act of 1965)的通過,該法案是針對大量華人因中國的內部動蕩和有機會得到鐵路建設工作而遷入美國西部所作出的反應。它是在美國通過的第一部針對特定族群的移民法。

雖然該法案很久之前就被廢止,但是它卻長期以來是《美國法典》的一部分,即便是今天,雖然它所有的部分都被廢除已久,但是其第8篇第7章題名為「排除華人」Exclusion of Chinese,它是第8篇 (外國人和國籍) 的15章裡完全針對一個特定國籍或族群的唯一的章節。

2011年10月6日及2012年6月18日,美國參議院及眾議院分別通過一項道歉案,兩院議員一致對於《排華法案》向全體在美華人致歉;2012年6月18日,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決議,為曾經針對華人的歧視性法律道歉,但無任何賠償。

波士頓是一個文化古城,是一座學府名城,除了美國獨立戰爭之前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燃點 了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起義的導火線,200多年來享受「平凡是福」的道理;2013年4月15號馬拉松爆炸事件,再度引來全球關注;從歷史回眸裡,因1848年加利福尼亞州發現金礦,大批華人赴美淘金,從採礦、製鞋、耕種、衣業,華工均有傑出貢獻,穿越美國東西部的漫長鐵路線,每一回望都有華工的血汗;今個「白宮亞太裔計劃」以華人佔大比數下,麻省的華裔如何在「超綽條件」上發揮才能?


(圖) 廣教學校學生在校長曾秀芬博士及董事長蔡倩婷等帶領下為「亞太裔傳統月」表演。


(圖) 麻省省長 Deval Patrick向AAC(中)Christian Chan (Chair) 頒發表揚狀,感謝她和團隊的支持。


(圖) Josiah Quincy Elementary School校長 Simon Ho 說出他的美國夢。

攝:徐佩蒂

 
出爐美移民改革法案:針對優惠高科技人才
作者是 Alan K Chow   

將取消現行抽簽移民 (每年 5萬人配額),親屬移民第三優先 (公民的已婚子女,每年配額2.34萬名) 及第四優先 (成年公民的兄弟姊妹,每年配額6.5萬人) 類別。

出爐美移民改革法案:針對優惠高科技人才

剛剛出爐的美國國會參院移民改革法案,出了一係列針對高科技人才移民的優惠政策,展現美國政府留住人才的決心,除了將大幅增加H1-B類工作簽證的數量外,一些新的簽證類別將被設立,這是眾多希望留美工作的高科技人才的福音。

現有移民法律不完善

根據美國現有移民法律,獲得綠卡的途徑包括家庭和婚姻關係移民、投資移民、職業移民、人才移民以及難民和庇護移民等;對于在美國求學和工作的華人而言,職業和人才移民是申請綠卡的主要途徑。

但拿綠卡並不容易,美國《移民法》有一項奇怪的規定,一國申請者獲得綠卡的數量不能超過綠卡年發放總數的7%,這就意味著,中國、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的申請者和歐洲總人口幾十萬國家的申請者每年獲得綠卡的名額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很多中國人即使通過正常途徑申請綠卡獲準,還要排很多年隊,根據美國國務院2013年2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中國大陸出生者的技術移民申請剛剛處理到2008年2月,而印度移民的申請只處理到2004年。

新移民法採取計點制

現在,想拿美國綠卡的北美理工男們的春天似乎不遠了,根據美國國會參院移民改革法案,將新創優秀 (MERIT) 移民類別,採取計點制,根據外國人的教育、就業、在美國居住年限以及其他因素給該外國人打分,打分最多的人優先獲得簽證,這種打分簽證主要給有才幹的外國人,每年可以發12萬份簽證,且每年按5%增加,最多不超過25萬。

由于並不希望增加每年的移民人數,美國政府將採取挖東墻補西墻的方式來平衡被優秀移民簽證多佔掉的移民份額,即取消現行抽簽移民 (每年 5萬人配額),以及親屬移民第三優先 (公民的已婚子女,每年配額2.34萬名),和第四優先(成年公民的兄弟姊妹,每年配額6.5萬人) 類別。

外國企業設創業簽證

工作簽證方面,6.5萬個普通工作簽證名額將上升到11萬個,2萬個豁免名額將增加到2.5萬個,根據該方案,所增加工作簽證名額將簽發給美國學校畢業「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 專業學生。

對特殊人才、傑出教授和研究人士、跨國公司高級主管和經理、在任何領域獲得博士學位者、某些醫生,以及這些人的配偶子女等的移民申請,沒有名額限制。

對有高級學位和在美國大學獲得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碩士學位的移民申請,增加移民名額,也對一些技術工人的移民申請增加移民名額;此外,草案中明確將為想移民美國並在美國創業的外國企業家設立一個「創業簽證。」(據中新社電)

 

 
「第16屆昆士獅子會慈善步行活動」
作者是 Alan K Chow   

「第16屆昆士獅子會慈善步行活動」所籌得款項將用於眼科研究及向有需要人士提供眼科保健服務, 5月18日星期六 於昆士的Pageant Field舉行。

早上7:00-開始登記 :    8:30-1K兒童步行 (12歲以下的兒童)  ; 9:00-5K主要步行,步行活動結束後直到12:00會有充滿樂趣的活動。

報名費用:1K 兒童步行 - 當日登記費-$8, 預先登記費-$5;5K 主要步行 - 當日登記-$25, 預先登記費-$20。

活動章程:1K & 5K 步行比賽暨頒獎典禮,娛樂活動由 Jimmy Peters 提供;排球訓練營由 Boston Hurricanes 提供;家庭同樂活動,抽獎環節,食物。

請瀏覽我們的網址 www.quincylionsclub.org 預先網上登記;欲想了解更多的信息,請訪問我們的官網或者致電 (617) 689-8806.

追溯十二獸首的前世今生

核心提示2013年4月26日,法國皮諾家族在北京宣佈,將向中方無償捐贈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青銅鼠首和兔首,消息一出即引發廣泛討論,廣大網友對獸首即將回歸中國表示歡喜,由于歷史原因,中國的很多珍貴文物流落海外,它們在哪裏,是否還完好的存在,何時才能回歸,在追索海外失落文物回國的路途上,面臨哪些困境,又該如何積極應對......都是大家關心的話題,現在,兔首和鼠首回來了,未來,期盼更多的失落文物回家。

緣起:圓明園西洋樓建于清朝乾隆12年至24年 (公元1747年至1759年),公元1747年,宮廷畫師郎世寧向乾隆皇帝進獻了一幅西洋畫,畫上畫著一座噴泉,這一新奇的景致立即引起乾隆的極大興趣。

在領得旨意後,郎世寧畫出了噴泉的平面圖,蔣友仁隨即為噴泉設計了機械裝置,包括十二生肖獸首,就這樣,長春園開始了西洋樓的建設工程,從公元 1747年直到1783年,整個工程經歷了幾十年時間才建成,由郎世寧、蔣友仁、王致成等歐洲傳教士設計監造,由中國工匠施工營建,西洋樓建成「大水法」十景。

海晏堂是西洋樓中最大的一幢建築物,樓前的扇形水池正中,設一座噴水臺,南北兩岸則設12石臺,臺上各坐表示十二時辰的12生肖像。其中, 南岸分別為子鼠、寅虎、辰龍、午馬、申猴、戌狗;北岸則分別為醜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雞、亥豬。

這些肖像皆獸首人身,頭部為銅質,身軀為石質,中空連接噴水管,每隔一個時辰(兩小時),代表該時辰的生肖像,便從口中噴水;正午時分,12生肖像口中同時湧射噴泉,蔚為奇觀。

遭難:1860年,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圓明園12生肖銅像自此流失海外。

轉機:2000年4月30日,在法國佳士得拍賣會上,猴首銅像首先登場,起拍價200萬港元,競拍到400萬港元時,許多買家紛紛告退,只剩下一 男一女競拍,最後,男子在第25次價格升至740萬港元時將猴首拍下,牛首拍賣,中年男子再次以700萬港元競拍成功,競拍結束後,這位男子說了兩句話: 「這兩件國寶是屬于中國人的!它們要回到北京!」

中年男子叫易蘇昊,身份是保利藝術博物館顧問,後來保利集團又于2000年5月2日,在蘇富比的拍賣會上以1400萬港元競得虎首。

2003年,豬首的美國擁有者,將銅像轉讓給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澳門企業家何鴻燊將其購回,2007年9月,何鴻燊在蘇富比拍賣會舉行之前,以6910萬港幣購得馬首。

到2012年為止牛首、猴首、虎首、豬首和馬首銅像已回歸中國大陸,收藏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現狀:牛首、猴首、虎首、豬首和馬首銅像已回歸中國大陸,另外五件龍首、蛇首、羊首、雞首、狗首銅像一直不知所蹤,鼠首和兔首銅像將于今年下半年回歸祖國。

流失海外文物追索難在何處

由于歷史原因,中國流失海外的珍貴文物不計其數,數年來,經過努力,我們逐漸尋回了一些,但依舊有很多文物下落不明,為什麼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之路這麼艱難?

企業家捐贈流散文物,是否會成為流散文物回歸的一種主流方式?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認為,這是一個絕對特例,他表示,這很難代表圓明園文物回歸的一個開始。

曾作為圓明園銅獸首追索律師的劉洋一貫反對拍賣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他表示,很多國家的拍賣企業把圓明園文物做成知名品牌,通過炒作獲取更高的市場回報;通過拍賣市場回購,也被眾多專家學者所反對,認為這客觀上反而變非法搶掠為合法流通,是對中華民族尊嚴的又一次傷害,文物部門亦多次表示,對非法流出的文物,應該歸還中國,而不是回購。

依法追索面臨認定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0年通過的「國際公約」,溯及力和約束力非常有限,一是追溯期限有相應限制,流失時間超過期限就不受公約保護;二是公約並不對所有國家有約束力,必須是兩個認可公約的國家簽署協議才生效,一些西方國家不加入該公約,就有借口不歸還其在殖民時期掠奪的各國文物。

此外,界定流失海外文物的合法與非法的標準始終非常模糊,邊界也不清晰,很多被劫掠的文物,幾經轉手,新的持有者可能通過合法途徑獲得,就不能作為臟物進行追討。 (來源: 新華時政)

 
從紐英崙端芬中學夜重溫移民之鄉 – 臺山歷史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 臺山端芬鎮的梅家大院。

從紐英崙端芬中學夜重溫移民之鄉 – 臺山歷史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臺山人佔據並發展了海外市場,故而在美國東西岸臺山人是最早駐足者,有移民之鄉之稱,波士頓中國城近10多年來,粵語、國語聲隨處可聞,取替了從前「不懂臺山話連工都找不到的日子」,歲月如梭日久他鄉成故鄉,臺山人的努力、臺山人的成就、臺山人的團結仍然不變。

來自臺山,亦都先後在臺山端芬中學就讀過的曹品慈、梅少彬、梅艷玲、陳偉正、黃瑞心、陳素瑜、梅雅芳等校友,憑著彼此間一點當年少年校園情懷,成立了「紐英崙端芬校友會」,曹品慈在致詞時表示:「籌辦校友會成立的構思,在海外是一份友情建立,身處他鄉互相照顧;亦希望做到捐贈母校,培育出更多優秀孜孜不息學子。」


圖右起籌委:梅少彬、陳偉正、曹品慈、梅艷玲、黃瑞心、梅雅芬。(攝:徐佩蒂)

「十年書聲一朗、萬里江瑚情長」據悉:臺山端芬學校,初名「蒙養學堂」,始創於1909年 (清宣統元年),民國元年1912年改名「培根學堂」,1925年改名為「端芬高等小學」, 1976年,學校重新命名為「台山縣端芬中學」。

端芬中學「美東校友會」會長江長清、副會長陳釗如、許兆權、陳匡任、余智匡等人會同數十位校友、「紐約美亞文化交流協會」團長江國華及團員前來出席,並在晚公會中表演,2013年7月4日在芝加哥成立端芬美中校友會之美中校友會會長梅兆立亦親自從芝加哥前來,送上橫幅、花藍等。

台山市總面積3213.2 平方公里,包括上川、下川、漭洲、大襟等大小島嶼95 個,島岸線長355.93 公里 ;海岸線長293.3 公里 , 台山自建縣以後,疆土長期沒有變動。

新中國成立後的1949 年10 月,劃出新昌、荻海兩埠及其郊區,與開平縣長沙埠合併成三埠鎮,直屬當時設在三埠的粵中專員公署領導;至1952 年6 月,三埠鎮劃歸開平縣作為縣城,1955 年,北陡西南端的允泊鄉劃給陽江縣;如今,臺山市下轄28 鎮:全市共4628 條自然村。

經過五百年間的繁衍,臺山人口由建縣之初2萬餘人增長到100萬余人,成為廣東省過100萬人口的大縣市之一,改革開放二十年來,臺山人口增長不大,主要 是認真貫徹執行了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嚴格控制人口的增長。另方面,全縣每年約有七、八千人通過合法途徑移居國外和港澳。


(圖) 梁志平、林巨仰合唱「漢官秋夜雨。」(攝:徐佩蒂)


(圖) 紐英崙靚聲花旦單鳳琴與前台山粵劇團台柱文武生伍國榮合唱「百鳥衣。」



悅曲和鳴琴弦聚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本來看似兩個拉不上任何關係的活動,卻因「悅曲和鳴琴弦聚」中伴奏的新聲樂團陳偉正,正是端芬中學校友會的組織者之一,也就玉成了一個「合作機會」,當晚梁志平、林巨仰合唱「漢官秋夜雨」,繼由紐英崙靚聲花旦單鳳琴與來自紐約之粵曲伍國榮搭檔合唱「百鳥衣」;伍國榮當年是台山粵劇團的台柱文武生,兩人已合作多次。

當晚的表演節目,由幻影娛樂陳廣漢、陳國航、擔任司儀,波士頓茉莉花舞蹈團表演舞蹈,眾多卡拉OK好手輪流上場獻唱,集體舞等晚會設有抽獎,向出席老師致用紀念品等氣氛溫馨熱烈。


(圖) 「紐約美亞文化交流協會」團長江國華及團員前來出席。(攝:徐佩蒂)

梅家大院 - 讓子彈飛

端芬校友梅姓多,與當世有一所梅院,梅院在《讓子彈飛》電影中出現過,周潤發、葛優、姜文、劉嘉玲等超級巨星以及他們身後歷經歲月風雨的碉樓、舊鎮、城墻,將人們帶回百年前那個傳奇年代。

據《讓子彈飛》的外聯製片梁庭輝先生介紹,《讓子彈飛》在江門有3個片場,包括黃四郎的家——開平自力村和鵝城所在地——臺山水步鎮岡寧圩,以及多次成為黃四郎和馬縣長較量的地方——臺山端芬鎮的梅家大院。

梅家大院主街道兩盤林立了近百棟樓房,這些有近百年曆史的建築群融匯了中西兩種建築風格,屋頂是是中國傳統的硬山頂、磚墻瓦頂,但門面確實希臘、羅馬的建築風格,墻面還有西方建築史中常用的山花裝飾,據了解,這處外景是導演姜文從全國上百個候選場景中遴選而出,看重的正是這裡不事雕琢、融合百年曆史的混搭風情。

為了《讓子彈飛》影片拍攝,在保護梅家大院原 有歷史建築的同時,劇組將後來翻修的水泥路面和溜冰場等其他現代建築全部敲掉,為了畫面效果,一整條水泥馬路變成了紅土路,由於導演鍾情當年拍攝《太陽照常升起》時的雲南紅土路,特地從雲南調來整整10噸紅土鋪在街面上。

除此之外,劇組還特地新修了兩座座倣舊如舊的城樓和艷陽樓,馬匪進城、兩幫混戰幾場重場戲均在這裡拍攝,由於泥路帶來的交通不便,還一度釀成擾民風波;不過,《讓子彈飛》選景梅家大院,卻帶動了當地旅遊,拍攝期就有很多民眾慕名而來, 拍攝結束後,梅家大院已經成為當地政府重點推薦的旅遊地。

當地政府,隨著《讓子彈飛》的影片上映,梅家大院必將和開平一樣成為新的地方名片,據了解,影片拍攝後,為了方便居民生活原貌,劇組新建的倣舊建築都被全部拆除,也就意味著觀眾只有在電影裏才能看到那些風格獨特、氣勢恢宏的樓宇。

 
龍鳳宴500多人分享梅氏家族情意
作者是 Alan K Chow   

萬枝丹彩灼春融、樂韻佳肴艷龍鳳

龍鳳宴500多人分享梅氏家族情意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萬枝丹彩灼春融、樂韻佳肴艷龍鳳」;4月8號晚昆士龍鳳集團,以一個嶄新型像和500多位「友好」分享該酒樓美食;「嶄新」是梅氏父子梅錫銳、梅沛傑及大廚們精心研商後一道接一道「呈送到桌上的美食」,因為這一晚是每年一次,龍鳳集團以回餚長期客戶、親朋好友、以及集團旗下工作人員,在一個繁忙春節後,大家聚首一堂,開懷大笑、開懷大吃。

(圖) 右起:錫銳、清嫣、清娥、錫鈾、清嫦、偉文。(攝:徐佩蒂)

主人家梅氏是個大家族,梅錫銳親任當晚大會司儀,他介紹了為配合晚會而準備的節目,「悅曲和鳴琴弦聚」唱家班獻唱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也要特別感謝伍國榮與單鳳琴「悅耳動聽」的戲曲;同一個晚上從古至今,搖身一變,馬仕威大樂隊再以另一種方式,透過兩位主音歌手蔡倩婷、梅凱生精挑之下,一些令人勾起無限思念的金曲,帶領大家重返時光隧道,套用梅錫銳稱:「今晚是龍鳳宴,出席的都是龍與鳳。」

「One day when we will young」,看看左左右右的朋友,數十年彈指而過,青春歲月不可留,留下的心仍然熱烘烘,可容納600人的昆士龍鳳,放置了55席,一張張紅色檯布,像張開了的少女石榴裙,齊齊整整米色套上椅套的椅子,好像屈跪的君子,左右兩排牆上分別垂下的屏幕,滿足了在座每一位朋友,大大的舞池,暗了的燈光,女的醉倒在俊男臂彎……

梅錫銳邀請他妹妹清嫣上臺,她說:「我沒有想及哥哥會叫我講話,否則我扮靚點」,一下子打鼓的偉文走下,坐於席間的錫鈾、清娥、清嫦都上了臺,6姐弟們記下真心不變情意。

 

梅錫銳揚出口琴,他說:「今晚有兩席德明校友在,這是為校友而吹的……」,當晚在坐的校友便有:伍伯和、黃國健、翁宇才、梅惠聰、譚美雲、陳樹英、鄒國綸、徐佩蒂等。」晚會有抽獎,每桌幸運號碼是「7號」,各得中式花瓶一隻。

 

以圖會友:

 
全國社區發展週市長Menino參議員Warren 局長Fields
作者是 Alan K Chow   

(圖左1至3) Mayor Thomas M. Menino 、United States Senator Elizabeth Warren、(HUD) Barbara Fields。

全國社區發展週市長Menino參議員Warren 局長Fields

舉行圓桌討論社區發展補助金 大幅削減對麻州影響

(News Chinatown 徐佩蒂報導)

為了紀念 (Nation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week) 全國社區發展週,市長 (Thomas M. Menino) 萬寧路,與美國參議員 (United States Senator Elizabeth Warren) 伊麗莎白華倫、(HUD) Barbara Fields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區域局局長芭芭拉,4月4日舉行圓桌討論,討論的重點是,證明社區發展補助金 (CDBG) ,對加強波士頓社區,特別是那些在社區創業的婦女在擁有自己的企業,對社區造成積極的影響。

(圖) Menino 回應記者提問

Menino 市長說:「38年來社會發展的整體撥款,幫助城市如何去加強他們的社區並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之所以選擇波士頓的婦女創業,而從這些企業家活生生成功個案,証明社區發展補助金在波士頓社區,成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重要工具,幫助社區經濟的增長。

 

自2010財政年之後,CDBG 補助金在最近幾年大幅削減,下跌超過1億美元,方案是在聯邦政府的努力,去幫助超過1200個城市、縣、協助並滿足低、中等收入社區人士,至於削減經費已嚴重削弱了振興社區需求的能力。」

參議員華倫說:「CDBG 補助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家庭企業和小型企業,包括在波士頓和整個聯邦的振興社區,我們必須繼續支持這個重要的計劃,CDBG 程序是獨一無二的,與大多數聯邦基金不同的是,CDBG 資金不受限制,社區可以為合適者發展其方案,及自行優先次序在資源分上,其最大的關注受益者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人士,防止消除貧民窟枯萎的現狀;社區還可利用這些資金用於緊急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現有的條件上(大幅削減) 嚴重威脅社會的健康和福利。」

局長芭芭拉說:「這些方案是絕對關鍵影響到麻州的各個社區,在我們工作面對

的挑戰下,我們也必須明白國家的赤字,這些方案在促進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生產負擔得起的住房,幫助我們的無家可歸者,創造就業機會,甚至長期支持災難恢復。」
根據HUD資料,在過去的八年裡,CDBG 幫助超過一百萬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人士,通過家庭自用修復的、擁有住房的援助、能源效率的改進,和鉛基減排創建或保留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人超過30萬個就業崗位;通過公共服務,如就業培訓服務、膳食的老人、虐待和忽視的兒童服務,協助當地近100萬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人受益食物銀行和其他服務。

在過去兩年中,在超過1350萬美元投資的經濟發展,也獲得CDBG資金協助,這是使用了合約的1.38億美元的總價值,這些資金幫助創造了124個新企業,1238個新的就業機會,以及全市範圍內提高了268店面, 今天的圓桌會議,市長曼寧諾還要求小型企業的業主同呼籲爭取聯邦撥款支持CDBG計劃。

 
國民黨緬懷青年節締造民國
作者是 Alan K Chow   

記百年前年青狂妄自信爭取的一份奉獻……

國民黨緬青年節締造民國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民主自由是一份人人追求高質數生活指標,而這項指標在百年前以生命換取,百年過後,要維護民主與自由的重擔仍然人人有責,如何在世界日漸五花百門,利慾薰心的當下,留下清泉?

借用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在國民黨緬懷青年節活動上所言,馬總統重視青年節,他以在美國留學之經驗,與國際間推動青年交流項目,提升國際視野,我們都年青過,更重視青年對國家的貢獻,也敬懐國父孫中山和蔣公兩位偉人。

兩岸推動18項建設,而兩岸和平,亦必須在制度化建立健全下,才能穩定下來;她亦在中國城春宴接近尾聲,表達她對開開心心吃吃飲飲下,稱讚唐人街主辦春宴有其深遠敬老意義,這是中國人的「遺產」,是很有意義的一項活動。


(圖) 國民黨慶記青年節。(攝:徐佩蒂)

國民黨波士頓分部常委王競芳在致詞時稱:「102年前,國父孫中山先生為了拯救國家民族,決心打倒腐敗無能喪權辱國的滿清專制政府,歷經10次革命的失敗,最後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蔣公早年立志報國,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蔣公窮畢生之心力,帶領國人,走過艱辛的歲月,歷經東征、北伐、統一、抗日、戡亂,最後政府遷到台灣,建立民族復興基地,使台灣由貧窮落後,變為富裕進步,實施民主憲政,勵行法治,使台灣成為亞洲及至世界自由民主的燈搭,創造經濟政治奇績,保存發揚中華文化;國父、蔣公可說歷史上的偉人。

3月29日青年節是為紀念3月29日廣州起義,即黃花崗之役,72位革命青年壯烈犧牲,此役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黃花崗之役後,革命思潮已蓬勃擴展瀰漫全國,才能在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一舉推翻滿清政府。

 

 

今天我們更懷著感恩的心,向締造中華民國的先烈先賢,致上最崇高敬意;沒有熱血犧牲的英勇烈士,就沒有今天的中華民國。

馬英九總統在除夕賀歲談話中表示,台灣景氣已開始好轉,新的一年,我們的經濟與生活一定會更好,台灣產業升級、經濟振興、社會和諧安定、大家相互關懷、互助合作、迎向新的挑戰,相信經由總統的祈福,以及在新任行政院長江宜樺領導下,政府各項施政一定會好轉,我們應秉持前人勇於奉献犧牲的精神,再創國家美好願景與未來。」

 
美國阮氏總公所駐波城首屆主席:振強、壽雄
作者是 Alan K Chow   

春暖花開蕊展艷、鳥鳴枝頭蜂翩舞

風帆劃破湖中鏡、萬象更新阮唯尊

美阮氏總公所駐波城首屆主席:振強、壽雄

(圖) 「首屆美國阮氏總公所」3/30/2013在波士頓成立,並以波士頓為總公所所在地,一張極具紀念性的照片。(攝:黃定國)

(圖) 阮氏兩位主席阮振強、阮鴻燦主持「洪青醒獅賀歲」儀式後,邀請中、外嘉賓合攝。(攝:黃定國)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春暖花開蕊展艷、鳥鳴枝頭蜂翩舞、風帆劃破湖中鏡、萬象更新阮唯尊。」

3月30號一個「春光明媚」大好日子,阮氏宗親千里外懷著萬水千山總是情的心意,從芝加哥、三藩市、紐約前來波士頓,共聚鄉情外,更重要的還有在阮氏公所春節敬老聯歡晚會上,要宣佈一件大事,是向出席之宗親、社團友好400餘人公佈「首屆美國阮氏總公所」3/30/2013在波士頓成立,並以波士頓為總公所所在地。

 

「首屆美國阮氏總公所」名譽主席:阮全義 (波士頓);總顧問:阮偉富 (紐約);

主席:阮振強 (波士頓)、阮壽雄 (紐約);中文秘書長:阮家麟 (紐約)、英文秘書長:阮鴻燦 (波士頓);外交:阮家麟 (紐約)、阮群珍 (三藩市)、阮白(芝加哥)、阮陳艷梨 (波士頓)。

3月30號晚在中國城「龍鳳大酒樓」,在波士頓阮氏公所兩位主席阮振強及阮鴻燦主持「洪青醒獅賀歲」儀式後,是連串政界友好亮相,「難能可貴」的是大眾高歌一曲,向宣佈不再作第六次連任的波士頓萬寧路市長「憑歌寄意」送上對他的祝福和感恩。

財政司 Steven Grossman伉儷、費奇堡市市長黃素芬、宣佈參選波士頓市長候選人John Connolly、麻州眾議員陳德基、黃子安、議員林尼肯、監獄署長Peter J. Koutoujian等均到賀;阮鴻燦並代表麻州州務卿William Galvin頒發一份祝賀給他敬愛的李崇光及李湯鳳鳴夫婦,因同一日是他倆結婚60年鑽石婚紀念日。

阮鴻燦並憶出一段兒時快樂往事,他說李崇光及李湯鳳鳴夫婦,在他小孩子時用心要他學中文,光叔用車接他去太太湯校長任教的「中華廣教學校」讀中文,其後因為自己的兩位兄長畢業而終放棄。

有抽獎、有卡拉0K,其中近年少有展歌喉的「伍氏及洪門」元老伍伯和為「阮氏一家」獻唱一曲「蓉樹下」,引來滿堂歡笑聲此起彼落;敬酒、祝酒……萬分高興的一夜。

「首屆美國阮氏總公所」職員表:(除上述提名單外),其他還有:

(顧問) 波士頓:阮兆英、阮仕芳、阮浩鑾、阮國湛、阮灼文、阮長悅、阮偉昌、阮文良、阮澄宇、阮灼年;芝加哥:阮偉業、阮偉池;紐約:阮灼民;三藩市:阮立民、阮達伍、阮為勤;洛杉磯:阮健昌。

(常委) 波士頓:阮全義、阮振強、阮鴻燦;紐約:阮偉富、阮壽雄、阮家麟、三藩市:阮群珍;洛杉磯:阮偉昌;芝加哥:阮偉池、阮白、阮偉業。

(委員) 波士頓:阮換新、阮玉舟、阮雲鋒、阮國鵬;三藩市:阮梅掌珠、阮賢緒、阮道隆;墨西哥:阮家添。

(財政) 波士頓:阮樹新。

(核數) 波士頓:阮雲鋒、阮長悅。

(法律顧問) 波士頓:阮觀濤。

(庶務) 波士頓:阮偉昌。

(外交) 紐約:阮家麟;三藩市:阮群珍;芝加哥:阮白;波士頓:阮陳艷梨。

(婦女主任) 波士頓:阮梅掌珠。

(婦女委員) 紐約:阮珠娟、阮素雁;波士頓:阮陳金鳳、阮玉蘭、阮素梅、阮謝少珍、阮陳艷梨、阮陳艷梨、阮孫玉珍、阮梅惠娟。

(圖) 「春暖花開蕊展艷、鳥嗚枝頭蜂翩舞」,(左) 阮振強 (右) 阮鴻燦自掏腰包請「洪青醒獅。」(攝:黃定國)

(圖) 宣佈參選波士頓市長候選人John Connolly出席阮氏春宴。(攝:黃定國)

(圖左至右) 阮鴻燦、麻州眾議員黃子安、陳德基、阮振強、黃、陳兩位向阮氏主席頒發褒揚狀。(攝:黃定國)

(圖) 阮鴻燦代表麻州州務卿William Galvin頒發一份祝賀給他敬愛的李崇光及李湯鳳鳴夫婦,因同一日是他倆結婚60年鑽石婚紀念日。(攝:黃定國)

(圖) 財政司 Steven 太太跳舞助興;以林尼肯為首的一眾,向宣佈不再作第六次連任的波士頓萬寧路市長「憑歌寄意」送上對他的祝福和感恩。(攝:黃定國)

(圖) 三祝酒大家開心慶新歲。(攝:徐佩蒂)

(圖左) 監獄署長Peter J. Koutoujian一家到賀;(右圖左ニ阮浩鑾熱誠招待貴賓。)

(圖) 卡拉0K時間陳文浩夫人與財政司 Steven合唱;「伍氏及洪門」元老伍伯和為「阮氏一家」獻唱一曲「蓉樹下」助興。(攝:徐佩蒂)

(圖) 前排右四經文處處長洪慧珠應邀見証「首屆美國阮氏總公所」在波士頓成立慶典,後排右一為波士頓阮氏秘書阮仕芳。(攝:黃定國)

(後記) 阮姓,是中國和越南的姓氏之一,但在越南卻是全國最大的姓氏,約佔總人口的38.4%;古越南有阮氏王朝,因此,今天越南多有阮姓者,阮姓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在陳留阮氏出了許多名士,比如在三國時期的建安七子之一「阮禹」;他的兒子,竹林七賢之一「阮籍」;和阮籍之侄,也是竹林七賢之一「阮咸」,因此陳留阮氏身價大增,特別是在三國兩晉這樣講究門閥制度的朝代,陳留阮姓一下子就成為望族,後來,陳留就成為阮氏的一大郡望。

阮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出古帝王皋陶之後,以國為氏,阮國是皋陶的一個裔孫于商朝時建立的諸侯國,其國址在今甘肅涇川一带,商末,阮國滅,子孫以國為姓,後來,阮氏東遷,漢末三國時期在陳留郡形成望族。

兩晉以後,五胡亂華阮氏開始南遷,宋元繁播閩粤台港及越南;如今,阮姓早已遍布中華大地,而且走出國門,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今世界之阮姓絕大部分源出陳留阮氏;阮姓名人有阮瑀、阮籍、阮咸、阮孝绪、阮元、阮啸仙、阮玲玉等,阮姓在中國未入百家姓前一百名,但在越南為第一大姓。

 
死者家屬追究死因:個案待覆
作者是 Alan K Chow   

 

死者家屬追究死因:個案待覆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生老病死」是人生中無可避免的一件事,「生」是喜,「死」是悲;生要「光明磊落」,「死」亦不能「含含糊糊」;1933年7月2號出生的 (Huang Chan) 黃榮南老先生,享年79歲,2013年3月7號逝世於Tufts Medical Center,並在3月23號出殯;留下他的老伴 (Huang-Lin, Baolin) 黃林寶群和他的家人,對黃榮南老先生的死因需要一個「清晰」的回應和「了解」。

醫院的功能是「救人」,醫生的「職責」亦是以最大的努力,為病者解除疾病的痛苦,這方面是「無庸置疑」的,黃林寶群在3月22號向News Chinatown訴說了丈夫留院其間接受治療的過程。

這期間是否有:(1) 時間延誤?(2) 人為的疏忽?(3) 欠缺翻譯的理解困難?(4) 以及對不懂英語的華裔長者有所歧視?

黃林寶群表示,當其丈夫在45分鐘「搶救無效」後,醫生曾向她提及,有權向醫方「追究死因」,並提到有否需要「解剖」確証死因;在過去一段日子,死者家屬數度聯繫醫院惜未能與院方有關人士取得聯絡,而黃林寶群最終不忍讓生前病中一直受苦的丈夫,死後還要「解剖」。

以下是黃林寶群女士提供資料,簡要節錄:2013年大年初二 (2月11號) 因小便呈黃,約見家庭醫生,年初五 (2月14號) 見林仁傑醫生,因面及眼均呈黃,需抽血化檢,其間亦接受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力共振掃描,發現膽旁有腫瘤,令膽管液受阻,倒流至身體內臟,15號做過超聲波,2月19號抽樣本化驗欠翻譯,20號無醫生,21號8時許到醫院,9點護士安排病人更換準備手術時穿著服,作抽樣化檢及手術,有醫生、麻醉醫生,醫生告知手術會在11時至1時間完成;黃林寶群女士11時返三樓腸胃科等候,直至當日下午3點,護士請她入內看病人,再返外等候直至晚上6-7時左右被送上病房7040室。

原本19要做腹腔檢查不能進食始直至27號 (均無進食),(23-24)可進流質;3月3日知有醫生巡房,挨至晚上7時,黃林寶群擔心丈夫終哭叫「救命」;3月4號轉入Quincy療養院;3月7號再返醫院經急症室轉送上7樓7026室,等候檢查,後因「便急如廁」……卒於該醫院。

黃林寶群女士並無「野事生非」之心,基於痛失相伴半世記老伴,她反復思考,認為有需要,要求醫院給予一個合理「回應」,解釋黃榮南之死的一個正確「答案」,她出示一個名字,Dr. Mavlon Villacorta (Care Manager),是此事件個案經理。

 
« 最先前一個51525354555657585960下一個最後 »

第 58 頁, 共 103 頁


登錄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