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号外
news menu leftnews menu right
紐約點滴
紐約社區
美國10大名校6家成了QFII
作者是 Alan K Chow   

奧巴馬6項面對

(中新網22日電)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21日,奧巴馬在國會山莊公開宣誓就職美國總統,並發表就職演講,在演講中,奧巴馬首先重申了美國的建國精神,「所有人都生來平等,他們都擁有相同的生命權、自由權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如今,美國將繼續一個永無止境的旅程,並將建國精神與現實生活聯係起來。

奧巴馬說,在200多年以前,美國民眾團結一致,為加速旅遊業和商業的發展,建造鐵路、公路;為培養人才,建造了學校和大學;為確保公平競爭,建造自由市場;奧巴馬同時表示,美國民眾也應了解,當世事變化時,建國精神要求美國面對新的挑戰時有新的反應,民眾需要團結起來維護每一個人的自由,尤其是現在,美國必須作為一個國家,一個個體團結一致。


一位總統擁有兩個重大的決定性時刻:第一個重大時刻發生在當選後第一年,因為到了第四年任何成功都會消除掉此前付出的政治成本,如果總統能夠連任,第二任期的第一年則是第二個重大時刻 - 只有在此時,是歷史而不是公眾將從此成為最終的裁判。

6項面對:

與歐洲達成自貿協定 歐洲經濟危機是多層面的混亂局面,是美國國家安全面臨的最大威脅,這片大陸缺乏必要的政治成熟度和機構一致性來解決危機,奧巴馬應該怎麼辦呢?答案是與歐盟達成全面的自貿協定。

解除核警報 在核危機中,如果出現嚴重的導彈襲擊威脅,美國的秘密戰爭計劃要求總統在13分鐘內決定應該做什麼,奧巴馬總統有權利在其第二任期內改變這一事實,兌現他早在2008年就作出的競選承諾。

恢復威信 奧巴馬總統現在面臨的核心挑戰是,如何收復近幾年在塑造美國國家安全政策過程中的失地,從歷史和政治的角度說,在美國的分權體係中,總統擁有外交事務方面的最大決定權。

 

救助希臘,救助歐洲 二戰後美國的外交官和資金促成了一項無畏的政治工程「馬歇爾計劃」,這項工程旨在結束戰爭、創造繁榮,平衡蘇聯的力量,今天,那個歐洲計劃面臨著威脅,美國的主導需要回歸。

放棄雞肋盟友 在競選期間,羅姆尼指責奧巴馬「把以色列這樣的盟友扔到車輪底下」,有很多政府雖然不至于被扔到車輪下,但在向美國索要無條件幫助的時候還是應該開門請它們出去。

打破石油壟斷 在19世紀早期之前,鹽是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商品,因為它在保存食物方面的作用無法替代,罐頭的發明弱化了鹽的戰略地位,而冰箱的出現則徹底結束了鹽的壟斷,奧巴馬也可以讓石油遭遇同樣的命運。

美國10大名校6家成了QFII

證監會披露的最新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名錄顯示,去年共有72家QFII獲批,是前年29家的近2.5倍,其中去年12月有6家QFII獲批,這樣,截止到去年底,QFII總數已達到207家;在香港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上,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目前RQFII及QFII佔A股市場比例很小,可能只有1.5%至1.6%的比例,未來QFII、RQFII 總額度將有計劃地持續增加,讓QFII、RQFII佔A股市值比例擴大9至10倍。

去年12月份獲批的6家QFII中,有5家注冊地在香港,1家注冊地在臺灣,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證券國際投資管理(香港)、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華夏基金(香港)均是內地的基金公司在香港設立的子公司,如今又以QFII的身份殺回A股市場。

QFII中,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佔了絕大多數,金融機構中,瑞士銀行、德意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巴克萊銀行、渣打銀行、摩根大通銀行、富 通銀行以及美林國際、高盛等金融大鱷紛紛在列,去年又有臺灣的全球人壽保險、國泰人壽保險、南山人壽保險,以及中銀集團人壽保險、瑞士盈豐銀行、澳大利亞 的麥格理銀行等加入。

QFII名單,到目前為止,曾被列為美國十大名校的10所著名大學中,已有6所進入QFII行列,其中杜克大學是在去年9月獲 批QFII資格,在杜克大學之前,耶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于2006年獲批,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于2008年獲批,普林斯頓大學于2011年11月獲 批。

去年4月初,證監會宣布新增QFII額度500億美元,同時新增RQFII額度500億元人民幣,這樣,RQFII累計總額度達到700億 元,QFII的總額度則達到800億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外管局累計批準QFII投資額度374.43億美元,距離 800億美元的上限還有較大距離。

美國很多著名大學都是私立學校,私立學校的主要資金來源就是捐贈資金,用捐贈資金投資理財,如哈佛大學的捐贈基金由哈佛管理公司運作,背靠哈佛,有著最好的人才來源,他們資金的運作回報較高,資金總額從1990年的48億美元漲到2008年6月30日的369億美元,資料顯示,這些有美國名校背景的QFII大多喜歡長期持股,青睞的個股卻各有不同,如耶魯大學偏愛二線藍籌。哥倫比亞大學則偏愛中小盤股,包括中小板和創業板個股。

以耶魯大學為例,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到去年三季度末,其共持有中國國貿、伊利股份、雲南白藥、格力電器、雙匯發展5只個股, 2011年三季度,耶魯大學買入中國國貿,此後連續兩個季度增持,去年中國國貿股價累計漲幅27.81%,表現強于大盤,而耶魯大學在伊利股份、雲南白藥和格力電器上面的投資收益也均不菲。

哥倫比亞大學的投資則相對分散,而且喜歡買新股,iFinD 統計顯示,去年以來哥倫比亞大學曾先後出擊15只個股,其中滬市8只,分別是明星電力、秦嶺水泥、恒順醋業、精倫電子、莫高股份、益佰制藥、蘭生股份、九州通;深市中小板3只,分別是卡奴迪路、克明面業、喬治白;創業板4只,分別是探路者、永清環保、新文化和銀邦股份。

創業板的新文化、銀邦股份以及中小板的喬治白去年7月份才上市,但三季度哥倫比亞大學便大舉買入,其中新文化還是第一大流通股東;永清環保也是上市不久哥倫比亞大學便成了第一大流通股東。

 
擔心秋後算賬中國富翁移民美國
作者是 Alan K Chow   

擔心秋後算賬中國富翁移民美國

(臺灣頻道)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和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聯合發佈首部年度國際移民報告《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2》,報告顯示,個人資産超過一億元人民幣的超高凈值企業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慮移民,個人資産超過一千萬人民幣的高凈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完成投資移民或有關考慮, 而近3年至少有170億元資金流向國外。

在海外投資移民中,年齡普遍為30-40歲,很多人擁有熟練的專業技能,他們在海外投資領域集中在房地産、外幣存款等,報告披露,2007年以 來,美國成為主要的移民目的國,去年申請去美國的移民數量超過總數的50%,永久性移民超過15萬,其中獲得美國永久居留權人數近9萬人,在中國國際移民總數中排名第一,報告指出,富裕階層和知識精英正成為新一輪移民的主力軍,移民人口組成也日益偏向中産階級。

報告顯示,子女教育是投資移民考慮的第一因素,報告引用的數據顯示,80%以上申請人最直接的移民原因是子女教育,報告認為,這些申請人考慮到中國的教育水準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培養出的學生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而世界排名前500大學中,僅有12所在中國。

有富豪擔心秋後算賬報告顯示,有43%的富翁把保障財富安全作為投資移民考慮的第二大因素,很多中國富豪擔心國家會對擁有非法私産的個人展開秋後算賬,他們傾向於把財富轉移到私人財産保護體系更完善的國家,報告還分析説,尋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可多生子女、稅率低等也是投資移民的考慮因素。

清華北大成美博士生最大來源學校

18號發佈的年度國際移民報告顯示,中國送出的留學人員總數位於世界首位,清華北大成為美國博士生最大來源學校,截至2011年,中國已送出224.51萬留學人員,大約只有81.84萬人回國。

報告披露,2006年清華和北大分別以571名和507名博士輸送量,超過美國本土學校成為博士生來源最多的院校,自2006年以來,清華和北大成為美國博士生最大的來源學校。

在留學生回國方面,2002年在美國拿到科學和工程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到2007年仍滯留在美國的比例,所有國家中以中國比例最高,達 92%,報告主編、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介紹,從2005年開始,我國海外留學生的回歸率開始回升,去年達到36.5%,但相比于出去的人, 這個還太少,王輝耀認為,國際上人才的回歸率大約50%-60%,而中國目前的回歸率低於國際平均水準。

拍賣乾隆玉璽涉法律訴訟

(環球網報道)一枚中國清朝乾隆玉璽12月17日在法國最大的拍賣行艾德拍賣行以110萬歐元(約合904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據法新社報道,這次拍賣可能受到法律訴訟,因為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敦促拍賣行取消拍賣,他們説,這枚玉璽是在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時被盜,拍賣前,這枚玉璽的估價為20萬歐元(約合164萬元人民幣)左右,但成交價高出這一估價數倍,買家是一位未透露身份的電話競投者。

拍賣行手冊上説,這枚玉璽高2釐米,長4.5釐米,整體呈深綠色,上刻有御書房鑒藏寶六個字,玉璽被一個法國家族收藏,他們自19世紀末起一直擁有這枚玉璽。

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透露,故宮(微博)博物院前講解員説,這枚玉璽屬於乾隆皇帝,在圓明園遭劫時被盜走,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已經委託律師準備對拍賣採取法律行動,如果拍賣繼續舉行,他們將作出偷盜投訴。

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對北京西郊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掠和破壞,法國作家雨果曾經將圓明園稱“奇跡,並稱英國 和法國這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奇跡蕩然無存,中方估計至少有150萬件文物被英法聯軍搶走。

中國一直抵制各類對圓明園文物的拍賣,前不久,英國邦瀚斯拍賣行撤銷了原本計劃舉行的兩件圓明園文物拍賣,據了解,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由著名亞洲文物鑒定專家高美斯創辦。他1982年來到中國,在幾十年的文物鑒定工作中,為歐洲一些人公開販賣和展 示走私中國文物而憤怒,也為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感到惋惜,於是決定幫助中國收回流失在世界各地的文物,為此成立了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由 外國人專門為追回中國文物而設立的國際組織。

 
紐約中華總商會 華埠商業振興活動
作者是 Alan K Chow   

 
2012年孔廈火雞大餐
作者是 Alan K Chow   

 

 
12/1紐約華商互助合作「振興」破危城
作者是 Alan K Chow   

中華公所領導、七大僑團參與、中華總商會策劃、政界支持

12/1紐約華商互助合作「振興」破危城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一個不夜城 –紐約,一股無情風  -「桑迪」;令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12日請求聯邦政府撥款300億美元作為颶風「桑迪」的救災款,在一場無可估計,還需要多少個「苦不堪言」的等待、期盼、忍受、振作,把一切的「失」再而復「得」的今天;紐約最古舊的中國城,生意額下墜90%,如何去「力挽狂瀾」?

參與了紐約華商「第一個」抗災會議,地點是:「紐約中華總商會」;主席于金山主持了這個會議;出席的計有:中華總商會副主席鄧遐勳、紐約金玉珠寶錶行總裁 (中華總商會董事) 岑灼槐、華埠共同發展機構陳作舟、餐飲業商戶代表伍雁嬋、黃雪瑜、黎子峰、Penny Chi;以及  Tang & Wade Li等。


(圖) 同舟共濟商洽渡時難;(右)「紐約中華總商會」主席于金山 (中) 黎子峰、(左)一及二紐約金玉珠寶錶行總裁岑灼槐、華埠共同發展機構陳作舟;餐飲業商戶代表黃雪瑜、伍雁嬋。 (攝:徐佩蒂)

他們所提及的問題是「如何憑著一場風災,從新長遠思考華埠生存前景?」問題當務之急是:要求「紐約中華總商會」領導及爭取「緊急撥款」;岑灼槐對在坐年青一輩「語重心長」說:「華埠是寶地,好好發展,好好珍惜。」

自嘆為「投票災民」的紐約華商,眼見新澤西州要什麼給什麼,紐約呢?獲悉總統奧巴馬週四 (11月15號) 會巡視紐約;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第一選區市議員陳倩雯

(該選區位於下曼哈頓,涵蓋中國城、金融區和市政廳 ),便多次和主席于金山透過電話,關切詢問為大眾爭取權益。

 

華埠風災不僅造成居民的重大損失,華人商業更受到嚴重的打擊,無水、無電、無電話、郵電不通、繼而來之的缺少汽油、都是小企業無法營業、生意大跌的原因、即需要政府的協助、使華人社區主要就來源的小型企業能夠生存下去;「紐約中華總商會」與商家就災情進行討論,希望能從下列幾項措失中,能夠爭取到小型商業復元的機會。

華商爭取:

(1) 銷售稅:要求州市政府以減免銷售稅及風災後復元免稅的方式,來協助企業渡過難關。

(2) 地產稅:由於受災嚴重,小商家仍需負擔無法營業時的店租,如果政府單位能夠因災而減輕房東的地產稅,可以轉嫁到租客,減少商家租金的負擔,相對而言,以達互相照顧、幫助。

(3) 各級政府單位的救助方式:以低利或定期無息貸款為主,缺少專為救災的撥款,中華公所希望州市的經濟發展單位,能夠撥出專款,作為協助華人餐館業重振的用途,例如作為宣傳華埠美食的廣告費用等。

(4) 停車問題:華埠停車位缺乏,911 後都是個大問題,在華埠經濟低迷期間,我們希望可以改善勿街計時錶的規定,七時以後可以免費停車,計時錶可停兩個鐘頭。

(5) 有關長途巴士 (非賭巴) 對華人社區有貢獻,以往缺乏管理,以致產生問題,從州議會通過議案後,長途巴士申請停車站有規可循,我們支持長巴在華埠依法,依第三社區委員會的規定,設置停車站。

(註):放寬長途巴士設站,吸引更多外州遊客到華埠 (灰狗設站聽政會,在11月14日晚6:30在第三街包厘街舉行) ;「華埠共同發展機構」陳作舟表示:長途巴士管理權,經紐約州議會通過後,由聯邦交回紐約州管理,今後長途巴士必須依照法律去發展,最基本從座位編號關始,在一再被拒的灰狗設站聽政會,他們尋求第三社區支持;而華人巴士目前每年有600萬人次戴客記錄。

(6) 支持設置曼哈坦下城巡迴小巴,從新世貿中心,載客前來華埠。

(註):如何引入週邊旅遊人士?黎子峰好肉緊話:「牌樓講了好多年都無辦法,唯有退而求其次,嘩,想當年,由香港到紐約,直覺是銅鑼灣加埋灣仔咁大,在世界最大的Old 中國城,實行一條街、一個埠來個全中國埠一片紅,紅色的電燈柱、紅色的垃圾桶、紅色的郵箱、紅色的救火水籠喉……寫上宣傳句《Welcome to Chinatown》,可以由一元做起,增巡迴小巴。」

黎子峰話要「食腦」,于主席請他寫個計劃書!

黎子峰飛出一張紙,呀!是無字天書;單從此,可以深深「體會到」「紐約中華總商會」是一個「老豆同仔的親子關係」,大家哈哈大笑。

60分鐘,感受了「紐約中華總商會」過百年老店的「高度自由、民主作風。」

綜合大家商洽,「紐約中華總商會」擔當了一個平臺作用,主席于金山及出席與會者認同聯絡「紐約中華公所」為振興華埠,擬定2012年12月1日舉行大型的街坊活動,有舞臺、有表演。

紐約中華總商會公開宣佈:

「自助,才有人助、天助,華埠在風災後,華埠小生意必須團結才能取得必要的幫助,人助靠人,自助靠自己,建議在華埠舉行大型的街坊活動,推廣一元到華埠消費的街坊節,及重振華埠經濟,大型街坊節,預計範圍封街為勿街、批露街、擺也街、及部份東百老滙街、由兩旁商家設置攤位,推銷食品及物品,大型舞台在包厘街,請演藝界熱心人士義務演出。

*政府的緊急救難機構包括:聯邦、州、市及能源企業對華人小生意的服務協助:我們希望各單位能以較長的時間,派員到華埠服務,華埠位處曼哈坦,交通方便,各區的中外小型企業業者,到華埠都便利,因此在華埠設置服務點站,順理成章。

紐約中華公所吳國基主席,為了配合殘障人士可以進出的要求,特別撥出僑校在華埠伊利沙白街的教室作為設置固定性服務站的地點,中華總商會希望在民選官員的協助下,聯邦及州市政府商業輔助及災難救助單位,都能到中華公所為僑胞服務,要求服務的小商家及居民,可以不必分頭跑不同的地點取得服務及諮詢。

目前中華公所已將伊利莎白街的華僑學校課室提供為救災辦公室,供居民及商業申請協助.

中華公所地址為華埠勿街六十二號。

有關以上建議:

誠請中華公所出面領導,中華公所七大僑團參與,中華總商會策劃,各商家自動、自發、分工合作,徵求贊助單位,包括華埠共同發展機構等,邀請州長、市長、州議長蕭華、國會議員維樂貴絲、州參議員史葛靜、市議員陳倩雯辦公室、第三社區委員共同協助。

需要聯絡單位、州長、市長、區長、議長、國會及州議員、市議員辦公室、交通局、警察局、第三社區委員、紐約市觀光局、小商業輔助局等。

*美國緊急救災處及市議員陳倩雯提議:由FEMA (緊急救災處),設置「中華總商會辦事處」於預定時間內,派員為中華總商會會員辦理受災登記及申請貸款等,如有需要請通知商會,以便邀請FEMA人員到中華總商會來。

總商會電話:212-226-2795。」

 
紐約州長請求聯邦政府提供300億美元颶風救災款
作者是 Alan K Chow   

紐約州長請求聯邦政府提供300億美元颶風救災款

(新華網紐約電) 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12日請求聯邦政府撥款300億美元作為颶風「桑迪」的救災款,科莫估計「桑迪」為紐約州造成經濟損失330億美元;科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修復橋梁隧道、地鐵和鐵路係統需要35億美元,重建被風災摧毀的房屋需要16.5億美元,地方政府與救災相關的花費約10億美元。

他說,紐約州政府目前有1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而颶風「桑迪」將使紐約州政府面臨更嚴重的財政問題,為此,他希望聯邦政府和商業公司能夠提供幫助,他強調「恢復需要整個社區的努力,而且將需要很長時間。」

亞太「局」在美國手、「勢」在中國一邊

美國總統奧巴馬連任後第一次出訪定在本週末的東南亞之旅,這被認為是美國強化「重返亞太」政策的信號,日本也更趨活躍,正尋求與美國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日本副防相長島昭久稱:「我們正見證中國的驚人崛起,日本和美國必須考慮應對它所帶來的後果。」


經合組織宣稱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總量最早2016年就會超過美國,很可能加劇美日等國保守人士的焦慮甚至驚慌,美日今後圍繞中國搞更多可以解讀為針對中國的動作將是必然的,中國周邊將經歷一段在中美之間猶豫不定或故意耍平衡的時期,這應在預料之中。

美國將使出全部力氣維持東亞的「均勢」,這意味著中國實力增長得越快,它圍繞中國的防範性部署就會越多,由於中美有著大量合作和共同利益,並非冷戰關係,美國會為它的行為找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但這些行動無論如何都會讓很多中國人感覺不舒服。

 

日本目前與中國大體屬於實力相當的國家,因而是美國防範中國最積極的盟友,只有再經過幾十年,中國把日本越甩越遠之後,日本社會的心態會變化,包括重新考慮在中美間的戰略定位。

如果中國可以控制自己的崛起速度,讓經濟總量追趕美國來得慢一些,中國的地緣政治就更有調適的時間與餘地,尤其是,中國是否成為「世界第一」對解決國內問題無直接幫助,而且這個虛名如今也帶不來多少民族驕傲。

然而問題恰恰是中國無法控制崛起的速度,它的實質是中國在城市化,中國人嚮往更好的日子,希望生活品質的提升盡可能來得快些,中國的執政者必須滿足人民的這些願望,而它們的兌現過程就是外國人眼裏的中國崛起。

中國同步發展國防,以及與一些鄰國發生海上領土糾紛都強化了外界對中國崛起的負面想像,但中國只發展經濟而留下國防的短板對一個大國來説是不可思議的,同樣,中國在海上領土方面的迴旋空間也不比任何糾紛鄰國多。

中國是在國內問題重重而無心「崛起」時意外樹大招風的,對這個局面中美日都沒有其他選擇,大家只能精心處理彼此的不安,避免西太平洋的和平與發展局面最終以“大國政治的悲劇”收場。

目前亞太的「局」在美國手,但「勢」在中國一邊,美國把「局」編織得太密會刺激中國,中國用具體行動展現“勢”則會讓美日憂上加憂。

領土糾紛值得多説幾句,輿論的開放已使中國很難在領土問題和長遠發展之間設計嚴格的戰略,外交必須跟著大眾的意見走,但多項民意調查也顯示,民眾並未失去樸素的戰略觀,人們其實沒有立即解決所有領土問題的期待,將之與實現國家長遠發展做最佳平衡,仍是中國社會的主流願望。

中國必須有承受美日等國際壓力的強大心理,這種壓力越往後將越強,但中國的主動性和應對壓力的資源都將增加,我們需見怪不怪,不驚不怒,我們的應對從容些,整個局勢的緊迫感就會少些。

中國崛起不會絆倒在任何一個具體點上,中國的力量增長躍過一定水準後,將逐漸改變世人對世界力量平衡的看法和感受,也會影響各國的應對策略,多少年以後,回望奧巴馬一連任就先去東南亞,以及日本最近的騷動,都會發現那是些大局之外的邊緣事件。

 
胡錦濤強調: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
作者是 Alan K Chow   

奧巴馬謝競選團隊 數度哽咽聲淚俱下


( 中新網11月9日電 ) 在確定贏得連任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位于美國芝加哥的競選總部對團隊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在現場發表講話時,他數度哽咽,聲淚俱下,不僅如此,奧巴馬在5分半鐘的感謝演講中數度哽咽,流下男兒淚。

奧巴馬對他的年輕競選團隊成員說,「我試圖想象自己身處你們的年紀,那年我25歲,第一次搬到芝加哥,當時我並不十分清楚未來能夠做些什麼與眾不同的事情,也沒有清晰的規劃……可是,從你們的身上,我看到智慧、效率、組織性,我非常肯定你們將會在各自的生命中成就偉大的事情……」分析稱,雖然奧巴馬贏得了第二個總統任期,但擺在他面前的諸多任務十分艱巨,未來的工作難言輕鬆。

胡錦濤強調: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

(新華網、臺灣網綜合報導)「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在「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召開」前,致電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祝賀,在賀電中表示,由衷期望兩黨在現有基礎上,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進一步擴大及深化交流,提升互信,共謀炎黃子孫的福祉,共創兩岸光明的前途。

同日,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覆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表示,近年來,國共兩黨共同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開創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期望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進一步增進互信,良性互動,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為實現民族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這是基於兩岸「經濟互動」下,展示了華人理性、禮義的一章;大家都關心「胡錦濤十八大報告中申告些什麼?延續些什麼?」

 

胡錦濤強調,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他以香港、澳門回歸以來,走上了同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寬廣道路,「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

在高度表揚「香港、澳門」回歸後,胡錦濤再指出:和平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須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 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

他強調,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對臺灣任何政黨,只要不主張「臺獨」、認同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往、對話、合作。

馬英九表示:「隔絕交流」全在「一念之間」

中華民國在臺灣又有何表態?臺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出席「九二共識」20週年學術研討會致詞時表示:回顧過去60年來,兩岸間可以戰、也可以和;可以鬥爭、也可以是競爭;可以是隔絕、也可以是交流,「全部在我們一念之間」,要看是不是有智慧做最好的抉擇。

他指出,兩岸只有「九二共識」或目前兩岸兩會簽署的18項協議,還是不夠的,需要進一步努力,未來臺當局主要做的3項重大工作,分別是持續擴大與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通盤檢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完成這些工作,一定可以超越目前兩岸互動的格局,紮下更穩固與長遠的基礎,提供更和平與繁榮的未來。

胡錦濤的「強調」,馬英九要「努力」,共同站在同一理念「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兩岸源遠流長同根自五千年大中華民族,正如胡錦濤説:「我們要持續推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經濟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擴大文化交流,增強民族認同,密切人民往來,融洽同胞感情,促進平等協商,加強制度建設,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穩定臺海局勢;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而馬英九亦表示:「兩岸在他上任後能快速展開協商與歷史性一頁,主要是希望趕快彌補消逝的歲月。」

彌補消逝的歲月,展望將來,生活在臺灣的人民他們的想法又如何?

臺灣社會對此高度關注, 9日臺灣媒體不約而同地將十八大相關新聞作為報導重點:《旺報》發表的特稿回顧了十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各項成就,認為十八大報告中關於兩岸關係的部分營造出有利於兩岸對話的氛圍與環境,未來大陸持續推出惠臺或互惠的經濟政策,仍可期待;《中國時報》刊發評論指出,大陸堅持的「一國兩制」方針從來都沒有動搖過,而兩岸近年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終能突破層層禁忌,逐步開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新局;全國臺企聯副會長葉惠德接受臺灣《中央社》採訪時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目前朝著好的方向在走,對臺商如同定心丸,能更放心在大陸投資,這對兩岸人民也是件好事,他建議兩岸在ECFA等經貿合作基礎上,將文化、教育交流做起來,如此一來,兩岸交往的基礎可望更穩固。

為何中國比西方國家經營得好

(來源:環球時報) 在許多西方人眼裏,「中國是神秘的」,這是因為西方世界對中國存在許多誤讀,他們最為顯著的心態就是:中國很糟糕而我們很好;他們剝削勞動力, 而我們沒有,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恰恰是殖民主義者前往中國,現在許多中國勞動者自覺的勞動意識很強,正因如此,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才會這麼快,當然,中國在轉型期面對許多問題與困難,但是,這對一個在經濟上發展很快的國家也是一筆值得付出的代價,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工人將得到與西方工人一樣的待遇。

對很多西方人來説,他們害怕中國,擔心中國會對西方構成威脅,但中國實際上成功地確立了一種新標準,西方必須以全新的方式觀察經濟上最為成功的中國,視其為典範而非威脅。

中國形成獨特發展模式

30多年來,中國之所以能創造經濟奇跡,並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屹立不倒,這要歸功於中國數千年的三種特性:堅忍不拔的獨立性,根深蒂固的務實性 (這使中國能抵禦住國際社會的道德壓力和市場下挫的經濟壓力),以及特別強大的中央決策體系。

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的經濟欣欣向榮充滿希望,是因為中國在重新定義現代化,中國共産黨的經濟模式已經戰勝了西方體系,比其他任何模式都更能保障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方式。

西式民主在中國不適用也不需要

中國和西方國家對民主的理解和運用存在很大差異,在西方國家,民主政治意味著公民投票;而中國的情況與此截然不同,中國堅持自己與西方不同的民主觀點,中國的民主更加注重經濟機會以及人民群眾在各個層面的參與,正如毛澤東一直將民主一詞解釋為「人民的統治」,正基於此,中國共産黨執政的合法性取決於不斷滿足民眾的福祉。

西方一直認為他們的民主和經濟體制是已知最優越的,但是,經濟危機的來襲似乎為這個錯誤敲響了警鐘,西方今天實行的民主僅服務於極小部分群體, 絕非真正的民主,在過去20年間,也就是全球化快速發展的時期,西方民主一直為金錢寡頭服務,而不是為人民服務,這就是西方民主不起作用的原因,也是西班 牙、義大利等國家面臨困境的根源。

相比之下,中國沒有盲目照搬西式民主,中國如果沒有建立具有國家凝聚力的政權,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許有人會發出疑問:開放的民主政治體制不是更適合中國嗎?答案是,中國從1860年至1945年殖民統治期間歷經磨難的事實證明,這種體制在中國並不可行。

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集中精力為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做實事,而不是將精力花在西方所謂的自由選舉上,中國政府在與老百姓的社會契約方面比西方政府做得好,「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和希臘爆發大規模騷亂就是西方政府社會契約失敗的體現,總體來説,大多數中國人對共産黨非常滿意,這在西方是難以理解的,因為西方人經常對政府不滿,雖然並不是所有中國人都滿意,但與20年前相比,中國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中國關注西方的民主政治,但並不需要套用西方的民主模式。

中國發展模式值得西方認真學習

中國模式中有大量內容不僅值得第三世界國家借鑒,也值得西方學習,西方體系現已過時、老舊,不能跟上全球化步伐,西方接受了新自由主義模式,但沒有考慮如何適應不同國家的需要,事實上,中國正在創造一種其他國家可以效倣的新模式,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正在考慮採取這種模式,因為中國模式更適合世界經濟。

當前是西方經濟發展的分水嶺,面對時下慘澹的西方經濟,需要深度審視社會結構,考慮是否需要採用不同的對策,西方尤其要學習中國模式的靈活性, 在全球化的市場當中,最需要的就是靈活性,而西方人的意識形態色彩太重,缺乏靈活性是歐洲經濟受挫的重要原因,歐盟僵硬的政治體系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國則不存在類似問題,在目前的危機中,如果我們有像鄧小平那樣的人,如果我們有真正把握歐洲下一步該做什麼的人,我想,也不會落得現在這個境地了。

(作者:洛蕾塔拿波裏奧尼 - 義大利經濟學家;文章由袁魯霞、靜平譯)

 
為何奧巴馬能戰勝羅姆尼連任總統
作者是 Alan K Chow   

為何奧巴馬能戰勝羅姆尼連任總統

(新華國際) 美國總統大選在經過長達數月的拉票造勢、相互攻訐、鏖戰之後結局終于明朗,奧巴馬再次獲得歷史青睞,連任總統的夙願如願以償,美國總統奧巴馬在6日舉行的美國大選中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連任總統已成定局。

2008年,奧巴馬創造了一個黑人的美國神話,原本不被看好的奧巴馬,擊敗強人希拉裏成為了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戰勝共和黨老將麥凱恩,當選為美國第44任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

 

執政四年間,奧巴馬實施汽車挽救行動,出臺減稅政策,力推全民醫療改革,阻止了美國經濟大蕭條;在外交上,結束了伊拉克戰爭,擊斃了「恐怖大亨」拉丹,但 是,美國的整體經濟並未起色,失業率居高不下,財政赤字也不見改善;加上阿富汗戰場仍然陷在泥潭,中東局勢突變和大使被襲身亡,奧巴馬的四年政績表並不如 美國人原來所期望的那樣「變革」,然而,人氣大不如往昔的奧巴馬,是如何在這次美國歷史上競爭異常激烈、彼此支持率極為接近的總統選舉中,擊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的呢?

據美國媒體報導,在美國總統大選即將投票之際,自由派媒體已預言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不敵現任總統奧巴馬,與《新聞周刊》合作的網絡雜誌《野獸日報》(The Daily Beast)預測,羅姆尼將敗選是因為他與競選陣營連連犯錯,使奧巴馬團隊得以利用其失誤來掌控選情。

報導稱,羅姆尼的失策首先可回溯到2008年11月18日,當時他在《紐約時報》專欄撰寫一篇標題為《讓底特律破產吧》的文章,埋下禍因,密歇根州是羅姆尼家鄉,而俄亥俄州有85萬個與汽車業相關的工作,這兩州都已表現出堅決抗拒羅姆尼的態度,如果奧巴馬拿下這兩州,羅姆尼6日贏得大選的機會渺茫。

去年夏天,羅姆尼犯下第二個、或許也是決定他命運的錯誤,他讓奧巴馬陣營狂批並指稱他是貝恩資本(Bain)公司剝奪就業機會以謀取暴利的姦商,強化羅姆尼不懂民間疾苦、且漠不關心勞工家庭和中產階級的富豪形象。

再來是他挑上國會議員瑞安做為競選搭檔,而非對俄亥俄州選情有利的「安全牌」聯邦參議員波特曼(Rob Portman),使他更進一步陷入苦戰。

總統大選辯論也是羅姆尼的敗筆之一,共和黨只是不斷強調:選民如果對經濟不滿意,「請給我一個機會」,奧巴馬則將大選變成選擇題,不斷詢問誰才是站在選民 這邊,包括稅賦公平、為中產階級奮鬥、女權平等、美國人人平等、移民政策等,奧巴馬在最後兩辯積極應戰,羅姆尼則始終不斷選錯邊;最後,奧巴馬和新澤西州州長克裏斯蒂的「救災夥伴關係」,演繹出這次大選的「10月驚奇。」

最後一役 奧巴馬灑淚求票

奧巴馬2012連任競選努力的最後一場活動,以此場演講結束了自己的行程,他在演講中稱:「我又再次返回艾奧瓦州求得你們的支持,我回到這裏,是希望你們幫助我們完成最初的夢想,因為這裏是我們變革行動的發源地。」當他回憶起那些曾幫助他競選的人們時,奧巴馬泣不成聲;2008年,奧巴馬在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內首場初選中旗開得勝,在艾奧瓦州贏得勝利,隨後他戰勝黨內對手希拉裏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並擊敗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當選總統。

中美即將「政治大定調」

奧巴馬與羅姆尼的激烈廝殺終於走到決定勝負的最後關頭,在翹首等待大選結果的同時,世界輿論還把目光聚焦在太平洋對岸的另一場盛事上- 中共十八大。

兩個大國幾乎同時開啟權力交接,帶給世界的影響顯然不是「巧合」,法國《週末報》:中美兩個大國的新領導人很大程度上將管理這個世界的秩序,「可以説我們的未來就掌握在他們手裏。」

新加坡亞洲網稱,不管世界兩個最強大國家在今後幾天出現什麼結果,影響都是全球性的;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則強調了巧合發生的時機,一個中國挑戰美國全球唯一超級大國地位的歷史性時刻,中國今後10年內很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在外界看來,這種時機也成為塑造中美關係的關鍵元素,西班牙《歐亞評論》稱,不論誰當選中美領導人,都要面對兩國關係史上最具挑戰性的時刻,南韓《東亞日報》稱,G2將開啟新的霸權時代,雖然同在一條船上,但中美是合作還是背對背打鬥令「世界矚目。」

史上最貴大選奧羅吸金破20億

美國兩大競選陣營10月25日晚向聯邦選舉委員會提供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10月17日,現任民主黨總統奧巴馬的競選團隊、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及聯合籌款等共籌得10.6億美元,共和黨挑戰者羅姆尼競選團隊及共和黨陣營則籌得9.54億美元,共計突破20億美元大關,籌款力度已蓋過以往。美國 CRP 中心執行主任克魯姆‧霍爾茨分析稱,2012美國總統大選的總花費將超過60億美元,相當于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的全年GDP。

公共競選基金

根據《聯邦選舉活動法》,合格的總統候選人可以從美國財政部儲留的特別基金中為自己的選舉活動獲取公共基金,雖然名為「公共基金」,卻不是通過稅收強制收取,而是完全由美國納稅人自願籌措,納稅人可以選擇從自己每年繳納的聯邦所得稅中,拿出3美元捐助給該基金,使用這一公共基金,候選人需要具備 一定資格並要受到一係列限制,比如,候選人必須在20個州中的每個州,都募集到對等的捐款5000美元,使用公共競選資金就意味著必須放棄自主籌款,接受公共基金上限作為自己競選經費的上限(2008年時公共經費的上限為8300萬美元),所以包括奧巴馬在內的許多候選人都會放棄這一經費支持,轉而向私人 募捐。

私人募捐

私人募捐就是「政治捐款」,包括個人和企業的募捐,為防止個人或特殊利益集團利用募捐影響政治,美國的選舉法規定:在一次競選活動中,對一個候選人的個人捐款最多不得超過2400美元,該上線額度,與動輒數百萬或上億美元的競選費用相比,可謂九牛一毛,這使得候選人必須依靠成千上萬的普通選民。

政治行動委員會資助

如果個人捐款無法滿足經費需要,候選人還能從政治行動委員會PAC得到資助,2008年,美國參、眾兩院的競選經費,分別有1/5和1/3來自 PAC,盡管額度不小,但美國聯邦選舉法對PAC的政治捐款,也有嚴格的規定和限制,任何PAC,必須在成立後10天內向聯邦選舉委員會登記註冊。

在單個候選人的每次競選活動 (初選、一般選舉或特別選舉)中,PAC捐款的最高限額為5000美元,單個PAC給某一全國性政黨的錢,每年不得超過15000美 元,值得一提的是,PAC的經費同樣是來自于自願捐款的個人和企業。

為何越燒越瘋狂

截至9月30日,奧巴馬競選團隊募集到近8.35億美元,支出近7.69億,現持有資金為1.57億;羅姆尼募集近7.72億美元,支出 6.42億,目前持有1.997億;1860年總統大選,共和黨花費10萬美元,亞伯拉罕‧林肯便當上了美國第16任總統,可一百年後的1960年,10 萬美元,只能讓總統候選人在覆蓋美國全國的電視頻道上出鏡30分鐘。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新媒體的不斷湧現,媒體宣傳服務費用,特別是電視臺錄制節目的價格,也越發昂貴,1979年,由于電 視逐漸普及,電視演講對美國選舉產生的意義越發重大,成為溝通候選人和選民最直接的方式,不過,由資本控制的電視臺,沒有理由無償為候選人提供服務,因 此,競選支付的媒體服務價格,便呈幾何級數攀升。

如此形勢下,美國最高法院也認可了金錢在美國大選中的積極作用,美國政界也認識到電視等新媒體,是保證選民參與到選舉中的重要途徑,面對科 技進步對美國政治的重塑,美國最高法院最終在《聯邦選舉法》中裁定:不應過分限制金錢的作用,因為金錢可以幫助候選人購買到演講機會,從而充分與選民溝 通,這種權力應屬于言論自由的一部分。

股權政治

在100多年前,美國總統競選在捐款、籌款方面,無規矩可循,候選人在選舉中收入多少,既不公布,也無部門監督,因此,富翁、金融寡頭等競相通過政治捐款影響政局,美國政治也被人們戲稱為「股權政治」,從1907年開始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不斷修改《聯邦選舉法》,不過,由于受經濟制度的先天屬性影響,美國大選依然有不少制度漏洞可鑽,這在某種程度上,使美國總統競選燒錢模式更加根深蒂固。

富人派對

2004年大選中,民主黨候選人克裏在黨內初選中一路落後,籌款入不敷出,眼看不支,腰纏萬貫的克裏囿于規則不能給自己捐款,便劍走偏鋒,自己給自己打了張500萬美元的欠條,才得以渡過難關,他成為總統候選人後,吸金能力大增,便趁著經費充足把這筆錢還給自己,《洛杉磯時報》前政治編輯沃倫‧韋斯認為,花數十億美元的價錢來甄別一個總統,「對美國民眾來說並不算貴」。

變節

美國哈佛政治學院公布的民調顯示,18至29歲年輕選民對奧巴馬的支持度跌至得55%,遠不及上屆的66%,《華盛頓郵報》及美國廣播公司的民調亦顯示,僅67%的年輕選民稱「一定會投票」,也遠不如上屆的八成。

除了年輕人失卻對奧巴馬的熱情,也有近500名退伍軍方將領罕有作政治表態,周一在《華盛頓時報》登廣告支持羅姆尼雖,這500名退伍軍方將領沒有在廣告指摘現在身為三軍總司令奧巴馬的不是,只是為羅姆尼背書,但參與聯署的將領受美國傳媒訪問時直言,不滿奧巴馬處理利比亞班加西美國領事館襲擊案的手法,以及過往4年的經濟表現,也反對削減奧巴馬削減國防開支。


 
在「自然母親」面前美國人「跪倒了」……
作者是 Alan K Chow   

胡錦濤向奥巴馬致慰問電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 國家主席胡錦濤31日致電美國總統奥巴馬,就近日美國東部地區遭受熱帶風暴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表示深切同情和誠摯慰問,相信美國災區民眾一定能够克服困難,重建家園。

法向美提供颶風救災援助 法國外交部長表示法國已準備好向美國提供任何需要的援助,他代表法國向美國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同時呼籲在受災地區的法國公民聽從美國當局的建議和安排,謹慎行事,據悉,約有6.5萬法國人居住在美國東北部地區,其中3.5萬人生活在紐約。


(圖) 紐約市皇后區一處遭洪水淹浸的社區29日深夜發生大火,近200名消防員緊急趕往現場救援,但火勢蔓延迅速,大約80至100座房屋被毀,所幸暫時只造成人員輕傷。(新華社)

在「自然母親」面前美國人「跪倒了」……

總統奧巴馬30 淩晨宣佈紐約州和新澤西州成「重大災難」,為失去房屋和生意的人士提供聯邦援助。

(主流媒體綜合報導) 美國經歷近年來最「黑暗」的一天,超級颶風「桑迪」橫掃美國東部,造成多人死亡,數百萬人斷電,重災區紐約更呈現一幅「末日景象」:風暴捲起4米多高的海浪湧向曼哈頓,洪水淹沒多條地鐵隧道,金融中心華爾街陷入一片漆黑,大火燒燬數十棟房屋……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紐約州陷入「重大災難」。

美國媒體驚呼,這場颶風簡直就是從好萊塢災難大片裏「跳」出來的,在美國災難史上留下重重一筆的同時,這場颶風還在美國輿論中吹出一系列疑問和擔憂:它造 成的損失究竟有多大?對一週後的美國大選有什麼影響?它會是美國末日的預言嗎?

《印度時報》説,襲擊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的不是伊朗、古巴、朝鮮,而是叫「桑迪」的颶風,在「自然母親」面前,美國人「跪倒了」,《洛杉磯時報》稱,「桑迪」再次告訴我們,即便在當今的現代化高科技世界裏,氣候和自然仍然影響巨大,雖然人類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們仍生活在地球自然力 的控制之下。

路透社説,「桑迪」是歷來襲擊美國的最大風暴之一,週二衝擊著美國東海岸,超過810萬家庭及企業斷電,紐約街頭出現創紀錄的洪水,大部分地區交通癱瘓,隨著龐大的風暴繼續西進,十幾個州100多萬人接到撤離命令,「桑迪」的巨大威力體現在大範圍狂風上,在下曼哈頓造成的近14英尺(約 4.3米)的大浪,遠超出1960年的10英尺紀錄。

潮水湧進曼哈頓周邊位於河床以下的地鐵和隧道,讓人擔心世界最大金融中心會不會連續幾天停轉,紐約市交通署負責人洛塔説:「在108年間,我們的員工從未面臨如此巨大的挑戰。」

德國《時代週報》 稱,紐約是美國強盛的象徵,現在這裡卻因為一場叫,「桑迪」的颶風陷入混亂,紐約證券交易所27年來首次因自然災難關閉,美國心臟地帶陷入緊急狀態。

《環球時報》記者在紐約的住所偏內陸一些,在29日晚上的颶風高峰時段,記者住所街道上的路燈都在猛烈晃動,海邊地區要嚴重得多,發生了一些建築物倒塌事故 - 風暴過處,留下一條死亡之路。

《華爾街日報》30日説「桑迪」在美國東海岸殺出一條毀滅之路,預計將影響20%的美國人口,至少470萬公立學校學生沒法上學,相當於整個挪威的人口,這還不含私立學校學生。

NBC等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奧巴馬30日 淩晨宣佈風暴在紐約州和新澤西州造成「重大災難」,並表示將為失去房屋和生意的人士提供聯邦援助。

法國《新觀察家報》稱:暴雨、大風和洪水讓許多繁華都市宛如鬼城,11月1日是萬聖節,但預計這一天美國人將無法在節日派對上笑出聲來,由於還會出現強對流天氣,未來幾天可能出現更多災害性氣候和損失。

超級大國也無可奈何

為什麼一場風暴會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問題?《印度時報》的報道似乎是再好不過的解釋,文章稱,「桑迪」是自然母親過度孕育的結果,誰都不想跟它沾邊,即便超級大國也不例外,它似乎是為了提醒美國總統候選人,把全球變暖或人為加劇氣候變化晾在一邊不理不是個好主意,奧巴馬和羅姆尼在競選中都閉口不提此事,自然母親放出了「桑迪」來敲打美國。

德國《柏林日報》30日説,颶風等極端天氣頻頻襲擊世界,即使像美國這樣的高科技國家,也拜倒在極端氣候的魔力下。

「今天是颶風桑迪,明天就是美國末日?」《洛杉磯時報》的問題代表了不少人的擔憂,文章稱,裏斯本和紐約有什麼相同之處?二者都是城市,不過還有一個相同點,1755年遭遇巨大地震海嘯和火災前,裏斯本也像今天的紐約一樣是世界領先的城市之一。

1755年的自然災難讓裏斯本陷落,此後再也沒有恢復過去的榮光和實力,「桑迪」再次告訴我們,即便在當今的現代化高科技世界裏,氣候和自然仍然不容忽視。

「桑迪」會不會導致總統大選推遲?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説,不管颶風多嚴重,總算沒有出現更嚴重的局面,那就是晚一週到來,讓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陷入噩夢中,要是颶風11月5日或6日席捲東海岸,會有多少人沒辦法投票!我們這次是幸運的,至少從選舉角度而言是如此,不過颶風到來的時機確實提醒我們,這個世界還有比我們的總統選舉和競選演説重要得多的事情。

極端天氣成為新常態

《紐約客》雜誌網站感嘆「世界末日」以前只出現在災難片和科幻小説裏,現在則成了人們心頭想的事情, 至少變成了一種可能性,現在的情況跟911以前、卡特裏娜颶風以前、美國衰落以前有什麼區別?過去12年來,從笨拙、華而不實的2000年總統選舉到恐怖襲擊、惡劣血腥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直到經濟衰退,美國的情況確實發生了改變,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似乎一切都無法了斷的時代,戰爭總也贏不了、輸不了,而是永遠拖延下去,地球也是一樣,我們都知道這個星球在大出血,卻只是努力不去想這件事。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文章稱,去年的「艾琳」已被稱為「世紀風暴」,在遭受「艾琳」襲擊後,美國東海岸如今又面臨另一個世紀風暴,很顯然,兩次風暴之間並沒有經歷一個世紀。

所以在這個還剩87年的世紀裏,我們有不斷重復説「世紀風暴」的風險,可怕的並不是媒體瘋狂炒作每次颶風,而是像「桑迪」這樣的風暴將更加普遍,儘管科學家們並不想將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扯上關係,但是他們很清楚一件事 情:海洋正變得越來越暖和,這意味著颶風季節將越來越長。

《華盛頓郵報》稱,颶風「桑迪」為擔心氣候變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理由,每當重大自然災害來臨,人們都想知道它是否和全球變暖有關,這場風暴是氣候 變化造成的嗎?將颶風與氣候變化扯上關係可能有點牽強,但有一點確定,「桑迪」帶來的混亂強調了對氣候變化擔憂的一個主要原因:海平面上升。

如果在本世紀 80年代之前,海平面上升4英尺,那麼紐約市34%的街道將處於洪水風險區內,對於某次特定颶風是否可歸咎於全球變暖,人們容易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卻忽視 一個更基本的事實:「我們的城市和基礎設施很脆弱,不足以應對未來溫度升高和海平面上升,很不幸,桑迪給我們敲響了這樣的警鐘。

 
美國大選選情膠著 最終或由法院裁決
作者是 Alan K Chow   

美國大選選情膠著 最終或由法院裁決

(台灣網) 據外媒24日報道,美國總統選舉兩名候選人如果無法在下月6日分出勝負,美國很可能會重演2000年由最高法院定奪勝利者的局面,或者出現一個概率小但並非不可能的局面「正副總統來自不同政黨。」

目前距離投票日只剩兩個星期,民調顯示現任總統奧巴馬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的選情膠著,兩人的支援率幾乎不分上下,奧巴馬或羅姆尼都可能贏得過半選票,但卻無法贏得過半選舉人票,正如2000年小布希對壘戈爾不分勝負,必須由最高法院定奪結果的選舉僵局。


由於選舉人票和選民人數並不成比例,在美國歷史上的56次總統選舉中,曾有三個候選人贏得過半選票,但無法贏得過半選舉人票。

例如,有3800萬人口的加利福尼亞州有55張選舉人票,相當於一張選舉人票代表68.5萬人,有56.8萬人口的懷俄明州有三張選舉人票,相當於一張選舉人票代表18.9萬人。

奧巴馬和羅姆尼的競選陣營都準備好法律團隊,以便在必要時訴諸法律挑戰選舉結果;另一種情況是,奧巴馬和羅姆尼在一共538張選舉人票當中各贏得269張選舉人票,兩人都無法過半;這麼一來,總統選舉結果將由美國國會定奪,眾議院將決定誰出任總統,參議院將決定誰是副總統。

下月6日的選舉除了選總統,眾議院全部435個議席和參議院33個議席也會進行改選,一般預料,共和黨將贏得眾議院的多數議席,所以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肯定會挑選羅姆尼出任總統。

民主黨目前是參議院的多數黨,改選後應該仍會控制參議院,所以參議院肯定會挑選拜登出任副總統;這麼一來,這將會是美國自1796年以來再度出現總統和副總統來自不同政黨的局面。

 

1796年,聯邦黨的亞當斯和民主共和黨的傑斐遜參選總統,當時並沒有另一候選人搭檔競選副總統的做法;計票結果出爐後,得票率最高的亞當斯成為總統,得票率第二高的傑斐遜出任副總統,政治理念的不同導致正副總統無法通力合作,亞當斯任內的政策一直受到傑斐遜批評與攻擊。

這種情況促成了美國憲法第十二修正案的誕生,自1804年起,同屬一個政黨的兩名候選人搭檔參選正副總統。

207年來,美國沒再出現兩名最高統帥鬧分裂的情況,然而,這種情況如今很有可能再現,無論如何,美國總統選舉若需要耗費更多時間來定奪結果,或者出現分屬兩個政黨的正副總統,對提振美國經濟和化解華盛頓政治僵局肯定都不是好事。

在美國佛羅裏達州博卡拉頓的林恩大學,美國總統奧巴馬(右)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左)出席第三場總統選舉辯論。(新華社發)

中國從屈辱到崛起

(News Chinatown徐佩蒂報導)

美國大選終極辯論聚焦《中國崛起》,作為一位「中國華人」是高興的;從歷史的「時光隧道」中,最令中國人「屈辱」的便是「八國聯軍」侵華;1900年(清光緒26年) 英、法、德、美、日、俄、意、奧等國,為阻止義和團對北京使館區的圍攻,並鎮壓中國北方義和團運動而派遣的聯合遠征軍;開始時總人數約3萬人,後來增至約5萬人;八國聯軍的行動,直接造成義和團的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后挾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付出龐大的賠款,並喪失多項主權。

作為一位「美籍華裔」,面對美國當家-總統,不論欲連任的奧巴馬,還是欲登位的羅姆尼都提到:「中國搶走了美國工作崗位,不遵循貿易規則」;奧巴馬表示:「中國是對手,也是潛在在夥伴,只要他們按規則行事,因此我任內的態度是我們堅持要求中國按規則行事,這是為什麼我們建立了特別貿易執法部分來處理國際貿易中的不法行為,這也是為什麼我任內對中國違反貿易規則採取的行動比上一個總統兩個任期內加起來都多。」

羅姆尼在辯論中再次強調,如果當選總統將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我多年來一直注意到,由於中國沒有遵循規則,許多公司倒閉,許多人失業;中國通過刻意壓低匯率壓低出口商品價格,讓我們的産品難以競爭, 導致工作崗位流失,這種局面該結束了,他們有所進步,但還需要更多的行動,這也是我當選總統第一天就要宣佈中國是人民幣匯率操縱國的原因。」最終也承認「中國是美國重要的夥伴」我們可以和中國成為夥伴,不一定要做敵人。

「吐氣揚眉」之餘,總也心有戚戚,無論如何「投入、努力」,基於「樹有根、源有頭」,歸根結底中國的蘋果和美國華盛頓大紅蘋果是不一樣的;好多年前,我十三叔從上海經香港抵美,憑著奮鬥不懈的努力,後來成了美國太空中心的醫生;在第二次大選辯論他出席了,因為是華人面容,在電視上他接受記者提問,表示支持奧巴馬對老人的政策;結果家中玻璃窗被打破,大宅鐵門也被毀……要提此事的聚焦,無事於他18歲到美國,住了60年,他還是華人。

「中國心、美國情」出生在美國的ABC,對中國的變化,不說漠然無知,也是知之甚少的;更悲哀的是,據統計,70%的美國人出門旅游還是在自己的國家內,報紙上80%左右的是美國當地新聞,因此目前大部分美國人(包括ABC)仍然沉醉在「我們系統不是最完善 的,但是世界上最好的這樣一種感覺中」;像駐華大使駱家輝,他要「執行」美國的政策,卻不能「嬴得」中國人的共鳴。

 
« 最先前一個21222324252627282930下一個最後 »

第 29 頁, 共 32 頁
廣告看板






Supported By J&Z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HTML and CSS.